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三 勝

李正帶五百騎殺入陣中。

如果說李從璟親帶君子都入陣,是攪動一汪死水的鰱魚,讓樑軍步卒軍陣無法成陣的話,那麼李正隨後的五百騎,就是沖垮這汪死水的巨鰻。五百騎從前陣正中破陣而入,與君子都前後相應。

廝殺半響,百戰軍兩部匯合。

樑軍步卒最爲完整的前陣,隨即告破。

“軍帥,末將來遲!”看到人與馬俱成猩紅色的李從璟,李正大爲羞憤,“軍帥,剩下的交給末將,請軍帥和君子都暫歇!”

李從璟回頭看了一眼不到百騎的君子都。

他沉默了一下。

這時,丁茂所領一千百戰軍步軍,也殺到了近前。

“林英,你等下去休息!”李從璟道,“其餘將士,隨本帥將樑軍趕到河裡去!”

樑軍背靠潭水河,趕人入河自然比全殺了省力。

林英卻不答應,他的嘴因爲在山林中受了毒蟲的咬,現在還腫得老高,“君子都願隨軍帥破陣!”

林英話音落下,只有百騎的君子都齊聲喊起來:“願隨軍帥破陣!”

李從璟喉硬眼熱,卻沒有多說什麼,看了一眼已經陣不成陣的樑軍,舉起長槊:“殺!”

“殺!”五六百騎兵,匯合陣型嚴整的一千步卒,碾向樑軍。

樑軍好不容易成型的步卒大陣被破,眼看百戰軍殺來,哪裡還抵擋得住,紛紛後撤。

這一撤,就到了河邊。

百戰軍不會給他們喘息的機會,殺勢不停,驅趕着樑軍入河。

戰至中段,另外的一千百戰軍步卒,驅趕着還剩下的樑軍潰兵,也到了河邊。

大軍合攏。

樑軍潰不成軍,你趕我我趕你,丟盔棄甲,慘呼着沒命一般往前逃。

整個情形,活生生狼羣驅趕羊羣之態勢。

潭水河邊,四五千樑軍在近三千百戰軍的驅趕下,成了倒卷珠簾,不少人逃入河中,捲起水花無數,幾百步寬的距離上,處處皆魚蝦,更多的樑軍,張皇逃進河裡。

後有追兵,前有大水,深入河中不遠,漸漸有樑軍淹死河裡,或者被水沖走。

河邊,百戰軍步卒後陣中,飛起陣陣箭雨,砸進河中。

樑軍崩潰。

不知是誰,首先舉手哭喊着投降,一傳二二傳三,成片成片的樑軍丟下兵器,喊着要投降。

這些出自大梁天子六軍的中央軍,此番信心滿滿出徵懷州,本以爲戰功隨手拈來,所到之處必然唐軍皆潰,但還沒過黃河,就損失不小,剛入懷州境內,就被襲擊。到這時,所謂的天威天武軍,竟是被一舉擊潰,再無還手之力。

“將樑軍都趕緊河裡,要投降,到河裡脫了甲冑,交出兵器,再做分說。”李從璟立馬河邊,看着幾乎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樑軍潰兵,如是下令。

………………………

在河邊的空地上,戰的辛苦的其實只是百戰軍馬軍,步卒的任務,只是順勢擊潰樑軍,將整個戰場的樑軍打成倒卷珠簾之勢,讓樑軍沒有機會扭轉局勢,所以他們的戰鬥進行的並不難。

難的是堵住山口的五百步卒。

山口的道路不寬不窄,能容十人並排而過,於是李紹城下令,五百步卒排成五十排,死死釘在山口。

這五百百戰軍步卒,唯一的優勢是,他們集中了全軍所有大盾,所以他們幾乎可以做到人人有盾,如此一來,無論是樑軍弓箭手拋射攢射,他們都能以密不透風的大盾陣擋下這些利箭。

