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

在史彥超、石重貴前後殺向趙廷隱的將旗時,郭威也迎來了李仁罕的挑戰,兩人各率部曲交戰數合,誰也沒能奈何誰。郭威並不戀戰,也無意硬要與李仁罕分出勝負,或是將其陣斬,他仗着己方精騎優勢,殺透李仁罕軍陣,破陣而去。

在李仁罕捶胸懊惱的時候,郭威帶領的精騎轉了個大彎,再度殺了回來,他們分作數股,或衝進西川散兵羣中,來回穿梭,梳子一般,將西川散兵梳理得乾乾淨淨,或不斷襲擾西川軍陣,弩箭齊發,讓西川將士苦不堪言。

騎兵的優勢,讓郭威所部佔盡了主動,西川軍馬軍無法壓倒郭威所部,就只能眼睜睜看着對方在己方側翼來回奔馳,卻無可奈何。

雖說西川軍總人數佔據優勢,但這卻並沒有什麼用,在精騎的襲擾、牽制下,無法形成合力。

在史彥超奪下趙廷隱的將旗後,王師步軍再度呈現出高歌猛進之態,高行周更是親手將張知業斬殺於陣中,西川軍的逆擊之勢,自此化爲烏有。

百戰軍在清掃過東、南、北面的殘敵後,以不可思議的意志,聚集起勇力,加入到西面戰場,向連日來壓着他們打的西川軍發起衝擊。

百戰軍的再度發力,成爲壓倒西川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戰鬥持續到天黑。

高居城樓的李從璟,望見夜幕自遠處的山巒上行來。

勝利與夜幕同步走來。

踩着與夜幕同樣的步調,王師擊潰了西川軍陣。

西川軍蟻羣般向西潰散。

殘破不堪的玄武縣城頭,燃起照亮山川大地與萬千人心的火把。這一夜,玄武城的燈火,前所未有的明亮與耀眼。它照亮了兩川,照亮了整個蜀中的夜空。

在這樣的燈火中,李從璟看到王師如同潮水,尾隨潰敗的西川兵將,一路向西卷殺過去。

奮戰在前線的郭威、高行周、皇甫麟等,在追殺開始時,便接到李從璟傳來的軍令:務令賊寇血,染紅龍門山!

向西,二十里之外,龍門山中,有超過兩千具君子都勇士的屍首。他們在等着同袍們殺過來,他們要親眼目睹同袍們反守爲攻,將西川賊軍的屍體塞滿山道。

橫穿龍門山的四十里山道,今夜將不再有黑暗,只有血火。

隨後,郭威、高行周、皇甫麟等,再接李從璟軍令:殺出龍門山,向西三十里,進逼漢州城!

李從璟的意思很明確:一鼓作氣,將孟知祥趕回益州。

這一日,龍門山將在血火中迎來黎明。

唯有敵人的鮮血,纔是對逝去英靈的最好慰藉。

......

君子都在龍門山戰損大半,李從璟從未說過半句跟“可惜”相關的話,但他果真不爲之心痛?

自淇門開始,君子都隨其南征北戰,作爲他的親軍,與他一同經歷過無數生死險境。別的姑且不言,當年荊南一役,若非君子都,李從璟就要陷在江陵城中。

而如今,龍門山一戰,君子都折損大半,玄武城一役,君子都再損大半,如今算上傷員,存活者幾乎十不餘一。

君子都都指揮使林雄,重傷。

前君子都都指揮使林英,生死未卜。

這口惡氣,李從璟該向誰出?這份損失,李從璟該向誰討?

不僅如此,萬餘將士的百戰軍,經玄武城血戰,也是傷亡過半。

君子都、百戰軍,乃是大唐最精銳的軍隊,其中每個將士,都是大唐最英勇善戰、最忠勇可嘉的大好兒郎,若是他們死在異國他鄉,李從璟不會有太多怨言,但如今,他們卻命喪帝國藩鎮的反叛中。

好鋼就該用在刀刃上,李從璟在下令讓君子都、百戰軍身陷險境的時候,沒有半分猶豫,那是謀求戰爭勝利的需要。但這並不意味着,李從璟就不痛心。

已近子時,玄武城城樓,李從璟依然站立在閣樓,身形沒有半分挪動。城樓中亮起的燈火,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一直延伸到城牆、垛口。

眼前,在此番惡戰中倖存的百戰軍將士,個個都挺直了腰板,在城頭盡忠職守。

“夜深了,大帥還請安歇。”孟松柏上前來提醒道。

“軍師的回信到了沒有?”李從璟腳

步沒動,凝視着燈火下狼狽不堪的戰場出聲問道。

玄武城外,橫屍枕地,百戰軍將士正在清掃戰場。

“軍報是天黑後發出,算算時間,還要一個時辰左右纔能有回信。”孟松柏答道。

李從璟點點頭,長吐了口氣。

無論如何,這仗贏了。這也就意味着,蜀中之役最艱難的部分已經渡過,往後便是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切都會順理成章。

