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

對於泊汋城而言,眼下這場戰事持續的時間太久了些,久到連鎮守泊汋城的安北營將士之前都未曾預料。泊汋城中有六個指揮、共計三千餘人的安北營將士,對這支不久前還是新軍的士卒來說,要打硬仗實在是各方都不看好的事,尤其是面對早有蓄謀、來勢洶洶的十倍之敵,便是連安北營士卒自身都不那麼有信心。然而時至今日,半旬過去,若有人再問泊汋城能堅守多久,這殘破城城池中每一名安北營將士,都會毅然決然的拍胸脯,語氣堅定但卻平靜的說一句,人在城在。

在有彭祖山、皇甫麟相繼率軍來援的情況下,要守住泊汋城似乎已然不是一件不能辦到的事,前日裡有賴彭祖山拼死力站、皇甫麟參戰及時,攻城的契丹軍不得不後退十里以避鋒芒,這就讓安北營得以趁機運送兵員、輜重補給進城,充實泊汋城的城防力量。

彭祖山傷重昏迷後,泊汋城戰事便由皇甫麟接替指揮,這位曾想以一己之力挽狂瀾於既倒,讓前樑免受滅國之禍的傑出將領,此時要來挽救泊汋城的戰局。只不過他從營州帶來的援軍並不多,眼下手中的力量基本還是安北營,這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所以當契丹軍捲土重來,繼續擺開架勢攻城之際,形勢幾乎又回到原點。

這一日天色放晴,暖烘烘的太陽掛在天空大半日。黃昏時,天際有一線如燒紅雲。

大軍圍攻下的泊汋城,猶如矗立潮水中的礁石。

城外,在彭祖山之前站立過的位置上佇立,指揮戰事的皇甫麟,瞥見一線紅雲下的泊汋城,眼神有一剎那的恍惚,他看到城頭有安北營將士抱着契丹蠻子從城頭摔下,心頭又浮現起當日送援軍入城時的情景。

那一日是同樣的黃昏,只不過沒有斜陽,天空陰沉沉的。長龍一般的援軍隊伍,護送輜重開進泊汋城,皇甫麟與安北營左廂軍都指揮使何君來,在軍列旁有過一場話別。

“泊汋城的戰事起得急,對軍帥整個佈局的影響都很大。盧龍的各項後勤補給,包括兵員,不能運抵前線,我幽州軍便不能更換甲冑兵械、補充力量,這對大軍貽害甚大,越往後越如此。泊汋城與渤海西京之間,恆州也起了戰事,因是我等不僅要迅速取得泊汋城之勝,還要儘快支援恆州,如此才能重新打通這條補給線。然而以眼下軍力,泊汋城之戰,別說取勝,便是連堅守都費勁。”皇甫麟的目光落在眼前這片方經大戰的郊野上,臉上的神情如同隱藏在夜雲後的銀河,看不清深淺。

何君來比皇甫麟還要年輕,不到而立之年的年紀,卻已一身精悍之氣,胡茬雜草一般立在臉上,他看着皇甫麟,言簡意賅道:“既然軍帥將遼東交給皇甫將軍與彭將軍,便說明兩位足能應對遼東一切變故,眼下彭將軍傷重,既然由皇甫將軍統領戰局,那皇甫將軍只需告訴末將,這一仗末將需要如何打即可。”

“十五日。”皇甫麟道,“本將需要你堅守泊汋城至少十五日不失。”

“末將領命!”何君來抱拳,在策馬離去之前,問道:“皇甫將軍還有什麼吩咐?”

皇甫麟頓了頓,最終什麼也沒做,只是頷首斂

眉,略顯沉重道:“將軍保重!”

身着明光鎧的何君來再次一抱拳,打馬轉身,帶着兩名親衛,從軍列旁疾馳而去,奔向泊汋城。

眼見何君來離去,皇甫麟身旁一名心腹親衛頗爲氣惱道:“這何君來架子也太大了些,對將軍實在無禮!”

“無禮?”皇甫麟哂然,“那是你不瞭解這個人。”

“此人有什麼特別之處?”親衛不解而又好奇。

皇甫麟吐了口氣,嘴角微動,流露出一絲笑意,“倒也沒什麼太大的特別,就是仗打得好些,軍功多些,四年即從一名普通士卒,升爲統領十個指揮的都指揮使罷了。”

親衛張了張嘴,怔了半響,才驚歎道:“這也升得太快了些吧?!”

皇甫麟沒有說話,只是眺望泊汋城。在他心裡,他相信何君來能夠在最艱難的戰鬥中,守住這座泊汋城。如何君來這樣的將領,雖然特異,但在李從璟麾下並非只此一個。四年前,百戰軍起於淇門,不過區區三千人。到而今,隨着渤海戰事愈演愈烈,算上剛出幽州不久的新軍,幽州軍已經擴軍到了五萬,並且還有繼續擴軍的可能。與擴軍相對等的,是李從璟這些年來的輝煌戰績,在這種情況下,幽州軍中的許多將領,都得了莫大的人生際遇。

這些話皇甫麟沒有明言,他若有所感道:“沙場征戰,從來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但在軍帥這裡,這個比例大大減小了。”

