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

牽一髮而動全身,孫芳傳案不僅挖出了一衆朝堂重臣貪贓枉法之事,也拉開了洛陽吏治整頓的大幕,隨着李從璟正式公開張一樓揭發吏部侍郎何中葵、侍郎周觀清徇私舞弊之事,並着手審訊,洛陽的吏治整頓旋即進入一個全新階段,這標誌着朝廷對失職官員的排查,已經不侷限於孫芳傳案相關人員。

接二連三的官員下獄,以及諸多不法之事被公之於衆,洛陽地動山搖。

當此之際,倉惶駭然者有之,嗔目結舌者有之,惱羞成怒者有之,拍手稱快者更是多不勝數。整座洛陽城的百姓士紳,無不對此大加稱讚,一時之間,當今陛下爲千古明君的讚頌聲,充斥了洛陽城的大街小巷。

不法官員被懲辦,是民衆最喜聞樂見的大好事。

當然,熱情高漲的百姓,也沒忘記給秦王一頂氣魄千鈞的高帽子。

一些酒樓茶肆,甚至出現了擺起案桌向民衆講述故事的說書人,開始憑藉蛛絲馬跡與天馬行空的想象,向無數觀衆講述那一個個貪官污吏落馬的慘狀,以及秦王、李公、任公與這些不法官員鬥智鬥勇的過程。

這些說書人,有說不盡的素材。

市井中的喧囂與熱鬧,雖然已經動靜不小,但放在巨大的洛陽城中,還是顯得微小了些,就如同大海中的漩渦,現在還不能被高居廟堂的袞袞諸公看見。

洛陽城廣大如巨湖,卻也縱橫如棋盤。

秦王府固然人來人往,趙王府也是門庭若市,其熱鬧程度,甚至堪稱有過之而無不及。秦王府到了夜間仍舊燈火通明,官吏進進出出,趙王府到了夜裡,也不曾熄滅所有燈火,在陰影中俯身疾走的身影,也未曾消停過。

山雨欲來風滿樓,烏雲壓迫下的洛陽城猶如一座湖泊,紫緋青綠的官員如同大大小小的魚蝦,在這座湖泊中焦躁的跳躍、遊動,慌慌張張尋找避風河灣與容身之所——還有更多的魚蝦,如同蝦兵蟹將一般,着甲執銳,目光如箭,跟在它們後面打殺過來。

日落許久,洛陽燈火闌珊。

趙王府中,李從榮正在與三兩名官員座談,前者舉止從容,後者眉眼憂愁。

不時之後,送走這些心頭大定的官員,李從榮搖着腦袋喝茶。茶杯送到嘴邊,卻停了下來,趙王笑容無奈,頗含一絲荒誕之色,又是一陣搖頭。

邊鎬施然走來,見禮後落座,爲自己倒茶一碗,吹吹茶麪,悠閒而品。這幾日他眼中常含笑意,分明是對趙王府如今的“大勢已成”很是滿意。

李從榮望着邊鎬怡然自得的模樣,笑道:“先生似乎心情不錯。先生到洛陽來也有半載,除卻最開始的時候,可是甚少見到先生這般自得。”

邊鎬飲茶的動作頓了頓,不過很快恢復正常,然而心中仍有些疑惑,自個兒的情緒雖有些許變化,但最多不過是些蛛絲馬跡,根本就不應該被旁人察覺,以李從榮的“資質”,更不應該看得清楚纔對。

作爲被徐知誥寄予厚望的金陵才子,江左邊郎深知“太上反諸己”的道理,在提醒自己要多加留意平日言行舉止後,他立即接過李從榮的話,“自殿下走了一遭汴州,天下官員基本都看清楚了殿下的‘決

心’,當日攔截刑部官員事雖不成,但殿下那趟遠行,所求本身就不在攔下太原犯人,而在向天下官員表明自身態度。如今秦王大興牢獄,人人自危,正是殿下豐滿羽翼的大好時機。”

“也好在是殿下‘沒能’攔下刑部官員,如若不然,回洛陽後還真不好向陛下交代。凡事有得必有失,殿下雖然在陛下面前捱了罵,被禁足一個月,但這些時日來,不僅是洛陽官員,許多藩鎮節使與州縣官員,都紛紛投到殿下麾下,這正是大勢所歸。”

邊鎬笑了笑,“得人心至此,焉能不成事?”

李從榮哂然,指了指屋子四周,“被先生這麼一說,孤怎麼覺得,孤這王府成了藏污納垢之所?”

時已入夏,蚊蟲頗多,一隻蚊蠅在邊鎬腦旁嗡嗡不停,怎麼都趕不走,嘗試了兩回無果後邊鎬索性放棄,只當那蚊蠅不存在,正色對李從榮道:“殿下此言差矣。天下事有天下法,一時的方法選擇,是成事的必要條件。秦王起勢早,羽翼豐滿,又兼威望高,殿下要與秦王相爭,就不得不用非常之法。再者,某些官員雖說有些劣跡,但本身仍有可取之處,治世重德亂世重才,只要他們能做實事,殿下便不該另眼看待,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殿下應該明白。”

李從榮認真點頭,而後又嘆道:“孤王爭那個位子,也不是想做昏主,大唐江山說到底是自家的,誰不希望自家好?”

