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科學研究

夕陽西下,天邊的彩霞升起,映照的維也納更加絢麗多彩。

忙碌的人們,沒有時間欣賞這一副麗景。奧拉比弗是一個例外,最近實驗室給他分配到了一個輕鬆的活計,算是休假了。

沐浴在晚霞中,奧拉比弗沒有忘記手中的工作。拿起手中似是聽筒,又像是話筒的東西大聲呼喊。

沒錯,這就是他一天的工作。既然是休假,自然沒有多少事了。每天三次通話測試,就是一天的工作。

最初的時候,就在實驗室外面,後來距離逐漸放大。現在奧拉比弗距離實驗室已經超過了二十公里,如果再遠的話,就要出維也納了。

奧拉比弗在皇家科學院上班已經五年了,沒有任何意外,搞科研的機構加班是家常便飯。

五年時間,奧拉比弗最長的假期都不到三天。所謂的休長假,無非是崗位調節到更輕鬆的位子上,放鬆一下壓力。

電話研究是一直都是實驗室的重點項目之一,早在18世紀歐洲就有“電話”一詞,1860年意大利安東尼奧·穆齊就曾發明電話。

不過這玩意兒並不好用,或者根本就不能用。原時空一直默認是1876年貝爾發明電話的,只因爲貝爾進行改進後,具備了實用價值。

現在自然等不了那麼久,這種相對容易攻克的技術,一早就被弗朗茨盯上了。

從測試距離就可以看出來,皇家科學院在電話研究上已經邁出了第一步,距離成功都不遠了。

如果不考慮通話質量,現在電話可以進行“同城語音聊天”,具備了一定的商業價值。

電話的誕生,本來就是爲了人們交流方便的。區區幾十公里實現通話覆蓋,顯然是無法滿足弗朗茨需求的。

提高通話質量,成爲了最大的難題。只要語音傳播技術得到突破,擴大通話距離反而很方便。

大不了人工接線,弗朗茨沒有那麼高的期待值,想當然的認爲可以一步到位,實現智能換線。

電話另一端的奧斯卡驚喜的報怨道:“奧拉比弗,你小點兒聲,我又不是聾子。”

奧拉比弗心中一喜,通話質量提高了。幾乎每天都在更換新設備,亂七八糟創意,都在輪番上陣測試。

發明創造很多時候非常枯燥,看着科研人員的腦洞,加上大量的實驗,才能夠取得最後的成果。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運氣。幾乎所有科學家都承認,科研要吃運氣飯,運氣不好的人不適合搞科研。

心情大好的奧拉比弗,直接懟了回去:“知道了奧斯卡,如果你是聾子的話,也不會報怨我的聲音大。

不過,我想你現在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這個。貌似這次的通話質量提高了,成功已經不遠了。”

通話質量提高,不等於就成功了。畢竟這只是專線電話,在實際運用中,這玩意兒並不具備經濟價值。

不過實驗室有這點兒好處,可以分工,同時對多項技術進行研究,甚至每一項技術的研究都有多個小組。

走的就是數量路線,這比個人研究者來說,優勢實在是太大了。

以電話研究爲例,這個重點項目,就有上百人蔘與。包括:語音質量、電話交換機、電話線路、電話……分成了十幾個小組,同時進行研究。

任何一項技術的進步,對這個項目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獎金自然是少不了的,這方面弗朗茨一貫很大方。

科研不能用愛發電,那點兒電量撐不起整個行業。最近這些年奧地利科研領域發展的很不錯,皇家科學院是居功甚偉的。

每年數百萬神盾的經費投入,成爲了推動奧地利科學技術進步的源動力。

相比電話,留聲機技術更加成熟,相關專利都已經註冊完備了。預計在今年聖誕節過後,就會投入市場銷售。

好吧,又搶了愛迪生的專利,再這麼玩兒下去,弗朗茨非常懷疑這位發明家,後面能夠搞出什麼新花樣來。

這些發明創造,讓弗朗茨不再執着於名人。事實證明,只要捨得投入,這些技術上已經可行,只差理念的科學發明創造,都是可以砸出來的。

既然如此,愛迪生的價值就大大降低了。拉攏一名科學家遠拉攏一名商人更加容易,與其花大代價去追逐成功的“商人”,不如用同樣的錢養幾百名科研人員。

這些纔是真正能夠增強國力的。近代以來任何一個強國的背後,都是一幫科研人員、工程師撐起來的。

沒有工業作後盾,科學家們的偉大構想,永遠都只是構想,想要變成現實,還要看基礎工業。

甚至科學技術進步也是息息相關的,人們在關注愛迪生、愛因斯坦這些大牛的時候,往往忽略背後默默無聞的基礎科學研究者。

這些人沒有知名度,沒有影響人們生活的發明創造,然而一切的發明創造又離不開他們。

從19世紀以來,大部分科學發明創造都集中在歐洲大陸,就可以看出問題來。

不是別的地區沒有天才,只因爲基礎工業的缺失,支撐不起這些天才搞發明創造,不得不走上另外的道路。

在科研院的一個角落裡,內燃機項目小組還在艱苦奮鬥着。

這項技術起源也很早,17世紀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就用火藥爆炸獲取動力的研究,只不過因爲火藥技術不成熟,難以控制結果導致研究失敗。

1794年,英國人斯特里特提出從燃料的燃燒中獲取動力,並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與空氣混合的概念。

