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四章、帶歪了

相比想要平息輿論風波的奧地利,哥倫比亞政府更加拖不起。巴拿馬地區還在奧軍手上,要是不盡快收回來,沒準就收不回來了。

奧地利政府雖然做出了承諾,可那也僅僅只是一個承諾,最後能不能兌現,還是人家說了算。

這年頭列強的底線都很低,毀約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維也納政府後面不認賬,哥倫比亞政府可沒有讓他們繼續履行承諾的實力。

類似的事情,又不是沒有先例。真要是遇到了,除了口頭上抗議幾句外,哥倫比亞政府能夠做的太少了。

接到奧地利公使的談判外交照會後,拉斐爾·努涅斯總統也顧不得那麼多,就直接親自上陣了。

現在不是避嫌的時候,收不回巴拿馬地區,他這個總統就做到頭了,再怎麼推卸責任都沒用。

雙方都想盡快平息紛爭,結束這個不怎麼美妙的“誤會”,自然要積極參與談判了。

即便是英國人在旁邊加油打氣都沒任何作用,雙方的實力差距太懸殊,哥倫比亞政府沒有硬氣的資本。

拉斐爾·努涅斯總統想要在談判桌上拿到更大的利益,可是他更擔心時間拖久了,維也納政府可能會發生變故。

畢竟,國際聲譽這玩意兒要有才值錢。如果已經敗壞掉了,短期內又無法挽回,那就相當於暫時沒用了。

既然沒有用,那就可以破罐子破摔。類似的先例不少,翻翻歷史書就會發現,英國人的經驗最豐富,現在還不是好好的。

維也納政府急着平息輿論風波,主要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儘快把這個污點洗白,免得影響到了接下來的外交。

要是拖的時間長了,等輿論發酵後,洗都洗不白了,繼續和哥倫比亞政府談判也就沒有了意義。

或許對英國人來說,敗壞奧地利的國際聲譽要比一個小小的巴拿馬地區更加有價值;可是站在哥倫比亞政府的立場上,結果就恰恰相反了。

旁邊出現了有一個實力強大的鄰居,哥倫比亞政府還是希望這是一個有節操、有底線的好鄰居。

要是維也納政府放下了底線,他們就真的危險了。不僅僅只是巴拿馬地區的問題,搞不好整個哥倫比亞共和國都有可能賠進去。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拉斐爾·努涅斯不敢賭。無論英國人怎麼煽風點火,許諾再多的利益,也抵不住槍架在脖子上的威脅有效。

爲了避免“誤會”繼續加深下去,拉斐爾·努涅斯總統帶着滿滿的誠意走上了談判桌。

大家都有誠意,提出的要求都不過分,談判進行的非常順利。不到一個月時間,兩國就達成了初步協議。

1880年5月24日,奧地利駐波哥大公使洛雷拉同哥倫比亞總統拉斐爾·努涅斯簽訂了《巴拿馬意外交火事件善後協定》。

兩國一致認定這次交火事件,完全是出於意外,主要原因在於:大霧天氣和流竄“悍匪”的故意挑撥;其次是雙方語言不通、溝通不到位,讓敵人有機可趁。

罪魁禍首是流竄的“悍匪”,已經被兩國聯軍剿滅掉了,想要追究責任也沒辦法。

由於這次剿滅“悍匪”計劃是奧方組織的,哥倫比亞政府是應奧屬中美洲殖民政府邀請參加的,並且在意外交火中損失慘重,奧地利政府願意進行人道主義補償。

根據條約規定,奧地利政府需要向哥倫比亞政府支付共計342.6萬神盾的補償金,包過:58.4萬神盾的傷亡撫卹金,以及284.2萬神盾的經濟、財物損失費用。

(備註:條約簽訂過後,兩國在一個月內交接巴拿馬地區,奧軍在1880年7月1日前全部撤離。補償金分五次支付,接受有價實物充抵)

補償金額的數額問題姑且不論,支付方式也沒必要挑剔,能夠從列強手中拿到賠款,這可是哥倫比亞歷史上開天闢地的頭一遭。

小國嘛,不能夠奢求太多。事情的真相,只有中二少年纔會想要搞清楚。

拉斐爾·努涅斯總統是聰明人,知道就算是搞清楚了來龍去脈,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以哥倫比亞的實力,根本就沒有能力討回公道。現在能夠坐下來談,那也是維也納政府想要用外交手段解決問題,纔有這次談判。

