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

暮色漸沉,夜幕與晚風同步行來,西樓城中的燈火漸次亮起,街巷在氤氳的燈光中顯得有些朦朧。

每一盞燈都是一個歸處,燈有大小之別,歸處對每個人而言卻是一樣的。

結束了一整日的忙碌,耶律敏拖着疲憊的身子從皇城歸來,她在門屏旁立了會兒馬,瞧着府門外的風燈出了會兒神,這才下馬進門。

耶律敏前腳回府,姑且寬下衣裳,尚且來不及沐浴,後腳就有人跟來拜訪。

“韓延徽?他來作甚麼?”耶律敏微微皺眉,本欲回絕了韓延徽,轉念想了想,還是重新穿好衣裳,讓人將韓延徽帶到設廳。

西征的耶律倍與黑車子室韋激戰正酣,李從璟率領盧龍軍也到了儀坤州,趁機起事的耶律德光一路西來,距離西樓也沒兩日路程,在這個節骨眼上,耶律敏不想出任何差錯。

耶律敏在設廳見到韓延徽的時候,對方正一副好整以暇的姿態在品茶,見到耶律敏進門,韓延徽起身不緊不慢行禮,言語間顯得極爲從容,完全沒有下官見到上官的敬意,亦或是冒夜來打擾的歉意。

對方這副把他自個兒當主人,而把自己當客人的姿態,讓耶律敏心中很是不快,見禮之後落座,她淡淡道:“先生此時來見,定有要事,然先生舉止從容,倒又不像有要緊的情況。恕我愚鈍,還請先生告之來意。”

耶律敏舍了寒暄之詞,直接詢問韓延徽來意,已是心中不滿的表現,然而韓延徽卻仍舊沒有賠禮道歉的覺悟,微笑道:“不久前,宰相大人在坊中遇刺,差些遭遇不測,此事震驚朝野,我輩也深爲宰相大人擔憂,如今多日過去,不知真兇可曾抓到了?”

“朝野皆知,刺客乃耶律德光所派,當日便已潛逃出城,收受賄賂放其出城之城門守衛,業已伏法。先生明知故問,是何用意?”耶律敏微微蹙眉,如若不是明知對方是耶律倍心腹,耶律敏怕是要轟他出門了。

“刺客果真是耶律德光所派嗎?”韓延徽呵呵一笑,意味深長,“當其時也,西征在即,又因宰相大人之進言,皇上對耶律德光防備甚嚴,於此等境遇中,數名射鵰手竟能潛入西樓不被察覺,而成功伏擊北院宰相,事後又能全身而退,難道宰相大人就沒覺得此事有些蹊蹺?”

耶律敏冷眼看着韓延徽,不說話了。

韓延徽捻着鬍鬚,繼續老神在在道:“茲事體大,然此事發生之後,朝野不僅沒有查到刺客爲耶律德光所派之鐵證,最爲荒謬的是,連那數名射鵰手也沒能追捕回來,以至於最後的結果,不過是處置了幾名城門守衛,和一些爲刺客提供了藏匿之所的尋常百姓。”

韓延徽看着耶律敏,“身爲受害者,宰相大人就沒覺得奇怪過,就沒對這個結果不滿意過?”

耶律敏面露慍色,她冷眼盯了韓延徽半響,忽而放鬆了身子,嗤笑一聲,“聽先生的口氣,倒好像是已經抓到了真兇?”

щщщ ⊙тTk ān ⊙¢O

韓延徽今日進府之後的種種舉動,堪稱無禮、傲慢至極,若是他不能給耶律敏一個好的交代,耶律敏斷然不會允許他如此消遣自己。

出乎耶律敏意料的是,韓延徽竟然認真的答道:“不瞞宰相大人,下官的確抓到了真兇。”他的神色怪異起來,“不僅抓到了真兇,還知道了真正幕後主使的身份!”

耶律敏忍着拍案而起的衝動,眉頭一挑,“哦?”

韓延徽理了理衣襟,端正坐起,“實言相告,安排刺客行刺宰相之人,正是下官!”

耶律敏柳眉倒豎,重重一拍茶案,“放肆!”

面對耶律敏的怒火,韓延徽昂首挺胸,如若無事,顯得有恃無恐。

耶律敏見韓延徽這般模樣,心念急轉,旋即冷笑一聲,“先生莫非還要告訴我,令先生安排行刺之事的所謂真正主使,其實是皇上?”

韓延徽微微一怔,隨即肅然頷首,“宰相大人果然聰慧,下官正是奉皇上之命。”

耶律敏笑出聲,搖頭道:“你真是瘋了!”

“下官瘋沒瘋,宰相大人豈非一眼便知?”韓延徽道。

耶律敏目露殺機,“今我坐鎮西樓,有臨事擅專之權,你可知,僅憑你方纔這番話,我就能要了你的腦袋?”