如果不是這樣,別說五百人,再多步卒也會很快拼沒了。

前排豎立的大盾

尤其重要,受到的衝擊也最大。

先是樑軍步卒以盾擊盾,想要將百戰軍頂開,但百戰軍一步不曾後撤,樑軍此戰無果,雙方前排傷亡相差無幾,在丟下二十幾具屍體後,樑軍改變了戰法。

第二陣,樑軍以刀斧手重擊破盾牌。超過二十斤重的大斧,砸在盾牌上威勢驚人,前排大盾不消片刻便被砸開不少。這時,李紹城下令長槍手從盾牌後出擊,出一槍,刺倒一排樑軍刀斧手後,立即回撤,待樑軍刀斧手再前行,如是再戰。一番慘烈廝殺,樑軍死傷五十有餘,破陣失敗。

第三陣,樑軍大部後撤,留出空地,以重甲騎兵衝陣。這一陣,是百戰軍步卒至此傷亡最多的一陣。重甲騎兵衝陣,威力如泰山壓頂,百戰軍前排大盾手立即被撞的五臟劇烈,吐血而亡。

樑軍重騎突入陣中二十步,陷入百戰軍長槍陣中,李紹城帶頭不顧生死斬斷樑軍馬腳,這才遏止住了樑軍攻勢。這一陣,百戰軍傷亡數十。

馬屍和人屍堵塞了通道,血流遍地讓人無處下腳。

樑軍清理屍體,擡出巨木,把百戰軍步卒大陣當作城門,轟然撞來。

百戰軍死傷再次增加。李紹城再次不顧生死,帶人前衝,殺向巨木兩側樑軍。樑軍趁勢回擊,雙方鏖戰,李紹城差點兒戰死。

這一陣之後,百戰軍派出弓箭手在大盾後待命齊射,才化解了樑軍巨木撞陣的手法。

最後,近乎無計可施的樑軍,仗着人多,用起了人海戰術,以命換命。由此,雙方陷入血戰。

屍體不斷堆積在大道上,漸成屍山。雙方將士遂登上屍山,踩着同袍或者敵人的屍體戰鬥,然後又將自己變成了這不停流血的屍山的一部分。

戰鬥到此,慘烈程度讓人駭然。

雙方都沒有停止廝殺的意思,前面的同袍一個個死了,後面的軍士就一個個補上去,兩邊拿命換來的,是誰也沒能前進一步。所以,那條中線依舊是中線。

樑軍要支援前面的同袍,因爲天早黑了,他們只能聽到前方的廝殺聲,卻不知道百戰軍來了多少人,但從戰場的聲音中,樑軍中的將領豈能聽不出來,戰場形勢呈現出一邊倒的局面。

既然百戰軍還有一部死死守在這裡,那麼在前面潰敗的,就不可能是百戰軍,所以樑軍愈發心急。心急了,攻勢自然就猛,攻勢猛了,人死得就更快了。

五百百戰軍步卒,死了前排,後一排填上,沒了前陣,中陣填上,沒了中陣,後陣變成前陣。

無論戰死的,在戰鬥的,還沒戰鬥的百戰軍,無一人回頭。

前方,纔是他們的戰場。

李紹城甚至不需要喊什麼,說什麼。戰鬥至此已經非常簡單,簡單的用兩個字就能形容:不退。

不退,就意味着死。

屍山已經堆得很大很高,血已經在片地方彙集成了一個血潭。

到最後,不用回頭去數,李紹城也知道,只有五排將士了,這意味着,百戰軍只剩下五十人了。

拔出橫刀,李紹城向前一引,帶頭舉步而上:“百戰軍,向前!”

“百戰軍,向前!”最後的五十人,一排一排,衝了上去。

有人在顫抖,有人在流淚,有人甚至在上山的時候跌倒,但沒有一個人後退。

一側身抱住兩柄刺來的長槍,李紹城手一揮,刀鋒掠過那兩名長槍手的脖子,血灑在他臉上;他又前進一步,彎腰的同時刀架在背後,擋下一叢長槍,左手從腰間再拔出一柄長刀,在身前一掃,將一排樑軍的腿削掉。

樑軍慘嚎着順着屍山滾下去,卻有更多樑軍衝上來。

一柄長

槍刺穿李紹城的肩膀,這意味着他身邊已經沒有了親衛,他一手握住槍桿,一刀斬斷長槍。

黑夜中,密密麻麻的樑軍在往上衝。

李紹城高喊:“百戰軍,向前!”

