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三章、肉在鍋裡

發生在巴拿馬地區的“誤會”實在是太大了,一次意外的武裝衝突都能幹掉一個師,這種事情說出去都沒人敢信。

解釋就是掩飾,不會有任何作用。事發後不久,奧屬中美洲殖民政府就宣佈爲此事負責,實際上也是弗朗茨干預的結果。

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還可以避重就輕,儘可能的挽回國際聲譽,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追究責任自然是不存在的。奧屬中美洲殖民政府的做法並沒有錯,這年頭的殖民帝國就這作風。

類似的事情,又不是沒有發生過。只不過影響沒有這麼大,哥倫比亞不僅是獨立國家,更關鍵的這是一個白人國家。

對這種事情,歐洲民衆一直都非常敏感,尤其是衆多小國,更是物傷其類。

在很多人看來,今天他們不站出來替哥倫比亞說話,沒準明天就有類似的事情落到自己頭上,也沒有人肯出頭。

就和原時空的英布戰爭差不多,奧地利也被輿論噴的狗血淋頭,國外的使館門口都圍着示威人羣。

當然,主動承擔責任的做法還是有用的,讓維也納政府的國際形象看起來沒有那麼糟糕。

噴就噴吧,這年頭的列強誰沒被噴過啊!反正大家也就是嘴上說說,不可能真的採取行動。

相比維也納政府的淡定,弗朗茨反應就要強烈的多了。如果奧地利也孤懸海外,弗朗茨也可以不在乎國際聲譽,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糟糕的戰略位置決定了奧地利必須要做擁有一個良好的國際形象,以便在外交上獲得更多的選擇。

……

“巴拿馬政府籌備的怎麼樣了,我們什麼時候能夠撤軍?”弗朗茨關心的問

殖民大臣斯蒂芬:“陛下,巴拿馬政府已經組建完成,隨時都可以宣佈獨立。

現在的問題是他們缺少自保的武裝力量,一旦我們撤軍,他們很難擋住哥倫比亞政府的反撲。”

巴拿馬地區想要獨立也沒有那麼容易,原時空還是美國人親自出兵干涉,哥倫比亞政府迫不得已才無奈退讓的。

這不是沒有代價的,美國人不惜一切代價,那是巴拿馬運河對他的至關重要。

奧地利就不一樣了,奪取巴拿馬地區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搗亂,讓巴拿馬運河無法順利通航。

價值不一樣,能夠付出的代價也不一樣。爲了巴拿馬地區,搞得南美各國兔死狐悲,一起抵制奧地利那就得不償失了。

這種背景下,在策動巴拿馬獨立運動的同時,奧地利必須要儘可能減少自己的存在感。

換句通俗的話講那就是:當了婊子,還想要立牌坊。

弗朗茨詫異的問:“不是有種植園主麼?難道他們的力量,還沒有辦法抵擋哥倫比亞入侵。”

巴拿馬地區還沒宣佈獨立,弗朗茨就先把哥倫比亞政府鎮壓叛亂的軍事行動定義爲“入侵”,政治意義不言而喻。

斯蒂芬皺了皺着眉頭,解釋道:“陛下,南美地區的情況很特殊,移民大部分來自於南北戰爭時期那次移民,缺少貴族中堅力量。

奧屬中美洲地區被我們長期經營,這方面的缺陷逐漸得到了彌補,軍事實力尚可。

巴拿馬地區就不一樣了,當地沒有大種植園主、大殖民公司,之前又不在我們控制範圍內,沒有辦法在當地組織軍事訓練……”

弗朗茨聽明白了。南北戰爭時期的移民,很多人都是爲了躲避戰爭才跑路的,這意味着當地民衆的戰鬥慾望不強烈。

“缺少貴族中堅力量”,換句話說就是缺少軍官。

沒有“大種植園主、大殖民公司”,意味着當地沒有強大的地方武裝力量。

沒有“組織軍事訓練”,意味着現在徵的兵,都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或者是剛剛走出車間的工人,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訓練。

這麼多原因加起來,就意味着即將獨立的巴拿馬地區,軍事力量非常薄弱,短時間內無力和哥倫比亞政府軍抗衡。

實際情況可能還會更糟糕,所謂的哥倫比亞政府殘暴統治,剝削壓迫當地民衆,本身就是政治需要出現的,真實性有幾分還有待考證。

巴拿馬獨立組織是奧地利一手包辦的,能不能獲得當地民衆的支持,都還是一個未知數。

奧屬中美洲殖民政府提供的資料,同樣也參雜了個人情緒。完全造假他們還沒那麼大膽子,進行藝術加工還是少不了的。

這種事情,屬於官僚集團的本能,根本就沒辦法杜絕。不要說這個通訊不變的時代,即便是到了互聯網時代,同樣是屢禁不止。

“現在的國際局勢,我們不適合直接佔領巴拿馬地區,撤軍是早晚的事情,並且這個時間越早越好。

針對這種現實情況,殖民部有什麼計劃?”

