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

丑時四刻,江陵城東郊,清輝映屋檐。

君子都攻打東門的動靜,傳出數裡,也落入徐知誥與宋齊丘耳中。今夜註定無法安眠,徐知誥與宋齊丘也無睡意,兩人煮茶論道,倒顯得怡然自得。

“君子都突然攻打東門,說明驛館變故已生,棋到此處,形勢該是明朗了。”城門關閉,雖不能完全隔絕青衣衙門傳遞消息,但不免要經一些周折、來的慢一些,宋齊丘在說這話時,對江陵城中的最新情況,知曉得並不清楚。

茶香四溢,清氣繞樑,徐知誥舉止文雅,品了一口茶,正欲開口,便有信使急匆匆而來。

聽完信使的話,宋齊丘略感詫異,“好端端的,北門爲何會突起殺戮?”

“動手的雙方是何人?”徐知誥問出這句話,就覺得有些多餘,他本意是想詢問這裡面是否有高季興、李從璟,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太可能。

“君子都與江陵軍。”信使答道,高季興夜半出城,急匆匆欲見徐知誥,自然不可能拉起藩王儀仗,是以這信使並不知曉高季興就在其中,“觀其狀,是有人慾出城,卻被事先趕到北門的君子都截殺。”

“君子都跑去北門,還是去截殺,這是怎麼一回事?”饒是以宋齊丘的多智,也是不能立刻想通此間關鍵。

“吳德明回信了否?”徐知誥問,他現在迫切想要知道李從璟處境如何,這是一切問題的核心。在與吳德明的約定中,只要他一得手,便會立即派人出城,將消息傳出城外,吳德明身爲今夜奉命行動的駐軍,要遣人出城並不難。

“沒有。”這信使一直守在城門外,既爲就近監視城門情況,也爲中轉傳遞消息。

宋齊丘面色肅然,開始條分縷析:“君子都攻東門,自然是爲接應李從璟,而其突然分兵北門,不會沒有緣故。然則,何人才能引動他們去截殺?當此之際,君子都如此行動,細思之,唯有兩種可能。”

“哪兩者?”徐知誥追問。

宋齊丘緩緩道:“其一,李從璟便在自北門出行的隊伍中,君子都前往北門,狀似截殺,實爲救李從璟;其二,他們截殺的對象,是高季興,君子都欲挾高季興,以解李從璟之困。”

徐知誥斂眉沉吟,“以你我推測,高季興欲驅逐李從璟,而吳德明受命欲殺李從璟,無論真實情況如何,似乎都不會出現君子都截殺救主之事。至於第二者,高季興此時出城作甚?君子都又如何得知高季興會自北門出城?”

宋齊丘與徐知誥並不知曉,在高季興決定出城後,派遣過人手先行一步,來通知他倆人此事。只不過,彼時李從璟因分析透了高季興、徐知誥的佈置,自驛館轉移後,便下令軍情處截殺一切自南平王府出行的信使,以隔絕兩者聯繫。是以無論是高季興派出的人手,還是南平王府中吳國使者派遣的人手,都沒能出城,就在半路死在了軍情處手裡。

正因如此,徐知誥、宋齊丘纔不知道,高季興正在北門遇襲。

面對徐知誥的問題,宋齊丘也不知該如何回答,他再如何足智多謀,又如何能料到,他們今夜的種種佈置,早已被李從璟看透?只怕宋

齊丘打心底也不願相信這種可能性。

“然則,若非這兩種可能,何以解釋君子都的行動?”宋齊丘用上了反證法。

徐知誥也無法反駁宋齊丘的這個說法,他端起茶碗淺飲一口,冷靜下來,開始從頭到尾來捋今夜的事,在這個過程中,他腦中忽的有靈光閃過,正是這道靈光,讓他心中一動。

徐知誥趕緊凝神靜氣,試圖去抓住這慮靈光。

過了許久,徐知誥徐徐道:“在李從璟還未遇害的情況下,君子都自然不存在因怒興兵的可能,那他們爲何會突然攻打東門?只有一種可能:他們接到了命令。受誰之命?自然只能是李從璟。”他直視宋齊丘:“李從璟在何種情況下,會下令君子都攻城?”

“與高季興撕破臉皮,性命堪憂,需要君子都接應之時。”宋齊丘回答,說完這句話,他驚訝道:“如此說來,吳德明沒能得手?但因爲他殺意暴露,徹底激怒了李從璟,所以讓李從璟與高季興撕破了臉皮?”

徐知誥沒有回答宋齊丘,繼續道:“由此,李從璟發出信號,令君子都攻城接應。這就解釋了君子都爲何會攻打東門。君子都攻打東門,讓高季興認識到,他與李從璟之間的裂痕,也無法彌補。此時,高季興有兩種選擇。”

“其一,調度大軍,加強攻打驛館力度,以求將李從璟斬殺於此;其二,高季興驚惶不定,失了主意,一方面不願下狠手殺李從璟,與李唐成爲死仇,一方面意識到荊南已只能依靠我吳國,所以想跟你我商議對策,談好條件,擬定計劃、佈置,再來處理李從璟這塊燙手山芋——若李從璟果真必死,或者真意外死在荊南,那天下人都會以爲,是吳國與荊南合謀害了李從璟,如此,李唐的仇恨將會有很大一部分落在吳國頭上!”