邊鎬頷首道:“殿下心意,在下自然明白,等到日後大業功成,殿下再來整肅不法,廓清宇內,就無人能來壞殿下的事。”頓了頓,他莊重嚴肅道:“大唐的江山社稷,最終還是要靠殿下的。”

李從榮聽了這話,連連點頭,表示很受用。

邊鎬琢磨半響,沉聲道:“時至今日,殿下勢力已成,無論是朝中官員還是地方節使,都希望殿下能彙集衆人之力,做出一番事情來。”

李從榮不言不語。

邊鎬見壯,加重語氣:“那些官員,之所以都投到殿下這裡來,眼下來看,無非是想保全自身罷了。若是殿下得了衆人擁護,卻不出力,仍由那些官員在吏治整頓中身陷囹圇,只怕人心會冷。到時殿下好不容易取得的今日之勢,怕是就要崩塌了。”

李從榮看向邊鎬,“先生的意思是?”

邊鎬正色道:“當此之時,殿下該出手了,匯聚衆人之力,與秦王相爭!”

李從榮道:“抵制吏治整頓?”

邊鎬道:“此時不爲,更待何時?”

李從榮沉吟不語。

邊鎬道:“事到臨頭,殿下莫不是怕了?不敢與秦王正面交鋒?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殿下要爭那個位子,就沒有後退的餘地!”

李從榮沉默半響,揮手叫來一名王府心腹,低聲問他:“各位官員的投名狀,可都送來了?”

這名心腹名叫李重心,先前在宮門外與李從璟、李從厚分別後,爲李從榮鳴不平的也是他。

李重心俯身道:“還差一小半。”

邊鎬不明所以,“何謂投名狀?”

李從榮笑了笑,並不作答,李重心替他道:“秦王勢大,各位官員在吏治整頓之風下投

靠殿下,頗有些迫不得已之意,必須要表明自身對殿下之忠心。否則日後一旦吏治整頓之事過了,他們重獲安全,再有其他變故時,殿下要確保他們不會變卦,一直能爲我所用。”

邊鎬思慮片刻,即已意識到了所謂投名狀到底是何物,“殿下要那些官員,向殿下交上他們貪贓枉法的罪證?”

李從榮笑了笑,“如果不然,孤王何必大老遠跑去汴州一趟,還拼了命去挨宋王一刀?孤王表示了誠意,他們也得有所表示纔是。面對秦王這樣的強敵,沒點把柄在手裡,孤王如何保證他們的忠心?”

聽了這番話,邊鎬不禁怔了怔。

他不禁想到:李從榮這廝雖然“資質”差了些,但在帝王之家耳濡目染,豈能沒點手段,還真不能小覷了他。

他又想到:虧的是李從榮“資質”差些,若是他像李從璟一樣睿智,哪裡還有我在他面前大施手段的餘地?

他再又想到:李從榮雖然資質差些,但性子卻好,這樣的人,最是適合“輔佐”不過。

邊鎬感到一陣慶幸。

李從榮已是接着道:“再給他們三日時間,三日之後沒有交上投名狀的,再不準踏進趙王府的門!”他沉吟片刻,補充道:“這幾日,孤王就先聲援他們一番,也好讓他們看看孤王的決心。”

李重心應諾而去。

到洛陽來半載有餘,邊鎬第一次“由衷”道:“殿下英明。”

李從榮笑容略顯得意,“得先生此贊,孤王三生有幸。”

邊鎬表示汗顏。

回到住處後,邊鎬忽然想起一件事。

李從榮要了幾乎所有官員的投名狀,卻爲何唯獨沒向他提投名狀的事?

他雖然沒有“罪證”,但有家人!

想到這,邊鎬悚然一驚。

李從榮該不會已經遣人去金陵接他的家人了?

不過邊鎬很快就恢復正常。

因爲青衣衙門早已安排好了一切。

次日,朝議時,大殿大亂。

趙王李從榮,公開指責以秦王李從璟爲首的“吏治整頓辦”,在懲辦貪官污吏時,行事粗魯,急功近利,大興誅連,有“殺良冒功”之嫌!並且上奏皇帝李嗣源,請求以大局爲重,以社稷穩定爲重,終止這場查辦貪官污吏的行動。

一石激起千層浪,朝堂上頓時亂成一團,許多官員紛紛出聲,表示附議。

而宰相以李琪、安重誨爲首的官員,則羣起反擊,與對方展開激烈爭論,最後罵成一團。

皇帝李嗣源大怒,當堂扔了滿案奏章,拂袖而去。

當日,皇帝下令,加大懲辦不法官吏之力度。

羣情沸騰。

當日夜,趙王府差幾人滿爲患。

三日後,一道令所有人猝不及防的急報傳到洛陽。

楊吳、馬楚大戰,楊吳大捷,馬楚敗績。

此戰之後,楚王失都,更失半壁河山!

李嗣源急招諸王、宰相緊急議事,通宵達旦。

翌日,朝堂傳詔,以趙王李從榮爲南面招討制置使兼行營都統,領兵三萬,南下馳援楚王。

(本章完)

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六十七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2)章五十八 總攻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十五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2)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3)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八 兄弟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2)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二十三 百戰安義(2)章四十五 先聲奪軍心(2)【第二更】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四 大廈將傾何人扶 天下蒼生問誰顧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兩百三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2)章一百六十九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3)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5)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八 一載相識十載別(2)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十一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4)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五十四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0)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五 神仙山(4)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八十一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8)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十三 有人西樓殺宰相(2)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十一 投靠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1)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章六十七 搜刮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