殖民大臣斯蒂芬:“我們正在組織移民,經過殖民政府的努力,目前已經說服十幾支殖民團隊移民巴拿馬地區。

這些民間武裝力量,將成爲前期對抗哥倫比亞政府軍的主力,幫助巴拿馬政府度過最艱難的歲月。”

弗朗茨點了點頭,這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卻是眼下最適合奧地利的選擇。

有“移民”這塊遮羞布,總比直接上僱傭兵的強。

不管怎麼說,只要這些“武裝移民”拿到了巴拿馬地區的戶籍,就是巴拿馬地區民衆和哥倫比亞政府間的矛盾。

當然凡事都有利有弊,民間殖民團隊也是需要回報的。現在靠他們賣命,未來巴拿馬地區的利益就要分他們一大份。

類似的事情,在奧地利殖民進程中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殖民部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

正是依靠大大小小的民間武裝團隊,奧地利才能夠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時間裡,建立起了龐大的殖民帝國。

這方面弗朗茨還是很大方的,讓野心家跑到海外去搶地盤,總比留在國內搶地盤的強,殖民地上大大小小的封地貴族,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現在的實際情況,比弗朗茨預想中還要好上一些。封地貴族雖多,卻沒有稱王稱霸的,更沒有鬧獨立的。

這就夠了,要知道在預想之中,他還做好了等諸侯做大,就允許他們建立邦國的思想準備。

事實證明他想多了,歐洲流行的是血統論,沒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說法,就算是想要當國王、皇帝,也要先看民衆支不支持。

貴族們的開擴性也沒有他想象中那麼厲害,再拿到封地過後,一個個就開啓了種田之路,並沒有一路開疆擴土、建國稱王。

當然,沒錢、沒人也是制約野心的最重要因素。

開疆擴土可是很費錢的,殖民地經營前期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家底再厚實也經不起戰爭折騰,兜裡的錢消耗完了,想不停下來種田都不行。

沒人就更不用說了,再大的貴族能夠動員的移民都有限。頂多也就那麼十幾二十萬,就這麼點兒人口,還不老老實實的種地,稱王、稱霸完全是活膩了的表現。

傻子或許存在,但是能夠打下一片基業的貴族,絕對不是傻子。沒有足夠的實力,拿什麼和中央政府講條件?

“巴拿馬問題,就按照你們的計劃進行。除了現役軍人不能出現在戰場上外的底線要遵守外,其他的殖民部根據實際情況安排。

外交部儘快和哥倫比亞政府進行談判,爭取早日達成賠償協議,然後將俘虜移交給巴拿馬地方政府,剩下的問題就讓他們和獨立組織慢慢鬧吧!”

底線必須要遵守,這是遊戲規則。不光是顧及國際影響,更重要的還是保護自身的利益。

現在的國際政治遊戲規則本身就是英法奧三國牽頭建立的,建立的宗旨就是爲了維護三國利益,盲目掀翻了棋盤,奧地利的損失只會更大。

別的不說,光殖民地的維護成本就會大幅度增加,某些偏遠的殖民地甚至還會易主。

選擇儘快處理,實際上也是爲了平息輿論風波。現在的輿論對維也納政府非常不利,繼續拖下去只會更加糟糕。

支付“賠償”金,只是爲了讓哥倫比亞政府承認這是一起“誤會”。當事人都說是誤會,其他人再嘰嘰歪歪,那就是栽贓陷害了。

引導輿論弗朗茨還是很有經驗的,在這個通訊不變的年代,掌控輿論的就是報紙,想要顛倒黑白太簡單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英國人這個時候挑起輿論攻勢,實際上也是一次神助攻,只要把問題往倫敦政府身上引就對了。

“英國政府栽贓陷害奧地利,故意誇大其詞、扭曲事實真相”,這個說法弗朗茨自己都快要信了,何況是普通民衆呢?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如果英國人不干預,要說服哥倫比亞政府不難。

可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倫敦政府想要趁機做文章,打擊我們的國際聲譽。

我擔心哥倫比亞政府會提出一個天價賠償金,故意讓我們難堪。”

