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

朝廷六軍與侍衛親軍,並非都駐紮在京都,許多都需要分鎮各地,一方面是朝廷爲加強對地方控制,另一方面也是方便解決軍糧問題。濮州一州之地,設節度使,究其根由,銀槍效節隸屬侍衛親軍,其都指揮使領軍外鎮,故領節度使之職。

李嗣源有意整頓六軍與侍衛親軍,且不說精兵強軍,首先是加強朝廷對各軍掌控力的需要。莊宗東征,未至汴梁而將士逃亡過半,這種事情擱在任何一位君主面前,都足以讓人寢食難安。

銀槍效節軍都指揮使,也即濮州節度使李守敬,在聽完高行成彙報後,坐在高腳椅上沉吟不語。

高行成帶回的消息出乎意料,徐永輝敗得太快了些,而且毫無道理,他雖說早就忌憚李從璟,認爲應當謹慎對待這位秦王殿下東巡,卻無論如何不能想到事情會如此發展。

“見着李從璟了?”良久沉吟過後,李守敬問待命的高行成。

高行成據實答道:“不敢離得太近,遠遠望見的。”

“如何?”李守敬追問。

高行成回憶一下,道:“遠觀之,儀態萬千,巍峨崢嶸。徐永輝以兩百甲士夾道相迎,秦王看也不曾多看;與徐永輝言談未及幾句,賓主皆歡;率先入城,步履從容,笑容未減;整個城外相見過程,並無刻意拉攏示恩、惺惺作態,而能讓徐永輝甘居其後入城,可見其本事。”

“如此說來,的確不凡。”李守殷捻鬚點頭,眼神深邃,“然則若只如此,不足以令滑州成今日面貌。”

高行成尋思半響,又道:“秦王府衛,人人精悍,皆龍馬精神,所佩鎧甲兵刃,無不精良鋒銳,且秩序井然,行走間章法嚴密。”

李守敬微微頷首,卻道:“如此,可令其全身而退。”

全身而退易,掌控滑州難,若只這些理由,在李守敬看來仍舊尚顯不足。

兩人捉摸不透緣由,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商談接下來的應對之策,高行成道:“秦王府的人辦事的確有一套,滑州處置流民不當,竟然被他們旦夕之間查得透徹,我等要瞞天過海,恐怕需得再佈置的周密些。”

李守敬是聰明人,他搖搖頭,“爲時已晚,說不定此時李從璟已經暗中派遣了人手,進入到我濮州各縣查探了,以最壞的情況打算,只怕秦王府已經掌握了證據,就等李從璟來算賬了。”

這樣的話未免讓人吃驚,高行成驚愕道:“這......該當如何是好?”

其實應對的方法不過兩種,或者俯首認罪,或者絕地反擊。若是如此,李守敬不必猶豫,他想的是這兩種方法之間,是否還存在第三種可能,能收穫兩全其美之效,最不濟,不至於魚死網破。

李守敬心道:“俯首認罪自然不成,這件事牽扯麪太廣,若是任憑秦王府拿人,無論本帥願意與否,濮州都會亂,無論是官吏、富豪還是將士,都不會坐以待斃,暴洪一旦發生,本帥也只有被裹挾的份。”

明目張膽的反擊也不成,總不能做那衆矢之的去造反,李守敬不是徐永輝,不會魯莽行事。

眼下來看,卻又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李守敬很是苦惱。

李守敬的苦惱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爲徐永輝來了。

聽聞徐永輝到來,李守敬先是吃了一驚,這在他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不等李守敬讓徐永輝進門,高行成便急着道:“大帥,徐永輝戴罪潛逃,請速速將其拿下,送給秦王治罪!”

沒頭沒腦的一句話,落入李守敬耳中,卻半分也不讓他驚訝。

且不論徐永輝爲何會出現在濮州,秦王巡查滑州遇亂,徐永輝就是罪大惡極之輩,他如今逃到了濮州,李守敬不僅要立即跟他撇清關係,跟滑州暴-亂撇清關係,更需要將他捉拿歸案,送給秦王治罪。如此一來,有了這件功勞,日後秦王至濮州,饒是有流民處置不當的失誤,也不至於魚死網破,濮州和李守敬都有了轉圜餘地。

高行成話說得很大聲很懇切,李守敬卻沉默下來。

最終,李守敬說了一句“不可魯莽”,就對侍衛傳話道:“請徐將軍進來。”

“大帥!”高行成大急,“徐永輝乃是戴罪之身,此番又畏罪潛逃,與其但有瓜葛,對我等都極爲不利啊!”

李守敬有他自己的打算,他看了高行成一眼,“你如何確定,秦王便不知道濮州與滑州有瓜葛?”

高行成怔了怔。

如果是這樣,徐永輝的行跡便十分可疑了。不僅如此,他出現在濮州的目的也不能不讓人懷疑。其他姑且不言,然則,徐永輝是自己逃脫的,還是被秦王有意放掉的?

總要見過徐永輝,才能知曉一些端倪。

徐永輝一身風霜,哭喪着臉進入廳中,悲慼流涕,第一句話便是:“悔不聽李兄當初之言,以至於今日淪落成爲喪家之犬,徐某實負李兄!李兄,救我啊!”

李守敬連忙走到廳中扶起徐永輝,他做賊心虛,只能借悲慟之色作爲掩飾,“哎,徐老弟如何弄成了這幅模樣!滑州之亂,愚兄略有耳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你真的膽大到行刺秦王、意欲謀反?!”

