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

在鐵路計劃啓動的同時,弗朗茨也沒有忘記另外兩個核心產業,不過在這兩項產業上,政府直接插手就少的多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加工製造業可以看爲一個整體。農產品加工業能夠被單獨剝離出來,沒有別的因素,就是單純的能夠賺錢。

目前奧地利帝國最大外匯來源,就是農產品出口。其中包括精加工農產品出口、原生態農產品出口兩部分。

毫無疑問,完成加工過後的糧食出口利潤要高的多,能夠帶動大量的人員就業,給國家帶來大量的稅收。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這就是GDP的增長點。弗朗茨還指望靠農產品出口帶來的利潤,彌補貿易逆差呢。

在國際貿易中,奧地利帝國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逆差狀態,這也是造成奧地利盾持續貶值的主要因素。

這個年頭的貨幣可不是後世的信用體系,完全是切切實實的真金白銀,國際貿易結算的時候,大家用的都是金銀。

國際貨幣?英鎊勉強可以算,不過並沒有到19世紀後期那種地位,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是不承認的。

在這種背景下,貿易逆差持續下去,就會造成財富外流,影響國內的經濟發展。

弗朗茨主政過後,爲了讓國內經濟的正常發展,穩定了奧地利盾的幣值。

儘快想辦法平息貿易逆差,就成爲了政府的當務之急。

短期內能夠讓奧地利政府實現貿易平衡的,就只能通過出口精加工的農產品,賺取產品附加值了。

1849年8月份,奧地利政府就出臺了規定:降低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的稅率下調2個點,同時又宣佈1850年過後,原生態農產品出口關稅將上調1個點。

爲了鼓勵更多的人投資這個行業,奧地利政府還規定:新建立的農產加工企業,第一年享受免稅待遇,後面三年享受半稅待遇。

受這個政策的影響,1849年後面幾個月奧地利就增加了221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包括弗朗茨也加入了進去。

奧地利本來就是農產品出口大國,發展農產加工業具有天然的優勢,出臺政策鼓勵一下就行了。

製造業就麻煩了,這個涵蓋的範圍太廣,在某些領域奧地利是具備優勢的,大部分產業都已經開始落後了。

不過這個落後,只是相對於已經完成工業化的英國人來說,在東南歐地區奧地利的工業還是有優勢的。

在弗朗茨看來,推進製造業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加快工業化步伐,機械化生產比手工業具有太大的優勢了。

這不是短時間能夠辦到的,不過政府依然對重工業進行扶持,比如說鋼鐵產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就受到了照顧。

這個照顧並不僅僅只有下調稅率,還有地方政府會幫忙解決基礎設施上的問題,比如說工業用水、交通問題。

發展製造業,最重要的就是耐的住寂寞,不要說一年時間,就算是三五年時間,都不一定看得到成績,可是堅持十年二十年過後,就一定會取得成績。

創新?

現在說這個問題太早了,在完成工業化之前,奧地利製造業走的就是抄襲英國人的道路,當然偶爾有個意外收穫,也是令人愉悅的。

……

總的來說,從1848年下半年到1849年末,奧地利政府進行的經濟改革,都是爲了掃清國內經濟發展的障礙。

作爲一個半計劃經濟,半市場經濟的獨特國家,1849年奧地利在經濟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維也納市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糧食價格下降了,較之1847年下降了百分之十五。

不要看這個數據好像不起眼,實際上在工業上這一點非常的重要,糧食價格下跌意味着養活工人的成本降低了。

生活成本的降低,同樣也讓底層市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很多人手中出現了微不足道的積蓄,這些錢有人選擇了儲存起來,也有人選擇了消費。

一個兩個不起眼,人數多了匯聚起來也不在是一筆小數字,市場的繁榮度增加了。

這些不起眼的消費,最後還是反饋到了工業生產中,有市場自然就有生產,推動了工業產能的提高。

如果這種影響微不足道,那麼沒有內部關稅後,匈牙利地區的市場敞開了,造成的影響就大了。

就算是經濟再怎麼落後,也有一千多萬人口。解放農奴、進行土地贖買過後,這些人變成有產者了。

有資產自然就有購買力,或許現在這個市場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可是消費總量的增加,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沒有了關稅,奧地利的工商業製品在匈牙利地區的競爭力大增,加上匈牙利地區市場的擴大,自然刺激到了國內的工商業的發展,已經出現了一個小繁榮。

根據工業部的統計,1849年奧地利的工業產能較之1847年提高了15%,這個數據在奧地利預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工業產能不可能一躍而就,擴大生產也需要時間,這個年代不比後世,下了訂單馬上就可以拿到設備。