這種擔心不是多餘的,在利益面前人總是容易迷失的,只要英國人一忽悠,哥倫比亞政府提出“天價賠償金”幾乎是必然。

答應了,奧地利就成爲了冤大頭;不答應,輿論上又過不去,不符合儘快平息紛爭,悄然無息吞下巴拿馬地區的戰略。

略加思索後,弗朗茨冷笑道:“如果總數談不攏,那我們就主動開個天價。比如說:每個陣亡士兵的撫卹金提高到一千神盾,不過要哥倫比亞政府提供死亡證明。

至於財物損失,我們不用太過計較,可以適當做出讓步。這筆錢要不要給,最後會給誰,現在還無法確定。”

“死亡證明”這就是一個笑話,巴拿馬地區都在奧軍手中,想要毀屍滅跡還不簡單。

哥倫比亞政府拿不出來證據,最後需要支付撫卹金的人數,就是維也納政府說得算。

總人數下去了,支付的標準再高,實際上也就那麼回事。

既然對這次事件定性爲了“誤會”,要是陣亡的人數太多,那就沒說服力了。

相比之下,財物損失賠償就好商量了。這些錢,既可以支付給哥倫比亞政府,同樣也可以支付給巴拿馬地方政府、或者說是獨立後巴拿馬政府。

巴拿馬地區想要獨立,哥倫比亞政府肯定不會答應,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戰火過後當地百廢待興,勢必需要大量資金進行重建,這筆錢指望巴拿馬政府肯定是拿不出來的,最後還是要由奧地利政府出。

反正都要出這筆錢,弗朗茨也不介意提前拿出來買名聲。等未來吞併巴拿馬地區後,這些投資又收回來了。

當然,哥倫比亞政府也需要安撫一下,前期還是要給點兒錢,要不然人家不會配合。

……

第一百二十二章、砸鍋第一百七十七章、體制改革第六十章、代價第二十一章、美國反戰運動第四十七章、軍備競賽第兩百五十七章、各顯神通第七十四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兩百零七章、自由貿易時代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八十章、學會做漁翁(南街的盟主加更4)第七十五章、戰爭要爲政治服務第二十章、若要取之,必先與之第兩百九十六章、耐心第七十五章、司法不加身第三十七章、下黑手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五十六章、歲月不饒人第兩百零一章、煩惱第五十八章、起義失敗第四十五章、聯邦政府的反擊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十五章、賠錢買賣第十八章、詐捐門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一百六十七章、人間煉獄第十九章、意外之喜第十六章、淘金熱第八十六章、計劃暴露第九十二章、殺人誅心第十五章、轟動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五十七章、賣隊友進行時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一百二十三章、王位第三十五章、顛倒黑白第三十三章、經濟危機爆發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十八章、缺人第兩百一十六章、俄奧同盟解體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第七十八章、論官僚技術哪家強第四十一章、處理戰俘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十三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一百五十章、搶糧第五章、都是運河惹的禍第六十五章、亞歷山德羅維奇第二十八章、都在演戲第七十章、進退兩難第兩百四十章、山寨時代終結第一百二十一章、坑貨隊友上線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一百七十五章、黑科技第兩百一十六章、俄奧同盟解體第三十一章、甲午第七十五章、利益動人心第七十六章、都在演戲第一百九十二章、運河風波第一百二十六章、陰謀論第兩百二十六章、《對法處置草案》第七十二章、第二羅馬帝國第二十四章、鐵路網第八十七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真真第三十九章、官僚的處理辦法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三十八章、英布戰爭爆發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一百六十六章、填出來的通道第十八章、別無選擇第一百零七章、不斷下降的預期第八十九章、列強是要吃肉的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一百九十八章、鈔能力第一百九十七章、偷襲呂宋島第十六章、忍痛割肉第七十四章、無畏艦——羅馬號第一百零三章、刺殺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第九十章、政治爲王第五十二章、善後(求票票)第六十六章、最佳盟友第十九章、發財?從挪用**開始第九十七章、沒有底線的時代第五十四章、釣魚執法第一百零三章、作死遇到坑隊友第兩百零三章、不合邏輯第十三章、名將之殤第一百一十四章、難產的國王第兩百四十四章、操心第兩百七十七章、難民危機第三十三章、退羣了第七十六章、牛皮糖第五十一章、有錢好辦事第一百四十一章、借道第三十三章、三月革命第七章、巴黎公社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於敵第八章、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