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御馬監閒談.

……

……

就在趙俊臣根據內廠重建之事制訂了新計劃的同時,趙俊臣的其餘幾項計劃也皆是沒有停下腳步,依然是有條不紊的同步推進。

譬如說,“南海三聖”的正式面世。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位中間人,讓他“偶然間”發現“同濟廟”一直都在暗中供奉“南海三聖”的事情,然後再把這件事情稟報於德慶皇帝。

而趙俊臣所選定的這位“中間人”,則是內廷第二號人物、御馬監大太監徐盛。

這一天,內廷御馬監衙門之中,徐盛正在熱情招待來訪的御書房管事太監李如安。

在內廷之中,御書房管事太監的地位很特殊,雖是品階較低、權力不大,但每天都有機會陪伴聖駕,也許無意間的一句話就會影響到帝王心意,可謂是至關緊要、舉足輕重。

而現任的御書房管事太監李如安,乃是德慶皇帝近年來最爲滿意的一任御書房管事太監,還擁有着陝甘三邊的赫赫軍功,讓徐盛更是不敢小覷。

更何況,李如安擔任御書房管事太監之前,就曾在御馬監呆過一段時間,乃是徐盛的親信,他能夠擔任御書房管事太監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徐盛的引薦,與徐盛之間可謂是關係緊密、休慼與共,如今他成爲御書房太監之後也依舊沒有忘本,經常拜訪徐盛請教事情,態度也依然謙遜謹慎,這般姿態亦是讓徐盛愈發滿意,只覺得李如安此人值得自己推心置腹,御馬監的事情也從來都不會瞞着李如安,甚至還暗暗考慮着今後要讓李如安接任自己的位置。

今天李如安再次來訪,徐盛也是親自出門相迎,笑嘻嘻的把李如安邀進了御馬監衙門大堂,態度頗是親近。

“如安啊,你今天爲何有閒暇來御馬監竄門啊?不用留在御書房陪伴聖駕?”

兩人落座之後,徐盛一邊飲茶一邊詢問,態度很是隨意。

李如安笑着解釋道:“近些日子以來,朝廷沒有太多重要政務,陛下留在御書房的時間也不長,今天也是這般情況,陛下只是稍稍處理了幾份奏疏之後,就離開御書房去後宮休息了。”

徐盛的眉頭一挑,放下手中茶盞、臉上笑意莫名,饒有興趣的問道:“陛下今天還是去了惠妃那裡?”

李如安點頭道:“徐督睿智,陛下今天依然是去了惠妃那裡……算起來,最近這五天時間,陛下已經是第三次去惠妃那裡了!”

徐盛的臉上笑意愈發是意味不明,點頭道:“這樣的話,惠妃眼下只怕是快要氣瘋了,最好是叮囑一下尚宮局的宮女們,最近千萬不要觸碰惠妃的黴頭,否則必然是沒有好果子吃,惠妃她不敢向陛下撒潑,趙閣臣那邊也不願意爲她出頭,但以她的宮中地位,拿咱們這些可憐人撒氣還是沒有顧忌的。”

李如安深表認同、連連點頭,接着就開口誇讚徐盛“宅心仁厚”、“體恤下屬”,讓徐盛愈發是眉開眼笑。

所謂惠妃,就是趙俊臣的族妹趙穎兒,按理說德慶皇帝近段時間頻頻前去她的宮中就寢,對於她這樣的宮中妃嬪而言無疑是一件值得誇耀之事,但這次的情況卻是完全不同。

自從除夕夜那晚,德慶皇帝趁着醉意強行寵幸了趙穎兒的侍女張招娣之後,對於張招娣的寵愛與迷戀,也就愈發是不可收拾!

