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

自古江淮一體,“守江必先守淮”。南方亦或東南政權,與北方亦或中原政權的軍事較量,西線着重於湖北三鎮襄州、荊州、武昌,東線便集中在江淮一線。

且不說長江流域,扼守淮河的軍事重鎮有四個,分別是東線的山陽、盱眙,西線的鐘離、壽春。

壽春正對潁口,即潁河與淮河的交匯口,主要抵擋潁河或淮河上游方向的來敵。

但凡軍事重鎮,對山地而言,必是扼守山地通道,有通道而後才需要扼守,如關中四塞;對河流而言,必是扼守易渡之地,因其易渡而後才需要防備。

長江下游易渡之處有二,一是採石渡,一是刮洲渡,分處建康的上下游。建康方面爲加強對兩處渡口的防守,在這兩處渡口南岸的京口和採石兩地,北岸的廣陵和歷陽,屯駐重兵立爲重鎮。

壽春也是重鎮。甚至堪稱淮河一線最堅固的重鎮。

每年冬季,淮水淺涸,是最易橫渡的時候,吳國遂遣銳士於河邊巡視,稱爲把淺兵。

周世宗柴榮三徵南唐時,打的最久最艱難的,正是這個壽春。其實到最後,壽春也不是被後周軍隊打下來的,戰役一年多後,城中彈盡糧絕,外援無望,當時的守城將軍劉仁贍,迫不得已舉城而降。

李從璟抵達壽春的時候,正是立秋前後。

此時,百戰軍已經兵臨壽春城下。

壽春之戰,開打的很突然,至少對壽州守軍,對吳國而言是這樣。

在李從璟抵達壽春時,李從珂帶領的四萬侍衛親軍,也陸續開赴到壽春戰場。

一時之間,壽春城外大軍如海,連營超過十里,將壽春城圍的水泄不通。

壽州州城,也即壽春縣城,處在淮水南面。向西約六十里,是穎水與淮水交匯口,北面則是淝水與淮水交匯口。東晉時期著名的淝水之戰,即發生在這裡。

長興元年七月初八,立秋後三日,李從璟登上八公山。

八公山位於壽州東北,是方圓百里之內的制高點,也是這平原地帶唯一的山地,高七十丈有餘,足以俯瞰八方。

陪同李從璟登山的,乃是秦王府一衆幕僚及近衛。如今秦王征戰在外,秦王府的官員們自然要領軍中職銜。行軍長史莫離,也是第一軍師,除卻一身青衫的李從璟,他是衆人中唯一不着官袍,而着一身白袍的;行軍司馬王樸,行軍左司馬朱厹,行軍右司馬謝玉幹;判官桑維翰、掌書記衛道、行軍參謀杜千書——剛從儀坤州歸來不久。

其餘各官吏十餘,略過不及。

除此之外,便是軍中高級將領,如孟平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軍情處統領第五姑娘、趙象爻也在,桃夭夭則仍在洛陽坐鎮中樞,還有一個始終冷着一張臉、寫滿生人勿近的女子——青衣衙門司首林安心。

衆人登頂八公山的時候,快到正午。天色晴好,陽光當頭,卻不顯得炙熱,山風縷縷,攜草木之清香,涼而清爽。

山石各有體相,造型大小不一,足以讓人依靠、安坐;山中林木茂盛,綠意盎然,尚未顯出深秋之蕭索;遠望田野,大地寬廣千丈,一望無垠;淮水歷經歲月,東流不息,如綢如帶。

不遠處,壽州城如棋盤,呈青褐色,城中屋

舍鱗次櫛比,城上旗幟飄揚,而城池之外,便是數片比之面積還大的黑袍湖泊,再向外,就是白色軍帳組成的連營,將壽州城圍在中間。

“八公山之名的由來,據說源於西漢武帝時,淮南王劉安與其八位門客,在此得道成仙的故事。平日裡此處也不乏文人騷客登頂,吟詩作賦彼此唱和,不管前者故事真假與否,八公山因之而聞名,倒是事實。”莫離滿頭汗水,明明熱得很,搖動摺扇的動作卻一如既往慢悠悠的,風姿出塵。

第五姑娘已經在一邊發現了一塊山石上的詩作,忙興致勃勃招呼李從璟去看。

李從璟接過董小宛遞過來的絲帕,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而後走到第五姑娘身旁,一面觀看山石上的詩作,一面迴應莫離道:“劉安與其門客合力撰寫的《淮南子》的確是經典,但要論起此人,怕是修不成大道也成不了仙,其人謀反事泄,最後的下場不過是自刎而死。”

在李從璟與衆人說話的時候,跟在後面的隨從快步上前,加緊在山頂空地上佈置下帷幄、地毯、小案、酒水、食材等物,不多時,這裡已是一片風雅之氣。

如今不同往年,征戰的時候條件艱苦,李從璟也不再是一介節使,而是馬上就要入主東宮的親王,受益於帝國有昌盛之象,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理所應當。

就算李從璟個人不喜奢華,但卻不能讓跟他一路轉戰南北、辛苦多年的幕僚臣屬們一直艱苦下去,姑且不說食色性也,這也是他展露威儀、恩德的需要。再者,區區一些佈置,也談不上奢華,連張有生、孫錢禮他們踏青都有不小場面的。

“大軍征戰,且不說文事,當年淝水之戰,苻堅坐擁八十萬之衆,最終卻敗於謝玄八萬甲士之手,說來真是令人嗟嘆不已。”王樸望着壽州城道,“彼時之晉,國本不強,要不然也不會只有八萬甲士,其時門閥世家把持權柄,晉之官員、文士,崇尚空談玄理而恥於戮力實事,就這等光景,竟還能一舉擊潰苻堅,實屬奇事。”

