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

江陵雖扼長江中下游之咽喉,卻從來都不算繁華之地,休說揚州成都,便是洛陽汴梁都要遠勝於它,在九洲之地,江陵爲世人稱道的,一直都是他獨特的軍事地理位置。

李從璟住在驛館。驛館很大,容納數百人不成問題,而今卻只有秦王府的人。這是李從璟的意思,其它人等眼下皆不能入住。就連原本居住其中的官吏商旅,也都給趕了出去。李從璟來江陵可不是來看風雪的,安全問題涉及根本,沒半分可商量的餘地。

五個指揮的君子都,四個指揮駐紮城外,一個指揮就在驛館,兩者相距並不遠。驛館從來沒有建在城池中心的。君子都是秦王明面上的護衛力量,暗中軍情處調集在江陵城內外的人手,力量和數量都不會讓人失望。

李從璟抵達江陵後,連續三日,高季興日日盛宴招待,款待得很盡心。但讓李從璟不解的是,高季興始終沒有提及正事,如此沉得住氣,讓李從璟不得不深入思考荊南局勢。

“高季興既然上表索要忠、萬兩州,自然是對此兩地垂涎已久,急欲收入囊中。朝廷未給高季興明確答覆,而是讓殿下前來,與高季興商談處理此事。殿下如今抵達江陵已經三日,高季興卻從未追問此事,顯得毫不着急,這實在詭異得很。”

李從璟與桑維翰、莫離等人在一起議事,桑維翰說出這番話的時候,頗有憂色。

“高季興不着急,無外乎兩種可能,一是的確不着急,一是表面不着急。”桑維翰繼續分析道,“若是前者,則高季興必有所依仗;若是後者,則高季興是在與我等比拼耐心。”

“我等此行前來江陵,本就非是爲了讓高季興打消索要忠、萬兩州的念頭,而是圖謀底定荊南。高季興不着急逼迫,正好給我等以時間,讓我等可以從容佈局。”莫離倒是顯得真不着急。

幾人說話間,出去辦事的桃夭夭回到驛館,知曉三人在議事後,直接過來面前李從璟。

“如何?”李從璟對桃夭夭能帶回怎樣的情報很關心。

桃夭夭坐下後回答道:“已經打探清楚,孟知祥的確有遣人前來江陵,且已在江陵盤桓多日,出入南平王府極爲頻繁。”

這個消息並不出李從璟意料,但他關心的重點卻是下面的問題,“可知孟知祥與高季興商談了些什麼,有何種交易、協議?”

桃夭夭搖搖頭,“南平王府戒備森嚴,軍情處的人混不進去。”

不能得知孟知祥與高季興有何種協議,要打破協議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對付高季興的方法,桑維翰之前就說過,無非八個字:破其外援,折其羽翼。一旦高季興外無強援可供依仗,內無賢佐出謀劃策,到時候無論是要拿下荊南這塊地方,還是拿下高季興這個人,都不再是問題。

“我們的人混不進去,就收買南平王府內部的人。”李從璟思維很清晰,“做這件事要多久?”

“很難。”桃夭夭搖搖頭,軍情處對南平王府的打探、滲透

,很早就已開始進行,卻一直沒有太大進展,“南平王府,比我們想象的難對付。若是收買王府外圍僕役,不僅得不到有用的消息,也有被其內圍官吏發現的可能,而其內圍核心官吏,皆高季興心腹,收買難度太大。”

“天下就沒攻不破的堡壘。”李從璟冷然道,“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收買難度大,那就提高收買價格,我堂堂大唐帝國能拿出的砝碼,還不如區區一個荊南節度使?”

李從璟這份決心,無疑提高了桃夭夭可以行使的職權,也就是說,大唐的高官厚祿,她儘可往外許之。

在桃夭夭應諾之後,李從璟又問道:“楊吳動靜如何?”

李從璟直接這麼問,並非憑空猜測楊吳舉動,而是有原因的。桑維翰審問林氏的結果表明,林氏受命於楊吳青衣衙門。此事若果真屬實,楊吳就已正式參與到荊南的爭奪中,那青衣衙門也不會沒有後續動作。

“根據查探,楊吳並沒有派遣使者進入荊南。”桃夭夭道,“江陵也無青衣衙門的人活動。”說完,桃夭夭補充道:“這是目前初步結論,不排除青衣衙門隱藏較深,還未被軍情處發現的可能。”

去歲,李從璟兵進西樓時,青衣衙門曾在軍情處眼皮子底下,於幽州成功劫持任婉如,那件事一直被軍情處視爲最大恥辱,自那之後,軍情處不僅加快了對楊吳的滲透,也在時時尋求一雪前恥的機會。

任婉如被劫持,固然有青衣衙門驟然發難,軍情處主力都在境外,並且始料不及的原因,但這同樣說明,青衣衙門的實力不容小覷。

“第五有無消息傳回?”受命暗中跟蹤林氏的軍情處銳士,正是以第五姑娘爲首,是以李從璟如此問道。

“第五傳回的最新消息上說,林氏還未出荊州,一直在荊州境內轉圈。”這表明林氏很是謹慎、狡猾,桃夭夭說完又補充道:“林氏此人,本事心性都極佳,她若果真是青衣衙門的人,地位定是非比尋常——卑職已將林氏資料傳遞給金陵的軍情處據點,讓他們查明林氏身份。”

