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德慶再微服(一).

……

……

事實證明,趙俊臣不僅是低估了張道全的傳教與蠱惑能力,同時也高估了徐盛的智慧與認知能力。

所以,徐盛親自前往“同濟廟”驗證消息的時候,竟是讓張道全輕而易舉的鎮住了,以至於徐盛不僅是全然相信了“同濟廟”內供奉着真神,本人也迅速轉化成了“同濟廟”的虔誠信徒之一,當他離開“同濟廟”之際還慷慨解囊、留下了整整一千兩銀子的香火錢。

整個過程,徐盛的心態從質疑找茬、到半信半疑、再到深信不疑、又到虔誠膜拜,前後不過是耗時半個時辰多一點的時間。

這樣一來,趙俊臣想要利用徐盛來考驗張道全傳教手段的設想,自然也就完全落空了。

這天晚上,趙俊臣在趙府書房之中收到消息之後,不由是苦笑搖頭,輕嘆道:“失算了!失算了!壓根不應該安排徐盛這種人物來考驗張道全,如今徐盛信以爲真,只怕是已經迫不及待的把‘同濟廟’暗中供奉‘南海三聖’的消息稟報於德慶皇帝,接下來德慶皇帝必然是要親訪‘同濟廟’,但張道全尚未經歷過真正的考驗,讓他一開始就面對德慶皇帝這樣的人物,一旦是出了紕漏又該如何是好?”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此時的書房之中,除了趙俊臣之外,另還有張玉兒與許慶彥二人。

“這件事不能怪老爺失算!”聽到趙俊臣的自責,張玉兒則是連連搖頭,道:“爲了讓司禮監與御馬監這兩個內廷衙門相互制衡,也爲了儘量控制局勢變化,咱們只能把發現‘南海三聖’蹤跡的功勞交給徐盛,否則徐盛今後就根本無法與司禮監的吳信泉相爭,咱們也很難通過李如安影響到吳信泉的判斷!

唉!要怪也只能怪內廷之中實在是無人,按說徐盛也是內廷二號實權人物,宦官之中地位能與他並肩的人,也只有司禮監吳信泉、內書堂劉清、以及陛下的近侍太監張德這三人罷了,明明是手握大權、呼風喚雨,誰曾想此人竟是這般無能,輕易就被矇蔽了!”

許慶彥對於徐盛的表現完全不覺得意外,也覺得趙俊臣的擔憂過於忌人憂天了,撇嘴道:“這件事沒什麼好奇怪的,就憑少爺教給張道全的那些手段與騙術,像是神佛出土、漫天聖光之類,尋常百姓只需是看上一眼就會被鎮住,我要不是提前得到了少爺的解釋,恐怕也會深信不疑,再加上張道全也是一個天生的神棍,徐盛竟然能堅持半個多時辰才被騙成虔誠信衆,就已經是出乎意料的表現不錯了!要我說,少爺你完全不必擔心,憑藉‘同濟廟’的那些佈置,陛下也必然是無法尋到破綻,只會是全然接受!”

趙俊臣輕輕搖頭,道:“你們二人不必寬慰我,這次確實是我疏忽失策了!我原本只想着徐盛好歹是位高權重,也見慣了陰謀騙術,絕不可能會被輕易騙過,正好用以考驗與磨礪張道全,卻忽視了一個很淺顯的道理——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受宗教所矇蔽的人,身上特質皆是極爲鮮明,或是愚昧無知、或是心靈空虛、或是身體殘缺、又或是無法接受事實的成功者,但偏偏徐盛這幾項皆是佔了,也難怪他會被張道全輕易騙過,也就讓張道全失去了經歷考驗的機會……

但事情發展到現在這一步,說什麼也晚了,只希望接下來德慶皇帝親自探訪‘同濟廟’的時候一切順利,張道全也表現爭氣一些,千萬不要出什麼紕漏……否則,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說話間,趙俊臣轉頭看了張玉兒一眼,張玉兒則是心中瞭然、默契的向趙俊臣輕輕點頭,表示她已經明白了趙俊臣的意思。

