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

這是一場沒有太多計謀的戰鬥,沒有高深的派兵佈陣,沒有複雜的調兵遣將,只有衝殺,衝殺,衝殺。

最簡單,最原始的拼殺,也是最爲直接,最爲殘酷的戰鬥方式。

這個時候,比拼的就是將士素質。將士殺敵技藝是否過硬,在軍陣中拼殺是否能勇往直前、不顧身死,戰士與戰士之間是否配合嫺熟,在生與死的較量中能不能不懼刀山火海。

軍事訓練練就的是什麼,就是這些。

什麼是精銳,這就是精銳。

百戰軍,就是精銳。

君子都,精銳中的精銳!

當李從璟手中的長槊,刺透面前最後一個樑軍的咽喉,將對方刺落馬下時,他就無比堅信了這一點。

君子都鋒矢陣,衝破了樑軍軍陣。

作爲箭頭,李從璟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李從璟卻知道,若身後跟着的不是君子都,他就算再如何驍勇,也做不到這一點。

破了陣,但李從璟沒有時間欣喜。

樑軍步卒軍陣,已經成型。

兩千人的步卒大陣,威勢如何不好說,那要看他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對手。樑軍戰力如何,無需李從璟多作揣度,因爲擺在他眼前的,就是這種戰力之下的結果。

大陣森嚴,如壁似壘。

連破兩陣之後,君子都戰沒近半。

是戰沒,不是傷亡。

李從璟回頭望了身後一眼,入目是一張張被鮮血染紅的臉,堅毅、陽剛、倔強,在戰馬上直視着前方。隨着他回頭的目光,因爲傷亡而變得稀鬆的陣型,又自覺恢復了緊湊。

沒有人說話,除卻戰馬奔騰的腳步聲,只有沉默。

這些將士,有誰身上沒有傷?有幾個人的身體現在不在流血?

林英原本秀氣的臉龐已經不見白皙,看到李從璟回頭,他張了張嘴,輕聲道:“軍帥。”

軍帥,他說。只有這兩個字。

李從璟沒說什麼。

回過頭,他舉目向前,依然舉起長槊,以飽含戰意口吻大聲問道:“前方是樑軍步卒軍陣,告訴本帥,我等該怎麼辦?”

“破陣!”君子都大聲迴應。

李從璟大吼:“破陣!”

“破陣!”

“破陣!”

“破陣!”

聲浪一浪高過一浪。

樑軍步卒大陣已經成型,但成型,並不等於已經完全結陣。

這是最後的機會。

當然,單單是半數君子都跳進兩千人的大陣中,絕對會一個個戰死。

所以李從璟在觀察了整個戰場後,下達了軍令:“傳令李正,帶本部來援;傳令丁茂,帶一千步卒來援!”

整個戰場上,樑軍騎兵經過君子都兩輪正面拼殺、李正帶部追殲,所剩已經寥寥無幾,成不了氣候。兩千百戰軍步卒跟在騎兵身後,因爲是順着撕開的口子順勢作戰,除了小範圍抵抗外,幾乎處在清掃和追殺的局面。整個戰場,除卻君子都面前的兩千樑軍,其他樑軍仍在潰散。

所以,李從璟絕對不會允許眼前兩千樑軍步卒穩住陣腳,聚攏潰兵。

然而,李正和丁茂的來援需要時間,樑軍步卒軍陣的集結,卻不會等。

於是,李從璟躍馬挺槊而上。

君子都,緊隨其後。

兩千人的步卒大陣,龐然大物,區區一小股騎兵,像是巨獸面前的孩童。

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每一張君子都戰士的臉上,都沒有畏懼。有的,只是濃烈而炙熱的戰意,亦或,冰冷的殺氣。