“既是如此,除軍情處外,我等眼下行動之要務,是對付孟知祥的使者。”彙總了最新消息,李從璟做出日程安排,他看向莫離,“此間之事,莫哥兒輕車熟路,你就代孤去會一會孟知祥的人。”

莫離收起摺扇領命。

李從璟還想說些別的事,高季興又派了人來請李從璟,這回卻不是請李從璟去宴飲,而是要跟李從璟商談公務。

高季興穩了這麼些天,一直不顯山不露水,半分也不着急,這會兒突然要揭鍋蓋子,不免讓人始料不及。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也不能奢望對手按照自己的想象出牌,李從璟雖說不知這其中有什麼變故、深意,但事到臨頭,也絲毫不以爲意,帶上人手就走。

來傳話的人見李從璟準備出門,這才拍着額頭連連賠罪,說自個兒沒把話說清楚,高季興不是要李從璟去王府,而是會自己來拜會

李從璟。

這才符合規矩,若是宴飲,李從璟自然要去王府,但商談公務,講道理,卻沒有李從璟上門而高季興坐等的道理,該高季興自己趕過來纔對。

來傳話的人退出去之後,在驛館外沒等多久,高季興就過來了,他湊到高季興面前,低聲道:“秦王聞訊,未露異樣,更欲出門前往王府。”

高季興微微皺了皺眉,對跟在身邊的樑震道:“若說秦王着急,這幾日毫無異樣,若說秦王不急,這番舉動卻是爲何?”

樑震撫須老成道:“秦王是否着急,我等不知,我等是否着急,也不可讓秦王知曉。”

高季興大點其頭,“司空妙言。”

李從璟接見高季興時,莫離、桑維翰都在房中,衆人見過禮,莫離、桑維翰回到各自座位落座,而樑震就坐於高季興身後。

上茶,寒暄,繁文縟節客氣完,高季興首先將話切入正題,面帶微笑不急不緩的說道:“去歲王師伐蜀,莊宗命小王爲招討使,攻伐忠、萬、夔、歸、峽等州,幸得將士苦戰,數州得以平定。因此數州本屬荊南節度,年前小王上表朝廷,請使其重歸荊南鎮下,陛下亦下詔應允。蒙陛下信任,小王既喜且憂,夙興夜寐,不敢稍有懈怠,以免有負聖恩。”

“數州乃新定之地,久不受王化,難免人心浮動,是以遣官吏以安撫教化,駐大軍以恢復秩序,實刻不容緩之事。小王乃愚笨之人,歷經數月,僅定夔、歸、峽三州,尚餘忠、萬兩州不曾派遣官吏、駐軍,有負陛下信任,正寢食難安。此番更勞殿下親自前來過問,過失大矣。然請殿下勿憂,忠、萬兩州官吏、駐軍,小王已調遣完畢,不日即可開赴兩地,必不耽誤朝廷大計!”

李從璟聽了這話,算是對高季興厚顏無恥的程度有了新的瞭解。

忠、萬、夔、歸、峽五州,那是在郭崇韜伐蜀有成時,主動歸降,哪裡有荊南軍將士苦戰這回事。要說苦,倒是苦了高季興在朝廷安排駐軍前,馬不停蹄搶先佔據了峽、歸、夔三州。

當肥肉在嘴邊時,這廝一面不顧吃相,迫不及待派軍搶奪地盤,造成既定事實,一面上表朝廷將五州劃入荊南節度——行的乃是先斬後奏的事。

要非荊南軍力不夠強大,忠、萬兩州頗有抵抗,此時高季興早就將忠、萬兩州也收入囊中了。

見高季興絲毫不提去歲末他答應不要忠、萬兩州,而今年又趁朝廷施行新政的時機,重提舊事的細節,竟然有扭曲事實的意思,李從璟就覺得有些噁心,問高季興:“南平王已調遣了官吏、駐軍,準備開赴忠、萬兩州了?”

“自然片刻也不敢耽誤,忠、萬兩州都乃重地,民不能一日無官,城不可一日無軍......”高季興一臉正色。

李從璟冷冷打斷高季興的話,“南平王好大的忘性!朝廷去歲已有明詔,忠、萬兩州不劃歸荊南節度,另置防禦使。而今,南平王私下安排官吏、駐軍前往忠、萬兩州,意欲何爲?”

(本章完)

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四十二 董璋章八十二 終是宿命禍蕭牆 夜雨殺戮停不住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六十三 陣斬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一百二十四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7)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七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下)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上)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十六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7)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八十二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8)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上)章三十四 都試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八十八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上)章十八 攻克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三十六 青袍與黑氅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五 神仙山(4)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9)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四十二 董璋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中)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三十一 君子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3)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十八 蒹葭蒼蒼,血染一方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章四 水寨(2)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