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破產啦

沒錢永遠都是最痛苦的事情,尤其是還有一大幫子人指着吃飯,解決財政危機已經迫在眉睫。

聖彼得堡冬宮

新任財政大臣葉夫根基斯哭喪臉彙報道:“陛下,這是最近一個月的支出報告,如果不採取措施的話,最多三個月我們就會破產。”

財政破產,沙皇政府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如果是平常時期,破產就破產好了,大不了宣佈賴賬。

現在的問題是剛剛組織起來的開荒運動不能停下,不然這上千萬人就會餓肚子。到時候不僅改革毀於一旦,就連沙皇帝國都有可能因此而崩潰。

接過報表掃視了一眼,亞歷山大二世就丟在了一旁,起身在屋子裡徘徊了起來。

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實際參與開荒的民衆數量,要遠比沙皇政府預計中的多。人多力量大,開銷也大。

猶豫了許久,亞歷山大二世纔開口問道:“如果從現在開始,我們暫停國際債務支付,能夠度過這次危機?”

賴賬不是一個的選擇,可問題是沙皇政府真的沒錢了。無論是繼續國際貸款,還是發行債券,沙皇政府都嘗試過了。

沒有人願意把錢借給窮鬼,即便是俄國人能夠拿出抵押品,大家也擔心兌現不了承諾。

因爲戰爭的緣故,丟掉了東歐地區的部分沃土,沙皇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是大幅度縮水。

如果不是在抄家中發了一筆,沙皇政府早就破產了。戰爭消耗大、改革同樣是吞金獸,留給亞歷山大二世選擇的餘地已經不大了。

財政大臣葉夫根基斯想了想後回答道:“如果暫停部分項目,全力保證開荒運動,應該問題不大。”

做選擇題的時間到了,吃了一次交通不便的虧後,亞歷山大二世制定雄心勃勃的俄羅斯鐵路計劃。

全線高達十五萬公里,一旦完成這個計劃,俄屬東歐就被串聯了起來,幾乎可以宣佈普魯士和波蘭完蛋了。

亞歷山大二世果斷的做出了決定:“好,那就這麼辦!”

發展的問題先滯後,解決眼下的問題要緊。表面上看來,大開荒增加了土地數量,讓農民都有了土地,是一件好事。

實際上,這裡面還有很大的隱患。最大的問題就是未來必然會出現糧食產量太多,穀賤傷農這個道理大家都是懂的。

或許對資本主義經濟來說,糧食產量增加是一件好事,可以降低養活工人的成本。

然後,對農民和貴族來說,這就是一場災難。不少貴族在扯後腿,主要原因就是擔心未來自己利益受損。

俄羅斯帝國本來就是糧食出口大國,要是繼續增加產能,內部肯定消耗不了,出口就成爲了唯一選擇。

從一開始,沙皇政府就做好了把歐洲糧價打下來的準備。各國可以向他們傾銷工業產品,他們也可以反向傾銷農業產品。

如果可以壟斷歐洲大陸的糧食供應,那就再好不過了。要做到這一步,首先就要讓俄羅斯帝國的糧食能夠運出去。

鐵路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如果不能解決交通問題,計劃永遠都停留在紙面上。

沒有人反對亞歷山大二世的計劃,相比偉大的計劃,還是度過眼前的難題要緊。

只要撐過了第一年,土地上的產出能夠保證民衆基本生活,那麼後面就好解決了。

這個年代俄國農民好養活,剛剛從農奴變成自由民,只要能夠填飽肚子,別的要求他們都還不敢有。

只要度過最危機的時刻,後面的問題就要好辦了。

1869年7月7日,沙皇政府向各大債主發出照會,宣佈:俄羅斯帝國財政破產,無力繼續履行債務。

歐洲世界一片譁然,最近好些年都沒有歐洲國家賴賬了,都給了民衆們一種錯覺,認爲各國政府的節操提高了。

俄國人現在打破了大家的幻想,沒有賴賬那是大家財政情況不錯,沒有到必須賴賬的時候。

真要是沒錢了,那說賴賬就得賴賬。反正要錢沒有,要命不給,其餘的大家看着辦吧!

除了債主之外,歐洲民衆都變成了吃瓜羣衆,將目光投向了維也納,幸災樂禍的表情溢於言表。

奧地利最近一些發展的很不錯,自然也讓很多人嫉妒。作爲俄國人最大的債主,現在很多人都在看奧地利的笑話。

要知道,現在俄國人每個月都要支付306.84萬神盾的本息,每年就是3682.08萬神盾。

這個天文數字,已經足以令俄奧同盟破滅了。再好的關係,也頂不住利益的摧殘。

弗朗茨並沒有外界想象中那樣惶恐,早在拒絕向沙皇政府提供貸款的時候,他就做好了俄國人賴賬的心裡準備。

不對,應該說在更早的時候,就有這個思想準備了。畢竟沙皇政府的財政狀況一直都不咋地,能夠支撐到現在都很不容易了。

再充分的準備,善後工作也必須要做。這其中大部分貸款,都是維也納政府提供擔保的,不然可沒有幾家銀行敢接單。

除了問題,維也納政府也是需要承擔責任的。好在絕大部分貸款都是有抵押的,現在維也納政府的工作就是督促俄國人落實抵押品。

首相費利克斯皺着眉頭彙報道:“陛下,根本簽訂的合同,我們初步估算了一下,就算是俄國人履行了抵押,我們也要在擔保範圍內承擔3800萬神盾的賠償金。

這筆錢不能直接由我們承擔,必須要讓俄國人爲此負責。現在財政沒錢,就讓他們延期還款,沙皇政府不可能一直破產下去。”

