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一 君子

安義軍剩餘軍士,再無其他舉止,在百戰軍上前後,紛紛繳械投降,接受收編。

他們失去了指揮使,失去了副指揮使,也失去了最具有威信的兩名都頭,他們羣龍無首,再沒有可以有效反抗的能力,在李從璟絕對實力的威懾下,他們除卻投降活命,別無他途。

這些安義軍再沒有將領,所以他們無法作爲。但是李從璟能給他們一個將領,那就是他自己。

這些安義軍的領頭人物皆死於非命,內部缺乏有足夠威信的人物,日後百戰軍要消化他們,就容易得多。李從璟在營前點名,要吳韜爲李環復仇,雖然有憤怒的原因,但本質上,就是打得這個主意。這跟他整治原魏博軍,是一個道理。

他本就是個謀定而後動的人,自然不會因爲憤怒,就去罵陣,要跟敵將單挑。

這回到樑子山,李從璟不僅成功招安樑子山兩百豪傑,更收編四百安義軍正規軍,而且還是精銳,收穫實在是不小。若是能再招攬君子林衛家,恐怕回去之後,李從璟做夢都會笑醒。

黎明的晨曦終於在天邊出現,萬物從睡夢中醒來,開始新的一天。而樑子山上下,在一夜之間,已經發生鉅變。

李從璟讓李紹城主持收編安義軍、整裝準備班師等事宜,他則要再次走一趟君子林。

說起要去見衛行明,陳致遠自然要帶上。衛道一人退千軍,這回無論是李從璟,還是陳致遠,都應該去感謝一番。

桃夭夭閒來無事,與其跟軍營那些純爺們兒呆在一起,倒是跟李從璟同行要有趣一些。雖然李從璟和陳致遠也俱都是大老爺們兒,但她對衛道如何做到一人退千軍這件事,卻是十分好奇。其實不只是她,任何一人對這樣一件離奇的事,都會感到好奇。

“若說衛道一人退千軍,固然離奇。不過,李將軍這回沒有調援軍過來,也是讓人頗感意外。”桃夭夭坐在馬上,微微低着頭,嘴裡咬着吸管。樑子山的事情圓滿解決,她這個中間人,此時心情也是略好。她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不過話裡明顯掩蓋不住好奇的意思。

樑子山下至今只有七百百戰軍,也沒有跡象表明周圍還有其他百戰軍,是以桃夭夭有此一說。

李從璟笑道:“你怎麼就能肯定,我沒有調援軍過來?”

“哦?”桃夭夭稍稍擡頭,修長的眉毛輕輕挑了挑,“在哪兒呢?”

李從璟臉抽了抽,半響露出一絲苦笑,“在路上。”

桃夭夭復又埋下頭去,懶得理他。

李從璟無奈道:“百戰軍剛組建,騎兵本就不多,這回我已經全都帶上了,來援軍隊都是步卒。從淇門到此,比起從潞州到此,距離分毫不短。我調的援軍,也算日夜兼程,但此時,他們確實還在路上。”

桃夭夭怔了一下,瞧見李從璟無力的模樣,長髮掩蓋下的嘴角,勾起一絲幸災樂禍的笑意。

桃夭夭道:“不過,若是援軍沒到,而衛道又沒能攔住安義軍援軍,我們豈不是要遭殃?”

“那倒也不至於。”李從璟說道,“我還是有計劃的。”

“什麼計劃?”桃夭夭問道。

李從璟嘆了口氣,無力道:“你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當然。”桃夭夭嘴角微微上揚,“將軍也

可以不說。”

李從璟只得如實道:“你也知道,我的斥候,可以觀察到四十里之外的動靜。要是安義軍援軍真來了,我們跑路還是來得及的。”

“逃跑?”桃夭夭好似有些驚奇,“除此之外,還有什麼?”

“沒有了。”李從璟掩面道。

“沒有了?哈哈哈哈……”桃夭夭這回是真忍不住了,大笑出聲。

李從璟以手扶額,他真的很想問桃夭夭一句,“你一個姑娘家,笑這麼張揚,真的好嗎?”

陳致遠終於看不下去,爲李從璟這個未來東家解圍道:“但是無論怎麼說,眼下,都是都指揮使贏了。”

提起這茬,已經重新看向前方的桃夭夭,微微偏頭,問道:“將軍之前似乎說得很堅定,不會對安義軍動手。但是昨晚動起手來,好像半分也沒有不客氣。”

李從璟攤開手,一臉無辜道:“百戰軍確實不曾動手啊,是李環想要偷襲樑子山,結果反被樑子山的豪傑所殺。至於殺吳韜,那也是他們先動手,我只是爲部下出口氣而已。”

桃夭夭剛喝下一口水,頓時被噎住,咳得臉紅脖子粗。桃夭夭再不理會李從璟,臉若冰霜,目不斜視,只是從牙縫裡蹦出兩個字,“無恥!”

陳致遠也被李從璟顛倒黑白的本事所震驚,一時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可這事說出去,恐怕沒人會信吶,畢竟安義軍被都指揮使收編了。”最後,陳致遠擔憂道。

桃夭夭替李從璟回答道:“只怕李將軍不會奢求別人都信,他只不過是給世人一個說法。至於收編一事,李將軍倒是可以說,那是安義軍主動投靠。”

李從璟笑了,他道:“看來,你已經比較瞭解我了。”

桃夭夭黑着臉撇過頭去,眉眼下拉,這回是真不不說話了。

陳致遠心中暗暗嘆息一聲,默默感慨道:“真是夠無恥啊!”

