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孫策的機會

周瑜帶着十幾個騎士趕到,看到眼前的這一幕,驚得心臟怦怦亂跳。,他和孫策朝夕相處,知道孫策的武藝有多好,特別是悟命之後,孫策就很少遇到能在他面前走上三合的對手,通常都是一個照面就被孫策挑於馬下。

這個年輕人從哪兒來的,戰了這麼多回合,不僅沒被孫策挑於馬下,倒似有將孫策挑於馬下的可能。這人不僅和孫策一樣悟了命,而且實力遠在孫策之上。

悟命之後,還有什麼樣的境界?即使周瑜出身世家,博覽羣書,對這樣的事依然不太清楚。他只知道孫堅曾經得到袁術給的引導圖譜,修煉之後,武藝大進。只是孫堅死得太意外,沒來得及將圖譜傳給孫策。他戰死在龍淵之後,剖鯀吳刀被程普等人撈了回來,導引圖譜卻在水裡泡得模糊了,以至於孫策到現在也無法破境,只能苦練武藝。

那麼,這個年輕人修煉過導引圖譜嗎?

周瑜心凜不已。他知道,能夠悟命的人已經是萬里挑一,而擁有合適的導引圖譜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除了袁家這種淵源深厚的世家,大概也只有皇室擁在足夠多的圖譜。

這麼說,這一百多騎真是朝廷的人?可是,他們又怎麼會悄無聲息的穿過潁川、汝南,突然出現在廬江境內?就算他們人數不多,行動迅速,可是他們向孫策挑戰,就不怕被大軍包圍,回不去嗎?

還是他們有足握的把握。能夠憑自己的實力擊破任何敢於阻攔他們的人?

周瑜思緒翻涌,卻做不出判斷。縱使他聰明過人,還是想不明白其中的關竅。

孫策卻已經到了強弩之末,連續不斷的猛攻,次次都全力以赴,他的體力消耗非常大,再加上心神已亂,刺出去的矛便有些錯亂。周瑜見狀,不敢再等,連忙命令鳴金。

“噹噹噹……”清脆的銅鑼聲一響。孫策藉着策馬衝鋒的機會。直接回了本陣,與馬超脫離了接觸。

馬超撥轉馬頭,卻沒有去追,而是看了徐晃一眼。徐晃一動不動。靜靜的端坐在戰馬上。打量着對面的兩個少年。周瑜和孫策不敢怠慢。落荒而去。

“將軍,不追麼?”

“不追。”徐晃微微一笑:“要殺孫策很容易,我們還是先進舒城吧。”

“好。”馬超二話不說。收起了長槍。龐德催馬過去,從地上撿起了孫策的頭盔,曲指一彈,笑了一聲:“這頭盔不錯,孫策丟了頭盔,恐怕後脖頸會有些涼。”

馬超哈哈大笑。

……

徐晃、馬超徑直來到舒縣城下。

得知有援兵到來,陸康大喜過望,親自趕來相迎,可是一看徐晃和他身後的人馬,陸康心頭那塊剛剛放下的石頭又懸了起來。區區一百騎,能頂什麼用?難道朝廷真的要放棄廬江了嗎?

“陸府君?”徐晃翻身下馬,大步趕到陸康面前。

陸康點點頭,拱手還禮:“徐將軍?”

“府君客氣,在下正是橫野將軍,河東徐晃。”

陸康上下打量着徐晃,惴惴不安。開戰以來,他一直守在廬江,被袁術所隔,對朝廷的事知之甚少,根本沒聽說過徐晃的名字。看徐晃如此年輕,最多不過二十五六歲,卻已經是一個雜號將軍,他難免生疑,他能解廬江之圍?而更讓他生疑的是馬超,馬超看起來不過十五六歲,卻身披甲冑,據說還剛剛戰敗了孫策,怎麼聽都不像真的。

“恕陸某孤陋寡聞,河東徐家……是哪位大賢?”在陸康看來,二十多歲能做將軍,肯定是家世背景深厚的世家子弟,這樣的世家,他至少應該聽說過,可是想破了腦袋,也沒想出河東有個徐家。

徐晃心知肚明,陸康是吳郡世家,他本能的把自己當成了依靠家世驟貴的權貴子弟。他笑笑:“晃出身寒門,以郡吏入仕。蒙陛下不棄,屢加拔擢,並非因爲家世。”

陸康恍然大悟,突然喜上眉梢:“你……你是從長安來的?那我的從孫陸遜是不是已經到了長安?”