弗朗茨點了點頭,別人的債務可以不管,自己的賬總是要收回來的。就算是沒錢,也必須要讓沙皇政府先認賬,不然維也納政府也很難向民衆交代。

“外交部和俄國人溝通,督促他們履行合同。無力償還債務,可以延期支付。”

欠錢的是大爺,現在的沙皇政府就是這個大爺。

武力追債那是不可能的,這點兒錢根本就不夠軍費開銷。不同於墨西哥那麼好欺負,毛熊還是有實力的。

沙皇政府沒錢,不等於沙皇貴族也沒錢,幾百年的積累,再怎麼樣也支撐得起一場戰爭。

貴族和沙皇政府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外敵入侵的時候,他們很快就會親如一家。

俄國人的債主很多,本着欺軟怕硬的原則,估計小國的債務都會被賴掉,大國債務一般是延期支付。

延期支付的債務同樣分三六九等,由各國政府擔保的肯定是優先償還,沒有政府擔保的民間商業貸款,多半是能賴掉就賴掉,賴不掉就拖下去。

挑挑揀揀過後,這次賴賬活動,俄國人至少減少了四億神盾的外債。如果沙皇政府夠強硬,沒準還會更多了。

令弗朗茨欣慰的是,近東戰爭時期的外債,俄國人已經還得七七八八了,不說利息收益,至少本金是拿回來了。

普俄戰爭中的債務,沒得說自然是沒有拿回來。業務能力最強的銀行,也頂多收回來了百分之三四十的成本。

奧地利政府是沒有虧損,大部分貸款都是有附加條件的,通過這些年的兩國貿易,帶動經濟發展,增加的稅收就足以彌補損失。

金融機構就不一樣了,如果有維也納政府提供了擔保,那麼還好辦,就算是俄國人賴賬,還有維也納政府負責保證本金安全。

沒有獲得擔保的商業貸款,那就麻煩大了。這種貸款,金融機構是要自行負責的。

菲利波特就是這樣一個倒黴蛋,他不是什麼銀行家,僅僅只是一家證券公司的老闆。

因爲貪圖俄國人給出的高額返點,就替沙皇政府代銷了一批債券,現在俄國人宣佈財政破產,按照奧地利法律規定,他的證券公司就要承擔連帶責任。

一名中年胖子匆匆跑來說道:“菲利波特先生,俄國人宣佈破產的消息一定傳開了,現在外面的民衆要求我們提前兌付債券。”

這個年代奧地利的證券管理體系堪稱是粗暴,證券公司代爲發行債券,必須要爲購買債券的民衆們負責。

簡單的來說,審覈債券的權利在證券公司手中。這可不僅僅只是好事,既然拿到了審覈權,同樣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比如說:保證債券能夠正常對付,提前向購買債券民衆說明風險,發生了賴賬情況,證券公司需要承擔一定的賠付責任。

這個賠付標準,由證券公司和政府共同確定。政府制定的標準是不低於本金百分之五十,而證券公司爲了招攬生意,往往會制定一個高標準。

奧地利號稱保本的證券公司都不是一家兩家,菲利波特的證券公司恰好也是其中之一。

按照承諾,現在俄國人賴賬,無力正常兌付債券,菲利波特的證券公司就要代爲償還本金。

自己給出來的承諾,那就必須要兌現。菲利波特現在後悔了,俄國人給出的抽成高達15%,本來就不正常,可惜當初沒有抵禦住誘惑。

菲利波特關心的問:“貝爾格,我們賬目上還有多少錢?”

跑路是不可能跑路的,警察已經盯上了他。要是跑路的話,估計出不了奧地利就被抓了。

想辦法善後纔是王道,賠錢是必須的。現在這些債券顯然是不可能平價賣出去了,不過打折之後沒準還有人敢接盤。

畢竟這是沙皇政府發行的國債,就算是現在破產無力兌付,未來俄國人想要重新建立信譽,仍然有可能回購的。

普通民衆看不到那麼遠,或者說等不到那麼久。

貝爾格想了想說:“賬上共計389.46萬神盾,不過扣除證券公司的運營經費,能夠動用的只有356萬神盾。

菲利波特先生,外面要求提前兌付的民衆很多,這筆錢恐怕不夠賠付。”

