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

望見唐軍軍陣的變化,劉信與郭廷謂同時色變,前者雙手緊緊抓住木欄,後者則已驚呼出聲:“弩,全都是弩!唐賊......唐賊竟然攜帶勁弩千百?!”

弩不比弓,前者更金貴一些,製造起來也不容易。

“慌甚麼!”劉信掩下心中震驚,瞥了郭廷謂一眼,語氣冷淡,“百戰軍素受李從璟親近,有千百張弩也非是不能理解。然則這千百張弩既然到了這裡,就說明山前主陣中,百戰軍再無勁弩可供依仗,稍後我伏兵殺出,他豈能抵擋得住?”

郭廷謂本已心驚,聞言心頭一安,連連點頭:“定是如此!還有這批百戰軍,人皆着甲數層,定也是集中了全軍大批甲冑,如此說來,山前的百戰軍,已是脆弱不堪。”

“這就是了。”劉信淡然道,看起來從容不迫,“唐賊猛攻我營,乃是傾力爲之,只要我等能穩住營壘,稍後一旦我伏兵殺出,衝進山前唐賊陣中,此戰也就定了!”

郭廷謂見劉信如此有把握,縱然心頭隱隱覺得好似還有哪些地方不對,此時也憑空生出幾多信心來。

再看向山坡上的戰事時,郭廷謂倒吸一口涼氣。

吳軍將士從營中殺將出來後,軍營中的強弩逐漸停止進攻,因爲弩矢的軌跡是直線,在前者奔至唐軍面前時,爲避免傷及同袍,他們必須這樣做。至於木、石等物,本就不多,此時消耗殆盡,即便還有富餘,也不能繼續扔下山坡。

唐軍軍陣變化的很快,在持弩甲士從後陣奔向小陣兩翼時,小陣前部的將士,也都停下腳步,大盾在前,銅牆鐵壁,長槍從盾牌縫隙中伸出來,直戳向前,狀如刺蝟,將軍陣護得密不透風。

這樣的軍陣,看起來就如一隻只展翅的雄鷹。

吳軍將士殺向唐軍時,唐軍軍陣的變化並未及時引起他們的警覺,等唐軍變陣完成,吳軍中的將校們,意識到不對時,他們距離唐軍已經太近,此時除卻順勢殺下,並無選擇——若是轉身回奔,且不說軍令軍法不容,無疑也是給唐軍屠殺的機會。

隨着唐軍軍陣中那一聲聲大吼,數百支弩矢與山坡平行,悠忽射出,直奔吳軍將士。

距離太近了,角弓弩、臂張弩的威力又太大,在驚心動魄的聲音中,弩矢飛速射進吳軍將士的身體,噗嗤的聲響微小、急促,不絕於耳,身中弩矢的吳軍將士,接連應聲而倒,從山坡上摔下去。

前排將士倒下、滾落,露出後排的將士,緊接着,後排將士也在慘叫聲中倒下、滾落,露出更後排的將士。這些吳軍,如同被收割的麥子,一排接一排被放倒。

本是呈方陣殺下來的吳軍軍陣,隨着一排排將士倒下,軍陣出現許多凹陷的缺口,如同一排牙齒,每間隔一顆就少掉一顆。

而沒有受到弩矢照顧的吳軍,面對的自然是唐軍的盾搶陣。順山坡往下殺敵,講究的是攜勢衝殺,與騎兵衝陣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若是攜帶的盾牌過多,擋在身前,難免極大妨礙行動,而若是持盾慢行,衝勢就要弱上不小。