正所謂“未謀勝先謀敗”,這是一名合格陰謀家最基本的素質要求,趙俊臣亦是如此。

趙俊臣當初制定了利用“南海三聖”蠱惑德慶皇帝的相關計劃之際,也同時制訂了這項計劃一旦遭遇失敗之後的應對預案,而這個應對預案的具體負責人就是張玉兒。

所以,德慶皇帝今後一旦是察覺到了破綻,張玉兒就必須要立刻出手,在最短時間內消除掉所有的證據與知情之人,徹底撇清趙俊臣與“同濟廟”之間的關係。

當然,若非是萬不得已,趙俊臣也不願意使用這種手段,畢竟趙俊臣已經向“同濟廟”投入了太多的資源與精力,徹底放棄實在是有些可惜,而且這項預案一旦是進入到實施階段,不僅是繁瑣任重,風險也同樣不小。

所以,趙俊臣還是希望自己的計劃一切順利,但事情發展到了現在這一步,趙俊臣的計劃究竟順利與否,很大程度上就只能指望張道全的臨場發揮了。

另一邊,許慶彥的關注點則是有些不同,問道:“少爺,你剛纔說,最容易受宗教所矇蔽的人,身上特質皆是極爲鮮明,或是愚昧無知、或是心靈空虛、或是身體殘缺、又或是無法接受事實的成功者……前三種人我倒是明白是什麼意思,也能猜到他們容易受宗教矇蔽的原因,但最後一個——也就是無法接受事實的成功者,具體又是指哪一類人?又爲何會容易受到宗教矇蔽?”

對於許慶彥的好學態度,趙俊臣很是滿意,也不介意許慶彥扯遠了話題——實際上,事情發展到現在這一步,趙俊臣也沒有更多的討論餘地了——只是問道:“在你眼裡,一名成功者的特質是什麼?”

許慶彥思索片刻後,遲疑道:“努力?聰慧?謹慎?貴人扶持?”

在許慶彥眼中,所謂“成功者”的標準,無疑就是趙俊臣了,所以他所說的這幾項特質,也全是趙俊臣目前的成功因素。

事實上,趙俊臣的目前成功,固然有他的勤思多慮與個人能力的原因,但也不能忽略掉德慶皇帝的前期聖寵、以及周尚景某些時候的刻意容忍。

聽到許慶彥的回答之後,趙俊臣先是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耐心解釋道:“對也不對!‘曾經’有一位大人物說過,‘一個人的命運,既要考慮自身的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你所說的努力、聰慧、謹慎,乃至於貴人扶持,都可以歸結於‘自身的奮鬥’,但卻忽視了更爲重要的歷史進程……

簡而言之,一個人若是想要成功,個人努力與時代環境皆是缺一不可,而且絕大多數時候,時代環境所造成的影響較之於個人努力還要更大許多!甚至可以說,古今中外的絕大多數成功者,都與關武元之流並沒有本質區別,他們恰好站在風口處,隨着風勢越來越大,自然也就飛起來了!”

頓了頓後,趙俊臣卻是輕輕一嘆,又說道:“一個人若是想要持久成功,就必須要明白這一點,是時代造就了自己,而不是自己造就了時代,他們成功之後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感謝這個時代、回饋這個時代,然後趁着自己飛起來的機會尋找下一個風口,而不是志得意滿、自吹自擂,到處向人推銷所謂的成功經驗!

但很可惜,絕大多數成功者皆是做不到這一點,他們總會把成功歸咎於自身的努力,卻又把失敗推諉於環境與時代的拖累,這乃是人之本性,但事實則是截然相反!而這種人,也就是我所說的‘無法接受事實的成功者’!

這類人雖是表面上無法接受時代造就自己的事實,但當他們成功之後回首過去,卻也會發現,這個世界有許多人要比他們更聰明、更勤奮,也同樣不缺貴人扶持,但爲何那些人都失敗了,卻唯獨他自己成功了?

這般發現,無疑會極大挑戰他們把自己的成功原因盡數歸功於自身的認知,但他們偏偏又不願意承認是時代造就了自己,因爲這樣就會讓他們的成功光環黯然失色……最終,他們也只能認爲自己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是漫天神佛庇護着自己——當他們心中出現了這般認知之後,自然也就很容易受宗教所矇蔽了!

簡而言之,一個人無論是因爲時代成功、還是因爲運氣成功、又或是因爲神佛庇護成功,最怕的事情就是這些東西消失不見了,說到底還是對自己的實力沒有自信,愚昧無知、心靈空虛、身體殘缺之人容易受宗教矇蔽,也同樣是因爲沒有自信,認爲自己無法掌控命運,只能求拜於那些傳說中可以掌控人類命運的神佛,許多人年輕時候不信神佛,年老之後則是逢廟就拜,其實也是年紀老了失去信心的緣故!說根到底,若是真有逆天改命的自信,又何必寄望於神佛?