菲利波特嘆了一口氣說:“我知道,先派人出去安撫民衆,告訴他們我們同意按照合同約定提前兌付。

我記得當初的銷售合同有過約定,遇到不可抗力導致債券無法正常對付的,我們的確是要負責。

不過,這個負責時間是債券到期過後。現在他們要求提前兌付,屬於違約行爲,需要承擔百分之二十的違約金,我們只需要支付百分之八十的本金就行了。

放出消息,三天過後我們開始提前兌付債券,只開設一個窗口,增加審覈步驟,儘可能的拖延時間。

我還要去打探消息,看看事情有沒有轉機。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維也納政府不可能沒有反應。

放心吧,這件事情是擊不倒我們的。公司一共發放出去的俄國債券也就八百多萬,不可能所有的民衆都要求提前兌付吧!

你們也打聽一下,看看市場上有沒有人收購俄國債券,那怕打個對摺,我們也可能接受。”

證券公司的利潤一直很豐厚,十年前創辦這家公司的時候,菲利波特僅僅投入了不到三十萬神盾,現在光流動資金就是這個數字的十幾倍。

這些年他從證券公司抽走的利潤分紅也有上百萬神盾,這次危機給他帶來的損失很大,但是隻要應對得當,度過這次危機還是有希望的。

菲利波特不得不慶幸,俄國人本身信譽就差,他們的債券在市場上不受歡迎。要不然一次銷售出去了幾千萬神盾,他就只能去跳天台了。

當然,真要是能夠銷售出去幾千萬神盾,這筆生意他也做不下來了。

奧地利的法律又不是兒戲,超過本身承載能力的債券發行,政府可是會干涉的。

不然註冊一家皮包證券公司,在市場上發行債券斂財,賣完就捲款跑路、宣佈破產,豈不是可以迅速發家致富?

顯然,這種一夜暴富的發財方式,在法律條文上已經寫清楚了。

不同於別的公司,證券公司破產追責是最嚴的。管理層和股東都要受到嚴查,除非全部都是嚴格按規定操作,不然基本上沒人能夠跑掉。

嚴格來說,菲利波特替俄國人發行的債券,就算是打了擦邊球。

不出事自然沒有問題,現在出了事,要是不盡快做好善後工作,等警方介入了,他多半要蹲監獄。

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七十五章、戰爭要爲政治服務第九十七章、三缺一第四十章、逼宮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一百九十八章、鈔能力第八十三章、大陰謀第二章、奪權第一步——金本位改革第三十四章、被帶偏的話題第兩百三十六章、扣留軍艦第十六章、開發波黑地區第三十八章、上杆子的買賣——不做第七十章、想要止損的法國人第二十六章、豬隊友拯救日記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四十八章、準備決戰第八十三章、大陰謀第十二章、被坑的軍火販子第兩百四十四章、操心第六十一章、頭疼的弗朗茨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遷隊第一百零八章、真正的危機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一百六十一章、讓印度人保衛印度第兩百三十章、高風險第八十七章、布達佩斯攻防戰——暗流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第三十二章、因地制宜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一百九十八章、鈔能力第八十二章、帶不動的豬隊友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十九章、控制死亡率第三章、蘇伊士運河通航第一百零七章、規劃好的命運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一百一十五章、餿主意第三十五章、又見交易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兩百零三章、不合邏輯第二十二章、轉折點第一百零五章、宣而不戰第四章、裁軍第九十六章、政客的狠第九十一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十一章、缺兵少將(6-1/5)第三十五章、慶典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二十九章、跑路也不容易第二十一章、陰差陽錯的經濟危機第九十章、轉折點第二十二章、轉折第九十二章、武力施壓第八十九章、下不來了第十章、最廉價的情報組織第三十九章、亞美尼亞第八十章、風雲變幻第一百六十三章、難民潮第三十二章、因地制宜第一百九十九章、聯姻考慮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六十七章、全重火炮戰列艦第十九章、意外之喜第五章、瑞士僱傭兵第二十五章、誤中副車第三十五章、顛倒黑白第四章、後續影響第兩百六十二章、急眼了第六十二章、全球巡航第一百一十二章、昏暗的日子第八十四章、都吃飽了第兩百二十一章、難產的臨時政府第六章、日常操作——挖坑第八十五章、暗度陳倉第兩百四十四章、又見斷頭臺第一百一十章、戰爭賠償第二十七章、撤退第二十六章、南非風雲起第八章、愛德華-馮-鮑恩菲爾德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二十三章、大棋盤第一百二十五章、屠城第四十七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二十九章、跑路也不容易第四章、蝴蝶效應第七章、菜鳥初鳴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四十章、戰時經濟體制第三十六章、平叛與談判第一百二十六章、沒得選擇第十一章、科學家檔案庫第十一章、缺兵少將(6-1/5)第一百九十二章、謠言的威力第四十八章、誘敵深入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五十章、看熱鬧不嫌事大,再添上一把火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三十四章、夜深人靜的時候第十章、扯後腿第二章、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