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連消帶打

長房二太太段氏,年紀不過三十許人,原是長房於老夫人次子顧宜勇的填房,孃家是康城的富戶,祖上有過功名,進門十多年,還未有生養。五小姐文嫺,原是元配所出,行十的文娟與行十二的文和,都是妾侍偏房所生。這位段氏太太,原本在婆家的立足有些不穩,但因她生得能幹,將家中內務打理得妥妥當當,平日又對婆婆孝順、對丈夫體貼,待嫡女與幾個庶子女也都照拂有加,在顧氏族中向有賢名,因此於老夫人也頗爲寵愛這個兒媳。

文怡自打於老夫人大壽後病倒,這二太太段氏身上也有些不好,偏又放不下家務,便有些累着了,加上爲陸三家的回稟劉嬤嬤在六房的言行之事,發了脾氣,特地跑到婆婆跟前告了一狀,當晚就有些不妥當,請了大夫來瞧,不知怎的,便告了幾日假,安心在房中休養,直到如今過了大半個月,又有族中的妯娌來訪,她方纔重新露面。因此文怡幾次到宣樂堂來,都不曾見過她。

文怡對這位以賢惠著稱的二伯母並不怎麼親近,但因前世跟她侄女兒交好,又記得她手下的管事娘子對自己祖母頗爲禮遇,如今見了,哪怕是心中激憤,也不曾忘了禮節:“見過二伯母、四伯母。久聞二伯母身上不好,侄女兒早有心前去探望,但又聽人說二伯母要休養,怕擾了二伯母的清靜,因此不敢前去打攪,還請您恕罪。”

段氏和藹地笑着點點頭:“心意到了便好,我知道你是個孝順的好孩子。”又問如意:“九小姐這是怎麼了?是不是你們不懂事,冒犯了九小姐,惹她生氣了?!”她管着家,哪裡不知道這家裡的丫頭僕婦都是什麼性子?族中其他人等家境略差些的,她們就敢給臉子瞧,這九丫頭家裡是無依無靠的,又沒什麼餘錢,怕是顧不上打賞,底下人多半沒有好臉色,當着主人的面,不敢造次,背地裡還不知道會說什麼酸話呢。九丫頭這般急衝衝出來,面上又帶了怒色,怕是叫人氣着了。

如意低頭恭順回話:“奴婢們斷不敢如此無禮,實在是……”

“姑娘不必說了!”文怡打斷了她的話,臉上隱隱帶着哀傷,“我雖生氣,卻也知道自己的斤兩,沒得連累了姑娘。原是我沒福,這樣的身世……便是受了氣,也是活該,誰叫我……不會看人臉色,白白上門來討人嫌?!”

段氏與四太太劉氏都聽着不象,前者忙問:“是哪個丫頭給你氣受了?儘管告訴二伯母,二伯母替你做主!”劉氏也點點頭:“可不是?這樣刁奴,居然敢欺到主人家頭上,絕不能輕饒!”說罷臉一板,喝問如意:“究竟是怎麼回事?!”

文怡忙上前攔道:“四伯母,跟如意姑娘不相干,也不是哪個丫頭惹了我,這裡……人人都待侄女兒很好,兩位伯母就不必多問了。便是問了,也沒有結果,反倒是侄女兒落了不是,到時候,人言可畏,侄女兒就得以死謝罪了!兩位伯母便當是疼我吧,給侄女兒留些臉面。”

這話更叫人聽不明白了。段氏倒是隱隱有了個想法,越想越覺得有可能,畢竟大房那邊的兒女,都是高傲性子,脾氣又壞,對自家嫡長女都不大放在眼裡,更何況是這旁枝的小孤女?想到這裡,她不由得將手輕輕覆在小腹上,抿了抿嘴,淡淡地問:“可是你哪位姐妹惹你生氣了?還是小七又闖了禍?”轉向如意的目光中就帶了深意:“五小姐和十小姐沒勸着些麼?!”

