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

依舊是那座大院。

除卻一些分量較輕的官員,潞王李從珂、尚書左丞相劉謀、邢國公朱守殷、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康義誠,俱都在座,唯獨不見了宣徽使王紀實。

屋中籠罩着一片愁雲。

“宣徽使......可惜了。”最先說話的依然是劉謀,他唉聲嘆氣不住搖頭,“昨日見到宣徽使,老夫還與他言談半響,斜陽草樹,一切看似都很尋常。不曾想,午後他就被傳訊,之後就再也沒能出來......”

見衆人只是垂頭不說話,劉謀又長嘆道:“宣徽使忠心爲國,操勞半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回卻因爲些許財物就身陷囹圇。秦王、李公、任公行事,竟然這般果決無情,宣徽使往日的辛勞,爲江山社稷留下的血汗,此時竟是無人體諒半分,實在令人心寒......我大唐朝堂,頓失一位脊樑啊!”

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康義誠重重冷哼一聲,卻沒有多言。

邢國公朱守殷期期艾艾道;“昨日遇見任公,對方打量了某半響,那眼神可真是讓人渾身不舒服,就跟盯着出入自家宅院的賊人一樣!”說着忿然一拍小案,滿面怒容,“某戎馬一身,沙場征戰數十載,爲晉王、陛下立下無數功勳,他安重誨算甚麼東西,真把某當成是毛賊?”!

“把國公當作毛賊倒不至於,不過現在那三位,看誰不是跟貓見耗子一般?”李從珂語氣複雜。

說到這,李從珂看向康義誠,眼神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揶揄之意,“此次王師援楚,怎麼不見侍衛親軍調動一兵一卒?”

康義誠黑着臉道:“大軍征伐,自有陛下拿主意,我等武將只管執行就是,考慮那麼多作甚!”

李從珂哦了一聲,不再說話,只是眼中的戲謔之意,怎麼都揮之不去。康義誠心頭惱火,他哪裡不知道,李從珂這是不滿他先前的倨傲之色,當下有心拿石敬對李從珂的評價來羞辱李從珂一番,想了想還是忍住。

說起王師援楚之事,劉謀神色微鬆,“這回王師援楚是趙王領軍,朝廷發殿前軍三萬,地方上鄧州威勝節度使、襄州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州安遠節度使、江陵荊南防禦使協同,聲勢可謂浩大。朝廷大興兵戈,糧草徵發、軍械補給、人力調集都不可避免有大動作,朝廷六部必將日夜繁忙,各方官員都要多加合力,值此用人之際,想必吏治整頓之事,會暫時擱置。”

朱守殷半分也不樂觀,“此次領軍援楚的可是趙王,咱們那位逢戰必先的秦王,可是安坐洛陽挪都沒打算挪一下,要說朝廷要擱置吏治整頓,某看希望不大。再者,別人不知,潞王應該知曉一些,自秦王平江陵以來,江陵地位日重,境內秘密囤積的糧草、軍械、醫藥,堪稱多不勝數,好似就在爲今日作準備一般。這回征戰,又調四鎮藩軍,只怕江陵物資不足的,也是從各藩鎮調集,朝廷六部除卻兵部,只怕不會有太大妨礙。”

這番話有道理,但這道理同樣很傷人,一時堂中的人都安靜下來。

半響,康義誠道:“誰也不知道陛下、秦王與那幾位宰相是何心思,這幾位大人物可愈發不按常理動作了,心思難測。”

“趙王是如何說法?”劉謀關切的問。

康義誠冷笑一聲,“與秦王相比,趙王本就沒甚麼功勳,戰功是一

個也無,大爭之世,戰功爲立足之本,眼下楚地戰事大有可爲,趙王焉能不一門心思撲到楚地之戰上去?昨日趙王傳話,讓我等都安生一些,待他援楚功成歸來,有大功在身,說話的分量就不同了,那時再作計較。”

“這......倒是老成之言。”劉謀頷首,“離開了洛陽,便是想有所作爲,也是鞭長莫及。”

然而話雖是老成之言,卻也意味着一衆官員,現在指望不上趙王。姑且不說趙王援楚,是否能夠凱旋,在趙王出征的時日裡,衆官員的安危,可就完全看秦王心情了。

“孔循日前來信,急問對策,我等何以迴應?”劉謀又問。

康義誠沉吟道:“陛下下詔,孔循多番推脫不肯進京,但此事能拖一時卻不能拖太久......”

朱守殷寒聲道:“王師援楚,這是大事,真把宣武軍逼急了,驕兵鬧事又何妨?值此緊要之際,再聯絡其它藩鎮響應,朝廷還敢真大動干戈不成?那幾位縱有天大心思,難道還敢鬧得大唐內憂外患一起爆發?”

“有理,有理!”

從大院出來,已是快到黃昏時候,邢國公朱守殷坐進馬車,不緊不慢回府。一路上馬車搖晃,朱守殷在車廂中安坐不語,只是緊皺的眉頭,彰顯出他心中的不安。

快到府邸的時候,馬車的速度明顯慢下來,朱守殷坐在馬車中,猶能聽到車外的百姓議論紛紛,言語中提到的內容,讓朱守殷面色大變,他連忙掀開窗簾伸出脖子向前望去,心頭立即一聲咯噔。

邢國公府邸門前,甲士林立,刑部、大理寺的官員進進出出。

朱守殷不等馬車停穩,慌忙跑下馬車來,他的家眷僕役都被甲士丟在門屏前,跪了一地,一個個瑟瑟發抖,間或有人在接受盤問。

有一人,負手站在府門前,望向那張邢國公的牌匾。

夕陽餘暉下,那人的背影偉岸如山巒。

朱守殷剛疾步到那人身旁,就被甲士冷冰冰攔住,他急聲大喊:“秦王殿下!”