這段時間以來,德慶皇帝每次前往趙穎兒的宮中就寢,與德慶皇帝同牀之人都是張招娣、而不是趙穎兒,每次德慶皇帝寵幸張招娣的時候,趙穎兒都只能躲在側室咬牙切齒、默默流淚,卻又無可奈何。

趙穎兒唯一的依仗,就是她有一位權臣族兄趙俊臣,但在這件事情上,趙俊臣卻是完全不願意爲她出頭,還派人向她送去口信,勸她“賢惠大度”一些。

這樣一來,德慶皇帝頻頻前往趙穎兒宮中就寢一事,對於趙穎兒而言也就完全不再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反而是莫大的羞辱,也難怪徐盛會認爲趙穎兒如今已是快要“氣瘋了”,隨時都會拿宮女太監們撒氣。

受到李如安的稱讚之後,徐盛有心賣弄見識,又說道:“其實啊,也難怪陛下會格外寵愛張招娣,以陛下的性子,一直是傾向於那種溫柔順服的女子,而目前的後宮之中,幾位重要妃嬪卻皆不是這般性子!

皇后她老人家……說句冒犯的話……早已是人老珠黃、每天只知道吃齋唸佛不問外事,可謂是毫無情趣;蕭貴妃雖是母憑子貴,但她性格過於強勢、最近還因爲儲君廢立的事情與陛下鬧彆扭,讓陛下煩不勝煩;淑妃張佳敏雖然受寵,但咱們都能看得出來,她本質上依然是一位精於算計的女子,雖然在陛下面前僞裝出一副溫柔體貼的模樣,但相較於張招娣這種天性使然的溫順性格,依然是存在許多差別;至於惠妃趙穎兒就更別說了,簡直是潑辣妄爲,也難怪陛下不喜歡她,若不是她的堂兄乃是外朝權臣趙俊臣,恐怕早就被陛下打入冷宮了!

這樣一來,這個張招娣的出現,自然是讓陛下眼前一亮、格外喜愛……依咱家看吶,張招娣只怕是很快就要離開惠妃的寢宮、被陛下冊封妃嬪了。”

說到這裡,徐盛哈哈一笑,又補充道:“按理說,咱家身爲僕婢,是沒資格評點宮中妃嬪們的,所以這些話咱家也就與你一說,如安你可千萬不要傳揚出去,否則咱家也沒好果子吃。”

李如安也是一笑,連連點頭道:“徐督睿智,一眼就看透了本質,晚輩聽到徐督的點撥之後也是受益匪淺,這些話只限於徐督與晚輩二人知曉,晚輩自然是不敢傳揚……只不過,對於陛下近段時間以來頻頻前往惠妃宮中就寢的事情,晚輩心中還另有一番見解,也不知是對是錯,還望徐督能夠指教一二。”

徐盛依然是饒有興致,問道:“哦?如安你一向是見識非凡,對此有何見解?快說來聽聽。”

李如安微微垂頭,道:“說起來,陛下他早已是過了知天命的歲數,尋常人到了這般歲數,對於牀第之間的事情也早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人與人的體質是截然不同的,咱們的陛下如今依然是龍虎精神、絲毫無礙,完全不遜於壯年……也就是說,陛下他的體力精神,目前依然是春秋鼎盛,以陛下的目前狀態來看,他至少還能親政十餘年時間……所以啊,咱們伺候陛下的日子,今後還長着呢。”

聽到李如安的這般說法,徐盛不由是陷入了沉思,只覺得李如安的這一番話另有深意。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片刻後,徐盛擡頭看着李如安,直接問道:“你的意思是……咱們目前還不能太早站隊七皇子?”

李如安小心翼翼的解釋道:“前些日子,晚輩在司禮監掌印吳信泉的引見下,曾與七皇子殿下密談了一番,七皇子殿下對待晚輩頗是親切,與陛下、太子二人截然不同,所以晚輩當然能理解內廷各大衙門的傾向,也同樣是認爲七皇子殿下繼承皇位對於咱們而言最爲有利……

但晚輩只是覺得,若是陛下他還會長期親政的話,這十餘年時間裡的變數太多了,咱們就算是要提前押寶下注,也不能傾家蕩產啊,最好還是保留一些本錢,若是今後發生了變數,也有機會翻本。”

