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一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8)

但凡勾連周邊要衝之處,必爲商賈繁榮之地,江陵連蜀通吳,北望中原南抵楚地,自然也不例外。得利於這些年來江陵的安穩,市井一日日繁華起來,雖說不能與金陵、汴梁相比,但在這方圓數百里內,卻也算得上首屈一指。

天氣越發暖和,午後的日頭讓人倍覺舒坦,在城中東市轉悠的趙季良,步履悠閒得很。街面上穿梭的行人、擺攤開店的商賈、琳琅滿目的貨物,都讓他興致盎然。

儒袍白扇的趙季良,正當盛年,作爲統管過莊宗財政的能吏,才幹不缺,如今入蜀被孟知祥重用,雄才幸得知遇,那也是人生得意時候,此番作爲孟知祥使者到江陵來見高季興,乃是身負重望。

這段時日以來,趙季良使出渾身解數,拾掇高季興強佔忠、萬兩州,過程中口綻蓮花,蠱惑得高季興興致高漲,到了近些時日,已視忠、萬爲囊中之物了。

回想起與高季興會晤的情景,一絲笑意浮上趙季良的嘴角。

......

“去歲王師伐蜀,未及三月而大功告成,南平王雄師西進,迫使忠、萬、夔、歸、峽等州望風而降,而使王師無後顧之憂,功莫大焉。蜀地平定,而孟帥節度西川,南平王於孟帥之恩,孟帥時常感慨。此番季良前來江陵,臨行時孟帥特意叮囑,定要好生相謝。”

趙季良執禮甚恭,顯得情真意誠。西川與荊南之前並無來往,初次會面,東拉西扯一些交情就很有必要,有了先前的交情作爲基礎,往後的合作就會顯得順理成章得多。

郭崇韜能平定兩川,跟高季興半毛錢關係也沒有,孟知祥節度西川,更是跟高季興八竿子打不着一起去,然而孟知祥這般示好,高季興自然沒有不領情的道理,而趙季良帶來的禮物,也的確很有分量。

客套謙讓一番,高季興很表達了對孟知祥的敬佩之情,營造出英雄惺惺相惜的氣氛,如此一來二往,原本是陌路人的雙方,頓時彷彿有了許多年的交情,彼此都親切起來。

感情基礎被創造出來,“信任”也就有了一些,可以說正事了。李從璟如今居於江陵,如猛虎在側,讓高季興日夜難安。

高季興言歸正傳,問趙季良,“孟帥乃是英雄人物,小王素來敬仰,當今世道離亂,九州分崩離析,然則亂世正英雄奮起之時,孟帥入主西川已有年餘,未知孟帥志向如何?”

趙季良灑然而激昂道:“但凡英雄人物,必有凌雲之志!”

對方的話當然不能說透,高季興卻已瞭解了趙季良的意思,這話其實已經算得上直白。

趙季良見高季興露出思索之色,知道是時候了,遂正色對高季興道:“季良有些話,如噎在喉久矣,不知當講不當講。”

“以荊南與西川之交情,有何話不能講?貴使但說無妨!”高季興道。“貴使”之稱,非是對使者的尊稱,而是因爲趙季良乃西川節度副使,故而高季興如此稱呼。

趙季良神情肅穆,語不驚人死不休道:“荊南已是大禍臨頭,離亡不遠矣,南平王知否?”

高季興臉色一變,“貴使此言何意?”

“敢問南平王

,秦王乃何等人也?”趙季良肅然道。

高季興回答道:“勇武暴傑之徒,沙場宿將之輩。”

“南平王可知,秦王此來荊南,意欲何爲?”趙季良繼續發問。

高季興還不知秦王此行根底,遂道:“知之未深。”

“南平王何必自欺欺人?”趙季良直言不諱道,他語速頗快,連續發問,“數月前,秦王東行滑、濮,做了何事,南平王難道不知?”

李從璟在滑、濮殺了數萬人,擒了兩個節度使,高季興知道趙季良的意思,但他仍道:“荊南與滑、濮未必相同。”

“荊南與滑、濮的確不同!”趙季良道,但接下來的話,卻引得高季興心跳更快,“正因如此,荊南更要大禍臨頭!”

高季興心中不快,“貴使何不說得明白些?”

“南平王可曾想過,滑、濮何罪,竟至三軍盡屠,藩帥身亡?”趙季良問的尖銳,卻沒有讓南平王回答的意思,他繼續道:“滑、濮等州,不過處置流民稍有不當而已,那李守敬,更是三朝功臣,秦王逼得他不得不據城自保,何等心狠手辣,可曾有半分遲疑?而後破城殺人時,又可曾手軟了?滑、濮俱亡,果真全因處置流民不當?明眼人都知,此爲藉口耳!朝廷滅滑、濮,因不在它,只因滑、濮桀驁,兵精將悍,讓朝廷忌憚!”

“荊南如何?論桀驁,南平王視朝廷詔令若無物;論驕兵悍將,荊南軍擅據峽、歸、夔三州,而拒刺史入境!如此,朝廷對荊南忌憚之深,必定更勝滑、濮!其因何也?非只南平王不遵號令,更因江陵位處關鍵之地!而今秦王來此,南平王竟然以爲,荊南能與滑、濮不同?”