徐晃點點頭:“正是,令孫已到長安,陛下非常喜歡他,聽了他的哭訴之後,這纔派我等來解舒縣之圍,以慰諸位耿耿忠心,拳拳之意。”

陸康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陛下不忘我等,實在廬江百姓之幸。可是區區百騎,能解舒縣之圍麼?”

“請府君放心,明日一戰,爲府君破之。”

陸康將信將疑。見徐晃說得從容,也不好多說什麼,只好安排他們休息,然後又召集衆將議事,準備明日的戰鬥。

……

孫策回到大營,越想越惱火,越想越憋屈,大發雷霆,聲如怒虎。

自他上陣以來,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形,從來都是他逼得對手手足無措,殺得對手落花流水,什麼時候像今天這樣被對手打得手忙腳亂,甚至連頭盔都被打落?

在孫策看來,被打落的不僅僅是頭盔,更是他的尊嚴,甚至是他的首級。不報此仇,他孫策還有什麼面目活在世上?

如何才能報仇?孫策左思右想,卻找不到什麼好辦法。原本他是信心滿滿,覺得自己十五歲悟命,比父親孫堅早了十幾年,將來的成就一定能超過父親。如果立了戰功,再從袁術手中得到導引圖譜,他就可以百尺竿頭,再進一步,憑藉着家傳的剖鯀吳刀,成爲項羽式的無敵猛將指日可待。爲父報仇還不是輕鬆得一句話的事?

現在倒好,父仇還沒報,自己卻被人打得鼻青眼腫。這人還只是一個郎官打扮,如果真如他所說,他是天子身邊的一個普通郎官,那他哪裡還有機會向天子報仇?別說父仇,自己被羞辱的這個仇都報不了。

苦思無策,孫策越發的惱怒,像一頭困獸,發出一聲聲憤怒而無助的嘶吼。

周瑜趕了過來,看着面色通紅,兩眼充血的孫策,同情的嘆了一口氣:“伯符,何苦如此?”

“公瑾,你說我該怎麼辦?”孫策大步走到周瑜面前,雙手抱着周瑜的肩膀:“公瑾教我。”

周瑜將孫策推到案後坐下,又給他倒了一杯水,看着孫策喝了下去,這才沉聲道:“伯符,你相信這些人是從長安來的嗎?”

孫策眨了眨眼睛:“雖然太過離奇,可是現在的確有些信了。如果洛陽有這樣的精銳,劉協和皇甫嵩又何至於坐視彭城失守,陶謙敗退?”

周瑜點了點頭:“我也這麼想。這麼說來,天子已經回到了長安。他五月間離京北伐,這麼快就能凱旋,實力可見一斑。如果他真的擊潰了鮮卑人,那麼涼州的韓遂、馬騰被他擊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你還記得嗎,與你對陣的那個年輕人就是西涼口音。”

孫策沉思片刻:“不錯,聽起來的確有些怪怪的,不像是關中口音。”

“以戰勝鮮卑人、西涼人的精銳攻打山東,如何?”

孫策倒吸一口涼氣,半天沒有吭聲。如果真如周瑜猜測的那樣,天子能夠接連擊敗鮮卑人、西涼人,那山東人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在大漢諸州中,幽並涼的騎兵號稱天下精銳,根本沒有對手。鮮卑人更是馬背上的驕子,絕非山東的步卒可以對抗。劉辯挾戰勝鮮卑之餘威,以並涼勁卒爲鋒,破袁氏兄弟易如反掌。

曹操破彭城時,劉辯還沒有回師,劉協只能坐視彭城易手。現在情況不同了,劉辯只派出百騎就敢孤軍深入,遠及廬江,等他的大軍回到洛陽,東出滎陽,袁紹還能是對手嗎?

