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

劉仁贍沒想到王彥儔竟然是打的這般主意,一時間不能接受這個提議,怔了好半響。

撤回吳國,這的確是王彥儔的真實想法。在滁州城外被唐軍一舉擊潰的時候,王彥儔就認清了形勢,這一仗沒有辦法再打下去,如果想要活命,就只得整軍南撤,若想跟唐軍魚死網破,那根本就沒有可能,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自己單方面被唐軍屠殺。

王會的數萬大軍都敗了,北征的八萬驍勇都散了,他王彥儔不過是個和州刺史,麾下兵馬滿打滿算不過三千之衆,拿什麼去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扭轉局勢,把唐軍打退?真當自個兒是真命天子了?

“滁州之敗非人力所能挽回,大勢所迫我也不能不引軍退走,否則就要落得軍敗身死的下場。王會那廝又多番猜忌於我,時時想要將我除之而後快,故而我實不能在戰後與他一道撤往全椒縣,否則此獠必定將戰敗之責歸咎於我。此人沙場才學平平,妒賢嫉能、排擠同僚卻是一把好手,我不能不妨他。”

王彥儔在心裡如此想着,“此番八萬驍勇北征失敗,江淮戰局已經徹底潰爛,王師回天乏術,再想要與中原爭奪江淮,已是不切實際。當此之際,除卻引軍南撤,還有何路可走?然則我若是獨自捨棄大軍南撤,事後必定爲朝廷所不容,被追究戰場逃逸的責任,故而我必須得拉着劉仁贍一起南歸,如此,回金陵後我倆也能互相照應,不至於太過被動。”

念及於此,見劉仁贍仍是不說話,王彥儔便勸他:“江淮之戰到了如今這步田地,是否難以爲繼,不用某家多言,想必劉將軍心中已有評判。當此之際,事不可爲,如何勉強爲之?江淮戰局糜爛,你我引軍南撤,事後怎麼說都有‘全軍而還’的功勞在,朝廷豈會不體諒你我的處境?”

王彥儔本以爲劉仁贍深思熟慮後會同意他的提議,孰料劉仁贍突然盯着他,語氣不善道:“未戰先逃,豈是報效國家之道?素聞王將軍在和州時,屢次擊退北賊來攻,難道憑的就是這等貪生怕死之態?”

王彥儔怔了怔,劉仁贍的話太不客氣了些,當下有些惱火道:“劉將軍!王某自打與北賊交戰,那一回不是親臨戰陣、身先士卒?眼下事不可爲而強行爲之,是自取滅亡之道!難道劉將軍爲了全自身忠義之名,便不顧忌萬千將士的性命?!”

劉仁贍拍案而起,怒氣衝衝:“社稷蒙塵,血性男兒當舍軀以報國,豈是爲了名聲!”言罷,他擺了擺手,冷靜下來,眼中卻露出厭惡之色,“道不同,不相爲謀,王將軍若要南撤,某不阻攔,但若想讓某與將軍同做逃兵,還是死了這條心吧!”

“既是如此,某先告辭!”王彥儔自覺受辱,哪裡還呆的下去,憤而起身出帳。

劉仁贍不屑於王彥儔的貪生怕死之態,在對方出帳之後,憤而拔刀砍翻了案桌。等他好不容易冷靜下來,便尋思道:“王會雖然在滁州吃了敗仗,但退守全椒縣應該沒問題,總不至於被北賊在半道追上殺盡,再者全椒縣亦有數千兵馬,聞知王會敗陣必會前去接應,如此一來,只要王會能在全椒縣守住一段時日,此番廬州有馬仁裕打開局面,只要某再在六合、天長一線有所斬獲,大軍的處境雖然不利,仍是可圖來日!”

想到這裡,劉仁贍心緒平和下來,繼續深思:“和州有我大軍兩萬,進能支援全椒縣,退可保大軍後方無憂,若我能克下六合、天長等地,扭轉戰局頹勢,屆時和州縱然戰事不利,大軍也可乘船東進在揚州登岸,我再加以配合從北面進軍揚州,則揚州之圍易解!揚州之圍一解,江淮戰事仍舊大有可爲!”

如此想着,劉仁贍重拾信心。

不久後軍士來報,王彥儔回營之後,並沒有立即調集其部將士南撤。

這讓劉仁贍心頭稍稍安定,嘴上冷笑道:“王彥儔本就是宵小之輩,昔年靠着給親友下套、誅殺刺史得以起勢,乃是聞利而進、聞不利而退之人,

此番我若不退,他怎敢冒着事後被朝廷降罪的危險,獨自南撤?”

