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九 練兵之法

淇門軍營。旌旗飄舞,鼓聲震天,塵土飛揚。

偌大的校場上,百戰軍將士正在進行各自的訓練,或練技藝,或練耳目,或練隊列,或練拳術,一切都井然有序。

衆將士所練科目雖然不同,但無一不是大汗淋漓,神情肅然。在每一都旁邊,偌大的“魁首”旗和“沒鳥”旗迎風飄揚,或訴說着榮譽,或訴說着不甘。教頭們或在揮舞着鞭子怒罵,或在耳提面命的交代,或在手把手的教導。

“周鳴!老子說了多少遍了,習射弓箭的手法要訣,是前手如推泰山,後手如握虎尾!慢開弓,緊放箭!你的氣力都讓狗吃了,你的手晃什麼晃,就你那樣,泰山早砸扁了你,老虎早就回頭咬掉了你的腦袋!用力,收力,穩住,穩住懂不懂?直娘賊!”

“規矩本教頭只講一遍,爾等聽清楚了,稍後要是有人做錯,老子抽死他!練隊列,要求人人定位,行列整齊,進退左右,俱成行列,起坐跪伏,俱從號令。規矩有了,那麼怎麼做到?聽好了,要求是列不攢擠,亦不迂疏,前看心,後看背,左右看兩肩!不明白?不明白就對了,那接下來看清楚!”

“我告訴你們,軍士習拳,有三大好處:其一,可以活動手腳,是強身健體之需要;其二,俗話說,‘拳也,武藝之源’,拳法也是習練各種兵器的基礎;其三,到了戰場上,一旦兵器損壞或者脫手,就需要與敵人手搏,打徒手戰……”

李從璟在各個區域巡視而過,查看將士訓練情況。百戰軍近三千將士,兵種不同,有習練科目的差異,也有共同習練的科目,而有些士卒剛入軍營,亦有軍中老卒,水平也有差異。

他不發一言,僅僅是用眼去觀察。至於箇中存在的問題,他會讓跟在身後的人詳細記錄,在之後的會議上提出。

一段例行巡視結束之後,李從璟將蒙三叫了過來,對他說:“你訓練的軍士已連續三日奪得了‘魁首’旗,本使要考校一二,你且將他們集結過來。”

蒙三得了令,立即將五百軍士集結完畢,向李從璟請示,“都指揮使,你要考校哪個科目?”

李從璟道:“軍中訓練,以耳目爲首要之務,本使便看看爾等耳目練得如何。”

所謂“練耳目”就是訓練將士“審金鼓”、“辨旗幟”的本事,是軍事訓練的基礎。因爲在戰場上場地大、軍士多,士卒既不可能聽到將帥的聲音,也無法去看將帥的書面命令,因而每部每個軍士的行動,就全靠聽金鼓的聲音,看指揮旗的變化。

蒙三聞言,道一聲“得令”,隨即對麾下吼道:“今日都指揮使要考校我等訓練成效,爾等都給我聽好了,平日如何訓練,此時便如何行動!”

說着,只見他手中令旗一揮,五百軍士的軍陣,便成了一字長蛇陣,變化緊湊有序,無一絲雜亂。蒙三令旗再揮,將臺下鼓聲大震,五百人整齊大步向前,步伐一致,期間更無一人左顧右盼。

蒙三臉上露出滿意之色,當橫隊走到校場盡頭時,他手中令旗又一揮,鼓聲突止,鑼聲響起,橫隊便轉身而回。如此之後,蒙三增加了難度,手中令旗上下揮兩下,左右擺了三擺,那一支橫隊,立即變成了三路縱

隊,繼續在鼓聲中前進。整個過程無一人出聲,更無一人出錯。

李從璟摸着下巴細細看着,沒有說話。

李從璟不說話,蒙三便繼續揮動令旗。令旗連揮兩下,縱隊復又變成橫隊;令旗再揮,橫隊迅速後轉。少頃,橫隊又行進到校場邊,蒙三正要揮動令旗,李從璟忽然擺手阻止了他,出聲道:“用力擂鼓!”

旗鼓官聽到李從璟的話,立馬從司鼓手中奪過鼓槌,使勁兒擂得鼓聲震天響。

走到校場邊緣的軍士們,這時聽到鼓聲繼續催趕前進,都遲疑起來,那走在領頭拿着小令旗的小校,也是不明所以。軍士們原地踏步,有人還回頭張望,不知所措,好似在等待軍令改變。

可惜,軍令沒變。蒙三急的滿頭大汗,奈何不能出聲提醒,只能乾着急。

那領頭小校半響終於反應過來,大聲喊道:“向前走,不許回顧!”帶着隊列走出校場。

李從璟揮手,示意鼓聲停下,又對面色難堪的蒙三道:“召集軍士過來集結。”

蒙三令旗揮動,不多時,五百軍士重新在李從璟面前列好隊列。

李從璟站在這些軍士面前,朗聲道:“自古常勝之師,莫不號令嚴明,軍令之下,將士舉止有度。臨敵作戰,倘若鼓聲不停,便是前有刀山火海,也要一往無前;而一旦鑼聲響起,便縱使前有金山銀山,也需立即退回。在軍中,金鼓旗號就是主將軍令,軍令所指,大軍奔行,不可有二。爾等須得銘記此訓,好生操練,如此方能成爲紀律嚴明、戰力非凡之師,方能無往不勝、沙場建功……”

離開時,李從璟勉勵蒙三幾句,讓他抓緊訓練,蒙三連聲應是,再無半點自得之心。

回到大帳,李從璟將彭祖山叫來。

彭祖山便是和莫離章子云等人一同到來的中年男子,是李從璟老爹李嗣源的得力臂膀,其人尤以善練兵善征戰聞名。其人更是頗識詩書,是難得的儒將。是以回到淇門之後,李從璟便讓彭祖山趕緊熟悉軍中諸事,好讓其總領練兵之事。

彭祖山進賬之後,李從璟招呼他坐下,然後問道:“軍營諸事,彭大哥都已熟悉了麼?”

