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

和王彥章攻克德勝南城的軍報,一起送到興唐府的,還有契丹南侵的緊急軍情,作爲幽州盧龍節度使爲大唐坐鎮北方的李存審,不得不結束他在興唐府養傷的日子,回到幽州主持軍事,抵禦契丹侵擾。

“學生聽說草原民族南侵,多喜歡選擇秋高馬肥的時節,如今只是春夏之期,契丹爲何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南下?”在李存審的東書房,前來拜見兼送行的李從璟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看着這個相識未久,但卻令自己很滿意的學生,李存審道:“尋常時候自然是如此,但是如今不同了,你可知現如今的草原局勢?”

“學生只知道前些年耶律阿保機統一了漠北草原,其餘卻是知之不詳。”李從璟沒有妄加推測,而是虛心求教,“草原如何,耶律阿保機如何,還請老師指點。”

李存審整理了一下思路,爲李從璟娓娓道來:“先說草原。唐朝初年,草原上突厥最爲強大,當時與太宗皇帝在長安城外簽訂白馬之盟的頡利可汗,便是突厥的一代雄主,之後頡利可汗爲太宗皇帝所敗,突厥也隨之分裂,始有回鶻、奚、契丹相繼稱盛的局面。”

白馬之盟李從璟是知曉的,當時李世民初登大寶,中原因爲連年征戰而國力凋敝,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多次合兵數十萬南下,竟然被他們打到了渭水河畔,李世民忍辱負重,爲與突厥罷兵,與頡利可汗在渭水便橋上殺白馬爲盟,給了許多金銀財貨,才讓突厥退兵。

之後李世民奮發圖強,厲兵秣馬積蓄實力,終於出兵深入草原,蕩平頡利與突利,這纔有後來李世民“天可汗”的榮耀。說起來,這也是一段如勾踐一般,臥薪嚐膽最終報仇雪恨的故事。

李存審繼續道:“契丹本是鮮卑族一支,散居潢河兩岸,趁唐室衰微之際,行亂臣賊子之事,東征西伐,遂成北方強國。其國分八部,每部各有酋長,並公推一人爲領袖,耶律阿保機成爲八部首領之後,經常南侵,攻陷城邑,擄走中原百姓,迫使他們闢土墾田,由是人口劇增,國力日盛,遂成北方大患。”

聽到這裡李從璟暗自點頭,看來這個耶律阿保機確實是個人才。其實這天下任何成大事者,都是先積蓄實力,有了人有了錢糧之後,才能爭雄天下,成一代雄主。

“如果說僅僅是這樣,契丹雖爲大患,卻也不足以能撼動我九州河山。從璟,我且問你,若你是耶律阿保機,到了這個時候,接下來你會怎麼做?”李存審望着自己的得意門生,問出了這個問題。

李從璟方纔也在思索,若僅是如此,契丹強則強矣,但日後要侵入中原,助石敬瑭滅後唐,又在石敬瑭死後輕而易舉滅後晉,卻還是力有不足,就更別說面對日後宋太宗北伐的久戰強兵,都能次次大勝了。

李從璟想了想,試探着道:“觀阿保機的行爲,此人應該野心極大,契丹八部,他應該是想統一他們,做真正的主人的,但那時他雖勢力日盛,卻還不足以攻伐其他八部。況且阿保機勢力漸大,容易引起八部忌憚,受到聯合打壓排擠,以學生之見,接下來,阿保機當擺脫這種困境,去積蓄

實力,以圖來日。”

說到這,李從璟內心嘆息,阿保機當時的處境,和他現在何其相似?

“你說的分毫不差。”李存審向李從璟投去讚賞的目光,繼續爲他解說,“阿保機做契丹八部統領時,用權勢之便,鑄造了一座漢城,效仿我幽州制度,整治城郭,立官置吏,井井有條。在八部酋長不滿之時,他主動提出不再統轄各部,只統領漢城,自成一部。如此,八部酋長自然答應。也因此,阿保機得以擺脫束縛,在漢城練兵造械,並以漢城爲根據,四處略地,實力一復一日膨脹了。”

李從璟越聽越心寒,這個阿保機,真是深得建立霸業之道的精髓啊。

只不過既然阿保機能這樣做,並終成霸業,百戰軍要成事,是否也可以借鑑這樣一條路?

見李存審看來,李從璟接話道:“到了這個時候,當阿保機實力漸漸超過八部酋長,他便要對這八部開刀了。”

李存審點點頭,嘆道“確實如此”,懷着複雜的心情道:“阿保機決定對八部動手後,以漢城的鹽、鐵供給八部,並對他們說‘今我有鹽池,爲諸部供應食鹽,諸部得了鹽,難道不知有鹽主,爲何不來謝我?’八部酋長於是帶牛、酒等物,與阿保機鹽池相見,以作酬謝……最後,酒宴之上,阿保機殺盡八部酋長,並派遣早就集結好的大軍,攻打八部。八部不敵,阿保機遂成契丹國主,漠北草原,至此盡入阿保機之手。”