接下來的幾年,纔是奧地利工業產能的爆發期。

除了國內市場的擴大外,神聖羅馬經濟同盟的建立,國內的工商業擁有了更加廣闊的市場,自然會刺激到工業生產。

正在弗朗茨暢想美好未來的時候,一個壞消息傳來了。

“陛下,聖彼得堡傳來了消息,俄國人的耐心已經用完了。

一個星期前,在普魯士政府宣佈進行全國動員後,沙皇尼古拉一世就做出了針鋒相對決定,俄羅斯帝國的軍隊正在向普俄邊界集結。

昨天上午俄羅斯外交部,向普魯士駐俄大使下達了72小時的最後通牒。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普魯士政府很快就會向俄國人妥協,他們現在不敢和俄國人開戰。”梅特涅皺着眉頭說道

普俄因爲丹麥戰爭進行對峙是符合奧地利利益的,在消耗普魯士政府實力的同時,還惡化了普俄關係,凸顯了俄奧同盟對俄國人的重要性。

可是俄國人沒有耐心了,那麼普魯士政府就堅持不下去了。

起初的時候,普魯士政府還對吞併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有信心,後面見識到了俄國人的強硬態度過後,他們的信心就逐漸降低。

到了現在支撐他們不放棄的因素,已經不是吞併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了,而是德意志地區的民意不讓他們退縮。

俄國人很可怕,感受最深的是他們的鄰居,被普奧隔開的德意志邦國就感受不到了。

爲了討好國內的民意,薩克遜-哥達公國政府就公然宣佈:“爲了德意志聯邦的領土完整,我們不惜和俄國人決死一戰!”

漢諾威王國也強勢的表示:“只要俄國人敢入侵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我們就和俄國人死戰到底!”

就連弗朗茨都不得不表示:“如果需要出兵保衛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奧地利不落人後。”

……

這些王國、公國的強硬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話,那麼自由市這種被民意統治的地區,就已經採取實際行動了。

漢堡的德意志民族遠征軍、呂貝克德意志民族自衛軍、不來梅漢薩德意志民族義勇軍……

不需要太過重視,這些名字很響亮的部隊,實際上也就由三位數的民族主義分子組成,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大家都做到這份兒上了,普魯士政府自然是不好意思退縮了。

腓特烈-威廉四世表示他也要臉啊,要是沒有一個令大家信服的理由,他就退縮了,還要不要在德意志地區混?

可是硬頂也不行,真要是普魯士和俄國人打起來,信不信這些口號喊的驚天動地的人,瞬間就轉換立場了?

節操神馬的在政客眼中,又算得了什麼?藉口千千萬,還怕找不到麼?

實在是不行,組織一批志願者過去當援軍,將看不順眼的敵人塞進去當炮灰,大家又不是做不出來。

看看奧地利政府的做法就知道了,凡是想要去前線參戰的,都可以報名,戰爭爆發過後,就送他們過去。

最後連遊行隊伍都沒有了,奧地利政府也沒有進行鎮壓,或者是驅逐,只是派了幾名書記官,記錄參加遊行人員名單。

名單上的人,都是熱愛德意志聯邦的積極分子,準備上前線吧。戰爭已經爆發,聯邦就需要你們保衛了。光喊口號可不行,必須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愛國。

嘴炮黨們慫了,讓他們這些喊口號可以,上前線拼命還是讓別人去吧。

本來應該是主力軍的學生大部隊,現在還在學校啃書本,外面發生的事情他們雖然關心,可是出不去啊?

加上政府的表現,貌似也很積極,不需要他們做什麼了,犯不着違反校規啊?

普通民衆大家都有工作,支持收回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是一回事,上街遊行又是另外一回事,難道遊行就能夠收回國土?

大家都是理性的,給普魯士王國打打氣就行了,沒有必要給國家添亂,要知道遊行示威也是影響經濟發展的。

“普魯士政府要妥協,我們也無能爲力,拖了這麼長時間,想必普魯士王國今年要過苦日子了。

腓特烈-威廉這個傢伙大概在後悔吧,前前後後耗費了這麼大的代價,現在居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弗朗茨苦笑着說

他真的沒有幸災樂禍,普魯士人要是不刺激俄國人進行全國動員的話,尼古拉一世也沒有這麼容易上火,那麼普丹戰爭拖到明年就不是問題了。

到時候,弗朗茨投資出去的錢,已經回籠了一部分資金,加上皇家銀行對外吸納的儲蓄資金,就可以填上他挪用捐款的窟窿了。

現在普魯士人明顯是堅持不住了,才故意刺激一下俄國人,借俄國人的軍事威脅,說服國內的民族主義分子讓步。

不然腓特烈-威廉四世吃飽了撐着,要下令進行全國動員?

打丹麥王國普魯士王國現在的兵力就夠了,要是打俄國人的話,全國動員也不夠啊?

普魯士國內的民族主義分子是可以說服的,畢竟要和俄國人打仗誰都會心虛,這次全國動員普魯士政府可是把他們也編入了軍隊中。

喊口號大家不慫,到了軍營過後,很多人都開始重新思考了。不能爲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就讓他們把命搭上啊?