“有公子派的人指引,都已熟悉了。”彭祖山道,言辭對李從璟不乏恭敬。

李從璟點點頭,道:“我若以彭大哥爲軍使,主持練兵之事,彭大哥何以教我?”

李從璟這是在問對了,彭祖山心知自己須得拿出練兵綱領出來,好在他這幾日已有了腹稿,加之他本就精通練兵之事,是以不急不緩道:“練兵之要,以教戒爲先,而以耳目、膽氣、隊列、體力、拳術、技藝等科爲主體,行耳、目、手、腳、心之事,日行不輟,方有強兵。”

這一番話看似簡單,實則非精通兵法之人不能總結出來,李從璟頷首,示意彭祖山繼續往下說。

彭祖山接着道:“教戒爲先,所謂‘教’,便是‘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使軍士上識其主,下識等級,忠於其主,服從尊卑;所謂‘戒’,便是‘戒之以典型,威之以賞罰,使人知勸’,使軍士遵守軍紀軍法,知曉什麼可以爲,什麼不能爲。”

“就訓練科目而言,

兵種不同,科目稍有差別。此事說來簡單明瞭,但要軍士日日操練,精益求精,卻是頗難,關鍵在於主帥之督促,在於賞罰之鞭策。其中,練兵之法,莫先練心,人心齊一,則百萬之衆,即一人之身……”

彭祖山洋洋灑灑,娓娓道來,就練兵綱領之事,便說了足足半個時辰。最後,彭祖山總結道:“兵之強在練,孫子練兵,可以折衝銷敵,乃鳴鼓會軍,終於助吳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伐于越,使吳國成爲春秋最後一個霸主。公子若能嚴肅練兵,假以時日,三千之卒,盡皆勇悍善戰之輩,則大軍所向披靡,天下少有人能與百戰軍爭鋒!”

彭祖山話說完,李從璟沉默了許久,擡起頭,卻已目露精光,他走出將按,到彭祖山面前,長身而拜,“我欲以彭大哥爲百戰軍副將,操持三千百戰軍訓練之事,彭大哥若果能踐行方纔所言,他日征伐有成,必不負彭大哥之恩!”

李從璟的舉止讓彭祖山有一時錯愕,瞬息之間,彭祖山連忙扶起李從璟,注視着他的眼睛,認真問道:“公子果真意欲以彭某之法,訓練百戰軍?”

“爲何不可?”李從璟反問道。他知道彭祖山擔心的是什麼,時下天下節鎮林立,然各鎮將軍練兵,莫不求戰力速成,好做征伐,因而訓練起來,長技藝,而弱系統。而彭祖山的練兵綱領,卻要求“教戒爲先”,期間更是包含“天晴則操練士卒,下雨則習讀詩書”這些內容。總之一句話,彭祖山的練兵綱領,不僅要求練兵系統全面,而且會搞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這是目下天下節鎮基本都不會涉及的層面,尤其是後者。

李從璟道:“天下久經征伐,人口銳減,良家子難覓,是以各軍多有流氓、亡命之徒,百戰軍亦不例外。這些軍士縱然能逞一時之勇,使大軍在某些時候戰力頑強,但其桀驁難馴,背主弒將的情況屢見不鮮。若不能改造他們,這樣的軍隊,我寧願不要!”

彭祖山道:“可公子可知,要如此訓練軍隊,必定分外艱難,困難重重。末將此法,便是老將軍都不盡用,公子可想好了?”

李從璟笑道:“大丈夫有所不爲,亦必有所爲。以此法練兵,必得罕見精銳,彭大哥何必遲疑?”

其實彭祖山的練兵之法,並不超前,這是很多先賢在兵書中都有論述的。只不過這位儒將想要將其都實現而已,這可以說他是書生意氣。但彭祖山沒想到,他碰到了一個來自後世,知曉這其中利害的李從璟。

二十世紀,紅軍百戰不死,長征路上,八萬人只剩下兩萬多人,卻戰力猶存,稍有軍事常識的人就知道,這是多麼大一個奇蹟。放在任何一個時代,一支軍隊傷亡過半,又在東奔西跑的路上,還不是政府軍,那剩下的人不給你跑光纔怪。

李從璟崇敬那樣一支軍隊,雖然他知道因爲時代的原因,他無法複製這樣一支軍隊,但他想努力一把,做到在這個時代,能夠做到的極致,去無限接近這支神話一般的軍隊!

有了這樣一支軍隊,亂世求存,方有保障;爭雄天下,方有資本。

彭祖山沉默了半響,後退兩步,對李從璟深深一拜,起身時長嘆道:“公子之志,末將今日知之矣!”

(本章完)

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三一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9)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八十六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中)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七十一 強一地也強一國 最是諜鬥能驚心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五十八 崔玲瓏抵死掙扎 第五動情用巧刑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四十五 宿命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十八 攻克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三十七 襲城章六十四 相救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章五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5)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九十五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3)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三十三 軍情處章九 破軍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戰各自忙 各自悲慼各自亡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二十三 百戰安義(2)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十三 勝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四十六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2)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六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6)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一 西北面招討使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九十九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6)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五十九 破城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1)章十一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4)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