徐知誥話音落下,宋齊丘立即接話道:“以高季興爲人,他必無膽量孤擲一注,採用第一種方案,而只會走第二條路!可恨這廝,這時候還想着與吳國分擔李唐的報復,好減輕他荊南的壓力!”

“貪鄙膽小之輩,固然如此!”徐知誥冷笑一聲,隨即,他眼神犀利,“但高季興的動靜,卻被李從璟的眼線得知,故而李從璟給城外君子都發出信號,讓君子都去截殺高季興,以求將其挾持,迫他就範!如此一來,這出北門,被君子都截殺的,就是高季興了!”

宋齊丘聞言大驚,忽的拍案而起,“不好!以君子都戰力,突襲之下,高季興危矣,正倫,江陵已變,此地已成險境,事不可爲,快走!”

......

丑時下二刻,江陵城東郊。

一片樹林後,李榮在這裡等到了趕來的第五和趙象爻。

“可曾查探清楚,徐知誥位在何處?”第五小臉蒼白,顯然是失血過多,但她並無就此休息之念,一意要繼續行動。

李榮遙遙指向某個方位,很解氣的沉聲道:“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歸是讓我逮到。這廝倒是膽大得很,白日就到了此處,差些讓他矇混過關。”

望見李榮手指的方向,手腳被綁,口中被塞着布團的林安心,眼眸裡頓現無法掩蓋的驚慌。

將林安心的反應看在眼裡,第五露

出狡黠的白牙,“看來沒錯了。”

一身老農裝扮的李榮,瞧了林安心一眼,夜色下雖不能看清對方面貌,但對方的美貌卻也讓他怔了怔,“這是何人?”

“青衣衙門司首。”第五回了一句,又問李榮:“對方有多少人?”

“明面上的不多,還不到半都,暗地裡的人手恐怕不少。”李榮道。

第五哼了一聲,“要比人多,青衣衙門纔出生幾天,如何比得過我軍情處。”當下,與李榮、趙象爻等安排人手,準備行動。

將對方拔掉明哨暗哨的佈置看在眼裡,林安心臉色越來越難看,直到對方佈置完了,她已是面如死灰。夜風拂面,林安心眼神突然堅定下來,她已下定決心,待會兒哪怕是舍了性命,也要尋機示警。

安排完行動細節,第五姑娘忽然轉過頭來,她明亮的眼神落在林安心身上,不等林安心心道不好,第五就一記手刀砍在林安心脖子上。

敲昏了林安心,第五收回手,這才淡淡道:“從你的眼神中,我讀到了絕決之意,所以你還是先睡一會兒比較好。”

說完這句話,她小巧的手掌一翻,袖刀就已握在掌中。

......

丑時下三刻,江陵城東郊。

“子嵩是要勸我逃?”徐知誥穩穩坐着,八風不動,“高季興雖遇截殺,未必就會身陷囹圇,結果尚未出現,你我便惶惶如喪家之犬般逃竄,未免太磕磣了些。”

宋齊丘有些着急,“林司首在碼頭已經敗了,她自身也再度被擒,如今連高季興也被君子都圍殺,正倫,你我可沒有大軍在側,一旦君子都殺過來,再想走就走不了了!”

“林司首不會投敵。”徐知誥看向宋齊丘,很肯定的說道,“所以你我現今仍是安全的,軍情處發現不了你我。現在就走,豈非承認青衣衙門不如軍情處?”

“正倫,現今不是意氣用事之時!”宋齊丘痛心疾首。

徐知誥笑意從容,“子嵩且聽,北門外廝殺聲未止,反而有漸大之勢,可見高季興並未被擒。江陵駐軍近萬,高季興遇襲,各方必定聞風而動,再怎麼說高季興也是一方諸侯,豈會在自家門口,被兩千君子都治得死死的?”

說起這茬,宋齊丘忽然想到什麼,臉色頓時煞白,“北門戰況進展如何,按說早應有人回報,爲何遲遲不見有人來?”

徐知誥這才猛然擡起頭。

就在這時,院外隱約有慘叫聲響起,幾乎同一時間,有青衣衙門銳士慌忙進來稟報,“軍情處殺來,已至左院!”

左院並非是左邊的院子,而是青衣衙門特意設置的掩護點,專爲在敵人萬一殺來時,掩蓋徐知誥的真實位置。狡兔三窟,正是此理。

“軍情處,怎就果真來了?”徐知誥無法相信。

“還好,軍情處被引至左院,正倫,快走吧,再不走,就真來不及了!”宋齊丘不由分說,令人架起徐知誥就走。

徐知誥恍然失神,軍情處找上門,青衣衙門此一役可稱完敗!

這就要逃了?如喪家之犬?

徐知誥不甘心,但又能如何?

(本章完)

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八十一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8)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五十一 澤州判官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三十五 心思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三十一 君子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一百二十四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7)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2)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六十六 郭威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兩百三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2)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上)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一百八十 小魚大魚齊咬鉤 預設奇兵向北行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一百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5)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十四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四十五 宿命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十九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0)章一百八十七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5)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1)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四十二 相親(上)【第一更】章十八 故佈疑陣引人亂(下)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封推感言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七十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8)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三十五 李繼韜之謀章九 淇門之變(1)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四十 勢運章五十九 破城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