那人轉過身來,看到朱守殷,面無表情的揮揮手,示意甲士放行。

“秦王殿下,這......這是作甚?”朱守殷慌慌張張見禮,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手足無措。

“邢國公若是再不歸來,孤都要遣人去找了,有人說邢國公畏罪潛逃,但在孤看來,你還不至於丟下家眷不管。”李從璟仍舊保持着看向府邸牌匾的姿勢,沒去看朱守殷一眼,“朱守殷,你不用多言,孤手裡的罪證,足夠你人頭落地。現在,脫掉官袍,孤給你一刻時間,跟家眷交代後事。”

朱守殷僵立當場,這回一王二相三司辦案,對有罪官員多是先行訊問,直接查封府邸的事,這還是頭一遭,朱守殷猝不及防。他也知道,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說明朱守殷堪稱罪大惡極,而三司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證據。

“殿下,下官......下官要見陛下!”朱守殷顫顫巍巍道。

李從璟看了一眼朱守殷,“直接查封一位國公的府邸,這樣的命令誰能下你還不清楚?朱守殷,你讓陛下很失望。”

說完這句話,李從璟意興闌珊擺擺手,無意再多言,“國公若是不願脫下官袍,你們幫忙。”

刑部官員蘇禹珪帶領甲士應聲而上。

朱守殷倉惶搖頭,“殿下.

.....”他忽然咆哮起來,“殿下不公,陛下不公!某爲大唐出生入死,某有大功於國,你們怎能如此待某?!”

蘇禹珪面若寒霜,“你曾有功於國,國家也給了你相應回報,身爲國公,姑且不言要你造福蒼生,便是爲守住這份富貴,你也當知律法爲何物,既然如今你有罪於國,國家賞罰嚴明,自然要治你的罪!”

......

在得知李從榮要領兵援助楚地時,邊鎬很是驚詫,這個消息出乎他的意料。

原本眼見大唐大力整頓吏治,顯然是在爲新政做準備,意欲大力深化新政,如今突然發兵楚地,不免讓他犯疑:難道大唐真要內政外戰一起抓?這樣做的險惡之處,難道大唐真的不顧忌?

夜裡進宮,翌日諸事便已議定,詔令隨即下達,這樣的速度着實太快了些。

邊鎬在先前給徐知誥的信中,一直說的是大唐要先着力整頓內部,正因如此,吳國纔敢放手與楚王決戰,並且在攻克楚國王都後,展開兵馬去佔領楚地全境。值此吳國兵力分散,全面落子之際,大唐突然要插手楚地戰事,頓時讓楚地戰爭局面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邊鎬素知兵事,知道大唐南下,吳國必要調整部署應對,那麼在攻掠楚地城池,與防備南下唐軍之間,不僅涉及到十數萬大軍的調動、各種物資調派,還有戰略戰術的改變,牽一髮而動全身,可想而知這個波動有多大。

每一日,吳國都有無數物資錢財在戰爭中被消耗,而現在,突變的情況讓鉅萬錢財物資被平白浪費,而戰略戰術調整下的兵力倉促調動,必然給楚國軍隊以可趁之機,屆時又是無數將士要“含冤而死”,而相應損失的軍械、撫卹需要的錢財,又是一筆天文數字。

每每念及於此,邊鎬都感到渾身燥熱。

“先生在想甚麼?”李從榮看着邊鎬好奇的問。

邊鎬道:“出兵倉促,可供準備的光陰不多,在下來不及推演戰局,恐怕在出謀劃策上,會讓殿下失望。”他這話說出來,就有指責李從榮爲何沒有提前探知大唐用兵意圖的意思。

李從榮無奈搖頭,“如今帝國內部大舉動不斷,大唐要對楚地用兵,就必須出奇制勝,力求速戰速決,否則一旦內憂外患一起膠着,對社稷就是莫大危害。用兵楚地,出其不意是必須有的舉措。實際上,這件事並不如表現的這樣倉促,陛下與王兄早就有了謀劃,只不過他二人連諸位宰相都沒告知,孤王就更無從得知了。”

邊鎬想了想,覺得這話沒毛病。

連自己人都瞞住了,何況對手?

邊鎬放下這茬,轉而問:“殿下出徵,何人爲副?”

李從榮答道:“符習爲副。”

邊鎬點頭,“符習老成持重,倒是合適人選。”

李從榮笑道:“在孤王心裡,先生纔是副帥。”

邊鎬垂首,掩蓋神色,心頭謀算萬千,“殿下如此看重,鎬必當盡心竭力。”

在邊鎬垂首的瞬間,李從榮笑意莫名,笑容裡彷彿藏着千軍萬馬。

————————

PS:本書首發於縱橫中文網,特此聲明。在它站看盜版的兄弟,不妨過來收藏一下,投個票甚麼的,會加更的喲!

PS2:感謝即墨烽煙、書友31288975的捧場月票。

(本章完)

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三 神仙山(2)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四十一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2)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三 耶律德光正班師 半路巧遇李從璟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二十二 百戰安義(1)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一百七十三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五十四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0)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八十五 君能以國士待我 我必以國士報之章十八 故佈疑陣引人亂(下)章八十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7)章二 千里之遠有梟雄(中)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四十八 劫道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二十二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6)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一百六十八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2)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七十七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4)章一百六十八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2)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9)章二十 晉王令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三十五 李繼韜之謀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章六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2)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六十七 搜刮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