頓了頓後,就像是剛纔的徐盛一般,李如安又補充道:“當然,這些話原本不該是晚輩來說,也就是晚輩完全信任徐督、把徐督視爲師長,所以纔敢說出這些心裡話,還望徐督您聽後一笑就好,可千萬不要外傳,否則晚輩就必然要遭到七皇子殿下的厭棄了。”

徐盛確實是把李如安視爲心腹,這個時候也完全不見怪,反而是面現沉思,擺手道:“放心吧,這是你我二人推心置腹的私語,咱家自然不會外傳!然而,內廷的目前態度你也明白,咱家雖是御馬監掌印太監,但有些事情也只能隨波逐流、不能自主……不過,你的這些話也確實有道理,且容咱家這些日子仔細想想……”

說完,徐盛繼續是沉吟不語,顯然是李如安的這一番話讓他有些觸動。

對於徐盛這樣的大太監而言,在宮中見慣了世事變幻無常,故而是習慣於追求短期利益,如今聽到李如安的提醒之後,想到自己暗中投靠七皇子朱和堅的事情,本質上竟是一場風險較大、且還要等待至少十餘年時間才能收穫回報的押注,一時間也認爲自己的投資、風險、以及回報不成正比,應該更爲謹慎一些。

見到兩人之間的談話氣氛陷入了沉默,李如安眼睛一轉,卻是趁着徐盛專注思索此事、無暇分心考慮更多事情之際,又說道:“對了,還有一件事情,晚輩想要請求徐督幫忙。”

“哦?還有什麼事情?你我不是外人,明說就是。”徐盛心不在焉的反問道。

李如安緩緩道:“這段時間以來,陛下一直都在專注於整頓陝甘官場,就是爲了徹底拔除趙閣臣的影響力,廠衛們也在陛下的授意下配合樑輔臣頻頻行動!時至今日,已是頗有成效,逐漸清理了那些與趙俊臣關係緊密的地方官府文官,或是調任閒職、或是定罪罷官……整頓了地方官府之後,陛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陝甘邊軍!咱們御馬監這個時候也要出一份力,是否如此?”

徐盛回過神來,點頭道:“正是如此,咱們御馬監一向是負責輔佐陛下監督軍隊,每當是軍中發生變故,咱們都會派出監軍太監,這一次也不例外!

咱家已經收到陛下的聖旨,讓御馬監派出幾位忠心可靠的監軍太監再次前往陝甘三邊,協助樑輔臣整頓陝甘各軍,務必要一舉拔除趙俊臣在陝甘邊軍的影響力……只不過,陝甘邊軍剛剛是擊敗了蒙古聯軍、還順勢收復了河套地區,兵將們皆是正值驕橫,這件事情想要辦妥可不容易,稍有不慎就會激發兵變,西北邊疆的大好局勢說不定也會毀於一旦,到時候御馬監也要背鍋,咱家這些天正因爲這件事情發愁呢。”

李如安同樣是表情爲難,說道:“就是這件事情,晚輩正想要向徐督求助!事情是這樣的,徐督您也知道,晚輩當初也曾以監軍身份參加了陝甘戰事,亦是趁機在陝甘邊軍之中建立了一些人脈,頗是收買了幾位中層軍官作爲心腹……徐督您看,咱們御馬監整頓陝甘邊軍的時候,能否刻意避開這幾人、避免他們受到無辜牽連?”

聽到李如安的請求,徐盛不僅沒有感到爲難,反而是精神一振,撫掌道:“哈哈,當真是瞌睡遇到了枕頭,如安你在陝甘邊軍之中收有心腹的事情,爲何不早說?

有了這些人的協助,御馬監整頓邊軍之際完全可以使用分化拉攏之策,正所謂手裡有兵、心中不慌,只要有一部分實權武官願意爲御馬監的監軍太監保駕護航,即使是發生了兵營譁變之事,也完全可以迅速鎮壓,到時候咱們御馬監不僅無過,還能功績更重!”