李存審說完,師徒倆相視嘆息,竟然一時無言。

李存審嘆息是爲九州憂慮,李從璟除此之外,也在爲阿保機的霸業之路感嘆,心道:大丈夫,當如此。

“從此之後,阿保機屢犯邊境,攻城掠地,搶奪人口糧食物資,無一時消停。雖有陛下連番北伐,擊敗契丹大軍,卻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契丹威脅,這纔有幽州邊地連綿不息的烽火啊!”末了,李存審仰天長嘆,十分憂慮。

“可惜啊可惜,如今老夫已是六十有一,一身傷病,不堪征伐。若得年輕二十年,老夫必定提大唐雄師十萬,效仿藥師,深入草原,與契丹大戰三百合,爲大唐平定邊患!”最後,李存審咬牙憤然,說出這樣一番話,他乾涸的眼眶都已溼潤,放在膝上的雙手緊握成拳,神色久久不能平靜。

陽光灑在這位老將軍身上,照亮了他全身,卻照不亮他晚年的夙願。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美人白頭,英雄遲暮,最難消受。

李存審,原名符存審,因作戰驍勇,戰功卓著,被李克用賜姓爲李。李,唐室國姓。他一身征伐,與樑交戰,數敗朱溫,之後又坐鎮幽州,爲九州百姓驅逐契丹,戎馬一生,未嘗一敗,與周德威齊名。

他是一介武夫,他是大唐軍神。

如今,他老了,俗病纏身,面對阿保機這樣能讓他熱血沸騰的對手,他卻已無法縱馬奔馳,提長槊與之爭雄。

幽州,北荒之地,長年苦寒,契丹南下首當其衝之所在。那裡,平地起孤城,大漠草葉青,他身着他穿了一生的鎧甲,拖着他佈滿老人斑的殘軀,站在城頭,面對契丹十萬雄師,手裡緊緊

攥着已緊握一生的長刀。

邊地狼煙,無數生靈在刀槍下塗炭。

他想殺出城去,將那十萬契丹趕出長城。但他做不到,因爲他已經老了。他佇立在城頭,如一柄長槍死死釘在那裡,他能做到的,只有不後退一分一毫。

他說,若是年輕二十年,他定要親率王師,殺入草原,還這裡一份安寧。

他老了,但他依然戰鬥在這裡。他不知道他的戰爭何時會結束,或許,直到他嚥氣的那一刻。但即便是到了那一刻,他也會向北望着草原。

北伐,北伐,北伐……

…………………………

略微收拾一番情緒,李存審感嘆道:“人老了,就是感慨多,總有些情感把持不住,哎,看來不服老不行嘍,年輕的時候,老夫可不會如此。”

“老師爲國征戰一生,勞苦功高,心繫黎民,學生敬佩之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老師志平契丹,安定邊境之心,令學生肅然起敬。”李從璟抱拳誠懇道。

李存審擺擺手,“老夫年輕時,心裡頭可沒裝下多少黎民百姓,只不過想建功立業罷了,就如那王鐵槍所說,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不過年紀大了,許多事也就看得更清楚了些,或許是見過的事多了,才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這心裡頭,才真正知道爲國爲民是何物。”

李從璟聞言默然,平心而論,他的心態正如李存審所言之年輕時,他今日所作所爲,也不過是爲求建功立業罷了,爲國爲民,不是沒有想過,總覺得那些東西太虛無了些,而且沒有實力,也實在顧及不到。

李存審好似看出了李從璟的心思,也沒有介意,而是微笑問他:“老夫曾聽聞,你說過這樣一句話:若能一朝得勢,必北上幽雲,馬踏草原,破契丹數十年之勢,不使其有貽害中原之機。可是如此?”

李從璟點頭,這話是他在進攻懷州時說過的,卻是不知怎麼傳到了李存審耳中。

他這時道:“自古以來,中原大地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便沒有停歇過,秦漢匈奴,兩晉五胡,隋唐突厥,其害莫不甚大,以至於有塗炭中原之象。從璟不才,每每思之,莫不痛心疾首,不能自已。如今中原連年混戰,九州支離破碎,民不能統一,國不能舉力,而契丹日漸壯大,有如日中天之勢,假以時日,兩方軍爭結果如何實在是不敢想象。爲保我中原在此緊要關頭,不被契丹趁機劫掠,以至亂象更甚,從璟始有此言。”

李存審頷首,眼有欣慰之意,道:“如今老夫即將北歸,在老夫的學生中,與你相處時日最短,但無論是你的志向還是才能,莫不是出類拔萃。老夫老則老矣,無力討伐草原,但若有年輕一輩爲後繼之力,老夫死則死矣,有何憂心?”

說到這,李存審目光炯炯看着李從璟,正色問道:“若有機遇,你果真願北上幽雲,爲九州擊契丹?”

李從璟肅然道:“學生願往。”

“哈哈!”李存審大笑,笑罷,以嚴肅到有些神聖的語氣道:“從璟,老夫在幽州相候,希望有生之年,能見你橫刀立馬,出師草原!”

(本章完)

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下)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六十九 離營將士英雄心 諸事可爲農在先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5)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下)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三十三 軍情處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六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二十二 百戰安義(1)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六十八 郭威的壓力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1)章三十九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0)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七十三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2)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十六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3)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一百八十 小魚大魚齊咬鉤 預設奇兵向北行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章五十四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4)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三十七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5)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一百四十四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中)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五十八 總攻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七十三 經營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