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

這裡是渤海國南部邊境之外,遼東。

眼前那座城池,名爲泊汋城。

正在攻城的大軍,乃是渤海國軍隊。

天空飄來一片浮雲,逐漸遮住了日頭,陰影如巨獸,在大地上上掠過,將列陣城外和正在攻城的軍隊,都抱在懷裡。遠處青山如幕,鴨淥水自視線極處的山腳蜿蜒而來,奔流向南,最終在望不見的地方匯入大海。江面平靜無波,平日三三兩兩的行船早已不見蹤影。

莫離面帶微笑,意態恬淡,打開的摺扇上,一方山河在他手中輕輕舞動,竟有幾分變幻莫測的意味。站得地方高了,免不得有風,威風吹動他的衣袍,若是從低處去看,恍若仙人之姿。

“安史之亂後,大唐內患甚重,朝廷一時無力顧及遼東,遂撤銷安東都護府,遼東一時成爲無主之地。後,渤海國於遼東之地置官,安定一方百姓,甚有功焉,這本是一樁美談。奈何耶律阿保機自建立契丹國以來,四處征伐,這遼東之地竟也於數年前爲其強據,其行固然霸道,然其用心在何處,實是不言而喻。”樓車上本是一片靜默,諸人都目不轉睛盯着眼前戰場,然而戰事並非一時半刻可得停歇,莫離輕聲開口,打開話匣子。

他言及“渤海國於遼東之地置官,安定一方百姓”,稱其爲一樁美談,實則不過是有的放矢罷了,彼時真實情景,不過是渤海國佔了遼東地盤。渤海國曾爲“海東盛國”,也是有過輝煌歷史的。

戎裝在身的大明安和着官袍的李四平,都是明白人,自然不會對此多說什麼,大明安接過話茬,不無感慨道:“耶律阿保機狼子野心,凡有識之士,莫不知其所謀者何。昔年大唐營、平二州未爲契丹所據、渤海國未失遼東之時,我朝但凡入貢方物,都方便得很,及至契丹強佔兩地,渤海國與大唐聯絡日少,面對契丹咄咄逼人之勢,方漸成困局。今若無李將軍和先生,渤海國不知何日纔有出兵遼東、克復遼東之舉!”

莫離輕搖摺扇,面上始終帶着淡淡微笑,讓人如沐春風,“失遼東,渤海困居一隅,一旦契丹兩面入境,則渤海國頓成甕中之鱉,無戰略轉圜餘地;據有遼東,渤海國經營州可連幽雲,便得軍帥相助,經海入青州,便得大唐相攜。因是,遼東之地,必爭之!”

“先生所言甚是。”大明安道點頭稱是,對莫離的話深信不疑。自去年深秋莫離和其一道至渤海國,在李從璟人力物力支持下,經過近一年努力,大明安以志、權、利結交朝中重臣,得許多擁護,又以計謀挫敗其他王子對其之攻訐,地位日高,至前不久,遂得以執掌一部軍權。此番出兵遼東,便是大明安在渤海國朝堂站穩腳跟後,所行的第一個大舉措,也是莫離給其謀劃的大計當中,至爲重要的一環。

莫離道:“今大軍戰於遼東,正是殿下施恩、立威於大軍的絕佳時機,來日能否將大軍收在囊中,便看此番征戰中殿下所作所爲了。若得軍中將士效忠,手握軍權,他日殿下要掌握朝政,也是易如反掌。若此番征戰順利,殿下攜不世之功歸朝,威望重於海內,將無人敢有絲毫不服,殿下順勢得大權,也將再無阻隔。掌朝政,握軍權,如此便是契丹大舉來攻,殿下也有一戰之力了。”

莫離這番話所描繪的場景,讓人不禁心向

往之,大明安也難免神色顯出激動。但經過這些時日的爭權奪利、腥風血雨,無論其心性還是智慧,與當日在草原初遇李從璟時,都已不可同日而語,他向莫離拱手道:“此都乃李將軍與先生之功,渤海國若能在契丹大軍前存國,明安不敢絲毫忘卻李將軍與先生之恩德,但有所得,必厚報之!”

莫離笑意淡然,並未將大明安的保證放在心上,即便大明安此時所言的確發自肺腑,他也不會天真以爲邦交不靠利益而靠交情。

如今已有渤海國官身的李四平,在莫離和大明安談話告一段落之後,出聲向莫離請教道:“莫先生,此番我等攻打遼東,契丹必不會坐視不理,若是耶律阿保機遣大軍來援,我等何以應對?”

這是一個現實問題,並且是極爲嚴峻的現實問題,不能不讓人擔憂,莫離聞言,卻並未露出憂思之意,而是淡然道:“契丹國內的大軍主力,如今正在西線,我前不久接到消息,耶律敵烈方率大軍攻下了豐、勝二州與韃靼領地,此時尚在消化戰果,一時是無暇東顧的。”

“豐、勝二州?”大明安聞言稍驚,“先生,此兩地不是沙陀部所領之地麼,怎會讓契丹給奪了去?”

所謂豐、勝二州,即爲後世河套平原所在,土地膏腴,草場豐美。莫離自然知曉大明安爲何驚訝,他不慌不忙道:“豐、勝二州雖有沙陀之衆聚居,然不過是一小部分罷了,其大部百姓早已深入中原雜居。”說到這,莫離眼神中流露出幾許利色,“況且,契丹能攻下此地,卻不一定能守住此地!”

大明安和李四平以爲莫離說的是大唐會出兵收復兩地,俱都深以爲然的點頭。

李四平秉性謹慎持重,尋思半響,還是道:“莫先生,便是契丹主力盡在西線,但其國內不會沒有軍隊,我聞耶律阿保機有司近部、腹心部兩部精銳人馬,長年不離其左右,若是耶律阿保機遣之以援遼東,只怕以我等當下兵力,還是不足應對啊!畢竟遼東地位重要,耶律阿保機必不能容忍失去此地!”