“下官死而無憾,只是覺得有些冤枉。”韓延徽道。

“何冤之有?”耶律敏問。

“因爲下官算不得真兇,下官也是身不由己。”韓延徽道。

“皇上纔是真兇?”耶律敏問。

“千真萬確。”韓延徽道。

“若皇上果真是真兇,而你是幫

兇,你身爲皇上肱骨之臣,今日爲何對我說這些?”耶律敏問。

“宰相前半句說的對,後半句卻錯了。”韓延徽道。

“錯在何處?”耶律敏問。

“下官並非耶律倍的肱骨之臣。”韓延徽道。

“你竟敢直呼皇上名諱!你是誰的人?耶律德光?”耶律敏問。

“宰相明鑑!”韓延徽道。

“身受皇恩,蒙皇上器重,而你卻叛國事賊?!”

“宰相此言差矣,下官從未叛國!”

“強詞奪理!”

“明告宰相,自先皇仙逝,下官唯事一人,那便是二皇子殿下!”

“你......竟是耶律德光安排在皇上身旁的棋子?!”

“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爲之。當日殿下被放逐東境,勢單力薄,困厄交加,爲長遠計,朝中必須有人呼應。”

“你簡直不當人子,狼心狗肺!”

“大爭之世,勝者王,敗者亡,要心肺何用?”

“好......很好!”

“下官潛伏西樓,暗助殿下,計策雖好,但還不夠好。耶律倍命下官行刺宰相,而將之嫁禍於殿下,使宰相與殿下成不共戴天之仇,逼的宰相不得不爲他死守西樓,纔是真正的好計策!”

“你既然是耶律德光的人,本相豈會聽信你的胡言!借刺客之事,離間君臣,使本相怨恨皇上,轉而相助耶律德光入主西樓?斷無可能!”

“行刺之事,確實由皇上下令,下官有鐵證!”

“......證據何在?!”

“皇上欲借行刺之事,使宰相與殿下成仇,而叫宰相日後能死守西樓,此固良策。然則當日行刺之事,有一處與皇上旨意不符。”

“何處不符?”

“皇上行刺宰相既然是假,自然不會真要宰相性命,而當日之刺客,卻是奔着殺死宰相去的。彼時若非宰相防備嚴密,突然在車底與暗處皆加派了人手,宰相自己想想,自己有可能活過那日嗎?”

“......是你擅自更該了皇上的指令?”

“彼時下官還未來得及收到殿下通知,不知宰相大人已因人相助,欲與殿下結盟,共謀西樓,故而欲將假行刺變爲真行刺,爲殿下進攻西樓除去一大阻礙!”

“擅改上令,將假行刺變爲真行刺,你就不怕事後皇上治你的罪?”

“欲成大業,必先流血,比起讓契丹毀在耶律倍手裡,下官一死而已,何懼之有?”

“你對耶律德光倒真是忠如家犬!”

“因爲只有殿下,才能真正使契丹強大,不負下官多年以來,爲契丹所付出的心血!”

“自作高尚......然而此等‘證據’,卻還不夠!”

“下官還帶了三個人來。”

“那三個射鵰手?”

“正是!”

“......”

“宰相可要見上一見?”

“......”

“因行刺之事,宰相怨恨殿下久矣,之所以今日將此事告之宰相,乃因殿下大軍不日即到西樓。如今西樓乃宰相之西樓,倘若宰相能與殿下‘冰釋前嫌’,則皆大歡喜。耶律倍心狠手辣、冷酷無情,前日既然會遣刺客假行刺宰相,日後未必不會因爲其它原因,令刺客真行刺宰相。話至此處,想必宰相心中已如明鏡,無需下官多言。”

韓延徽說完這些話,便停了下來。

他穩如泰山般的坐着,不去看臉色慘白的耶律敏,端起茶碗慢悠悠品起茶來。

耶律敏此時心情如何,韓延徽能夠略知一二,要對方接受眼前的殘酷現實,無論如何都需要時間,所以他不着急。

不着急,是因爲成竹在胸。

那三名射鵰手韓延徽確實帶來了,雖說耶律倍讓他事成之後,將那些有關刺客一律殺之滅口,但韓延徽當然沒有那樣做。對耶律敏而言,便是她自個兒當日心神不定,或者沒有瞧見那三名射鵰手,但那些及時趕到的護衛中,總該是有人認得出這些射鵰手的。

耶律敏不去查證,只怕也是因爲她知道這個結果。

品完茶,韓延徽見耶律敏仍舊在怔怔出神,索性站起身來,負手在廳中觀賞起擺放的字畫器具來,其悠然自得、傲慢從容之態盡顯無餘。

韓延徽在西樓潛伏了四年,費盡心機取得耶律倍信任後,又是近乎朝夕侍奉,怎能不日日心驚膽戰、處處小心翼翼?其中艱險之處,自是不需多言。如今多年兇險終於結束,一切付出換

來了回報,他又如何能不稍稍得意?