如意支唔着,不知該怎麼回答。她雖有些偏着文怡這邊,卻也沒忘記誰是自己正經主人,說出實情,六小姐落了不是,老太太心裡不高興,指不定便要遷怒到自己身上。本來,若是隻有二太太一人在這裡,自己照實上報也無礙,可有四太太在,這些話卻又不方便說了。這畢竟關係到長房的臉面。

文怡早就猜到如意不會當場實說的,也沒放在心上。那日陸三家的與劉嬤嬤上門,她便看出長房的兩家人相互之間有些嫌隙。這位二伯母既然是管着家務的,聽到她這麼說,事後定會私下追問如意,若對方真是個賢良婦人,知道了實情,自然是要教訓文慧的,若二伯母不是真賢良,那也不會放過這個落長房臉面的機會。更別說,旁邊還有一位四伯母在。

她低頭拭去眼角的淚光,恭順地道:“二伯母,請不要問下去了。原是侄女兒沒福。”又回頭對如意微笑道:“方纔我只是一時氣憤,受不住他人辱及祖母,如今聽了姑娘的勸,也明白那人只是一時糊塗,不是有意說那樣的話。畢竟伯祖母親自教養,又怎會出這樣的紕漏?只是我雖感念於伯祖母的慈愛,卻也實在沒臉再上門來了,倉促間不及向伯祖母她老人家辭別,還請姑娘代我賠個不是。今後我在家裡,會時時記得爲伯祖母身體康健唸經祈福,還請伯祖母……勿要再以我爲念了。”說罷朝着後院方向拜了一拜,又朝段氏與劉氏行了一個大禮,便默默地退了出去。

如意手足無措,看向段氏,後者面無表情地道:“還不快送九小姐出去?!”她連忙應聲去了。

劉氏面帶幾分隱怒,轉向段氏:“方纔聽九丫頭的話,莫不是你們家哪個孩子說了長輩的不是?!我看又是小七胡鬧了吧?!”文安頑劣,害得族妹大病一場,族中早有傳聞,但因六房絕了戶,無人替他家撐腰,加上文怡不日痊癒,事情就不了了之。劉氏早就對此腹誹不已,每每跟丈夫私下議論,現任族長行事“不公”、“不正”,有尸位素餐之嫌。如今聽了文怡一番話,豈有不疑心的?

段氏雖然已經有了猜測,卻不願在別房人面前失了臉面,淡淡笑道:“她不肯說,我哪裡知道實情?等如意回來了,再細細問她便是。一切是非曲直,自有老太太定奪。眼下還是侄兒的事情要緊。方纔吃茶耽誤了時辰,也不知道老太太歇了中覺沒有,咱們先進去問問再說。”劉氏記起兒子今年要進京趕考,少不得要託長房幫着打點,雖然心下不甘,也只能將文怡的事情暫且丟開,隨着段氏進院子去了。

卻說文怡快步走出二門,上了馬車,張叔還沒反應過來,只顧着跟宣樂堂的車伕們閒話,直到如意一邊叫喚着一邊追出來,方纔驚覺小主人上了車,忙趕回馬車邊上。

如意一邊喘氣一邊勸道:“九小姐,您即便是要走,也得回老太太一聲呀?!我們老太太是真心疼九小姐,您這樣走了,豈不是叫她老人家難受麼?!”

文怡不知道於老夫人常常召喚自己前來作陪是爲了什麼緣故,卻也知道對方從前待自己只是面上情兒,實在不能相信,一夜之間就能叫對方對自己真心疼愛起來,早有心要尋個理由回絕對方的賞賜,如今索性連門都不必上了,也不算是翻臉,責任更是不在自己一邊。聽到如意這麼說,她便壓低了聲音,道:“如意姐姐,你方纔聽得分明,我……我若是再湊到伯祖母跟前親近,豈不是坐實了那些話?!我也是顧家的女兒,雖自小沒了父母,卻也是祖母認真教養長大的,即便不如姐姐們才學出衆,也知道什麼是禮儀廉恥。如意姐姐,你就不必勸我了,只當我是無禮失禮的,不曾別過就去了也罷!”說罷便吩咐張叔起程。

張叔莫名其妙,但這些天文怡在他們夫妻面前也有些威儀,不敢怠慢,忙抽了老馬一鞭,將馬車駛向側門。如意勸不住文怡,只得恭敬送她出去,迴轉的路上,心裡便不斷地在埋怨六小姐,那樣刻薄的性子,也不知道是從哪裡學來的!顧氏一族的小姐,都是溫柔和順的性子,哪裡出過那樣不敬尊長的姑娘?!