話歸正題,再說這個徐盛,他身爲御馬監掌印無疑是成功的,但他的成功難道只是憑藉個人能力嗎?自然不是!說到底,內書堂每年招收宦官識字讀書也不過數百人,幾十年下來總數也不過是數千人,而內廷各大衙門的掌印太監也僅是從這幾千名宦官之中進行挑選,一旦選中就能擁有不遜於外朝重臣的權柄,顯然是德不配位,亦是時代原因與內廷環境一同造就了他的成功!

更何況,徐盛本人能成爲御馬監掌印太監,也許只是因爲德慶皇帝任命御馬監掌印那天,在衆位太監之中恰好看他稍微順眼一點罷了,但以徐盛的性子顯然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所以他就是一個‘不肯接受事實的成功者’,如今會受到張道全的矇蔽也就理所當然了。”

趙俊臣講到這裡,卻是想到了自己那個時代的許多成功人士,一個個皆是爭着搶着向所謂的“活佛”、“大師”上貢,即使被騙也是心甘情願,不由是輕輕搖頭,只覺得無論是古今中外,人性總是難以改變。

其實,“好爲人師”也是人性之一,趙俊臣亦是不能免俗,否則這個時候也不會洋洋灑灑的講出這麼多東西。

然而,當趙俊臣講完之後,卻見到不僅是許慶彥,就連張玉兒也是一副似懂非懂的懵懂表情,不由又是苦笑搖頭。

趙俊臣來到這個時代之後,雖是和光同塵、主動接受這個時代對自己的改造,而不是妄想着自己改造時代,但他本質上依然是一個後世之人,擁有着後世之人的三觀,他的許多想法對於後世之人而言乃是理所當然的道理,但對於古時之人而言卻是很難理解。

就像是張玉兒,她自然是一個聰明人,如今卻也是全然無法理解“運氣”、“時代環境”、以及“神佛庇護”之間的不同。

見到這一幕,趙俊臣好爲人師、傳業授道的熱情就好似突然被潑了一盆冷水,一時間再也不想多說什麼,更還在心中生出了一股寂寥之意。

*

當然,趙俊臣心中的寂寥之意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自然是沒有時間傷春悲秋、顧影自憐。

所以,他很快就整理好了心情,迎接第二天的早朝。

根據趙俊臣的估算,徐盛把“同濟廟”暗中供奉“南海三聖”的消息稟報於德慶皇帝之後,以德慶皇帝的性格必然是無法忍耐,很快就會付諸於行動。

事實也正如趙俊臣的猜想一般。

到了第二天,早朝之上,德慶皇帝與百官們商議朝廷政務的時候,完全不見他平日裡的敏銳多疑,反而是一副心猿意馬的模樣,時不時就會走神。

然後,德慶皇帝也很快就結束了這一天的早朝,態度近乎於迫不及待。

德慶皇帝的這般異常態度,自然是引起了百官們的猜測與議論,等到早朝結束之後,“趙黨”官員們亦是紛紛趕到趙俊臣的身邊,向趙俊臣打探消息。

趙俊臣雖是早有預料,但他這個時候自然是不會透露口風,只說自己也不清楚德慶皇帝這般異常表現的原因。

而就在趙俊臣應付着“趙黨”衆官員的時候,就見到德慶皇帝的近侍太監張德快步走到趙俊臣的身邊,態度格外客氣的說道:“趙閣臣,陛下請你前去御書房談話。”

對於德慶皇帝的召見談話,趙俊臣同樣是並不覺得意外,畢竟德慶皇帝當初就是從趙俊臣這裡知曉了“南海三聖”的存在,而且趙俊臣也是唯一“接觸”過“南海三聖”的人,德慶皇帝如今收到了與“南海三聖”有關的消息,自然也會召來趙俊臣商議。

所以,趙俊臣並沒有任何遲疑,立刻就跟着張德前往御書房、去覲見德慶皇帝了。

另一邊,百官們見到德慶皇帝單獨召見趙俊臣的情況,再聯想到德慶皇帝今天的異常表現,愈發是猜測不斷,可以想象百官們今天必然會有許多人無心公務。

然而,趙俊臣雖是早就預料到德慶皇帝會召見自己,但當他進入御書房見到德慶皇帝之後,眼前一幕依然是讓趙俊臣不由一愣。

原來,德慶皇帝此時已經脫下了龍袍,換上了一身民間富家翁的服飾裝扮。

另一邊,德慶皇帝見到趙俊臣之後,也不等趙俊臣行禮問安,就揮手說道:“朕今天忽生興致,想要去民間微服私訪一番……朕也爲你準備好了一身常服,由你伴駕隨行。”

趙俊臣稍是沉默,但很快就表情如常,也完全沒有勸阻之意,只是笑着接過張德捧來的常服,垂首道:“這是臣的榮幸,自當遵旨!”