普俄一旦開戰,就算是德意志邦國全部支持他們,最後損失最大的同樣是普魯士。要是打輸了不但這個兩個公國收不回來,搞不好還要割一塊地出去。

軍事上的勝算太低,大家的積極性自然就不高了。只要說服了國內,普魯士政府就度過了難關。

德意志地區的輿論,腓特烈-威廉四世明顯是放棄了。這麼明顯的問題,德意志邦國聯手給他們下的絆子,怎麼可能這麼容易逆轉呢?

被罵就被罵好了,反正又不會少了一塊肉。

統一德意志地區的野心他們有,可是沒有相應的實力啊,就算是獲得了民衆的支持,戰場上打不贏還不是白搭?

普魯士政府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事不可爲就及時止損,和實際利益相比,名聲也是可以犧牲的。

沒有了在德意志地區的聲望,惡化了普俄關係,普魯士王國想要統一德意志基本上是沒有機會了。

在戰略上,奧地利獲得了勝利。不過弗朗茨卻高興不起來,錢錢錢,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咬了咬牙,弗朗茨決定採用拖字決。一旦普魯士政府讓步,放棄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他就讓皇家銀行向普魯士政府索要捐款。

要知道戰爭拖到了現在,皇家銀行已經前前後後向普魯士政府支付了四百多萬盾的捐款,錢都用在戰爭上了,普魯士政府顯然是不可能退還的。

以索回捐款的名義拖延時間,給回款創造時間,這麼做雖然卑鄙了一點兒,還把普魯士政府得罪死了,弗朗茨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不這麼幹,他拿什麼退還民衆的捐款?

要是按照事先的承諾,按剩餘資金比例支付,弗朗茨的財政窟窿很快就會暴露。

只要一口咬定普魯士政府騙取捐款,代表所有捐過款的民衆要求他們退還,轉移大家的注意力,才能夠爭取到足夠的籌款時間。

“聯繫德意志各邦國政府,一旦普魯士政府放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大家就一起發難,鼓動民衆向普魯士騙子索要捐出去的錢。”弗朗茨想了想說

“是,陛下。”梅特涅回答

第五章、瑞士僱傭兵第一百章、虛張聲勢第七十八章、忠誠在奮鬥第五十二章、善後(求票票)第六十一章、非洲農場計劃第二十九章、暗度陳倉第一百二十七章、洗不清第五章、都是運河惹的禍第三十章、跳坑了第四十二章、土地定性第八十二章、一場比錯的戰爭第六十九章、考驗的時刻到了第五十七章、立憲第四十八章、搞事情的弗雷德里希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四十三章、後續影響第十章、扯後腿第兩百八十八章、新挖的坑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五十章、發展第七十七章、匈牙利解放者(加更票票拿來)第一章、教子第一百七十五章、黑科技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六章、努力第一百零四章、栽贓陷害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兩百六十四章、巴蛇第九十四章、應付了事第一百零六章、一盤大棋第三百零四章、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第一百一十一章、埃塞俄比亞第十六章、醞釀中的大革命(求票)第十三章、將星雲集第一百零二章、俄奧關係遇冷第一百零九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十一章、反土同盟第九十九章、豪賭第一百三十一章、俄波衝突第十二章、第三次近東戰爭爆發第一百一十七章、適得其反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第兩百零五章、大決戰第五十三章、法國入場第一百三十六章、最後的理想主義第四十章、世紀詐騙第二十二章、貌似致命的誤會第八章、奧地利公務員考試第六十四章、危機中總是伴隨着機遇第兩百七十二章、遺產與威脅第三十六章、尋找對手第四十七章、馬赫迪起義第三十一章、鼓勵生育第七十七章、釜底抽……第八十三章、踢皮球第九十五章、六六條約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於敵第一百三十三章、各取所需第一百七十三章、投機者第七十九章、使館風雲第一百二十一章、坑貨隊友上線第十三章、將星雲集第一百六十四章、戰爭結束第一百零四章、一支筆,一杯咖啡……第六十四章、騎虎難下第一百二十二章、最後的準備第七十三章、壟斷集團第兩百零六章、維多利亞詛咒第一百三十三章、空襲第八十三章、大陰謀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五十六章、必須要跳的坑第兩百三十三章、添堵第九十六章、針鋒相對(補)第三十九章、亞美尼亞第一百二十六章、陰謀論第一百一十章、封建殘留很強大第一百八十三章、遏制第一百三十一章、遲緩第十章、最廉價的情報組織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二章、奪權第一步——金本位改革第二十一章、印、印、印第四章、裁軍第五十九章、落井下石第一百零六章、欠債的是大爺第五十八章、第一百三十六章、法蘭西的計劃第一百零六章、苦逼的弗朗茨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兩百四十三章、修修補補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第十九章、控制死亡率第兩百四十四章、又見斷頭臺第四十四章、美妙的誤會第二十章、這樣做,我也很爲難第四十九章、友誼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