大戰落幕,主導這一切的李從璟,此時並沒有多少欣喜。任何一個良心未泯的人,在面對一地部曲屍首,而戰爭還未完全休止的時候,都不會有太多欣喜。

他放眼四望,曠野一片沉靜,今夜月暗星隱,遠處一團墨黑。

距離他淇門建軍,如今已過去八年了,南方仍是諸侯割據之局,李從璟不由得問自己:這天下何時才能真正平定,這戰爭何時才能畫上句號?還是說,戰爭註定將永無休止?

孟松柏見李從璟沒有去歇息的意思,還以爲他在擔心梓州戰事,便勸道:“西川賊軍大敗而退,東川沒了外援,且不論李紹斌還有無戰心,東川兵將也不會再有頑抗意志,軍師那邊拿下梓州只是旬日之事,大帥不必太過掛懷。”

李從璟笑了笑,“梓州有軍師和李紹城主持戰局,足夠吃下李紹斌了。”

聽懂李從璟話裡的意思,孟松柏好奇道:“大帥不打算回梓州,不打算去見見李紹斌了?”

“一座註定馬上被攻克的城池,一個註定行將滅亡的人,有什麼好見的?”李從璟淡淡說了一句,轉身走下城樓,“去看看林英。”

“是。”孟松柏聞言心頭一動,趕緊跟上。

自荊南一役,林英被貶爲走卒,李從璟幾乎沒有再提起過他,孟松柏之前還以爲李從璟已經將他遺忘,如今聽到李從璟說要去看望林英,孟松柏既爲林英感到高興,也爲李從璟的重情而感動。

只是,希望林英能夠挺過去,不要死在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城裡。

......

回頭望了一眼峰巒疊嶂的龍門山,亂軍中的孟知祥悲上心頭。他知道,這座大山自此時起,不再屬於他了。這座西川的門戶屏障,終究還是易了手。

前日才進的山,今日又出了山,這兩日的遭遇,讓孟知祥疲於應對而又應接不暇。然而他也知道,事實比這座大山還要有分量,縱然壓在心口讓人喘不過氣,卻容不得他不接受。

回想起今日之敗,孟知祥直覺若夢。

他是在午前趕到玄武城外的,他與李從璟面對面的交手,也是從那一刻開始。他採用了最合適的戰法,收縮陣型,聚攏散兵,想要蓄力再戰,他有最忠誠敢戰的部曲,李仁罕、趙廷隱、張知業等將身先士卒、殊死反擊,他本以爲他已經握住了足夠的籌碼,就算不能一戰而勝,也能將李從璟拖在玄武城,將對方耗死在這裡。

但兩軍交戰,不到兩個時辰,孟知祥便知道他錯了。

親眼看到朝廷王師的攻勢,他忽然理解了,爲何李仁罕、趙廷隱、張知業會半月不能攻破只有百戰軍駐守,且城池殘破的玄武城。

那一刻他也明白了,爲何王暉、李肇有兩萬大軍,卻守不住地勢險要的劍州城。他甚至很能理解李紹斌,理解李紹斌爲何不願固守閬州,而是在朝廷王師趕到之前,便撤離閬州直接回到梓州固守待援。

若朝廷王師僅是士卒精悍,六科技藝嫺熟,軍陣戰法有序,將校敢戰敢死,軍士士氣高昂,孟知祥自信西川精兵並不會輸給王師多少,臨戰之時,有他親自坐鎮,多得是尋覓戰機,戰而勝之的機會。

但事實並非如此。

朝廷王師戰力的突出,不僅是以上這些,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軍備。

孟知祥並不知道“武裝到牙齒”這個概念,當然,當世也不可能有軍隊真正武裝到牙齒,但若是用此來突出禁軍軍備的優良,則深得其韻。

精良戰甲的裝備比例,威力巨大勁弩的數量,騎兵的數量與配置,戰馬品種的優良性,甚至是每名騎兵攜帶的弩具,步卒隨身小型弩的裝備比例,盾牌、短刃等等軍備的裝備率,都甩了西川軍幾條街。

西川軍的戰敗,不是敗在將士不夠驍勇善戰,而是敗在軍

備的差距上。

換言之,西川軍的失敗,是西川物力與帝國物力的差距造成的。

尤其是這種硬碰硬的正面交戰,最能直接體現軍備差距對戰爭勝負的左右。

如果李從璟在這裡,就會告訴孟知祥,這是“綜合國力”的差距。

戰爭,尤其是正面戰爭,在奇謀、戰略沒有差距的情況下,比拼的就是國力。

以一地戰一國?