吳軍攜帶的盾牌不多,所以給了百戰軍勁弩發揮的餘地,但到底也有,撞上百戰軍槍盾陣時,吳軍都是以衝勢,將盾牌用身體狠狠撞在百戰軍大盾上。俯衝的優勢立即顯現

出來,百戰軍的盾牌陣立即往後頓挫。

如是觀之,只要多撞幾次,百戰軍的盾陣非得支離破碎不可,而後吳軍就能趁勢殺入。

但百戰軍早有防備,持盾者將盾牌撐在地上,上身用肩膀死死抵住盾身,下身用腳跟抵住盾底,後腳則與身後甲士相互抵住,如此延伸,將士們最大限度分擔吳軍衝撞的壓力。

吳軍衝下來撞陣,盾牌當然不是拖在地上,此時他們撞陣過後,百戰軍將士看準時機,盾牌後伸出鉤鐮,刺進吳軍盾牌底部,而後勾住吳軍腳跟回拉,只聽見一聲聲慘叫,失去腳的吳軍持盾手,立即就栽倒下去。

他們栽倒,盾牌自然就穩不住,百戰軍訓練有素,自然不會放過這等良機,持盾手頂着盾牌前進,將歪斜的吳軍盾陣撞開,與此同時,鉤鐮在下、長槍在上,接連刺向吳軍將士。

尋常甲冑,能防遠距離弓箭,能防橫刀砍劈,但絕對防不住長槍突刺。撲哧撲哧的聲響中,長槍猛地戳進吳軍將士身體,又猛地抽出,帶出一大片鮮血,若是長槍上有倒刺,除卻能帶出血肉外,還能將對方的腸子都勾出來。

趙弘殷跟在盾牌手後面向前進,腳下一滑,差些摔倒,原來是踩到了一截腸子,看到鮮血中的腸子裡擠出來的黃白之物,他忍住噁心,橫刀刺下,將那還未嚥氣的吳軍刺死。

眼看軍陣已經前進數步,趙弘殷的雙目悠然一凜。

持盾的將士,都是虎背熊腰的勇猛之士,如若不然,在對方攜勢下撞時,根本穩不住陣腳,同理,吳軍持盾者,和大盾後本要最先殺進來的軍士,也必定是勇士。

因爲百戰軍早有準備,在吳軍殺將出來時,變陣迅速,穩住了陣腳,反擊得當,鉤鐮、長槍、大盾相互配合,很快就殺進了吳軍陣中,吳軍當中的猛士,首當其衝被殺傷許多。

“開盾!殺上去!”趙弘殷後頭望了一眼身後的軍陣,在持弩將士分向兩翼之後,後面的軍陣將士,立即快速衝上前,如同身連頭、腿連身、腳跟腿,原本薄弱許多的小陣,立即前後連接在一起。以隊、都爲單位的軍陣,彼此連接充實,立即變向以幾百人爲單位。看準時機,趙弘殷立即大吼一聲。

得他號令,大盾側開,長槍、鉤鐮快衝兩步,將鋒刃狠狠刺進吳軍將士身軀,而後,長槍手、鉤鐮手身後的橫刀手,快速衝上前,將面前的吳軍斬殺。

後面的吳軍連忙反擊,衝上前來,而這時,橫刀手並不戀戰,反而後退一步,而長槍手、鉤鐮手再度突進,兵刃狠狠刺出,戳進衝上來的吳軍將士身體,低着他們後退。

長槍、鉤鐮長,收回兵刃再出擊的時候,很有大片空檔時期,而這往往是對手反擊、近身的時候。長兵一旦被短兵近身,就完全沒了一寸長一寸強的優勢,還會被一寸短一寸險的短兵,欺身殺死。

橫刀手復又向前,持刀斬殺面前的吳軍。

一個吳軍身手敏捷,見唐軍橫刀手衝出,率先一刀砍在唐軍身上,然而不等他露出喜悅之色,唐軍橫刀就刺進了他的身體,這名吳軍口吐鮮血,雙手握住對方橫刀,眼神落在方纔自己落刀的地方,彼處並無鮮血涌出,甲冑上僅有一道痕跡,他不甘、茫然,最終無力的死去。