……

這一章的很多內容都扯遠了,有水字數的嫌疑,也不是什麼真知灼見,但就是忍不住想寫出來,大家見諒!

……

第一百四十八章.這是理所當然的.第一百五十三章.攻訐(下).第一百七十四章.趙家來人(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力所能及的幫助(上).第七十四章.猜測與做戲.第1275章.手腕(二).第六百一十五章.命運.第四百七十四章 條件.第四十五章.天上人間(下)二更第六百四十章.趙俊臣與周尚景(下).第八百二十五章.圍堵(三).第六百八十三章.患得患失.第1429章.反客爲主.第六百五十章.方茹的提議.第八百二十八章.智者千慮.第1311章.在握(完).第四百六十三章.揭密.第八百九十三章.爭功百相.第1280章.手腕(七).第五十九章.收心與敲打.第一百七十八章 .黨爭(一).第九百八十一章.霍正源傳訊.第七百二十五章.欽差降臨(一).第1253章.遼東劇變(三).第六百二十四章.推斷.第1438章.皆爲正義(七).第九十六章.風暴伊始.第1438章.皆爲正義(七).第六十二章.初雪遲來.第1284章.手腕(十一).第三百一十二章.攤牌!(下).第六百七十九章.牢房之中.第五百七十九章.熱鬧的朝議(二).第七百六十六章.遠在京城的變故(三).第九百七十二章.差距與安撫.第六百四十四章.方茹與陳芷容(上).第一百五十一章.攻訐(上).第1189章.風雲際會(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意外的聯想(上)第1367章.薊鎮張肅.第1272章.遼東劇變(二十二).第1308章.在握(十七).第1366章.輿情風變.第二百五十四章 .宮宴(中).第五百二十四章.閣老之位(四).第五百章.陰謀與圍捕(下).第一百二十八章.小心應對.第九百九十二章.問與答(一).第1360章.驚天變局.第1399章.虛則實之.第六百五十三章.德慶皇帝的警惕.第1228章.必須是,也只能是(一).第二百一十五章.欲擒故縱.第六百一十一章.面聖.第四十九章.豆花攤旁(上).二合一第五百零九章.承諾(下).第四百三十三章.敬畏.第八百七十五章.蒙古大營內.第三十章.廟堂爭鋒(下)三更第九百八十一章.霍正源傳訊.第十九章.勢力初成(上).二合一第三百五十章. 只需要一個態度罷了(下).第四百五十八章.馬車之中(下).第九百五十三章.大戲開幕.第九百四十五章.你剛纔說誰?.第1077章.疑雲.“第九百五十五章.當面對質.”已經精修了。第六百四十七章.陳芷容的決絕手段(中).第九百一十章.京城震動(三).第五百六十一章.第六百七十八章.我要見趙大人!.第七章改變命運上第二百二十二章.機遇(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相互印象.第四百九十二章.風波(三).第1219章.私心之和.第八百四十五章.大軍出動(五).第八百一十四章.戰鞏昌(三).第二百零八章 .權謀與治國是完全不同的兩門學問 上 .第五百六十九章.第七百八十一章.戰兵新軍(一).第1168章.南京民變(一).第五十章.豆花攤旁(中)一更第九章改變命運下第九百二十三章.解散戰兵新軍(三).第1041章.德慶壽辰(四).第1108章.狗咬狗(二).第一百六十六章.越奸邪、越赤忱(上).第八百零七章.狼煙起(五).第十二章.立賭約(下).二合一第1415章.海盜“相助”.第1039章.德慶壽辰(二).第九百八十章.睡着了.第1377章.李和登場.第1383章.風暴將至.第1038章.德慶壽辰(一).第二十七章.白銀浪潮(下).第1449章.大亂鬥(九).第二百二十二章.機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