他們在向前奔馳。

“舉盾!”挺進百餘步的距離後,李從璟伏低了身子,舉起圓盾擋在頭前,他身後的君子都將士,紛紛照做。

樑軍步卒陣中,飛出一大片密集的箭雨,在空中轉了個彎,落進君子都陣中

鐵箭打在圓盾上,砰砰作響,打在甲冑上,乒乓不停,僅是鐵箭的衝擊力,都有着不小的力道,叫人要好生使勁兒去面對。

有鐵箭落在馬上,刺傷了戰馬,引得戰馬嘶鳴,若是落在馬腿上,馬腿彎曲前跪,就將背上的將士摔倒下去。

李從璟的眼睛,擱在圓盾邊緣上,始終盯着前方的樑軍步卒軍陣。一陣箭雨之後,他手中的圓盾上,插上了三根箭矢。

因爲伏在馬脖子上,李從璟甚至能夠感受得到戰馬劇烈而粗重的呼吸聲,那是一種格外渾厚的聲音,像是來自大地深處,帶着生命原始的氣息。

奔進中,雙方的距離,近了,只有不到八十步了。李從璟甚至能看到樑軍步卒陣中,藏在大盾後的軍士面孔。

第二陣箭雨飛上高空,復又落下。

李從璟眉頭一皺,因爲一支鐵箭,鑽進了他的大腿上。

他沒有出聲,沒有做多餘的動作,只是取出一支弩箭,單手裝填在弩機上,而後取下了勁弩,拿在手裡,食指放上扳機。而此時,雙方的距離,已經近到了五十步。

他身後的君子都將士,無不手握勁弩。

間或有戰馬嘶鳴,騎士落馬的聲音傳來。

第三陣箭雨盡數落下之後,李從璟猛然直起身。眼前的樑軍軍陣,近在二十步開外,二十步,李從璟已經能夠感受到森嚴的大盾陣上方,那些指向他的長槍的寒意。

李從璟並未一頭衝到長槍上去。君子都騎兵隊列,在樑軍陣前,驟然轉了一個接近九十度的彎,順着樑軍軍陣奔馳而進。

樑軍圓陣,前部已成,所以搶戟林立,難以突破,兩百餘騎兵,衝上去跟送死無異。繞過前部,到後陣,卻沒有那麼多大盾護着。

“放!”李從璟扣動了手中的勁弩扳機。

兩百餘隻弩箭,連成一條線,射入樑軍陣中,放倒一層樑軍。隨着一層樑軍麥子一般倒下,本就不嚴密的後陣,立即出現亂象。

不等樑軍反應過來,李從璟抄起長槊,帶頭躍馬殺入陣中,“入陣!”

幾名樑軍,在一側齊舉長槍殺向李從璟。他不慌不亂,在馬背上探身,手中長槊狠狠一輪,鋒刃重重砸在一名樑軍頭盔上,巨大的力道下,那名樑軍腦袋斷線一般,直直撞向一邊,撞到身旁的樑軍頭上,第二名樑軍的腦袋,又轟然倒向一邊,撞在第三名樑軍腦門上。

李從璟從他們身前駛過,而緊隨其後的林英,只是端平了長槊,鋒刃很輕鬆的一一滑過他們的咽喉,將他們的生機徹底剝離了他們的身體。

長槊不停,又掃向另一邊,尖頭戳進一名將軍胸膛,鋒刃貫穿了他的身體,李從璟雙臂反轉,將這名樑軍的身體,砸向一羣衝過來的樑軍人羣中,屍體脫離長槊,砸倒數名樑軍。

殺戮沒有停止,因爲沒有一方人馬死絕。

李從璟帶着他精心挑選的君子都,讓見識他們的樑軍都清楚的知道,什麼叫做銳士,什麼叫做陷陣。他們衝殺過的地方,如狂牛碾過的稻田,沒有一個還能站立的樑軍。

但君子都已經深入了兩千人的大陣中,戰鬥並非一邊倒的屠殺,而是你死我活的糾纏,你能殺我,我也有機會殺你。

一名君子都銳士,因爲馬腿被斬,掉落地上,但他悍不畏死,抽出橫刀再戰,在被圍困的境地中,又被他殺倒三名樑軍,這才被樑軍數槍刺穿了身軀。他一邊吐血,卻仍在前進,臨死前將橫刀送進了又一名樑軍的喉嚨。他身旁的君子都看到他,都在呼喚他的名字。他振臂高呼,死不肯倒下,他在喊:“君子都,破陣!”

幾騎君子都,衝到他身周,將那些樑軍轟然殺散,看到他臨死時的模樣,無不眼圈通紅,他們躍馬殺向前,用沙啞的嗓音接連大喊:“君子都,破陣!”

這一幕恰好被林英看到,他用力一槊將一名樑軍劈成兩半,嘶喊道:“

君子都,破陣!”