萬一揭開了蓋子,奧地利人惱羞成怒,乾脆就佔着巴拿馬地區不走了,那纔是悲劇。

能夠收回失地、拿到一定的經濟補償,那就是外交上最偉大的勝利。

條約簽訂過後,拉斐爾·努涅斯第一時間向民衆公開了這個這個好消息,哥倫比亞的民衆沸騰了。

拉斐爾·努涅斯原本搖搖欲墜的總統之位,一下子變得穩固了起來。從人人喊打的“白癡總統”,瞬間變成了“民族英雄”。

哥倫比亞國內爲數不多的報紙,已經將拉斐爾·努涅斯捧上了神壇,被譽爲南美最偉大的外交家。

不過這位“偉大的外交家”臉上並沒有露出一絲喜悅的笑容。

“勝利”還爲時尚早,天上沒有掉餡兒餅的事情。列強不是吃素的,奧地利的錢也不是好拿的。

即便是維也納政府爲了平息輿論風波,暫時做出了讓步,也不等於他們放棄了對巴拿馬地區的野心。

對着地圖仔細研究,看着綠色標註,尚未開通了巴拿馬運河,拉斐爾·努涅斯嘆了一口氣。

在內心深處,他已經問候了一遍批准建設巴拿馬運河的前前任政府高層全家。

巴拿馬地區除了少量平原外,大都是山地、森林,發現的礦產資源也很少,根本就不值得奧地利窺視。

唯一的問題只能出在巴拿馬運河上,貫穿兩洋的大運河,無論是經濟價值、還是戰略價值都非常高。

有蘇伊士運河的先例在,所有人都知道巴拿馬運河一旦通航,就會財源滾滾而來。

可惜哥倫比亞政府實力有限,佔據這條黃金水道,就如同“小孩鬧市抱金磚”。

拉斐爾·努涅斯總統非常清楚,封鎖秘魯只是誘因,奧地利這次動手的主要原因還是窺視這條黃金水道。

看似奧地利迫於國際壓力退出了巴拿馬地區,實際上這只是一個開始,或者說是一次試探。

巴拿馬地區的守軍沒有擋住敵人的兵鋒,就再也沒人能夠阻擋奧地利的野心,哥倫比亞未來的日子註定不會好過。

打開窗戶,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拉斐爾·努涅斯緩緩問道:“巴拿馬獨立組織的情報收集了多少?”

中年男子無奈的回答道:“很遺憾,總統先生。時間實在是太短了,我們的人根本就來不及混進去。

現在蒐集到的資料,只是他們自己暴露在明面上的。

在此之前,我們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這個組織。疑似和之前的巴拿馬共和國有關,並且和奧地利牽扯的很深。

在奧軍的故意縱容下,這個組織已經取代了原來的巴拿馬地方政府,並且組建了自己的軍隊。

這些部隊都是以民兵形式存在,這些部隊主要以德裔爲主,軍官大都是奧軍退役官兵。

總兵力大約在1.5萬人上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幾個團,直接是民間武裝改變的,這些人都是剛剛移民過來的殖民團隊。”

明知道奧地利政府在背後支持巴拿馬地區獨立運動,拉斐爾·努涅斯也只能裝糊塗。

不捅破這層窗戶紙,維也納政府要顧及國際影響,只能暗地裡給叛軍提供支持,支持力度有限。

要是撕開了這層窗戶紙,維也納政府除了面子難看外,更大的可能還是厚着臉皮,直接承認巴拿馬政權的合法性。

這年頭列強的承認,也是一個國家取得獨立主權的重要因素。

拉斐爾·努涅斯非常清楚,前不久封鎖秘魯的政策,不僅得罪了奧地利,同樣也得罪死了法蘭西、秘魯、玻利維亞。

只要有人帶頭,這些國家都會承認巴拿馬獨立。如果再加上受法奧影響嚴重的國家,也跟着承認巴拿馬地區獨立,搞不好這個數字能夠過半。

巴拿馬地區原本就存在過巴拿馬共和國,後來才併入哥倫比亞的,有這歷史淵源在,要是全世界一半的國家承認巴拿馬獨立,那就真的獨立了。

這麼一來,鎮壓叛亂的軍事行動,演變成了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拉斐爾·努涅斯:“給我繼續查,必須要搞清楚巴拿馬獨立組織的領導者,以及他們和奧地利的關係究竟有多深。

最好能夠找到奧地利操縱巴拿馬獨立組織的證據,要不然英國人是不會介入的。”