那他爲袁術賣命,是不是有些不智?

可是,父親孫堅爲劉辯所殺,這個仇難道就不報了?孫策搖搖頭,沉聲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縱使昏君可以橫行天下,我也不得不奮起反擊。”

“伯符,你還記得於吉嗎?”

孫策一怔:“回江東?”

“對啊,回江東,據大江之險,天子縱有千騎萬騎,又能如何?這纔是我等可以憑藉的根基。轉戰江淮,旋得旋失,非明智之舉啊。”周瑜耐心的勸道:“以伯符的能力,以孫家、吳家在吳郡的根基,割據江東易如反掌。天子的兵力雖強,擊破袁氏兄弟指日可待,可是要想真正蕩平江淮,還需要一段時日。有這些時間,伯符可從容佈局,坐觀成敗,豈不比爲袁術賣命好?”

孫策猶豫不決。這樣的道理,他早就知道。于吉當初勸孫堅回江東,孫堅沒有聽,最後戰死在龍淵,他現在遇到的情況和當初一模一樣,是聽於吉的建議回江東,還是繼續攻打舒縣?如果他不聽於吉的建議,會不會落得和父親一樣的結局?

可是,就這麼放棄舒縣,怎麼向袁術交待?母親和弟妹都在袁術的手中,他這就麼死了,以後還怎麼做人?更何況他剛剛被馬超擊敗,如果就此撤軍,會不會被人認爲是怯戰,以後還怎麼征戰天下?

“公瑾,我知道回江東是最好的選擇,可是我不能走。”孫策痛苦不堪:“如果母親和弟妹都被袁術殺了,我一個人回江東,就算得到了整個天下,又有什麼意義?”

周瑜長嘆一聲。(未完待續。。)

第192章 珠玉在前第417章 崑崙懸圃第433章 真龍第40章 不破不立第307章 借刀殺人第164章 剛者易折第168章 鳳系血脈第349章 人形兵器第328章 雪夜殺戮第402章 清者自清第310章 白骨觀第118章 大賢良師之死第449章 高處不勝寒第31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21章 龍系血脈第335章 破境第219章 蹤跡第227章 給你們一個機會第200章 內戰,外戰第60章 君擇臣,臣亦擇君第247章 大獲全勝第176章 湳水之戰第60章 君擇臣,臣亦擇君第351章 意外第368章 對手第29章 張繡戰呂布(中)第90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406章 能量爲王第178章 小巫見大巫第207章 一觸即發第183章 董白第436章 黃忠第457章 亡國之道第110章 人無完人第342章 超渡第199章 親疏有別第73章 差之毫釐第259章 陣前擒將第77章 荀曹會第425章 百年樹人第15章 激將第58章 大局和242章痛飲胡虜血第三更求月票第95章 傳國玉璽第49章 大將之風第68章 自有主張第239章 曹操擒龍第256章 望穿秋水第121章 龍系血脈第313章 稷下學宮第74章 道士于吉第410章 第三個第70章 江東猛虎第80章 灌頂之咒第301章 文武不均第404章 溫故而知新第333章 天子駕臨第93章 所見略同第423章 傳國璽的秘密第1章 覺醒第425章 百年樹人第52章 死了也白死第206章 鮮卑人的危機第140章 謊言第385章 天地作證第167章 逼供第235章 打服了好講理第410章 第三個第176章 湳水之戰第163章 乳孃第405章 事出意外第194章 長纓在手第241章 兩隻鷹第180章 神鷹咒第18章 龍虎交第173章 老成謀國第130章 蕭牆之內第373章 袁氏淵源第122章 河東衛家第266章 一躍萬里第69章 朝儀第283章 天師道第184章 貂蟬第379章 恩怨分明第319章 助你悟命第225章 行獵彈汗山第21章 龍形第226章 貂蟬建功第40章 不破不立第416章 小過與大善第221章 駁獸第357章 捨得第271章 儒門棄子第395章 一陰一陽謂之道第20章 黃帝十二形第151章 應龍命第62章 如淵第124章 貌合神離第96章 佛骨舍利第326章 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