君子都殺入樑軍陣中,無疑斬殺甚多,這一大圈的樑軍,都被攪亂了陣型,亂象還在擴散,因爲君子都還在殺敵。

但隨着戰事的進行,深陷重圍的君子都,有越來越多的將士戰死。

李從璟心中捲起了滔天巨浪,一聲聲“君子都,破陣”的高喊傳入他的耳朵,就像是一根根針,刺在他的心口。

但他沒有淚。因爲淚,會模糊他的眼睛,叫他不能有效殺敵,而作爲主將,他必須帶頭向前,爲部屬殺出一條血路來。他將君子都帶進陣中,他就要將君子都帶出陣去!

而即便是他自身有戰死的危險,君子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他也要殺向這場戰鬥勝利的方向。因爲勝利,是他們拼殺,是他們受傷,是他們戰死,所要抓在手裡的東西!

長槊指向前方,那是樑軍軍陣前陣的方向,也是前陣的後心,是樑軍軍陣最爲核心的地方,李從璟大吼:“向前,殺穿敵陣!”

縱馬一步步往前拼殺,李從璟直覺自己有用不完的力氣,按說戰鬥了這麼久,他該累了,但是他沒有。不僅他沒有,每一個君子都銳士都沒有,他們順着李從璟指向的前方,浴血衝殺,紛紛大吼:“破陣,破陣,破陣!”

樑軍都指揮使簡直要瘋了。因爲他眼睜睜看着一支兩百多人的騎兵,殺入陣中,硬生生攪亂了大半個陣型。他們這麼點人,竟然還敢咆哮“破陣”!那領頭的唐將,果真是驍勇,竟然還手指着前陣,想殺穿他的陣型,這讓他簡直不能忍!

他決定,一定要殺了這個唐將。

“副都指揮使,正副都虞候,全都給我衝過去,殺了這個唐將!”樑軍都指揮使憤怒異常,以至於他都不再稱呼麾下將領的名字,而是直接稱官職,被他點名的幾個將領,羞憤異常的提刀拿槊,從各個方位,先後衝向都指揮使手指的那個唐將。

他們下定決心,一定要殺了這個唐將。

五千人爲一軍,置正副都指揮使、正副都虞候各一人,首先策馬衝到唐將面前的是副都虞候,副都虞候毫無花哨一槊刺出,速度極快,轉眼到了唐將面前。但也僅此而已,鋒尖離唐將面門兩寸的時候,他被唐將一槊率先劃破了頸動脈,一頭栽倒馬下。

不時,第二人衝到唐將面前,是都虞候。都虞候明顯比副都虞候要聰明,沒有急着上前,而是瞧準一個空檔,從側面欺身而進,一刀斬出,直取唐將脖頸。眼看長刀就要削掉唐將的脖子,那唐將腦袋一低,順勢長槊迴轉,巧妙避過橫刀,更是一槊斬飛了都虞候的腦袋。

頭顱飛起老高。

看到這裡,樑軍都指揮使恨得要咬碎了牙。還好副都指揮使沒有辜負他的身份,他沒有騎馬,到了唐將身前,指揮着幾名長槍步卒,極爲陰險的掃斷了唐將的馬腿,緊接着以躬身馬步的姿勢,一槍刺出,要在唐將落馬時候,將其刺殺在在空!

這記殺招不可謂不精彩,都指揮使不禁喜上眉梢,心想唐將死矣。

然而下一刻,異變陡生,本該隨馬滾落的唐將,在馬失前蹄之時,身子突然從馬背上躍起,整個人飛起兩人高,就這樣,唐將避過副都指揮使長槍的同時,在下落的過程中,頭下腳上,一槊狠狠刺出。

唐將的長槊刺穿了副都指揮使的脖子,鋒刃威勢不減,將副都指揮使一槊死死釘在了地上!

都指揮使驚得呆在了那裡,他甚至看到,被死死釘在地面的副都指揮使,脖子彎成了一個直角。

這一幕讓唐將周圍的樑軍軍士一時駭然後退,無人敢上前。唐將抽回長槊,都指揮使看到他向自己這邊看了一眼,然後振臂舉槊大吼一聲,向自己殺來。

血人唐將在喊:“君子都,破陣!”

——————————

感謝低調找小說和天山下人的月票!

三更已畢,求票!

(本章完)

章四十三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4)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四十二 董璋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二十一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8)章三十一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5)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下)章九十七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4)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七十九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6)章五 水寨(3)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下)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四十五 先聲奪軍心(2)【第二更】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三十一 君子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腸裂 願隨軍帥徵四方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兩百十六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上)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六十三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上)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四十二 相親(上)【第一更】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章三十三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7)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5)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九 破軍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十五 接城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二十 晉王令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