說出這句話的皇甫麟,其實並不知道何君來的底細,否則他就不會有這最後一句話。

同光元年,李從璟克懷孟時,戴思遠以前樑西北面招討使的身份,率軍前來討伐。爲擊戴思遠,李從璟時用莫離之策,以“鬼斧十手”之計應之,其第一手便是令孟平突襲河上,在戴思遠渡黃河時,予其當頭棒喝。在那場戰役中,有一個名叫何小福的都頭,立功殊大,最終卻爲燒燬樑軍連舫、救援孟平,而葬身火海。

何小福的臨死遺言,是“不墜軍帥威風”。

而何君來,便是何小福的親兄弟。爲彰何小福之功,戰後,李從璟讓何君來接了何小福的位置,出任都頭,並賜名原名何小谷的他爲何君來。

君來,寓意不言自明。

而何君來往後的表現,也的確沒有辜負李從璟賜給他的這個名。

滅樑之戰,何君來因功遷爲指揮使,李從璟北上幽州之後,累積軍功升爲都虞候,成爲孟平左膀右臂。安北營建立時,何君來成爲調任安北營的百戰軍將領之一,並且連升兩級,出任安北營左廂軍都指揮使。

紅雲如梭終漸消散,日暮低垂。

皇甫麟收回思緒,他看到攻城的契丹軍再次回潮退卻。

這是何君來鎮守泊汋城的第十五日了。眼見泊汋城安然無恙,皇甫麟不由得露出一個由衷笑意。因爲在他的謀劃中,只要泊汋城能堅守十五日不失,那麼今夜,就將是勝負見分曉的時候。

心情愉悅的皇甫麟收回視線,對身旁的心腹親衛道:“何君來守城第十日的時候,就下達軍令,但凡契丹蠻子攻城城頭,一炷香的時間內不

能將其趕下,負責那塊區域的指揮使就得摘掉帽子,由他自己頂上去替其帶兵作戰;而他對自己更狠,言道只要契丹蠻子攻上城頭半個時辰,他便自摘軍冠。他若戰死死,則副將替,副將死,則都虞候替,都虞候死,則指揮使替!如今,賴其力戰,泊汋城終於力保不失,此戰可見勝負了。”

心腹親衛望着血火中的泊汋城,沉重嘆息道:“每日軍報,泊汋城的傷亡數字都觸目驚心,何將軍帶進去的兩千人,加上原本泊汋城的三千人,共五千將士,算下來現在竟然只剩下不到一半。安北營,剛脫離新軍身份的一支軍隊,能打這這個樣子,不能不讓人敬佩!”

念及於此,皇甫麟心情也沉重了幾分,嘆道:“這十五日來,僅是指揮使,十個就折了七個,何君來也是重傷不下城頭;之前彭祖山爲救泊汋城,更是血戰昏迷......”他擡頭望天,“主將用命至此,士卒豈不爭先效死?”

“這一仗,打得太慘烈了!”親衛有感而發。

皇甫麟點點頭,隨即換了種語氣,“好在泊汋城戰事即將告一段落,城中的將士,不久便可以歇歇了。”笑了笑,“先前一股契丹蠻子攻上城頭,氣勢洶涌,佔據城頭一角長達半個時辰,廝殺慘烈,本將還以爲何君來要抵擋不住,着實爲他捏了一把冷汗,不過這傢伙不愧是能被軍帥賜名的將領,是個硬骨頭,前途無量!”

話說完,皇甫麟轉身回帳,並且下令在城外牽制契丹兵力的作戰部隊收兵,“城中的軍報也該來了......”

不時,泊汋城軍使出城,向皇甫麟彙報當日戰況。

數騎疾馳而來,在皇甫麟身前滾落馬鞍,當中一人趨前一步,半跪抱拳,語調悲愴,“皇甫將領,何將軍戰死!”

“什麼?!”皇甫麟一下子僵住。

軍使涕泗磅礴,“先前契丹萬夫長黑格,親率數百親兵攻上城頭,時指揮使不能制,何將軍本已傷痕累累,正在歇息,卻不得不立即率部親與其廝殺,血戰半個時辰,終將其趕下城頭,但何將軍卻......力竭而死!”

皇甫麟閉上眼,雙拳緊握,渾身微顫。良久,他掙開通紅的雙眸,“何將軍有沒有留下什麼話?”

軍使聲音哽咽,卻擡頭直視皇甫麟,咬牙一字一句道:“何將軍說,希望皇甫將軍,不墜軍帥威風!”

皇甫麟臉上肌肉一陣抽動,面色逐漸猙獰,如盛怒猛獸。

......

當日夜,皇甫麟指揮秘密趕至的幽州一萬新軍,配合盡皆紅眼的數千安北營將士,大敗泊汋城外契丹大軍!

軍令:契丹蠻賊,殺無赦!

一夜之間,泊汋城外屍橫遍野,血流漂櫓。

安北營將士一路追殺近百里,斬首以萬計!

契丹潰兵四散逃命,恆州聞風震動。

此戰之後,泊汋遂定,遼東遂安。

而盛怒的皇甫麟,在翌日即將重拳落於恆州,“爲將者,不可因怒而興師,但虎狼之師,將士之怒,足可摧城拔寨!現在,本將要與爾等,再敗契丹蠻賊於恆州!”

(本章完)

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四 大廈將傾何人扶 天下蒼生問誰顧章五十九 破城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三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7)章十六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3)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三十三 軍情處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2)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九十一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7)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七 神仙山(6)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九十六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3)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一百二十九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下)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1)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十三 勝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三 耶律德光正班師 半路巧遇李從璟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腸裂 願隨軍帥徵四方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章九十八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5)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