念及於此,劉仁贍傳下軍令,讓斥候去全椒縣一帶打探王會所部的情況。他心頭暗暗下定決心,只要得到王會成功退守全椒縣的消息,他就留下少數部曲和王彥儔在這裡迷惑、牽制李彥超,自率主力奔襲天長縣!

然則心有萬千期盼、極度渴望憑藉自身才智,在危急之境爲大軍打開局面的劉仁贍,在營中左等右等,最終等來的卻不是王會成功退守全椒縣的消息,而是唐軍精騎急速來襲的噩耗!

“這怎麼可能?!”劉仁贍聞訊驚得呆住,完全無法置信,“北賊馬軍怎會出現在六合?王將軍呢?難道彼等放棄追擊王將軍了?”

“還沒有王將軍的消息......我部斥候遠未靠近全椒縣,就被北賊遊騎悉數攔下,喬裝後的探子又還未有消息傳回......”來報的軍士滿頭大汗,顯得惶恐不安,語氣結結巴巴,“聽......聽斥候碰到的潰卒說,北賊好似先一步到了全椒縣,王將軍......王將軍中了埋伏,生死不知......”

“住口!這不可能!”劉仁贍急得欲要跳腳,眼前的事實太過難以讓人接受,他所期望的不過是王會成功退往全椒縣而已,全椒縣距離滁州不過五十里左右,這件事怎麼看都沒有半分難度,王會就算再不頂事也不可能做不到——只要王會成功退守全椒縣,他就能在六合大展拳腳,奔襲天長、設伏李彥超,爲大軍重新打開局面了啊!

此時的劉仁贍還不知曉唐軍的整個戰略部署,更不不知道莫離的軍事調動,他若是知曉這些事,便會明白天下人對莫離“時時料敵於先”的評價,並非是空穴來風!

“北......北賊來襲之馬軍,有多少人?”事實縱然再不符合他的預期,但終歸是發生了,劉仁贍也只得想方設法去面對,到了此時,劉仁贍心頭的希望之火也沒有完全熄滅,最不濟,他撤往瓜步總可以吧?

“北賊馬軍超過五千之衆,皆是一人雙騎!”軍士說完這話的時候,已經差些軟到在地。

劉仁贍心中如有甚麼東西啪的一聲碎裂,他一屁股坐在榻上,雙目剎那間沒了神采,“五......五千騎......怎麼會有這麼多?”

五千精騎拉開架勢奔馳衝殺,已經不是兩倍三倍數量步卒能夠抵擋這樣簡單的換算問題。

——更何況,六合城裡還有李彥超的數千兵馬!

......

率領五千精騎趕到六合的,正是奉了莫離之令的西方鄴,此來他們沒有攜帶輜重,將士除卻配套的兵甲弓弩之外,也都只攜帶了兩日的清水口糧,故而速度極快,雖說不至於一日一夜奔襲三百里,但百五十里的路程,的的確確只用了兩日就走完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五千精騎自然留有餘力,可以一到六合城外就展開對吳軍的衝殺!

視野中出現六合城的時候,西方鄴眼神微微凜然。彼處,吳軍將士正在撤出攻城戰鬥,想要在城前結防禦大陣。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西方鄴當然不會放過這等良機,當即一把拔出橫刀,向前一引,“鋒矢陣,衝擊!”

到得空曠地帶,五千精騎立即變陣,由行軍陣型調整爲進攻陣型,而後迅速結成鋒矢陣,由西方鄴領頭,直奔吳軍陣型的薄弱方位而去!

六合城頭,李彥超、丁茂等人,正在率部與攻城的吳軍鏖戰,忽然間,城前吳軍陣後響起陣陣金鑼聲,旋即吳軍士卒便潮水般退去,丁茂擡頭一看,望見不遠處挾塵滾滾奔來的鐵甲洪流,立即精神一振,向李彥超喊道:“李將軍,咱們的精騎到了!” шωш◆tt kan◆C 〇

李彥超把橫刀從面前一名吳軍士卒腹腔裡抽出來,一腳將面前的人踹下城頭,扭頭吐了一口血唾沫,待看清城外精騎的旗幟,同樣是眼前放光,“是西方鄴!傳令全軍:結陣出城,逆擊賊軍!”

丁茂應了聲得令,立即招呼部曲

轉下城頭,李彥超駐刀直立城頭,胸中連日來沒能擊破劉仁贍的鬱悶一掃而光,“他孃的劉仁贍,今日保管叫你屍首分離!”

