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兩百十四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中)

這場戰爭發展到眼下局面,耶律阿保機始料不及。李從璟以用以君子都爲主的偏師爲誘餌,佯裝大軍,牽着契丹中路軍鼻子走,而其聯軍主力則成功跳出雙通、伊臺、九陽之間的包圍圈,這裡面固然有彼時也有一場大風雪的緣故,然而耶律阿保機卻不會將失利歸咎於人力不可控制的因素。

當下契丹軍中,就大軍下一步走向,實則已有兩種爭鋒相對的聲音,且聲浪都頗大,各執一詞。一者主張捨棄幽州、渤海聯軍,專攻顯德府、龍泉府,以爭取早日將渤海國上京納入囊中。此派意思很清楚:李從璟無非就是攪局者,而契丹二十萬大軍怎能被他牽着鼻子走,況且渤海之戰,滅國的關鍵在於攻克上京。

持相反意見的人則認爲,李從璟既然能攪動渤海局勢,使二十萬契丹軍陷入被動,就說明這個對手不可忽視,也無法忽視,唯一的解決之法,是正面應對,將其儘快撲滅,如此纔是真正的顧全大局。如若不然,大軍根本無法安心進軍顯德府、龍泉府。

兩種意見,前者駁斥後者平白給龍泉府機會,讓大明安能從容彙集抵抗力量,坐失良機,後者則斥責前者一葉障目,根本看不清取勝的關鍵所在。

對這兩種意見的爭吵,耶律阿保機不置一評。

耶律阿保機的態度,無形中促使第三種意見形成,比之前兩者的直來直往,這種意見顯得隱晦一些,他們主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大軍一部佯攻李從璟,而主力則迅速攻破顯德府,直撲上京,行那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事。

率先提出第三種意見的,不是別人,正是契丹帝師韓延徽。

“先前北、中、南三路大軍席捲渤海半壁江山,最後合圍龍泉府上京的佈置,是堂堂正正之謀,然而說到底仍舊是步步爲營的謹慎之策,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那就是當大軍兵臨上京城下時,必定是雷霆萬鈞之勢,任他大諲撰、大明安如何掙扎,也都折騰不起半分浪花,只能坐視亡國。”居室中,韓延徽對錦帽貂裘坐在對面的耶律阿保機說道。出征渤海國以來,他這位帝師幾乎是形影不離耶律阿保機,如之前無數戰事一樣,爲耶律阿保機馬踏河山出謀劃策、鞍前馬後,可謂是兢兢業業。

韓延徽繼續道:“而現在,因爲李從璟介入,形勢已跟之前大爲不同,其中緊要之處,是我軍不得不分出一部兵力,去應付幽州軍,這是渤海戰局事先沒有料到的變化。現今的問題是,大軍要分出多少兵力,去應付幽州軍?李從璟雖然在盧龍擊敗了擁有五萬勇士的耶律欲隱,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就能在渤海再如此輕易擊敗我軍五萬勇士。此戰目的,在於滅渤海國,李從璟近乎無理介入,目的也在於阻止我軍滅渤海國,正因此,滅渤海國的步伐更不應停止。”

冷風從窗外撞進來,扇動帷幄,被厚實大氅裹起來的耶律阿保機,忽然低頭一陣猛烈咳嗽,臉色都白了幾分。韓延徽立即臉色大變,“皇上......”

他隨即變得極爲憤怒,轉頭朝侍者吼道:“不是讓你們關好門窗嗎?爲何還有冷風透進來?!”

恭立一旁的侍者頓時惶恐萬分,急急忙忙去關上那扇不知爲何自己打開的窗戶

,隨即一股腦兒跪倒在耶律阿保機面前,伏乞恕罪。

耶律阿保機擺擺手,示意韓延徽不必大驚小怪,吩咐侍者們退下,他對韓延徽道:“愛卿所言,朕並非沒有考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也不失爲良策。然而愛卿卻還是忽略了一點東西。”

前些時候這場大雪或許持續得太久了些,耶律阿保機不知爲何就染上了風寒,近來臉色頗差,如今又是渤海戰事正關鍵的時候,這讓韓延徽免不了有些擔心。

韓延徽將火爐移近耶律阿保機幾分,耶律阿保機緊了緊大氅,看着眼前這位最得他信任的社稷之臣道:“愛卿可否想過,若是我軍真以偏師拖住李從璟,大軍前去滅了渤海,李從璟會如何?”

“渤海國除,李從璟再戰也無意義,自然只能撤軍。”韓延徽不假思索道。

“若李從璟執意南撤,我軍可否將其留住?”耶律阿保機再問。

“恐怕留之不住。”韓延徽答道。

“讓李從璟迴歸盧龍,何異於縱虎歸山?”耶律阿保機目光銳利了幾分。

“皇上的意思是......”韓延徽有些吃驚。

“愛卿屢次告知於朕,中原繁華,有金山銀海,有萬里良田,有生民千萬,更有十里長街,市列珠璣、戶盈羅綺;有才子佳人,有小橋流水,有錦繡詩篇、汗牛充棟,更有湖光山色,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耶律阿保機抖了抖衣袖,再次問道。

“然也!”韓延徽神色微動,聲音篤定。他無數次向耶律阿保機說起中原勝景,更是時常鼓動對方南下牧馬。

“朕欲飲馬黃河,投鞭長江,愛卿以爲如何?”

“幸甚至哉!”

耶律阿保機冷哼一聲,斂起袖口,“然而卻有人,只用短短兩三載,就將盧龍經營得鐵板一塊,阻我大軍南下,遏我鴻鵠之志,這樣的人,該不該死?”

