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腸裂 願隨軍帥徵四方

(感謝天山下人的月票。)

凡戰,主將用命則士卒用命,主將願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則士卒莫不爭相向前,反之,若是主將畏懼不前,甚至是倉皇后逃,則無論將士本身裝備如何精良,技藝如何嫺熟,都只有敗退的結果。這一點,在歷史上任何一場戰爭中都能得到佐證。

唐行募兵制以來,軍人職業化,將士們吃的飯跟斷頭飯無異,加之軍中多雄武暴傑之徒,別的不敢說,拼命的勇氣卻是不缺,殺紅眼的時候誰也不會愛惜性命一條。唐末以來,但凡精銳軍隊,主力莫不是亡命之徒,就是如此原因。良家子固然有諸多優點,但論起拼命不怕死這一條,還是過慣刀口上添血日子的亡命徒更加兇狠一些。

所以戰陣之爭,在兵甲武器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說是意氣之爭再貼切不過。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就是這個道理。

爲將者,是軍隊靈魂,其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麾下步卒,上行下效在軍隊中體現最爲明顯,因是,性格不同的將領,帶出來的軍隊風貌明顯會不一樣。

孟平、李紹城、蒙三這三將,在得知李從璟親自出戰,以三千騎兵去面對王彥章數萬兵馬之後,個個羞憤難當。從情感上講,固然是主辱臣死,而從理智上而言,他們也知道,若是李從璟有不測,則大軍必敗無疑,他們也沒有全身而退的可能。可以說李從璟出擊的舉動,既是激勵士氣,也是將各位部將逼到了絕路。

不破陣,就只有死。

開弓沒有回頭箭,在這種情況下,孟平三人全都發了死力,將戰陣中最強悍的戰力派到了最前線,再不留任何餘力,自己也是身先士卒,拼殺在第一線,作爲最鋒銳的那把尖刀用,其中尤其以蒙三最爲突出。百戰軍六軍主將中,蒙三其它方面的資質並不出彩,但就是勇悍敢戰這一點,諸將莫能及,這也是李從璟看重他的原因,這樣的部將帶出來的軍士,必是陷陣攻城的利器。

當下,蒙三和幾百名親信士卒,揮刀挺槊衝殺在第一線,他的親兵都更是個個都脫了甲冑,將生死置之度外,怒吼不停,埋頭向前拼殺。不多時,他們這些人身上就被鮮血染紅,一個個看起來猶如羅剎一般,端得是駭人之極。

一名赤膊百戰軍被一名樑軍長槍-刺穿了身體,這名百戰軍手握住入體的長槍,低頭看了一眼,擡頭時咧嘴衝他面前的樑軍一笑,突然鬆開了手,仍由着長槍透體而過,而他自己則腳下一蹬,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向前撲倒了三兩名樑軍。他身後的同袍立馬跟上,補上幾刀,那些個樑軍便一個個見了閻王。

更有驍勇者,一把抱住刺過來的幾柄長槍,夾在肋下臂彎裡,右手橫刀一揮,刀鋒就將面前的樑軍悉數割開了咽喉。他旁邊有一人,橫刀捅進對面一名樑軍胸膛之後,怒吼着推着對方的身體往前奔,硬生生撞開了一條路,渾然不顧砍在他背上的刀槍,最後他踹開身前樑軍的時候,後背已經血肉模糊,卻仍然嘶吼着向前揮刀拼殺。

這些士卒武藝或者不如何高,但若是拼死戰鬥起來,抱着必死之心,一個人絕對能拉幾個墊背。一路殺來,靠着這樣一股氣勢,蒙三的軍陣得以迅速向前推進。

樑軍哪裡見過這種不要命的打法,對面將士一個個脫了甲冑,擺明了就是沒打算再活着,往前拼殺不過圖拉幾個陪死的而已,這種時候,樑軍將士無不心驚膽戰,一開始還能勉強抵抗,越往後便越擋不住,只得倉惶後退——他孃的,那是一羣瘋子,你們不要命了,老子還想活着,犯不着跟你們一起下地獄,這仗老子不打了也罷。

