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

王樸走上來,裝模作樣咳嗽兩聲。李從璟和第五姑娘齊齊扭頭看向他,眼神中充滿疑問。王樸見兩人竟然沒有因爲自己的“提醒”而分開,反而納罕的看着自己,怔了怔,反倒不好意思起來。

“那個……”王樸清了清嗓子,向李從璟行了一禮,“李將軍,縱虎歸山之舉,是否有待商榷?”

李從璟示意第五姑娘去安排衆人準備撤離,又示意王樸坐下來,“閣下以爲不妥?”

王樸對第五姑娘瞪他的眼神視而不見,和李從璟在山石上相對而坐,依舊將三尺劍橫放在膝上,認真道:“耶律德光素有威名,及冠之齡便已是契丹兵馬大元帥,此番雖敗於將軍之手,然不失爲人傑,其經由此次失利,歸國後若是痛定思痛,奮發圖強,來日仍舊是大患。我觀將軍北上以來諸番舉動,可見將軍志向非小,既如此,今日爲何養虎爲患?”

王樸的話並非沒有道理,李從璟思索片刻,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反問道:“閣下以爲,契丹勢如何?”

“天佑十三年,耶律阿保機並契丹八部,仿照唐制建立契丹國,自此之後,契丹東征西討,相繼征服周邊部族,國勢遂日漸強大,時至今日,其兵鋒已遠至天山,萬里草原之地,無人能撼其兵鋒,契丹漸成當世軍事強國;又因耶律阿保機頗有文治之力,契丹國內如今漢學興盛,國體昌盛,人才輩出,實爲天下一等一之大國。”王樸毫不吝嗇言辭,洋洋灑灑一席話,道出了契丹如今的真實面貌:軍事強國,大國。

李從璟微微頷首,表示同意王樸的觀點,隨即又問:“大唐如何?”

王樸微微一笑,“據中原勝地,擁百萬生民,良臣猛將無數,睥睨天下,有大鵬展翅之姿,固爲漢人強邦。然則……”

“然則如何?”

“然則,奈何空有搏虎之力,卻無殺虎之心?”

李從璟默然。王樸這話說得也不錯,大唐如今的景象,便是明明擁有徵服天下的可能,李存勖卻失去了稱霸天下的雄心。不過這並非李從璟問題的重心,他拋出了第三問,“幽州如何?”

“幽州?”王樸約莫是沒想到李從璟在連問契丹、大唐這樣的王朝之後,會問幽州這塊小地方,不過幽州乃是李從璟現居之地,倒是確有必要需問的,他沒有任何醞釀便道:“盧龍之地,有九州熱血兒郎,有六萬邊軍精銳,有千里堅固長城,李將軍北上之後,屯田、開礦、興漁鹽之利,開商路之便,行精兵強軍之策,盧龍已有厚積薄發之象!”

李從璟微笑着問道:“閣下以爲,以當今之勢,大唐能戰契丹否?戰之勝敗如何?”

王樸一揮衣袖,眉目中浮現幾許傲然之色,“大唐戰契丹,斷無不勝之理!”

隨即,他話鋒一轉,“然則大唐卻不會與契丹國戰!”

李從璟愕然。若是朝中重臣說出後面那句話,李從璟固然不會驚奇,因這是李存勖的態度,但王樸不在朝而在野,也能有這番認識,就足夠讓人驚歎了。

“大唐不欲出兵草原,此固爲憾事,然卻非我能左右。”李從璟稍稍沉吟,隨即目光炯炯的問王樸,“閣下既有如此明識,可知,幽州能否戰契丹?”

“以一地戰一國?”王樸被李從璟突然的問題驚訝道,隨即斷然搖頭,絲毫不給李從璟留臉面,直言道:“幾無戰勝之可能!”

李從璟默然。

隨即他笑了笑,也不介懷,道:“閣下所談,可算一家之言。”

王樸眉頭動了動,好奇道:“李將軍以爲不然?”

“正是。”李從璟道。

王樸坐直身,拱手道:“願聞其詳。”

李從璟嘆了口氣,看向腳下山林。此地深入羣山,可見四野山勢起伏,層巒疊嶂,固有原馳蠟象之意,不乏砥礪奔騰之象,風來林動,風過林止,視線所到之處,盡是山河豪邁之景,讓人不禁心胸頓廣,直欲攬山入懷,以抒自古仁人志士勃發之情。

此時,以山爲席、以石爲凳對坐的兩人,尚無法預料,他倆今日這番坐而論道的景象,會隨歲月沉澱載入史冊,多少年後,仍有無數英傑對此心嚮往之,感懷不盡。

李從璟看向眼前這位註定會名垂青史的英才,神色認真,道:“此固我縱虎歸山之緣由啊!”在王樸問詢的目光中,李從璟繼續道:“契丹勢大、軍強,我固知之也,夫子言‘知其不可爲而爲之,君子也’,我言‘知其不可爲而使其能爲之,志士也’!閣下胸懷天下,當知如今神州破碎,諸侯各據一隅,皆偏安有餘而進取不足,我漢人千千萬萬,其中豪傑萬萬千千,生於當世,卻多有自利之心,而少利天下之志,情勢若此,我九州要復歸一統,待何時也?”