細細想來,高季興覺得趙季良說得分外在理,不多時額頭上就開始冒汗。樑震看不過去了,冷冷道:“貴使未免危言聳聽了。”

“危言聳聽?何爲危言聳聽?言不實之事,作誇大之語,纔是危言聳聽。季良所言,句句屬實,何處有半分誇大?”

趙季良道,“敢問南平王,自當今陛下繼位,所行種種之事,哪一件是姑息養奸之舉?再問南平王,但凡秦王領軍出行,腳步所過之地,可有其對手安然無恙的?當今,朝廷推行新政,欲強國力,此爲國之大事,朝堂分外重視。季良聽聞,秦王原本意欲巡視各地,以保新政暢通,但因南平王於此時索要忠、萬,致使秦王不得不棄之南行。南平王難道還認爲,當此之時,秦王此來,是欲春風化雨?”

趙季良字字珠璣,有理有據,入情入理,高季興聽得大點其頭,樑震卻冷哼道:“論驕傲不遜,孟帥扣押朝廷使臣,可不輸荊南半分,論位在關鍵之地,西川乃天府之國,可不比荊南差了。”

趙季良哂然,看着樑震道:“司空也是睿智明見之人,爲何有此愚陋短視之言?”

樑震不高興了,“貴使何意?”

“論桀驁不遜,論資財豐厚,西川的確勝過荊南。然則請問司空,朝廷若要對付西川、荊南,孰先孰後?”趙季良成竹在胸,“答案顯而易見。而今秦王,可不在西川!”

趙季良說的是事實,但樑震自然不會就此認輸,他冷

笑道,“貴使不必幸災樂禍。貴使離間荊南與朝廷,是欲架荊南於火上烤,使荊南與朝廷相爭,而西川坐收漁利?端得是好算計!”

“司空謬矣!”面對樑震的誅心之言,趙季良絲毫不怒,反而莊重對高季興道:“南平王,司空,脣亡齒寒,古今皆然,季良雖鄙,未敢有不敬荊南之心。西川、荊南,難出一處,利在一端,實休慼與共。今季良至此,所求者,唯西川、荊南同心攜手,退則共度時艱,進則大展宏圖,難則立於不敗之地,利則鳴於九天之上!”

說罷,深深一禮,“朝廷勢大,西川、荊南勢小。弱者生存之道,在於相互聯合,以壯聲勢,如此方能共拒強者。還請南平王相信西川,不要猜疑。”

高季興很受感動,扶起行禮的趙季良,喟然嘆道:“貴使之心,可昭日月,本王不才,願與西川合舟共濟!”

趙季良對高季興的睿智大爲敬佩,感嘆了一番後道:“眼下秦王已至江陵,必定多有謀劃,荊南正處危殆之時,若想救難圖存,須得施展雷霆手段,刻不容緩!”

高季興正爲這事犯難,見趙季良話中有話,期待道:“貴使何以教我?”

“季良不才,竊以爲當務之急,荊南當兵發忠、萬,火速攻佔二州!”趙季良口若奔雷。

高季興大震,不由自主看向樑震,卻見對方神色莊重,臉黑如墨。見高季興目光中有詢問的意思,樑震冷冷對趙季良道:“讓我荊南妄起事端,向朝廷發難,引得朝廷發大軍來攻打荊南?貴使不覺得,此計對荊南過於惡毒了些麼?”

高季興對趙季良印象不錯,他語氣就要溫和得多,“貿然起兵,恐會激化本就不穩的荊南格局。”

趙季良不以爲意,問高季興:“南平王此言,季良就聽不懂了。難道荊南之局,還不夠惡劣?荊南到了今日,還怕激化矛盾?荊南的矛盾,還能激化到哪裡去?荊南局面,早已惡劣到谷底了!要知,朝廷在謀荊南,秦王更是身在江陵,只怕就算南平王忍辱負重,不出多少是日,朝廷大軍也會進入荊南!當此之際,荊南與朝廷之戰,避無可避,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南平王意欲坐視荊南滅亡乎?!”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在下卻不如此認爲!荊南先動兵戈,是給朝廷口實,屆時朝廷討伐,便是佔據大義!”樑震冷哼道。

“司空此言,何其繆也!”趙季良昂首挺胸,“大爭之世,諸侯伐交頻頻,進取則生,固守則亡。當其時也,三軍所向,非爲大義也,爲人主之志也!城池易手,非道義不存也,因軍不強也!開疆擴土,牧百萬生民,非爲救世也,爲圖利也!”

“荊南攻取忠、萬,則可連接西川,一朝荊州有變,則孟帥援助之師,旦夕可至。南平王志之所向,則荊南西據忠、萬,可連西川,中有夔、歸,可拒中原,東握峽、荊,可通楊吳。若得如此,荊南大勢已成,退可穩如泰山,進可爭霸天下,他日略加經營,則楚地爲囊中之物,屆時南平王大軍所向,便是意欲問鼎中原,效楚莊王之舉,亦有可爲也!”

高季興聞言神色大振,當下向趙季良行大禮,設盛宴相謝。

(本章完)

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章四十四 相親(下)【第三更】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須爲鑑 眼前艱難賴誰平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八十六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中)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六十二 傾軍投大唐【第一更】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三十二 軍神章八 空城章八 兄弟章四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九十四 風雲際會梟雄起 國難當頭人心詭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四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十九 你知死嗎?品書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七十一 強一地也強一國 最是諜鬥能驚心章四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七 三個錦囊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六十三 所謂兒皇帝【第二更】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封推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