沒辦法英奧兩國還是盟友,必須要遵守遊戲規則。

南美戰爭中約翰牛給智利拉偏架,維也納政府都只是暗地裡搞事情,明面上除了在扣押船舶的問題上抗議了幾句外,大多數時候都是默認。

就如同前面的“巴拿馬意外交火誤會”一樣,英國人也只是在暗地裡搞事情,明面上倫敦政府可是相信“誤會”的。

通過盟約約束,限制大家鬥爭的範圍,必要的時候還會互相包庇,這是英法奧三國同盟能夠維繫下來的主要原因。

哥倫比亞想要讓英國人出頭,實際上也是一廂情願。就算是拿到了證據,倫敦政府最多也就不痛不癢的譴責幾句。

這是利益決定的,也是實力決定的。巴拿馬運河還沒通航,戰略價值還沒體現出來,不值得他們和奧地利對上。

更何況在巴拿馬地區,英國人也沒有抗衡奧地利的實力,即便是加上哥倫比亞共和國也很勉強。

別看奧屬中美洲殖民地不咋地,那也看和誰比。和歐洲各國相比,那肯定是一個小弟弟,前十都進不去。

但是在美洲大陸,奧屬中美洲殖民地的軍事實力絕對可以排名前五,在海路暢通的情況下,甚至有可能進前三。

凡事都要靠對手襯托,南美都是農業國家,人口少得可憐,種族矛盾還非常的嚴重,戰鬥力自然不咋地。

……

哥倫比亞民衆慶祝這一偉大勝利的同時,歐洲輿論也引起了大地震,報紙銷量是蹭蹭的往上漲。

媒體衆說紛紜,只不過評價就好壞參半了,主流媒體主要分成了兩波,支持的認爲:奧地利政府主動支付補償金,是勇於承擔責任、尊重其他國家主權的表現。

反對派的則認爲:這是純粹的政治“作秀”,迫於國際壓力才做出的讓步,這是國際輿論的勝利。

不過這種勝利並不徹底,將侵略戰爭美化成爲了“意外衝突”,侵略者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並且指出今後國際鬥爭中這種“誤會”,還會層出不窮。

除了主流的觀點外,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論調。

比如說:抨擊維也納政府怯弱,對小小的哥倫比亞都要讓步,丟了歐洲列強的臉。

……

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專家學者們在報紙上各抒己見、大打嘴仗。這裡面有多少水軍,就沒有人知道了。

總之,吵着吵着話題就被人帶歪了。先是從“巴拿馬意外交火的誤會”到正在進行的“鳥糞戰爭”,接着是英法奧三國南美博弈,最後又跑回了普俄戰爭。

討論的話題多了,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和正在進行的戰爭相比,已經塵埃落定的“誤會”事件,從“新聞”變成舊聞,漸漸淡出了大家的視線。

第五十二章、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四十一章、處理戰俘第兩百七十一章、軍官不夠用了第十六章、淘金熱第五十章、烏合之衆的狠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第六十二章、海軍界笑柄第兩百五十三章、肉在鍋裡第一百章、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啓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九章、僱傭兵第一百六十六章、皇帝的食譜第二十章、逼出來的歐洲經濟峰會第二章、競爭無處不在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於敵第二十三章、真正的少年軍官第七十六章、牛皮糖第一百六十六章、填出來的通道第一百二十八章、殖民之路第一百八十八章、糾結的日本政府第一把零三章、沙皇的抉擇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二十七章、不給活路第六十五章、都不好過第八十九章、坑的最高境界第三十五章、唯纔是舉第四十七章、敵在國會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十五章、嚇倒了第兩百二十七章、戰爭爆發第三章、革命浪潮第兩百九十章、大帝之殤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一百二十九章、上帝的面子第二章、開門放俄國人第三十二章、因地制宜第一百一十五章、越發猖狂第一百零七章、序幕第一百五十七章、南線第三十七章、守規則的沙皇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七十五章、司法不加身第兩百四十九章、轉變第六十二章、推廣豬肉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一百一十八章、愈演愈烈第十一章、宮廷衛隊第一百八十四章、股災預兆第一百四十章、戰後影響第一百二十七章、運河遇襲第一百零三章、刺殺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兩百零六章、鬱悶的腓特烈第一百一十七章、急了第兩百二十七章、靈活外交第十二章、列強的節操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和軍事的區別第七十六章、都在演戲第五十二章、超低的心裡預期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四十三章、第二次維也納體系崩潰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兩百六十七章、小魚第五十九章、皇子總督第四十四章、戰略收縮第一百零二章、俄阿密約第八十八章、水淹七軍第七十二章、不能挖埋自己的坑第七十二章、善後準備第三十四章、夜深人靜的時候第三十章、加入——拆分第三十四章、被帶偏的話題第七十七章、匈牙利解放者(加更票票拿來)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六十二章、類我第三十七章、看不懂的資本第三章、鴻門宴第十六章、忍痛割肉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第四十五章、聯姻否?第一百二十五章、被演了第九十六章、戰爭藉口第三百零四章、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第兩百二十二章、霸權鬥爭的延續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一百二十七章、追趕第一百八十九章、瀕臨破產的巴黎會議第五十四章、俄國民衆的好爸爸第兩百二十九章、中亞鐵路第一百八十八章、聰明人第一百四十七章、維托裡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第五十八章、第十四章、投資準備(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三章、王位第一百六十八章、奪取指揮權第一百零八章、兩盟對抗時代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