狹路相逢勇者勝,情場上誰先動了真情誰就輸了,戰陣上誰更不要命,誰就能贏。由是,蒙三所部擊潰眼前樑軍,終於跟上了孟平所部

的步伐。

如果說蒙三的戰陣搏殺之術是粗放式的,那麼李紹城的破敵方式就是精細型的。在得知李從璟出戰之後,李紹城知道該拼命的時候到了,立即作出安排,集中了陣中所有的大盾和長槍,分成兩部,前者用身材魁梧之士,後者用手長腳長之人,再選用親兵和驍勇之士,只配兩把橫刀。最後,收集甲冑,保證這些人人人都有兩層甲。

隨着他一聲令下,大盾手排成數排,不管不顧向樑軍軍陣撞過去,在撞散樑軍前陣後,長槍手緊隨其後殺出,也是數排,出手只有前刺、前刺、前刺,一槍-刺不死兩槍,兩槍-刺不倒三槍,仗着槍長甲厚,強行推進。最後,李紹城帶領橫刀手衝入混亂的樑軍陣中,展開近身肉搏,一陣猛衝猛殺,趁他亂要他命,一舉擊潰樑軍軍陣。

面對李紹城突如其來的兇狠戰術,對面的樑將還沒來得及作出佈置,軍陣已亂,再也聚集不起來,再看李紹城等人,實在是兇殘得很,擋也擋不住,只得無奈後撤。

由是,李紹城也跟上了孟平的進度。

在李紹城和蒙三先後看向孟平所部的時候,卻發現孟平不知何時已經帶着一部百餘人的將士,不顧四面受敵,強行突入到了樑軍陣中央。在他們目光找到孟平的將旗時,將旗下的孟平,正踩在一匹馬屍上,高舉樑將的人頭,仰天長嘯。

陽光灑在將旗下的戰士身上。

……

君子都在重創樑軍步卒大陣之後,又迎上了樑軍的馬軍,如果先前的交戰是完虐步軍,那麼此時面對馬軍,就是一場硬碰硬的惡戰。

君子都自在大雪夜建軍立旗開始,爲的就是在戰陣上去撕裂敵陣,惡戰於別部而言是挑戰,於他們而言卻是本分,自有軍號以來,君子都每一場戰鬥無不是以命相搏的惡鬥。而支撐着君子都一次次向前的動力,就是那個永遠挺槊催馬在最前面的背影。有他在的時候,他一定衝鋒在最前線,在每名君子度將士的心裡,有他的地方,就有君子都。

面對數目兩倍於己衝過來的樑軍馬軍,三千君子都將士個個殺意凜然,戰意沸騰,上至副都指揮使郭威,下至每一個普通的軍士,都無比堅信那道背影將帶領他們斬獲軍功,走向勝利——這是過往的一次次征戰,早已證明過的。

緊緊跟隨在那道身影之後的林英,眼神炙熱,緊握手中馬槊。去年大雪夜,茫茫森林中,君子都立軍之時,那個同樣年輕的人對他說了什麼,他永遠都會記得。他說:本使相信,你兒子日後定會有一個幸福的家。這樣的一句話,那樣一個人說出的這樣一句話,林英將它刻在心底,這些日子以來,他就是在爲這句話而戰鬥着。

林英曾無數次問過自己,如果自己有一天會死在戰場上,他是否還願意繼續隨軍帥征戰下去。答案是再清楚不過的。林英心裡明白,即便是戰死,他也願意跟隨在那道背影的身後。因爲那人說過,百戰軍將士可以戰死,但百戰軍不能戰敗,百戰軍將士的家屬不能沒有衣食。他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懷孟兩州的軍屬,獲得的待遇讓每名將士都沒有後顧之憂。

林英曾對兄長林雄說,跟着這樣的主帥,即便是去經歷失敗,我也願意;即便是要戰死,我也會一直向前。在林英的認識中,這不僅關係到一個軍人的天職和榮譽,更是關係到他們爲什麼而戰。爲父母,爲子女而戰,這樣的戰鬥纔有意義,這樣的流血纔沒有白費。而眼前這樣一位軍帥,願意帶領他們爲此而拋頭顱灑熱血,他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爲之效命?

林英擡頭,看到對面迎過來的樑軍,心中沒有絲毫畏懼,甚至沒有緊張,唯一剩下的念頭,就是去戰鬥。

兩軍在眨眼間就快要彼此碰上,林英看到最前方的

那個身影,舉起了手中的長槊。這是一個信號,和所有看到那道身影這個動作的將士一樣,林英清楚的知道那意味着什麼,所以他和衆將士一起瘋狂的吼了起來。

“君子都,破陣!”

