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

(小區停電,網吧碼一章。)

史載:劉訓至荊南,楚王殷遣都指揮使許德勳等將水軍屯嶽州。高季興堅壁不戰,求救於吳,吳人遣水軍援之。

......

吳軍之強,半在水師。

李從璟爲何如此忌憚高季興投吳?

原因很簡單,高季興投吳,吳軍一旦用水師支援,朝廷拿他根本沒轍。

且淮河、長江流域水系發達,更爲吳國水師施展拳腳,提供了廣闊舞臺。

大唐也有水師,然比之吳國,小巫見大巫。除此之外,大唐水師,基本都在黃河流域,那還是前樑防禦晉軍時留下的。彼時晉軍水師就不行,晉軍滅樑,走的都是陸軍偷渡黃河,陸路進攻的路子。

另外,黃河流域之水師,根本無法進入長江。非是運河不通,而是無法突破吳國的淮水防線。就算運河通暢,鉅艦吃水太深,也走不了。

周世宗三徵南唐,硬碰南唐水師了嗎?沒有。趙太祖滅南唐,也是先取楚漢,走的是迂迴大包圍的路子。吳國水師,繼盛唐船塢衣鉢,承盛唐水師精要,在當世,那就是霸主級存在,無解。

此時諸侯水師,能值一提的,馬楚、吳越。就這兩家,也是被吳國水師當兒子揍的主,從來沒打贏過。

錢繆之子錢元瓘,是第二任吳越王,年輕時才名冠絕吳越,真正的天子驕子,卻因帶領吳越水師與吳國交戰,被徐溫、徐知誥帶吳國水師打出心理陰影,大戰過後,吳越水師十損七八,錢元瓘自此之後不見英姿,碌碌終生,最後竟被一場大火給嚇死。

雖不知原本歷史史實,但卻知曉吳國水師厲害,是以在得知高季興與吳國眉來眼去之後,李嗣源便決定讓李從璟親自前來荊南,爲的就是不讓吳國將力量滲透進荊州。

李從璟得到第五姑娘的驚天密報時,正在驛館中召見趙季良。

趙季良是西川節度副使,位在樞要,自然瞭解西川情況,軍政、民政、財政,李從璟都需要趙季良來說清楚。當然,當務之急,李從璟倒是頗想了解一番,西川與荊南到底達成了何種協議。

然而作爲孟知祥的心腹,要想趙季良說出實情,又頗爲艱難,李從璟首先要做的,就是沖淡趙季良對孟知祥的忠誠。

趙季良謙遜有禮站在李從璟面前,顯得儒雅而有風度,上天有些時候的確偏心,給了一些人儀表,還不嫌多,仍要給他智慧,趙季良這幅賣相,讓李從璟都感覺生不起氣來。

招呼趙季良入座,李從璟開口道:“先生本爲朝臣,莊宗在時,對先生頗爲倚重,當年莊宗征戰河南,以先生總理財賦,故能年年兵戎不熄,而將士甲冑完全,此功雖不曾彰顯於天下,卻爲有識者敬之。”

“殿下謬讚,季良愧不敢當。”趙季良謙遜道。

李從璟笑了笑,“當年孤受莊宗之命,在淇門練兵,軍費便是由先生經手,先生清正廉明,百戰軍軍費從無缺斤少兩,論起來你與孤也算同袍。”

“能與殿下同袍,乃季良之福。殿下英明神武,在淇門便已露崢嶸之色,殿下數年來能有震天之

功,實是季良所期盼的。”說場面話來,趙季良也是口若懸河。

李從璟不會跟趙季良多客套,他雖也飽讀詩書,知道與讀書人打交道的門道,卻不會沾染讀書人的臭脾氣,拉近完關係,李從璟直接切入正題,“想必先生也知,如今朝廷正在推行新政,先生本朝臣,歷受倚重,無奈前時爲小人排擠,纔不得志,如今朝堂風氣清明,正當用人之際,先生與孤亦有舊情,此番與先生在江陵不期而遇,也算天意,既如此,孤有意請先生歸朝,助朝廷行新政,匡扶河山,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趙季良沒想到李從璟突然拋出如此重磅炸彈,一時反應不過來,略微怔了怔。

趁趙季良發愣的功夫,李從璟繼續道:“先生本是大才,又歷任中樞,此番歸朝,孤不敢保證先生能領戶部尚書,但父皇知人善用,想必最不濟一個戶部侍郎是跑不掉的。”

先前的震驚還未平息,趙季良再受巨震,如此許官之態,他從未聽聞。但這回他沒有愣太久,回神很快,連忙拜道:“殿下,季良本是西川......”

李從璟擺擺手,不容置疑道:“西川地狹,非是先生用武之地,天下有賢才而朝廷不用,天下人豈不說我朝政不明?若是先生對西川頗有不捨,倒也無妨,西川乃我朝重地,朝廷對西川十分看重,先生主事戶部,有的是機會與西川打交道。”

“朝廷任免官吏,當依章程,再者季良任職西川,職內之事尚未處理、交接,還請殿下容些時日,好讓季良......”趙季良額頭滲出汗水,但牙關還是咬得頗緊。

“趙廉使!”李從璟再次打斷趙季良的話,這回他的語氣帶上了嚴厲之色,顯現出幾分剛硬霸道,他本是沙場宿將,自有鐵血威嚴之氣,利刃般的目光落在趙季良身上,有如實質一般,“孤不是在跟你商量,你可明白?”