頓了頓後,徐盛竟是開口催促道:“你留在陝甘邊軍之中的心腹,究竟有哪些人?儘快寫一份名單交給咱家!”

李如安早有準備,當即就從袖子裡抽出一份名單交給了徐盛。

徐盛展開名單一看,卻見名單之中全是一些沒聽說過的名字,譬如說固原鎮北路守備官劉蠻牛、榆林鎮南路千戶官李丕、固原軍鎮北路千戶官聶成等等。

這些人的官職,可謂是不高不低,在他們自己的防區之內自然是說一不二的實權人物,說是土皇帝也不過分,但若是放在朝廷中樞的眼中也不過是阿貓阿狗一般的小角色。

但也正因爲如此,徐盛反而是格外滿意,這些人的官職不高、御馬監庇護他們也不會引起朝廷的關注,但他們的手裡皆有實權、可堪一用,足以協助御馬監辦成許多事情,可謂是穩賺不賠。

於是,徐盛也沒有任何懷疑,當即就把這份名單收入懷中,衝着李如安點頭笑道:“很好,這些人物正好合用,放心吧,咱家一定會叮囑那幾位監軍太監格外照顧他們,但你也要給他們送去一個口信,讓他們積極配合御馬監的監軍太監做事!等到大事辦成,他們不僅不會受到牽連,說不定還能趁機升官發財呢!”

李如安也是笑着點頭,道:“這些人能對徐督有所幫助,自然是最好不過,還望徐督放心,我回去之後就給他們送去密信,讓他們全力配合御馬監做事。”

說話之際,李如安表面上是微笑不斷,但心中則是充滿了冰冷算計,暗暗想道:“今天來見徐盛的三項目標,如今已是完成了兩項,首先是逐步動搖御馬監對於朱和堅的支持立場,其次是利用御馬監庇護趙俊臣的軍中親信……這樣一來,也就只剩下最後一項目標了……算一算時間,也該傳來消息了。”

而就在李如安暗思之際,就見到一名御馬監的小宦官匆匆跑進房間,奔到徐盛的身邊,就要附在徐盛耳邊說話。

然而,徐盛轉目看了李如安一眼之後,卻是表情一寒,道:“有什麼話直接說就好,如安乃是本督最爲信任之人,任何事情都不必瞞着他。”

聽到徐盛的訓斥,小宦官也不再有任何猶豫,直接稟報道:“徐督,剛剛收到消息,咱們已經尋到了‘南海三聖’的蹤跡!”

“你說什麼!”徐盛霍然起身,大聲問道:“尋到了‘南海三聖’的蹤跡?在哪裡?從何處尋到的?”

年關壽辰之後,德慶皇帝對於“南海三聖”這位神仙可謂是異常癡迷,一心想要尋訪這位神仙的蹤跡,但偏偏無論是各派典籍還是民間傳說,皆是沒有關於“南海三聖”的任何記載,讓這位神仙愈發是顯得神秘不凡,德慶皇帝尋訪“南海三聖”的心情也是愈發急迫。

對於這般情況,內廷各位大太監皆是心知肚明,也皆是清楚這般情況下無論是誰尋到了“南海三聖”的消息都會是大功一件,於是紛紛發動自己的情報機構尋找線索,徐盛當然也不例外。

只不過,徐盛原本還算冷靜,只覺得這件事情的希望不大,卻沒想到自己竟然還真是中了頭籌,一時間不由是大爲興奮。

小宦官答道:“首先探聽到消息的人,並不是咱們在宮外的眼線,也不是西廠的探子,而是宮中的一位底層老宦官,平日裡只負責清掃宮中道路,並不顯眼,但他卻是‘同濟廟’的信徒,每次休假都會前往‘同濟廟’上香拜神……他昨天去‘同濟廟’拜神的時候,卻無意間聽說,‘同濟廟’的某處隱蔽神殿之中供奉着一位來歷神秘的仙人,那位仙人的仙號就是‘南海三聖’,他又想到咱們正在收集相關消息,就立刻稟報了上來。”

“同濟廟?我也聽說過這家廟宇,好似宮中有許多底層宦官皆是這個廟宇的信徒,這家廟宇的教義頗是不倫不類,竟是同時供奉各派神佛,但如今細細想來,這般教義卻又與‘南海三聖’兼得儒、釋、道三家之長的傳說頗爲吻合……難道這兩者真有關係?”