讀書人的習性,向來是喜歡憑弔古蹟,而後談古論今的,這也是中國官員甚至是中國歷史的一大特色。

李從璟在坐在大石上臨崖遠望,剛理好衣袍,頭頂兩個馬尾的第五姑娘,就擰着一串葡萄跑過來,揪下一顆遞給李從璟。

李從璟含笑也含着葡萄道:“苻堅之軍雖衆,成份卻太複雜,軍中山頭遍佈,真與他一條心的沒多少人。再者,彼時北方久經戰火,軍民思安,故而將士們不願出征,對戰爭多有牴觸。且不說苻堅本人善不善於指揮近百萬大軍作戰,臨戰太過託大卻是顯而易見。他的大軍本已在河岸列好陣,晉軍八千精銳渡河時,請他讓出一塊戰場來,他就真讓了。晉軍渡河後,趁秦軍後退時猛攻不止,並大喊苻堅兵敗,秦軍各部莫不爭相後退,將士大喊苻堅陣亡,秦軍遂潰。八十萬之衆,一旦潰亂,場面如何收拾?苻堅之敗,其實不冤。”

指揮八十萬大軍作戰,技術活,除卻前陣極少將士,後面的人根本不知前面發生了甚麼,一旦全軍都在喊我軍敗了大家快逃啊,一潰千里自相踐踏並不稀奇。

等李從璟說完,第五姑娘連忙給他嘴裡連塞了好幾顆葡萄,同時也不忘把自己那張小嘴塞得滿滿的,然後兩人大眼瞪小眼,一起

艱難的咀嚼。

第五姑娘約莫是被李從璟的模樣逗笑了,雙眼都眯成了月芽。然後一個不小心笑得太狠,把自己噎住了,連忙呼啦一下跑開了。

李從璟在大石上站起身,“兵貴精不貴多,其理甚爲淺明。今日我李從璟領大唐十萬精甲至此,謀士睿智,將校驍勇,士卒敢戰,他日拔壽州,克州縣,席捲江北,飲馬長江,何其易也!楊吳兩線作戰,東西失顧,其本身國小地狹而民寡,焉能與我大唐爭雄?”

這話意在激勵人心,提升士氣,他話說完,衆人皆俯首稱善。

其實今日登頂八公山,也是帶衆人領略淮地景緻,所謂登高望遠則胸臆廣博、志氣豪生,這是對今後有好處的。

換言之,今日能將八公山踩在腳下,有志者定會生出,來日也能將金陵踩在腳下的氣概,大業可期,大功在望,於是文死諫武死戰,衆人戮力同心,自然事半功倍。

只是此時,衆人都興致高昂的時候,旁裡忽然響起一聲不合時宜的冷笑,顯得極爲刺耳。

李從璟不用看也知道,那是林安心在作怪。

李從璟將林安心帶來隨行,自然有他的用意,這下循聲望去,就見林安心孤零零站在一顆樹下,正好也向他看過來,不用說,她正在等李從璟來接她的茬。

身邊所有人都是敵國對手,這時候林安心還敢說話,李從璟很佩服她的勇氣,遂笑問:“林司首有話想說?”

林安心冷言冷語:“我大吳兩線征戰是不假,然你李唐何嘗不是?”

李從璟答道:“吳國的兩線作戰,是要同時應對楚國與大唐。而大唐雖也東西征戰,卻是兩面開花,更有楚國相助,兩者境遇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可同日而語,怎可混爲一談?”

林安心並不服氣,硬邦邦道:“我大吳經營江淮防線數十年,根基穩固,如今你攻我守,大吳天然佔據優勢,且你唐軍可戰之兵不過五萬之衆,想要破我江淮防線,那是癡人說夢!”

李從璟驚奇道:“想不到林司首還知兵事,真是厲害。你能有如此見地,殊爲難得。”

林安心冷哼一聲,那意思是老孃能着呢,“所以我奉勸你,你若識趣,就乖乖回去,不要自討苦吃!”

李從璟笑了笑,而後正色道:“臨門不入,豈是男兒風采?”

他這話有些流氓,林安心臉上頓時掛不住。不等林安心再說甚麼,李從璟已繼續道:“我也不瞞你。江淮防線堅固,不僅楊吳知曉,我大唐也知曉。但是很明顯,此番大唐進軍江淮,楊吳並不知曉。不僅不知曉,還深陷楚地戰場。”

頓了頓,李從璟道:“江淮防線既然這樣堅固,我大唐若不趁此際遇取之,更待何時?”

——————

PS:這兩天更新少的原因,是因爲要準備下個月的更新,畢竟還是想爭取下全勤,這個月更了二十四萬,但斷更了兩天,有時候真的很無奈啊。下個月還是兩更,如果有三更,算加更。

PS2:感謝十國帝王加油、做ai忘了帶套、sunlight1001、老書蟲雁南飛、浪客123、kokwind1的捧場月票,做ai忘了帶套這名字也是真心屌,特別感謝浪客123。

(本章完)

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三十三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7)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六 神仙山(5)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三十四 虎子與犬子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三十八 踏營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六十八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2)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二 千里之遠有梟雄(中)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六十三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上)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二十 亂世是滋生野心的溫牀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六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3)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十九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0)章六十三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上)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三十四 都試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三十六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0)章三十九 女豪鎮契丹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八 空城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戰各自忙 各自悲慼各自亡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十六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3)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六十八 郭威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