軍長槍兵叫着衝殺出來,持盾者又挺身而進,仗着自身力氣大,用盾牌擋住吳軍長兵,低着對方不斷後退。而後,己方長槍、鉤鐮復又殺出。

吳軍原是攜勢衝下,本想勢如破竹,將唐軍殺退,逼得對方轉身逃跑,然後追着他們殺向山下,在他們背後收割他們的生命。卻不曾想,戰事遠不是他們預料的那樣,戰況大相徑庭,現在反而是他們在被擋住攻勢後,又被殺得步步後退。

山坡上的將士,一旦沒有了俯衝之勢,本身就會命門大開、破綻百出。山坡下的將士,只需要矮身去攻擊他們的下盤,他們就有大麻煩,更何況此時百戰軍還有大盾護身,戰法又這樣有條不紊、鋒利無比,吳軍如何施展得開、抵擋得住?

甚麼是精銳,精銳與非精銳,到底有多大差別?

不是殺過人的將士,都叫精銳,不是經歷過戰火的軍隊,都叫精銳。

真正的精銳,除卻敢戰之外,還要能戰,還要會戰。

能戰,是指裝備精良;會戰,是指精於戰陣搏殺之道。

從這個角度上說,精銳作爲一個衡量標準,它沒有上限。因爲精益求精的路上,可供改進的細節永遠改進不完,這是一條沒有止境的道路。天下之大,沒有最精銳的軍隊,只有更精銳的軍隊。

真正的精銳之師,到了沙場上,就是巨大的殺人機器,冷血、無情、殘酷、無人能擋。

這樣的軍隊,本就不需多,也無法多。若能得十萬之衆,在冷兵器時代,便足以橫掃天下。

趙弘殷將眼前的頑敵殺倒,正好站在一塊凸出的石頭上,他左右觀望了一眼。作爲將領,他必須時時密切注意戰場局勢。

左右的軍陣,雖然也有被吳軍撞破盾陣,殺入陣中的,畢竟不多,大勢上百戰軍仍是處在攻勢如潮的階段。且那突破盾陣,殺入百戰軍陣中的,不多久就會受到百戰軍反撲。

若是軍陣反擊不利,軍陣中的都頭、指揮使,就會率精銳、親兵殺出,強行扼制吳軍的進攻勢頭。若是都頭、指揮使戰死,而未能將對方殺敗,左右軍陣,就會分出驍勇之士,給予支援。

甚至切斷吳軍軍陣,將難啃的骨頭包圍在中間,步步蠶食之。

戰陣精妙,精妙無窮。

先前,百戰軍持弩者,將吳軍軍陣打殘時,殺傷殊多,便是有些許盾牌,吳軍最後也不敢正對百戰軍勁弩兵鋒,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百戰軍勁弩面前,已經沒有吳軍——後面的吳軍,都慌忙奔向兩邊。

到得這時,小部分角弓弩仍舊持弩在手,多數弩手則收了弩具,抽出橫刀,欺身沿着山坡奔上。吳軍見百戰軍收了弩,連忙出來迎戰,被軍陣中的角弓弩又射殺許多後,連忙迴避。

如是再三,兩者短兵相接。

最終,戰場變成了徹徹底底的近身肉搏。

近身陣戰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吳軍步步敗退,百戰軍步步推進。戰事越是往後,百戰軍前進的便越快。

塗山上沒有大片平地,吳軍的退路只有軍營。

終於,戰場上的喊殺聲驟然一震,在戰鼓的命令下,百戰軍全軍瘋狂拼殺,如潮而進,吳軍未聞軍令,卻不得不敗退而回。

(本章完)

章十八 攻克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十 家國天下無事平 算計謀劃誰人清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十五 接城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六 水寨(4)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3)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3)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品書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七十三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2)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八 兄弟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1)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一百四十四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中)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八十二 終是宿命禍蕭牆 夜雨殺戮停不住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章十八 蒹葭蒼蒼,血染一方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十一 投靠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六十七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2)章九十五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3)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一 王於興師上架感言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十二 淇門之變(4)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九十八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2)章九十五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2)章四十 勢運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四十四 相親(下)【第三更】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三一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9)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