喃喃自語之間,徐盛再也坐不住,當即是邁步向外走去,道:“不行,這件事情我必須要儘快稟報陛下,可不能讓人搶了頭功!”

“徐督且慢!”

就在此時,李如安突然起身說道。

徐盛先是一愣,然後轉身問道:“如安,你爲何攔我?這件事情可慢不得,一旦是讓吳信泉他們搶了頭功,咱們御馬監的風頭可就要再次被司禮監給壓下去了!”

李如安則是搖頭道:“徐督,這項消息目前還不知是真是假,一旦是傳言有誤鬧了烏龍,讓陛下他空歡喜一場,咱們就不是有功,而是有過啊!依我來看,徐督不必是急切稟報陛下,還是親身前往‘同濟廟’一趟、也親眼確認消息真假爲好!”

說完,李如安又轉頭看向那名稟報消息的小宦官,問道:“那名探知到‘南海三聖’消息的老宦官,可有把這項消息告知於別的人?”

小宦官連連搖頭,道:“目前只有咱們御馬監知道,小人已經把那名老宦官給控制了起來,就是擔心他把這項消息通報於其它內廷衙門。”

李如安點了點頭,再次向徐盛勸道:“徐督,消息尚未擴散,時間還來得及,咱們爲了以防萬一,最好還是率先探查一下消息虛實。”

聽到李如安的勸說,徐盛猶豫了一下,認爲李如安所言有理,終於是改了主意,道:“好!咱家就親自前往‘同濟廟’探查一下消息真假!”

說到這裡,徐盛再次猶豫了一下,又向李如安問道:“如安,你要不要與我同去?這樣一來,若是‘同濟廟’暗中供奉‘南海三聖’的事情是真,稟報陛下之後你也能分到一份功勞。”

李如安卻是連連搖頭,道:“這段時間以來,晚輩的晉升速度已經足夠快了,就算是分我一份功勞也是無用,還不如就由徐督您一人盡攬全功,到時候隨着徐督的地位提升,咱們御馬監也能與司禮監分庭抗禮了!”

這就是李如安今天的第三項目標——也就是阻止徐盛收到了“南海三聖”的消息之後第一時間就稟報於德慶皇帝。

李如安的這些任務,自然是出自於趙俊臣的佈置,而且趙俊臣佈置任務之際亦是明確表示——李如安對於“同濟廟”的事情絕不能涉足過深,只需要稍稍影響一下徐盛的想法就好。

根據趙俊臣的安排,由徐盛先行前往“同濟廟”打探虛實,即是爲了增加事情的可信度,也是爲了趁機考察張道全的神棍手段。

若是張道全連徐盛這樣的人物都無法矇蔽,那就更別指望他今後能矇蔽德慶皇帝了。

與此同時,張道全先行經過了徐盛的考驗之後,隨後再與德慶皇帝接觸也不至於過於慌亂。

“好!如安你果然知心,不枉咱家這般信任與看重你!放心吧,若是咱家今後有功,也絕對忘不了你的好處!”

另一邊,徐盛聽到李如安的回答之後,也是如釋重負,愈發認定李如安忠心可靠,重重拍了一下李如安的肩膀之後,就再也不願耽擱時間,急匆匆的離開房間率人前往“同濟廟”探查了。

看着徐盛的背影漸漸遠去,李如安原本的溫順表情也是逐漸收斂,轉而變成了深深的忌憚與不屑。

忌憚是針對幕後操縱一切的趙俊臣——今天御馬監內所發生的諸般事情,無疑是皆在趙俊臣的掌控之中,不僅李如安是趙俊臣的棋子,就連徐盛的想法與反應也全在趙俊臣的預料之中,最終趙俊臣自然是再次成爲了幕後贏家。

不屑則是針對徐盛——被趙俊臣操縱於鼓掌之間還猶不自知,只以爲自己撿了大便宜!