“今契丹強於北方,耶律阿保機、耶律德光之流,莫不狼子野心,覬覦中原久矣!中原稍安,有強大之邦,能固守北地,隔絕契丹馬蹄便罷;一旦中原烽煙蔽日,英才草莽羣起爭雄,彼此廝殺不休,自顧不暇,誰人能再阻契丹大軍?若果真如此,當年五胡亂華之慘劇,焉知不會重演?”

“本帥不才,今節度幽州,別無他念,唯一心破契丹之長久之勢耳!”

王樸神色微動,深深爲李從璟這話大論震撼,良久,感慨道:“素聞李將軍大才,殊不知竟有這番赤子之心,實乃我‘幽雲之福’也!”感慨完,正色問:“敢問李將軍,何以破契丹之勢?”

“要破契丹之勢,唯有八字:亂其於內,攻其於外!”李從璟擲地有聲道,這是他首次對外人言說他對付契丹的真實、全盤謀劃,“攻其於外,東結渤海,西結諸夷,此兩地之民,皆受契丹大軍攻伐,主失其權,民失其利,雖或有屢敗之實,或有苟且之意,然惟其如此,方有與契丹鏖戰之心!有此心,便可爲我所用!”

“而要亂其於內,則必藉助諸王爭儲之機。今耶律倍爲皇太子,本爲契丹儲君,然耶律阿保機、述律皇后,莫不甚喜耶律德光,由此,方有兩人爭儲之事。耶律倍,亦人傑也,多有大功於契丹,且繼承皇位名正言順,爲契丹朝臣所重;耶律德光

,不乏梟雄之姿,今爲兵馬大元帥,亦其崛起之時。若是兩者相爭,契丹必內亂也!”

李從璟這番話落在王樸心中,饒是他見識不凡,素有智謀,也被深深觸動。

他反覆思索李從璟這番話,既感佩其“明知其不可爲而使其能爲之”的雄心壯志,又爲他的八字謀劃所震驚,平心而論,要使這八字謀劃變成現實,與常人而言固然極難,但對有些人來說,未必沒有可能!

思索良久,王樸深爲歎服,而後又以其明銳的目光,指出了此間有待商榷之處,“李將軍之謀劃,驚天動地,聞之讓人難忍拍案之意。然則,要使耶律德光與耶律倍之爭,能到大亂契丹的程度,似乎殊爲不易。以耶律阿保機在契丹國之威望,他若下定決心立其中一人,則恐怕內亂雖有,亦不足以損其根本也!”

李從璟見王樸沒有對其它環節提出異議,心知他已認可了其它謀劃,只是對他所言及的方面有所顧慮。然而,在王樸那裡,那是最不易的一環,在李從璟這裡,那卻是最爲穩當的一環!

因爲李從璟知道,耶律阿保機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將耶律德光穩穩扶上皇儲的位置了!

在原本歷史上,耶律阿保機固然將此事做得差不多,但是現在,因有李從璟屢屢讓耶律德光失威、失勢,且不說耶律德光實力大損,便是耶律阿保機,恐怕對耶律德光也沒有那麼大的信心了。而耶律倍,近來卻屢有大功——西征黃頭、臭泊兩部,復奪營州。這就使得,與原本歷史不同的是,耶律德光與耶律倍,此時明實力和暗實力都差不多,甚至經過今日之事後,耶律倍還穩壓耶律德光一頭!如此,耶律阿保機豈會沒有可能重新衡量耶律德光、耶律倍的本事?

形勢若此,到底誰來繼承耶律阿保機之位,一時半會兒也就不能明確。

而李從璟之所以知道耶律阿保機沒有時間去處理這個問題,是因爲——耶律阿保機,這位契丹國的開國雄主,已是活不長了!

契丹強盛如斯,別說李從璟以一地戰一國,就是大唐要破契丹的勢,都難如登天。而李從璟之所以敢有此雄心壯志,之所以敢步步施爲,就是因爲他知道耶律阿保機的死期。

這,是李從璟唯一,也是最能有所作爲的可趁之機!

耶律阿保機身死之日,就是李從璟亂契丹國體、破契丹國勢之時!

他的所有謀劃,正是圍繞於此而進行。

但是這話,李從璟卻是不能對人明說的,所以他只是高深莫測的對王樸笑了笑,淡淡的道:“閣下且放心,我已有萬全謀劃,可令耶律德光、耶律倍之爭,成爲禍國之大亂!”

王樸張了張嘴,震驚的說不出話來。而李從璟神態從容,顯得一切都在掌握,那份氣度卻是裝不出來的。

王樸心道:李從璟果真人中龍鳳也,智勇無雙,不能以常理度之!

他站起身,將三尺劍收起,對李從璟深深一拜,莊重無比的說道:“樸,願爲將軍前驅,助將軍以一地戰一國,匡扶天下!”

(本章完)

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三 神仙山(2)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須爲鑑 眼前艱難賴誰平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三 神仙山(2)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三十二 軍神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須爲鑑 眼前艱難賴誰平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品書章六十九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3)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三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7)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戰各自忙 各自悲慼各自亡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五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2)章四十四 忠誠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