韓延徽若有所悟,斷然道:“該死!”

耶律阿保機盯着韓延徽,“亦有一人,見我契丹國人,如遇仇敵,一言不發,便是拔刀相向,昔日掠我國土,今朝折我將士,這樣的人,該不該殺?”

韓延徽終於清楚耶律阿保機之意,頷首道:“該殺!”

得了韓延徽兩度肯定回答,耶律阿保機收斂鋒芒,靠上椅背,神色略緩。

嘆了口氣,韓延徽由衷道:“是臣下目光短淺了,不如皇上看得長遠。李從璟此人,實爲日後我大契丹南下之大患,不及早除之,貽害無窮。”

耶律阿保機咳嗽幾聲,不再言語,閉目養神。韓延徽見狀,告退出門。

出門便是長階,有兩人正拾級而上,俱都風度不凡,一看便不是尋常人物。然而兩者風采又有差異,稍微年輕些的,始終面有微笑,好似任何時候都心情愉悅;年長些的,則眉眼沉靜,目不斜視,面色略顯木訥。若說前者如林間清風,後者便如山裡厚土。

遠遠看到足以讓幾乎整個契丹國主動相迎的兩人,韓延徽的腳步卻沒有半分加快,頗有些信步由繮的超脫意味。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兩位年輕人在看到韓延徽後,反而加快腳步迎上來,在他面前行禮,主動問候一聲“韓先生

”。

韓延徽回禮,平靜出聲:“皇上正在小憩,兩位殿下若要面聖,可在屋外稍後片刻。”

正是契丹皇子的耶律德光和耶律倍兩人,聞言不敢怠慢,果真沒有讓侍者通報,而是並肩站立在屋外,靜靜等待傳喚。

人生常富戲劇性,而又充滿許多令人咋舌的巧合。同爲契丹皇子的兩兄弟,在如今契丹國東征西討征戰不斷的大勢中,相爭相鬥,卻又不得不併肩作戰。出征渤海國以來,二十萬大軍已歷多次戰事,然而無論是耶律德光還是耶律倍,雖都有些功勞入賬,但離兩人期望的局面,卻是差得太遠。別的姑且不說,先前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齊頭並進,一是皇太子一是兵馬大元帥的兩人,竟然都沒能獨領一軍,而是一起跟在耶律阿保機身側,這就足夠讓人覺得意味深長。

但無論是耶律德光還是耶律倍,甚至包括契丹國上下頗有見識的臣子都知道,這樣的局面不會持續太久,最終一定會被打破。耶律阿保機現在不給兩人獨當一面的機會,是因爲時機還未到,也是他還未決定真正由誰繼承衣鉢,但在渤海戰事結束前,這個結果一定會出現。

城如大湖,鱗次櫛比的屋檐渾若湖面起波,兩人站立的位置偏高,放眼而望正好看到這幅景象,耶律倍斂眉不語,如同老僧入定。

“我們大契丹國傾舉國之力,合二十萬大軍,進攻渤海國,本來穩操勝券的大好局勢,卻不曾想落到如今這步被人牽着鼻子走的境地,李從璟這廝進了渤海,竟然比在盧龍還要如魚得水,太子殿下,你就沒有什麼看法?”耶律德光笑眯眯的看着耶律倍,打開話匣子。

耶律倍目不斜視,聲色清冷道:“你有什麼看法?”

“我不過是李從璟手下敗將,能有什麼看法,倒是太子殿下你,之前與李從璟交手,可是勝負參半,如此說來,這回再對上他,怎麼都有五成勝算,難道你就不想提兵去滅了這廝?”耶律德光有些玩世不恭的說道。

“你若想去,自去向父皇請命便是。”耶律倍淡淡道。

耶律德光嘿然道:“那太子殿下倒是幫我把把脈,你說父皇是打算先專心對付李從璟,還是打算先攻佔上京?我若領兵,又有幾成勝算?”

耶律倍轉頭看了耶律德光一眼,不動聲色,“這些話,你該去問父皇。”

耶律德光忽的嗤笑一聲,語氣玩味,“太子殿下難道當真覺得,拿這些話問父皇有用?”

“你什麼意思?”耶律倍終於正眼瞧向耶律德光,略微蹙眉。

“意思難道還不夠清楚麼!”耶律德光將視線投向河州城,目光落在層層屋檐上,話裡充滿譏諷意味,“此番出征渤海,自李從璟現形,我軍應對幽州軍的一兵一卒,哪個不是父皇親自調度?這回李從璟跳出雙通、伊臺、九陽,躥到南邊,虎視眈眈,讓大軍左右爲難,哪怕是局勢如此,父皇寧願暫緩進攻上京,也沒有讓我倆領兵去迎戰李從璟,而是親自前來。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什麼?”耶律倍心頭有些晃動。

耶律德光正視着耶律倍,嚴肅道:“這說明父皇已經不相信,你我能夠贏得了李從璟!”

(本章完)

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二 鬼斧十手章兩百四三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8)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三十一 君子章四十二 相親(上)【第一更】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下)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腸裂 願隨軍帥徵四方章三十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8)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一百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5)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戰各自忙 各自悲慼各自亡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八十八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上)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腸裂 願隨軍帥徵四方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六十九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3)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三十四 都試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八十六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中)章三十八 踏營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九 風月之地有深機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一百二十九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下)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三十四 虎子與犬子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六 謀國數載彈指間(下)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五十八 崔玲瓏抵死掙扎 第五動情用巧刑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十一 他的戰鬥(第二更)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五十四 莫離(第三更)章六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3)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二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