瞧了耶律敏一眼,見對方仍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韓延徽心中不禁大爲暢快。耶律敏如此失態,可見今日之事對她打擊多大,韓延徽身爲棋局的佈置者與參與者,耶律敏越是失態,他就越是得意。

還不止於此。

若只如此,韓延徽不至於敢在耶律敏面前如此拿捏姿態。

耶律倍西征之前,耶律德光就遣人與耶律敏接洽,希望耶律敏能相助於他,若是事情照此發展,便是日後耶律德光據有西樓,耶律敏因了主動投靠的關係,會有種種便利與佈置,勢力必然大,難免尾大不掉。

如此,即便耶律德光登基,也難盡握契丹權柄,國家大權會被耶律敏分出去一部分,耶律德光也難免受她一些制約,自然貽害無窮。

有了今日揭露行刺真相的事,則一切不同。

如此一來,耶律敏投靠耶律德光,將成爲不得不爲之的事。不得不爲之,與主動爲之,自然差些甚大。這就像大軍征伐敵國,敵將在大軍到來之前,就主動出降,與大軍到來之後,因爲打不過不得不投降,前者能得到的權力與待遇當然會大得多。

還有一個原因。

韓延徽方纔也說了,耶律德光大軍不日即到。

在今日之前,耶律敏是敵視耶律德光的,沒打算投靠耶律德光,所以她沒有爲日後投靠耶律德光做多少準備,而因今日之事,耶律敏轉而決定投靠耶律德光,在耶律德光到來之前,她能做準備的時間就很短了。

時間短,倉促之間,難以安排親信,居於各處要職,把持各處權柄,這樣的結果是勢力必然小。勢力小,就難以威脅到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入主西樓之後,耶律敏的分量也就小,且不說難以謀取更多利益,能保住現有利益就不錯了。

韓延徽知道耶律敏日後勢力小,份量不大,而他自身現在可是立下大功,日後必定被耶律德光重用,此消彼長,韓延徽的地位自然會高過耶律敏。

因此之故,韓延徽現在就不必對耶律敏客氣。

所以他今日對耶律敏無禮。

雖然顯得急迫了些。

但一個在刀尖上提心吊膽、戰戰兢兢了數年的人,如今終於謀得大事功成,便是再無禮一些,也不算什麼。

韓延徽觀賞了半響字畫器玩,覺得時間已經過了很久,回身見耶律敏還是沒有說話的意思,便有些不太耐煩,遂直言催促道:“宰相大人,時間緊迫,還是早些拿注意的好!”

耶律敏站起身來,對韓延徽道:“待耶律德光到了西樓,本相自會爲他打開城門。”

得到耶律敏的肯定回答,韓延徽心花怒放,不禁哈哈大笑,“識時務者爲俊傑,宰相大人果然聰慧,哈哈!”

“不過......”耶律敏忽然話鋒一轉,“先生今日進府來後,對本相諸般無禮,實在是不懂規矩得很,本相真是殊爲不快......”

說到這,耶律敏一揮手,“來人,將此人拿下,抽二十鞭子!”

“你......宰相大人,你這是作甚?”韓延徽開始是不可置信,待門外家丁一擁而上,不由分說將他綁了,他才大驚失色,“宰相大人,某乃殿下肱骨重臣,你怎能如此對我!你......啊!”

不等韓延徽話說完,他已經被丟在了院子裡,緊接着,馬鞭狠狠落在他身上,一下接一下,抽得他皮開肉綻,血染衣袍!

韓延徽發出殺豬般的慘嚎,嘴裡不住哀求道:“宰相大人,有話好好說......啊......某乃......啊......”

好不容易二十鞭子抽完了,韓延徽已是涕泗橫流、衣衫襤褸,一條命只剩下半條,死狗一般趴在地上喘息、哀嚎不停。

耶律敏走到韓延徽面前,俯瞰着他,臉上沒有半分感情色彩,那眼神跟看一塊石頭沒有分別,“韓延徽,你當真以爲你今日來告訴了本相所謂的真相,本相就得敬你三尺,還要因爲你是耶律德光的一條狗,就要對你禮敬三分?”

輕笑一聲,耶律敏提了裙角在韓延徽面前蹲下來,嘴角勾起一抹難以言狀的弧度,“你的如意算盤打得不錯,真可謂是步步心機,只是可惜,半分用處都沒有。你知不知道,今日從你嘴中說出來的‘真相’,很久之前,就已有人告訴我了?”

在韓延徽不可置信的目光中,耶律敏站起身來,“不過我還是要謝你,因爲你畢竟補充了一些細節。”

“來人。”耶律敏意興闌珊,隨意擺了擺手,“丟出去。”

(本章完)

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歲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三 神仙山(2)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二 奮我軀兮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二 千里之遠有梟雄(中)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六十四 相救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3)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九十八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5)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五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5)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七十三 經營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章十四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七十一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3)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十八 攻克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四十四 相親(下)【第三更】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三四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3)章二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8)章兩百四三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8)章十二 襲營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一百二十六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9)章八 一載相識十載別(2)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七 三個錦囊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中)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3)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中)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三十九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0)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六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