幾人到君子林時,衛道已經回到家中。

衛行明只不過是四十多歲的年紀,衛道比衛子仁雖說大些,卻也大不了多少,但他身上的氣質,卻要成熟得多,有一種久經世事才能錘鍊出來的幹練。

依然是那間小屋,竹簾幾許,帷幄依依,牆前書架上的典籍散發着墨香,墨香飄散在風裡,和茶香共舞在房間裡的每一寸空氣中。

“先生神計,智退千軍,破百戰軍之危,解樑子山之難,若鬼斧神工,今李某特來相謝。”李從璟向衛家三人抱拳,誠懇道。

陳致遠也抱拳,“先生鬼才,陳某早知矣,此番領教,驚才絕絕,實在是佩服之至。樑子山上下感念先生大恩。”

衛行明呵呵笑道:“將軍和大當家不必客氣。兩位計擒李環,不費一兵一卒誘降安義軍,纔是大才,我兒這點小道,卻是不足掛齒了。”

李從璟看向衛道,微笑道:“若說衛先生一人退千軍的本事都是小道,世間軍謀恐怕再無大道了。衛先生,此事堪稱軍事奇蹟,可否爲我等解惑一二?”

“將軍謬讚。”衛道拱手道,復坐好後,輕輕一笑,“世間奇事初看固然令人驚訝,但若是說破其中關鍵,便一文不值了。”

頓了頓,衛道這才道:“其實衛某早在多年前,便已經出仕潞州,李嗣昭老將軍在時,添爲掌書記。

這回潞州馬軍一千援軍之所以退回,不過是因爲衛某僞造了一份軍令罷了。”

饒是以李從璟的定力,聞言也是錯愕不已。

首先,他是驚愕安義軍援軍退回,竟然是因爲一份僞造的軍令;其次,他是驚訝衛道年紀輕輕便能做到掌書記這個位置;最後,是驚訝衛道明明爲掌書記,竟然會僞造軍令,來幫助樑子山——僞造軍令,可是不折不扣的死罪。此後,別說再回去潞州做官,衛道能否活着,都是個問題。

李從璟和陳致遠感慨道:“衛先生大恩,沒齒難忘。”

衛道倒是看得淡,從容笑道:“陳大當家於家父有救命之恩,萬死難報,此番不必掛懷。”

李從璟隨即道:“衛先生此番雖是爲報陳大當家恩情,但於百戰軍而言,也是莫大恩澤,李某銘記於心。”說着,李從璟站起身,向三人拱手一拜,誠摯道:“三位先生俱是當世大才,不亞於臥龍鳳雛,李某不才,願請三位爲國家效力!”

李從璟這話含義十分明顯,就是請衛行明三人出仕淇門,所謂爲國效力,即是爲他效力。

從世俗的角度上來說,他們上了李從璟這條船,沒個萬一情況,也是不可能下船的。這跟後世官場站隊情況相似,只不過嚴肅程度要遠高於站隊。

李從璟態度懇切,衛行明卻是淡然一笑,道:“李將軍少年英才,忠心爲國,可敬可佩,來日也必定是前途無量,李將軍相邀,我等本不該推辭。只是無論是子平,還是衛某,都已沒有再出仕的打算,只想隱居山林,與聖賢書和山水爲伴,聊度此生。將軍好意,我等心領了。”

子平是衛道的字,他這話,是明顯拒絕了李從璟。

李從璟哪裡肯輕易放棄,勸說道:“子曰‘學而優則仕’,三位大才,飽讀詩書,治國安邦之策瞭然於胸,三位不出仕,不是三位損失,而是天下人的損失。”

“先生以此地爲‘君子林’,李某聽說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若是學有所成,必以天下爲己任,必不因世道險阻而退卻。”

“當今天下,諸侯征戰,百姓民不聊生,先生何忍乎?上爲弘揚聖人之學,下爲救黎明於水火,中成君子之志,先生何辭焉?”

衛行明嘆了口氣,似是若有所感,卻還是道:“古語有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爲政,奚其爲爲政?將軍所言,固在情理之中,只是衛某已厭倦官場,不想再沉浮於世俗中了。”

衛行明第一句話李從璟是理解的,他的意思是從政不是隻有做官一途,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影響一地社會風氣,也是從政的一種。

但李從璟還是不相信衛行明真無心出仕,他最後努力道:“賢者雲: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知其不可爲而爲之,君子也。先生者,君子也,安避禍福,而不踐行道義?李某不才,願與先生同行!”

衛行明目中有精光閃過,但只是一剎那,他還是嘆息道:“天下有將軍這樣的人,何必擔憂道義不存?老朽心累已久,還望將軍莫要勉強。”

李從璟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失望之色,默然良久,長嘆道:“可惜,可嘆,悲夫,悲夫,莫過於此!”

(本章完)

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上架感言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三 神仙山(2)章十八 攻克章六十一 火攻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一 西北面招討使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五十四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0)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六十一 火攻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一百二十六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9)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三十四 都試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六十八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2)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六十八 殺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時夜未央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三十一 君子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八十八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上)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章十九 何衝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一百六十八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2)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十一 投靠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四十六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2)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