1833年,英國人賴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燒壓力推動活塞作功的設計。

19世紀中期,科學家完善了通過燃燒煤氣,汽油和柴油等產生的熱轉化機械動力的理論。這爲內燃機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活塞式內燃機自19世紀60年代問世以來,經過不斷改進和發展,已是比較完善的機械。

1860年,法國的勒努瓦模仿蒸汽機的結構,設計製造出第一臺實用的煤氣機。

這些都是促使內燃機項目立項的外在因素。既然基礎已經奠定了,弗朗茨自然不會忽視這項劃時代的發明了。

單從技術上來說,18世紀內燃機技術就有可能問世。當然,科學研究不是那麼容易的,原時空一直拖延到了19世紀後期才得以突破。

弗朗茨的推動只是加快了這一進程,早在兩年前,內燃機就已經在實驗室誕生了。

只不過因爲功率太小,沒有實用價值,目前只能留在博物館供人觀賞,現在已經是第二代內燃機。

什麼時候,能夠運用到生活中,這個問題就只能看運氣了。畢竟,實驗室成果和商業運用是兩個概念。

皇家科學院中還存在着很多黑科技,只不過因爲各種原因,不能夠問世。其中以醫藥、生物學最多,很多效果很好的藥品,根本就無法工業生產。

不光是工業技術更不上,很多都是原材料太少。尤其是那種以幾百年草本植物加工出來的藥品,實驗室自身研究都缺乏原材料。

沒得說,這些亂七八糟研究的幕後支持者就是弗朗茨。

在維也納研究的項目還算不錯,部分放在非洲的實驗室才恐怖。曾經還出現過一次實驗室污水排放,導致數個非洲部落滅族。

可以說最早的生化武器了,幸好弗朗茨有先見之明,把實驗室放在了非洲大陸,不然事情就大發了。

弗朗茨一直都認爲,每一名優秀的科學家,都是一位作死小能手。很多根本就不瞭解的東西,都敢直接進行研究,不佩服都不行。

許多爛七八糟的研究,造成了難以想象的後果。如果弗朗茨願意,現在都可以製造生化武器了。

顯然,愛好和平的他沒有這麼幹。誰也不知道科學研究帶來的副產品,放出去後果會有多麼嚴重,弗朗茨更加不想嘗試。

這個年代的醫學技術有限,萬一放出一個未知病毒,直接把人類搞歇菜,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方面科學家們,還是知道輕重的,每次實驗收集數據過後,都要慎重處理研究帶來的垃圾。

如果想要坑人的話,把這些廢料蒐集起來,給送過去保管效果顯著。當然,這種缺德事,弗朗茨是從來不幹的。

爲了處理實驗室垃圾,他也是付出了大代價。通常都是先高溫焚燒,然後再運往人跡罕至之地掩埋,反正是不會留在國內的。

第四十二章、無良想法和買單第七十一章、普魯士的反擊第三十章、只在乎曾經擁有的鐵路第兩百八十九章、不是錢是命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一章、強取豪奪第四十五章、楷模弗朗茨第六章、努力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還是向東?第一百零五章、無疾而終第二十八章、債券第七十一章、普魯士的反擊第七十章、反作用第兩百三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一百零九章、後勤告急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十七章、《勞工保護法》第二十七章、二月革命第四十三章、沒有永遠的敵人第六十章、法國人的反擊計劃第二十九章、鼓勵移民第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六十五章、得與失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兩百八十九章、不是錢是命第一章、穿越第九十二章、殺人誅心第九十七章、沒有底線的時代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四十二章、第二次普丹戰爭第七十二章、汽車工業第五章、財產自主權第六十七章、意外事故第二十五章、拯救奧地利第一步第一百七十一章、不再是主角第六十七章、全重火炮戰列艦第三十三章、退羣了第十八章、危機四伏第一百零四章、清君側第一百五十章、搶糧第一百零七章、英法協約第二十三章、混水摸魚第兩一十二章、貨幣霸權——新複本位法第十九章、控制死亡率第六十一章、刺背第五十章、不能墮落的階層第七十章、進退兩難第六章、教育改革第一百一十二章、封國之爭第八章、蘇伊士運河第一百五十四章、現在—未來第一百二十章、糾結的沙皇第一百八十二章、特殊的聖誕節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和軍事的區別第二十八章、都在演戲第二十一章、陰差陽錯的經濟危機第二十四章、新的賭局第一百五十二章、加速第一章、登基第二十八章、債券第兩百八十章、最佳盟友第六章、教育改革第一百七十七章、體制改革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一百一十九章、識破第一百八十七章、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十章、法蘭西的面子值多少錢第一百零一章、踢皮球第八十章、送上門的藉口第六十一章、猝不及防的世界戰略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十六章、開發波黑地區第一百五十章、道德綁架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二章、奪權第一步——金本位改革第一把零三章、沙皇的抉擇第一百零三章、利益綁架第六十九章、油田第三十章、加入——拆分第十章、法蘭西的面子值多少錢第七十六章、繼續挖坑第七十章、亞歷山大二世第一百五十九章、大通脹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第七十三章、畫大餅的新高度第六章、賭第兩百零六章、維多利亞詛咒第四十八章、準備決戰第兩百一十六章、風起雲涌第四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九十六章、南洋大學第十三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第二十三章、聲南擊北第三十一章、墨西哥皇帝第四十三章、拿破崙遇刺第二十三章、大棋盤第九十七章、沒有底線的時代第九章、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