廉使,當世對節度使的稱謂,與“帥”同義,李從璟直呼其官職,就顯得不那麼客氣了。

秀才遇到兵,趙季良無奈,卻也死咬牙關,不做聲應承。

李從璟站起身來,走到趙季良面前,俯身看着他,語氣冰冷:“爲官者,當知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爲臣者,當知爾爵爾位,國之重器。此非私授,乃出自君王,此非似有,乃系黎民之望!”

站直身,李從璟不再看趙季良,冷冷道:“先生此來荊南,所謀爲何,孤無意追究。此非孤王仁慈,而是惜乎先生之才,是希望先生這身才能,能用於國家。否則,助紂爲虐之才,百害無一利,孤當親手取之!”

說罷,再不看趙季良,邁步離開。

趙季良怔在原地,良久不曾回神。

......

日暮,大風,長江波濤滾滾。

江邊百丈之外,第五姑娘迎風而立,凝神遠望江面,紅裳獵獵作響,青絲縷縷飄飛。

不時,有軍情處銳士急速趕來,在第五姑娘面前行禮,道:“林氏離開漁村,往江邊去了!”

第五姑娘一言不發,帶領數名精銳,趕往那座林氏藏身了半夜一日的漁村。在村角一處逼仄角落,第五姑娘

停下腳步。面前是一座廢棄的房子,只餘斷壁殘垣,內裡野草叢生,高過人頭。遠近各處,可見零亂贓物,甚至是羊犬糞便。第五等人到此時,一隻渾身長滿癩子的野狗,吠了兩聲,驚慌跑開。

臭味夾雜在風中,清晰可聞,第五姑娘皺了皺眉秀氣的眉頭,問道:“這便是林氏棲身了半夜一日之地?”

先前那名軍情處銳士走到一處角落,對第五姑娘道:“的確如此,第五統領請看,此處荒草雖被有意掩蓋,仍可見壓塌痕跡,可見有人在此休息過。”

第五姑娘眉頭蹙得更深,她蹲下身,嗅了嗅,又撿起幾節草莖。見第五姑娘面露疑惑,那軍情處銳士道:“昨夜,林氏進村偷食,被人發現,逃跑途中跳入糞坑,這纔沒被抓到。這些草莖,想必是林氏萬般無奈之下,聊以果腹之物。”

第五姑娘點點頭,“這些時日,林氏被我等追得慘,精力早已不濟,行動自然不會矯健。”林氏殺人潛逃,軍情處自然要做出追殺的樣子。第五嗤笑一聲,“浴糞食草......倒是沒有‘虧待’了她!”

這時,又有軍情處銳士過來,向第五姑娘稟報:“第五統領,林氏上船了!”

江中漁船不少,點燈的卻不多,可見漁民生活亦不輕鬆。零星火點中,卻有明亮如晝之地——那卻是達官貴人的船,亦或是青樓畫舫。

天色已晚,視物已很勉強,趕到江邊,方纔那名軍情處銳士指着一樓燈火通明的樓船道:“便是那艘船。這廝游水過去的,我等沒料到這一點,讓她給跑了!卑職已讓人划船去查看,請第五統領治罪!”

第五觀望片刻,露出莫名笑意,“爾等何罪之有?這樓船,可非是林氏藉以逃脫之地,而是她此行逃亡的終點!”

左右聞言俱都驚愕不已,追問其故。

第五返身離開,“林氏這些時日,在荊州繞了這麼些圈子,原來竟不是爲了掩蓋行程,而是她的目的地就在荊州!盯緊了這艘船,那可是下頭楊吳來的!另外,回去稟報殿下,就說林氏出處,確爲楊吳青衣衙門!”

......

天黑,襄州。

城外,某軍營校場。

火盆吐舌,火光明滅。

五百君子都精騎盡數集結,他們身着精甲、揹負馬槊、腰挎橫刀、攜弓帶箭,披掛整齊,肅立在戰馬旁,目視前方,紋絲不動。

林英在陣前來回巡視,目光如電,投在一個個面無表情的將士臉上。隨着戰馬緩行,他的聲音在夜空炸開。他說:“年少未掛封侯印,腰下常懸帶血刀!殿下此言,爾等可還記得?”

“誓不敢忘!”五百將士齊聲呼喝。

“好!但凡爾等不敢忘殿下,林英便再無贅言!”林英勒住繮繩,停在陣前,陡然下令:“上馬!”

五百將士翻身上馬,動作如出一轍,軍陣中抖起一陣波浪,發出一陣清脆金屬撞擊聲,五百騎士悉數落在馬背。

“此行艱險,君子都卻誓不敢令殿下失望,開拔!”

五百騎士,千匹戰馬,踏塵出營,奔入黑夜。

(本章完)

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四十八 劫道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七十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8)章四十五 先聲奪軍心(2)【第二更】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四十七 算盤叮噹響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十五 接城章六 水寨(4)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中)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3)章八十一 燈火處是歸處【第三更】章十六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3)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章五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5)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戰各自忙 各自悲慼各自亡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一百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5)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2)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十九 你知死嗎?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五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4)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五十八 崔玲瓏抵死掙扎 第五動情用巧刑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十九 何衝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1)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六十六 人算盡不如天算 奔離新鄉向西戰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二十 晉王令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四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七十七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4)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七十七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4)章八 一載相識十載別(2)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十六 決心章五 神仙山(4)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兩百一十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上)章七 三個錦囊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