“李兄,愚弟絕無此念,絕無此念吶!牙城賊兵作亂,愚弟事先並不知曉,此番實在是......實在是冤枉!”抓着李守敬的手,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徐永輝痛哭道:“李兄,你可一定要救我,現在只有你能救我了!”

“哎!”李守敬見徐永輝好似並不知曉自己興風作浪的秘密,鬆了口氣,做出一副捶胸頓足的模樣,安慰徐永輝道:“徐老弟你放心,你既到了濮州,別的不說,性命無虞。你且說說,當日詳情到底是怎麼回事,爲兄到現在還知之不深吶!”這是要徐永輝交代,他是如何在秦王府的看押下,逃到濮州來的。

徐永輝先是一五一十交代了壓城亂事的情況,着重突出亂兵舉事十分突然讓他措手不及,未能有反應便被林英用利刃架住了脖子,只能乖乖束手就擒麻痹敵人,隨後又突出自己畢竟在滑州頗有根基,半夜被親信救了出來,逃出滑州城。

後因秦王府追殺得急,一路狼奔豕突,身邊人都死得差不多了,這才擺脫追兵。想想無路可去,便來投奔李守敬,希望李守敬收留。話中流露出試探之意,想知道李守敬能否助自己殺回滑州,重奪大權。

在李從璟到滑州之前,李守敬便派高行成遊說徐永輝,要與他早作安排。這時候李守敬也不會故作清高,寬慰徐永輝之餘,表示兄弟患難

與共,但也並未深言。見徐永輝風塵僕僕,讓他趕緊洗漱換衣,稍後再設宴爲他接風洗塵。

打發徐永輝去洗漱之後,李守敬與高行成沉吟相對,開始揣摩徐永輝方纔的話,研討應對之策。

高行成邊琢磨邊道:“徐永輝的話,倒也可信,依他之言也能合理解釋秦王爲何能須臾掌控滑州。徐永輝此人,性子素來粗鄙,要說別有居心,陰謀詭計的事不是他能做得來的。”

李守敬更加謹慎一些,他低着下巴沉吟道:“徐永輝固然不足爲慮,李從璟卻不能不防。”

高行成驚道:“大帥之意,是說徐永輝此來,可能是秦王的安排?”

李守敬不置可否,可用信息太少,他也拿不定主意。

高行成道:“這不太可能。算算腳程,徐永輝最晚是秦王到滑州的當夜或者次日離城,這麼短的時間,秦王能作什麼安排?再者,徐永輝雖是粗人,卻未必會受秦王利用。”

“此事尚待發掘,暫且不言。”李守敬按下心中疑惑先不去想,還有幾日時間,若是徐永輝果真有詐,他相信自己能發現蛛絲馬跡,“如今徐永輝到了濮州,你我也收留了他,此事紙包不住火,若不能速速拿出應對李從璟的計策,這塊燙手山芋還是早扔掉得好!”

“然則,計將安出?”高行成思慮良久,找不到好的應對之法。

兩人正相對陷入沉默,又有人前來求見。

“皇甫暉?他來做甚!”李守敬聽得侍衛道出來訪者性命,不能不驚訝,皇甫暉不在魏州好生待着,跑到濮州來見他,實在是有些詭異。

雖說一時想不通,人卻不能不見,魏州現在雖說是趙在禮主事,但軍隊裡說了算的卻是皇甫暉,他親自來見,李守敬不能失了禮,讓高行成出去迎接。

皇甫暉進門見禮,顯得從容不迫,李守敬不知其來意,也不着急,請皇甫暉落座,與他寒暄一番。

天雄、捧日、銀槍效節,三軍底子同出魏博,有這一層關係在,可說彼此間有不淺的香火情。亂世當道,風雲莫測,能有這樣一層紐帶維繫着,在大事面前相互幫襯援引,自然是一股極大的力量,無論面對何種風雨都能好過一些。

寒暄過後,皇甫暉放下茶碗,側身看向李守敬,認真的說道:“李帥可知,濮州即將大禍臨頭?”

語不驚人死不休。李守敬不是雛兒,不會被這種驚人之語嚇着,露出一個淡淡的微笑,“皇甫將軍此言何意?”

皇甫暉並不直接作答,轉而問李守敬,“李帥可知,自魏州入濮州,走那條道最爲便捷?”

皇甫暉姿態頗爲倨傲,這讓李守敬很是不喜,不過他卻也知道,魏博將士從來都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模樣,目中無人慣了,所以他耐着性子道:“自然是取道相州。”

“李帥卻是錯了。這相州,如今已經走不得了。”皇甫暉慢悠悠的說道。

李守敬心裡煩躁得很,恨不得將皇甫暉腦袋擰下來當皮球踢出去,“這卻是爲何?”

軍中漢子多是耿直人,皇甫暉卻是個例外,不過話至此處,也該拋出重磅炸彈了,他昂着頭,道:“日前,我部遊騎探知,一支勁旅出現在相州境內。”

(本章完)

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六十九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3)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四十 勢運章八 奮起於亂勢之中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九十九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6)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四十七 算盤叮噹響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七 一載相識十載別(1)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四十八 帝國之軍威【第二更】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一百四十五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下)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二十三 百戰安義(2)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三 耶律德光正班師 半路巧遇李從璟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一百一十九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2)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品書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七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上)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一百零二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9)章一 王於興師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六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六十九 名將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三十一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