渤海國軍隊戰力良莠不齊,大明安如今雖掌一部軍權,但渤海國王大諲撰並未將精銳派給他多少,其所部將士,新卒就佔了接近一半,李四平所言之憂慮,的確如實。

莫離笑了笑,指着眼前泊汋城道:“待我等攻下此城,再克建安,王上見攻下遼東確有希望,必會盡遣國內精銳來助,屆時我等還有何懼?”說着這,又高深莫測道:“另外,兩位對此其實不用擔心,軍帥在幽州已有應對契丹東援之策!”

莫離不肯明說李從璟應對契丹東援之策到底是何策,大明安和李四平只道那是幽州軍機,不便多問,但見莫離說得如此肯定,出於一貫對他的信任,皆都鬆了口氣。

入夜,軍帳中,莫離負手站在輿圖前,神情肅然,白日裡的輕鬆超脫之色褪盡,此時眉間有揮之不去的憂思。

桃夭夭坐在一旁的案桌後,一邊整理軍情處情報,一邊沒完沒了喝着清水。

注意到莫離神態不對,桃夭夭放下手中冊子,捧着水杯在手裡,慵懶的翹起雙腿,問道:“何事讓我們智比孔明的莫先生,如此憂慮?”

莫離輕輕嘆了口氣,離開輿圖,在自己的案桌後坐下來,“大軍攻遼東,契丹必會來援,人馬多少而已。而如今的渤海

軍隊,可經不起契丹精騎的衝擊。”

“你之前不是說攻克建安後,大諲撰會派遣精兵來麼?”桃夭夭問。

莫離笑容無奈,“建安乃大城,以大明安麾下的軍隊,要攻克建安談何容易?此番出征,本就是以戰練兵、擴軍,要將這些老弱、新卒練成精兵,總得需要點時間。”

“李從璟不發兵?”桃夭夭挑了挑眉,問道。

“幽州現在的策略是休養生息,屯田、蓄力、精兵簡政、韜光養晦。”莫離搖了搖頭,“況且李哥兒一旦發兵來遼東,耶律阿保機自然不會坐視,極可能一再增兵,如此一來遼東戰事就會擴大,屆時說不得遼東就會成爲唐軍、渤海國軍隊、契丹軍的混戰之所,若是如此,戰事何日能打完?渤海國如今局勢動盪,內部本就不穩,此番出征,反對者大有人在,可謂阻力重重、步步艱難,因是,大明安現在需要的是一場大勝、速勝,惟其如此,纔能有助他迅速建立威望,掌握軍政、朝政,若是久戰,萬事休矣!”

桃夭夭雙手一攤,很不負責任的道:“那就是沒辦法嘍?”

莫離唯有苦笑,縱使他智謀無雙,此時也沒了計策。

就在莫離愁眉對苦臉的時候,軍情處到了一份新情報,準確的說,這是李從璟遞過來的一封信。

桃夭夭看完之後,將其丟給莫離,很是無趣道:“就知道沒什麼事能難住你們。”聽她的語氣,倒好似是很想李從璟和莫離遇到解決不了的麻煩一樣。

莫離聞言一喜,快速瀏覽完信件,不禁喜上眉梢,拿起摺扇啪的一聲打開,輕輕搖動,不失風度道:“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肚子餓了天上掉饅頭,如此一來,耶律阿保機再也無暇派遣援兵來遼東了!”

桃夭夭懶懶道:“耶律德光既然到了檀州,一刀殺了了事,李從璟不還少了一個勁敵,爲何非得追着他滿山跑,就是不殺他?”

“不能殺,不能殺!”莫離連連搖頭,“殺了耶律德光,契丹就回到了只有一個繼承人的局面,那還是舉國協力,契丹依舊國勢強盛,不行不行。只有放耶律德光回去,繼續和耶律倍爭權,兩虎相鬥,自耗國力,我等纔有機可趁吶!”

原來,李從璟在信中說道,耶律德光擅入檀州,已被他截住,目下正在對其進行“追殺”,攆着耶律德光四處亡命。

“耶律德光可是耶律阿保機心中的皇位繼承人,有他在檀州被李哥兒追殺,生死不明,耶律阿保機盡遣大軍相救、相尋尚來不及,哪裡還有心思來遼東?等他回過神,再想東援,遼東已成我囊中之物矣!”莫離拍拍自己的肚子,笑得很是開心。

說到底,耶律德光關係整個契丹國命運,而遼東不過一隅之地罷了。兩者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桃夭夭無力的搖搖頭,譏誚道:“耶律德光不好好在西樓呆着,跑到檀州去折騰什麼,真是皮緊欠抽!”

“這就叫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定!”莫離嘿嘿笑道。

桃夭夭對莫離的“得意忘形”嗅之以鼻,清冷道:“耶律德光也並非草包,可算一頭猛虎,今番放其歸國,你們就不怕是縱虎歸山?”

莫離站起身,收起摺扇,雙手負於身後,淡淡道:“不是猛虎,怎配李哥兒與我豢養?”

(本章完)

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戰各自忙 各自悲慼各自亡章三十三 軍情處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二十一 教育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須爲鑑 眼前艱難賴誰平章一百八十七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5)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9)章一百八十 小魚大魚齊咬鉤 預設奇兵向北行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五十四 莫離(第三更)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六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3)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八 奮起於亂勢之中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六十五 李繼韜之死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1)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四十二 董璋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六十七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3)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二十二 百戰安義(1)章九十五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3)章六十五 李繼韜之死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九十六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3)章一百一十九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2)章二 奮我軀兮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章十一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4)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三十四 都試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