不時,六合城門洞開,黑甲黑袍的唐軍結陣殺出,虎狼一般撲向城前的吳軍士卒。

劉仁贍已經策馬來到陣中,眼見唐軍精騎已經殺到陣前,六合城的守軍幾乎盡數出動,他心中叫苦不迭,舉刀大吼:“穩住,穩住!衆將士聽令,報效國家,就在此時,各部隨本將殺賊!”

他的話雖然喊的氣勢十足,將士卻並不是都買賬,眼見唐軍精騎山巒黑雲一般碾壓過來,所到之處人仰馬翻,兵刃與旗幟橫飛,鮮血共屍體起舞,皆是膽戰心驚,又見六合唐軍喊殺奔來,有摧城拔寨之勢,衝入己方軍陣中大肆衝殺,知曉己方正是腹背受敵,不禁都是驚慌不已。

另一處,王彥儔集結了本部將士,望着戰場局勢,臉色陰晴不定,他的部將急急忙忙跑過來,“將軍,北賊勢大,劉將軍怕是難以抵擋,我部是不是衝上去,支援劉將軍?”

“衝你孃的直娘賊!”王彥儔劈頭蓋臉一頓臭罵,“北賊萬餘之衆,馬軍過半,我等拿什麼跟他們拼殺?”

“那要不退入營中據守?”有將領試探着問道。

“大軍若是敗了,營壘如何守得住?”王彥儔眼神陰沉,臉黑如墨。

“那該如何是好?”將領哭喪着臉,很是氣餒。

“事到如今,唯有趁北賊還未殺穿大陣,劉仁贍還能抵擋片刻的時候,火速退往瓜步,尋機渡江南撤!”王彥儔說這話,是打算用劉仁贍作擋箭牌,掩護自己撤退了。

部將們都是無言,事到如今,形勢他們也看得明白,若是與唐軍死戰,必定全軍覆沒,既然不能戰,除了投降就只剩下逃走一條路。

王彥儔咬牙道:“北賊既然能調遣大批馬軍到六合來,可見王會已經全軍覆沒,說不得,連和州也已被百戰軍攻下,當此之際,若不速速從瓜步南撤,爾等就將再無與父母妻兒團聚的機會!”

部將們聽王彥儔這樣說,也都知道只能如此,隨即王彥儔一聲喝令,卷旗攜衆舍了劉仁贍,邁開腳步向南奔逃而去。

就王彥儔而言,此時他心中也是痛苦萬分。他本想拉着劉仁贍一道南撤,誰知劉仁贍一根筋,如今唐軍來襲,他棄劉仁贍而走,罪責甚大,事後就算成功退回江南,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保得一條性命苟延殘喘,功名富貴卻是此生無望了。

......

吳軍陣中,劉仁贍正率部與唐軍力戰,忽聞王彥儔攜衆逃奔,頓時怒火攻心,氣得一口鮮血噴出,抽身回顧陣後,悲聲痛罵道:“王彥儔,你不得好死,劉某此生與你誓不兩立!”

大難臨頭,本是同林鳥的夫妻都要各自飛,更何況本就非親非故的王彥儔?

王彥儔攜衆率先奔逃,本就腹背受敵驚惶不定的吳軍士卒,聞知此變,士氣更是跌落谷底,無論劉仁贍如何率親兵死戰,如何悲痛號召部曲與唐軍死戰報國,都止不住吳軍的潰敗與接連投降。

鏖戰多時,劉仁贍也不知手刃了多少唐軍,更不知身上已有多少傷口,在他即將力竭的時候,一直在尋他的李彥超率部衝殺過來,一馬當先奔至劉仁贍面前,殺散劉仁贍的親兵後,一杆長槊拍在劉仁贍的兜鍪上,將他打到在地不省人事。

“綁了此賊回城!”李彥超得手之後,快意的朝地上吐了口血沫。

連日來他雖然被劉仁贍纏出一身騷,倒也生出幾分英雄惺惺相惜的意味來,是以沒有將劉仁贍斬於陣中。

這一戰並沒有持續太久,從西方鄴率領大軍殺到,到戰事落幕,吳軍將士的死傷甚至都沒有超過千人,餘衆皆盡解甲投降。

但凡大戰,投降者佔全軍的比重越大,也就意味着這支軍隊在戰場上丟失的大勢越多,士卒已無多少戰心。

————

第三更晚上十點。

(本章完)

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四十二 董璋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2)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四十二 相親(上)【第一更】章一百二十九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下)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1)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一百七十三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一百二十六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9)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八 奮起於亂勢之中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十九 何衝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2)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五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5)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5)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十二 襲營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上架感言章五十一 澤州判官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