“破陣!”

“破陣!”

兩軍相接,各自殺入對方陣中。

最前面的那個人,揮舞手中長槊,斬下了第一顆敵人的頭顱。

……

太陽快要落山了。

林英偶然間擡起頭,看到這幅景象時,心中升起一絲驚異的感覺。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間,他們已經與樑軍廝殺到了這個時候,林英雙手都被鮮血染紅,看不見本來的顏色,身體也有幾處傳來火辣辣的感覺,不怎麼疼,倒是癢得要命。他眼角瞥見前方那個人影,對方仍舊在浴血拼殺。林英知道,那個人身上的傷口比自己來,只怕是還要多上一些。

林英已經記不得這是他們在樑軍陣中第幾次殺出了。進進出出,每一次都是一路鮮血,林英也懶得去記那些沒有什麼實際用處的數字,他要做的只是跟緊那個人,去與樑軍拼命就可以。這是很純粹的一件事,雖然它不簡單,但也不需要怎麼費腦。

恍惚間,林英聽到一陣金鑼轟鳴的聲音。

鳴金了……這是收兵的軍令。

可是,廝殺明明還很慘烈,怎麼會有突然收兵的軍令?

是誰在下達這樣的軍令?

莫不是自己聽錯了……

林英集聚精神,金鑼的聲音便聽得更加清楚了。的確是有人下達了收兵的命令,是誰?林英首先下意識看向身前那個人。他還在奮力拼殺,並沒有其他一舉一動。林英回頭向陣後望去。他本是想看看是不是郭崇韜下達了撤軍的命令,但兀一回頭,林英便愣住。

在君子都身後,寬廣無垠的戰場上,一眼看不到盡頭的樑軍,成片成片的在拼命撤退,像是被餓狼驅趕的羣羊,幾乎都要到了丟盔棄甲的境地,他們的模樣是那般驚慌。而在他們身後,是攜虎狼之勢,碾壓過來的百戰軍步軍,排山倒海的喊殺聲,彙集成雷,撞進林英的耳朵裡。

林英張了張嘴,怔怔無言。

他確信自己沒有看錯。是的,他沒有看錯,百戰軍步軍,已經破了樑軍步卒的軍陣,擊潰了他們,正在瘋狂追殺。

看清整個戰場的局勢,林英心中瘋狂涌起一個聲音:百戰軍,勝了!

林英驚喜異常的回過頭,這才發現,面前與他們纏鬥的樑軍,也在潮水一般往後退卻。

原來,那金鑼是樑軍的金鑼,那收兵的命令,是下達給樑軍的。

“軍帥,軍帥,我們勝了,我們勝了!”林英欣喜萬分的策馬到那人身旁,大聲叫起來。

李從璟勒住戰馬,擡起長槊,示意君子都停止衝殺。在他面前,樑軍倉皇而退,在他身後,君子都傲然而立。夕陽下,戰場如遍地黃金。在他們四周,是敗陣而歸的樑軍步卒,正在拼命後撤,浪花也似從他們身旁的平地上捲過去。

他將血淋淋的長槊插進馬旁的地上,放眼遠眺,俯觀整個戰場。漸漸地,他的嘴角揚起一絲微笑。

“軍帥,我們勝了,我們擊敗了王彥章!”郭威仰頭哈哈大笑,好不痛快,又格外自豪,看向李從璟的眼中充滿精光,他幾乎是情難自禁的以拳擊胸,捶得胸甲砰砰作響,“軍帥,我們百戰軍,勝了王彥章!”

昏黃的陽光給他們周身度上了一層金光,在他們身後,是山呼海嘯一般,追着樑軍殺來的百戰軍步軍,遍佈這片戰場。

李從璟神色有些迷醉,望着遠方的樑軍本陣,呢喃道:“王彥章,王彥章……我們終究是勝了你……”

(本章完)

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六十六 人算盡不如天算 奔離新鄉向西戰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三十五 李繼韜之謀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五七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4)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八十二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8)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二十一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8)章五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4)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二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8)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兩百四三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8)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須爲鑑 眼前艱難賴誰平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六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6)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四十八 帝國之軍威【第二更】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2)章四十四 忠誠章五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5)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六十九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3)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四十四 忠誠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五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1)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八十五 君能以國士待我 我必以國士報之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四 水寨(2)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三十五 心思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