念頭轉動之際,李如安忽是冷哼一聲,然後也邁步離開了房間。

“我又有何資格取笑徐盛,我本身也只是棋子罷了……只不過,我如今手中已有底牌,遲早都能翻身!”

……

……

第三百一十六章.各有所謀.第三百零四章.微服私訪(下).第九十四章.春闈臨近.第三百二十八章 .明察暗訪(上)第四百五十一章.各方的謀劃(一).第1215章.接觸.第八百二十八章.智者千慮.第七百六十七章.遠在京城的變故(完).第三百一十四章.同遊.第二百零九章.權謀與治國是完全不同的兩門學問(中).第八百六十八章.勢(六).第八百四十一章.大軍出動(一).第1259章.遼東劇變(九).第三百七十五章.保障湖?瘦西湖!.第十章.立賭約(上)一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後究竟.第1000章.各施手段.第1328章.宿命冤家.第六百五十章.方茹的提議.第五百六十一章.第七十五章.真情與師徒.第四百八十五章.劫數(五).第五百六十一章.第1344章.戰後餘波.第九百三十一章.草原生變.第1368章.語言藝術.第1124章.黃有容的轉變.第1336章.驅虎吞狼.第六百九十五章.計劃進行中(五).第三十一章.三大死罪(上)一更第五百一十九章.冷靜.第1395章.好人壞人.第七百五十五章.收服(完).第1232章.必須是,也只能是(五).第1083章.密信.第二百八十五章 .趙山才的迷茫.第二百四十一章.早朝之後.第七百六十一章.趙俊臣的伏筆(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魔高一丈.第三百零四章.微服私訪(下).第1291章.手腕(完).第八百七十六章.趙俊臣的奏疏.第二百二十七章 .這是一門學問(上).第二百三十章.對朱和堅的印象.第七百二十九章.最壞與最好.第六百七十九章.牢房之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策反與收買.第九百六十章.啓程.第七百七十三章.各方的反應(三).第七百九十八章.戰前(九).第一百七十七章 .柳蕊的請求.第996章已修改。第四百零四章.混亂(中).第八百一十二章.戰鞏昌(一).第九百一十八章.轉變.第八百四十七章.戰(二).第三百四十章 .陳芷容的暗示.第1190章.風雲際會(七).第1330章.無恥竊功.第1322章.意外收穫.第一百五十六章.與德慶皇帝的第一次衝突(下).第1434章.皆爲正義(三).第五百七十四章.太子朱和堉的體恤.第七百九十三章.戰前(四).第1126章.秘密生意.第七百五十三章.收服(三).第五百七十九章.熱鬧的朝議(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京城此時(中)第六百四十章.趙俊臣與周尚景(下).第1025章.打回去!.第九百一十一章.京城震動(四).第九百三十三章.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一百零七章 .滅門慘案(中).第六百三十二章.抄家狂潮(七).第四百七十章.格局變動(下).第1139章.成熟需要代價.第九十六章.風暴伊始.第1165章.五個疑問.第十一章.立賭約(中)二更第七百八十章.敏感問題.第1064章.各方佈置(二).第四百三十五章.趙山才之策!.第三百四十章 .陳芷容的暗示.第1197章.放與收.第四百二十五章.朱和堅的野望.第四百一十二章 .逆轉(上).第四百九十五章.風波(六).第七百五十三章.收服(三).第四百四十九章.隱瞞與誤導.第1292章.在握(一).第七百七十七章.整合(三).第1087章.喧賓奪主.第一百七十章.趙山才初露鋒芒!第五百七十二章.婚期.第1166章.要給人留下一線生機.第1387章.滅門絕戶.第二百二十四章 .“鄙人姓李,名純臣”.第四百七十八章.解惑.第1322章.意外收穫.第五百三十二章.博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