沒有人迴應。

因爲他身邊已經沒人。

一個人站在屍山上,望着衝上來的樑軍,血液順着傷口流下,李紹城有點站立不穩,他已經沒有力氣了。左手捂着肩膀,右手握緊長刀,看着前方,李紹城忽然咧嘴笑了笑,“大哥……我先走一步了。”

樑軍到了他身前,長槍齊刺而出。

“先走個屁!”一聲怒罵從他身後響起。

接着李紹城感到一隻手搭上了他的肩膀,將他從長槍槍尖面前扯了回去,一個人影衝上來,長槊一輪,將面前的樑軍挨個兒掃倒。

“大哥……”李紹城看清了來人。

李從璟將李紹城交給林英,對他道:“剩下的,交給我了。”

李紹城笑了笑,體力不支,暈了過去。

洪流一般的百戰軍步軍衝上屍山,殺向樑軍,他們接過李紹城手裡的接力棒,高喊:“百戰軍,向前!”

………………

翌日清晨,李紹城醒了,他走出大帳,看到了百戰軍在潭水河邊紮下的營地。因爲走山道的時候丟棄了輜重,百戰軍紮營,用的還是樑軍的帳篷。

不遠處,一眼看過去根本瞧不出具體數目的樑軍俘虜,被看押在一起,李紹城估摸着少說也超過了四千人。

昨日李紹城截斷山道後,前部樑軍約莫六千人,除卻死傷,基本都在這裡了。

然後李紹城看到了李從璟。這廝竟然脫下了甲冑,捲起褲腳在河裡扎魚。是扎,不是抓。他手裡舉着一杆長槍,一動不動,正凝神盯着河面,看上去就像是一座雕像。

忽然間,李從璟手中長槍閃電般插進水裡,然後李紹城就看到他提起長槍,槍尖上釘着一條不大不小的魚,尾巴還在不停彈動。

李從璟哈哈一笑,轉過身,看到李紹城就在河邊。大步走向李紹城,李從璟笑道:“你小子有福氣,剛睡醒就有魚吃。”

李聰明將魚取下,丟給林英,林英手裡還提着一個桶,他將魚放進桶裡,和李從璟一起上了岸。

李紹城上前看了看,桶裡的魚竟有四五條。

“大哥真是好興致,看來我醒得很是時候。”大戰之後腹中空空,李紹城頗有食慾。

李從璟在河邊坐下,李紹城將軍靴遞給他,李從璟一邊擦腳一邊說道:“這一戰打得不錯,三千打贏了一萬二,痛快。可惜,就是沒看到戴思遠。”

李紹城正準備說什,李正策馬而來,滾落馬鞍後他向李從璟和李紹城行了禮,道:“末將奉命追殺樑軍,現回來覆命。”

“昨夜後部樑軍潰逃,我讓李正和丁茂領着千人追殺出去。”李從璟跟李紹城解釋了一句,問李正:“戰果如何?”

李正頗爲興奮,嘿嘿笑道:“斬獲不多,不過依靠軍帥的意思,驅散了樑軍。樑軍逃到孟州去的,能有三千人就不錯了!”

“做的不錯,下去休息吧。”李從璟很高興。

李紹城和李從璟一起走回軍營,在路上沉吟道:“戴思遠領着三千人逃回孟州,倒也是個麻煩。”

李從璟看了他一眼,指着自己的鼻子很認真的問道:“你覺得我像個白癡嗎?”

李紹城一怔,不解道:“大哥此話何意?”

李從璟陰陰一笑,“我既然知道從這裡潰散的樑軍會就近逃到孟州,和河陽軍合兵一處,是個麻煩,那我又怎麼可能讓這個局面真的出現?”

(本章完)

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八十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7)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四十七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3)章五十九 破城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三 神仙山(2)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3)章十二 淇門之變(4)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八十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7)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五 水寨(3)章六十九 名將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兩百零八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3)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三十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8)章三十九 女豪鎮契丹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十二 淇門之變(4)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一百七十三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六 水寨(4)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十九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0)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九十七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6)章六 神仙山(5)章四十七 序幕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