孟知祥以前以爲,依仗蜀地山川之險,三萬精銳之士的悍勇敢戰、齊心協力,以及當年郭崇韜伐蜀時留下的軍備、弩具,蜀中有很大把握戰勝遠道而來的朝廷王師。

當年李從璟在幽州,以盧龍一地之力對戰契丹一國之力,不就贏了麼?

是的,無論旁人怎麼認爲,孟知祥之所以認爲蜀中能戰勝朝廷,就是因爲有李從璟的“前車之鑑”。

但是現在,孟知祥突然發現,他似乎忽略了這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些東西。

他忽然想到了一個極具諷刺含義的詞:邯鄲學步。

在那一瞬間,孟知祥忽然覺得,自己跟一頭蠢驢並無太大差別。

然而眼前的形勢,讓有所醒悟的孟知祥,沒有時間反思問題,糾正過錯。

大半日鏖戰,西川兵將縱然再悍不畏死,他孟知祥縱然再得全軍效力,也不能改變被禁軍擊潰的事實。

孟知祥開始倉惶逃竄。

逃離戰場時,是趙廷隱牽着他的馬走的。當時孟知祥還想穩住陣腳,以讓更多的西川兵將能夠逃脫,但是趙廷隱告訴他,張知業已經戰死,大軍穩不住了。

逃進龍門山時,天色已經漆黑。大軍潰逃,火把寥寥無幾,將士們幾乎是兩眼一抹黑,故而自相沖撞、踐踏者多不勝數,喊叫聲、悲呼聲此起彼伏,在黑暗的山林中如同鬼哭狼嚎,倍顯可怖。

滿頭大汗的孟知祥,舉目茫然四顧,在冰冷的羣山中顯得既狼狽又悲涼。

好在趙廷隱伐木爲薪,分給諸將士點燃,這才稍稍緩解了黑暗。

然而不等孟知祥鬆一口氣,後軍驚恐高呼,朝廷王師殺到。

孟知祥聽到的馬蹄聲,讓他心跳驟然加快。哪怕不能瞧見自己,孟知祥也能清楚知道自己臉上的驚慌。久歷戎馬,孟知祥豈能不知自身處境?無論是誰,在亂軍中被追殺,都會死。

即便在戰場上對戰萬軍時也不畏懼的悍將,在兵敗被追殺時,也不能不恐懼,因爲那會有一種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的無力感。

又是趙廷隱,主動留下來斷後。

孟知祥不肯,這不是他在使用權術故作姿態,而是趙廷隱的確是他左膀右臂,他不忍也不能棄之。然而形勢緊急,彼時孟知祥自身尚且難保,還有什麼餘力、資格去保全他人?

趙廷隱一刀刺在孟知祥的馬屁股上,吼叫着讓孟知祥快走,而他自己則返身殺向追兵。

心痛如絞、五味雜陳的孟知祥,自然知道那種情況下返身殺向追兵,命運會如何。奔出沒多遠,他甚至好像聽到了趙廷隱臨死的慘呼。彼時,老辣沉穩如孟知祥,也落下了淚來。

只是這淚太辛酸太無奈,也太無力太無用。

“大帥,快走罷,賊兵要追上來了!”李仁罕急切的催促回望龍門山、回望趙廷隱決然背影的孟知祥,拉着他就走。

孟知祥黯然神傷,轉身背離龍門山而去。

當夜,孟知祥逃到漢州城。當其時,他身旁的兵將已經不過千餘人。

孟知祥不能忘記,漢州守將看到他敗軍而回時,眼中濃烈的錯愕與不可置信,還有那一絲清晰可見的,讓他倍覺屈辱的質疑。

然而更屈辱的還在後面。

天未亮,王師精騎追趕而至。

望着漢州守將倉惶的臉色、李仁罕欲言又止的神態,孟知祥就知道,漢州城已經不能護得他的周全。

因爲士無鬥志。

而對方氣勢如虹。

咬咬牙,孟知祥彷彿聽到自己心在滴血的聲音,他沒想到他也有如喪家之犬的一天,被人在自己地盤上驅趕如牛羊。然而形勢逼人,孟知祥卻不能不無奈離開官衙,在慌忙中再度騎上馬,帶着一幫殘兵敗將,離開漢州城,埋頭急急往成都奔逃。

(本章完)

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一 千里之遠有梟雄(上)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中)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二十 天下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七十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8)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四 水寨(2)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3)章六十三 陣斬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兩百零八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3)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七十九 少女的煩惱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十二 襲營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十五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上)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七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