文怡這邊匆匆回到家,正要向祖母請安,腳下卻又一慢。她在長房受委屈的事,要是叫祖母知道了,以祖母的性子,不知道會不會鬧上門去,若再跟長房吵起來,最後仍是六房落不了好,倒不如不聲不響的,裝成沒嘴葫蘆,倒顯得自家更委屈。橫豎四伯母方纔聽得分明,只要找人打聽打聽,再細心想想,不難猜到實情。有些話,讓別人說出來,比自己辯解要強上數倍呢!

拿定了主意,文怡便先到南邊的廂房裡,尋了趙嬤嬤的鏡匣子,對着銅鏡仔細端詳自己的臉,將所有哭過的痕跡都擦去,再補上些粉,掩去眼皮的紅腫,最後不放心,又轉到前院去尋了張叔,囑咐他不要將在宣樂堂看到的事泄露出去,方纔回到後院。

張叔摸着頭,實在想不明白小主人是怎麼了。張嬸拎着一籃子青菜進來,見狀問他:“傻愣着幹什麼?!柴房的柴快沒了,快劈些去!”張叔見老婆進來,想起她一向比自己聰明些,想要問問她,卻又想起小姐方纔囑咐了,不能泄露出去,又住了嘴。張嬸看得分明,心裡便起了疑心:難道這漢子揹着自己做了什麼壞事?!打定了主意,定要把事情弄清楚!

盧老夫人睡了個午覺,醒來才發現孫女兒已經回來了,正在牀前繡着一個竹青色的寬抹額,針腳十分細密,知道是給自己做的,心下寬慰,淡淡地道:“你的病纔好了沒多久,仔細又累着了。這些東西我又不缺,你費這心思做什麼?!”

文怡忙放下針線,上前扶祖母起身下牀,笑道:“孫女兒嫌着沒事,做幾個玩罷了,若是祖母不嫌棄,就試着戴戴?孫女兒跟趙嬤嬤學了好些天呢,絕不會做壞的!”其實她這些天已經將前世的女紅功夫重新撿起來了,不說守孝那幾年,哪怕是出了家,她手上也沒停過針線的,除了師父、師姐們和自己的緇衣芒鞋,偶爾也悄悄做些鮮亮活計幫補生計。不是她自誇,以她現在的歲數,別說同齡的姐妹們,哪怕是年長的幾位族姐,也少有女紅比她好的。

盧老夫人不知詳情,只是在孫女兒的服侍下洗了臉,淨了手,重新梳頭穿衣,便拿過孫女兒的針線細看,越看越歡喜,只是嘴上還免不了數落:“選這樣鮮亮顏色,我老婆子戴了,別人還不定怎麼笑話呢!下次不要再做了!”

文怡看出祖母眼角分別帶着笑意,心裡知道她歡喜,撒了幾句嬌,也不把話說死,只是在心裡暗暗記着,下回給祖母做一身夾襖兒,預備秋天穿。

盧老夫人無意中問起:“今兒怎麼回來得這樣早?你伯祖母又跟你說哪家閒話了?”

文怡手上一頓,笑道:“不過是那些親戚,今兒伯祖母乏了,早早歇下,便打發我出來。我看着幾位姐妹都不大喜歡我陪着,也不耐煩跟她們扯皮,便先回來了。”

“這就是了。”盧老夫人冷哼一聲,“總跟她們在一處,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你還是多在家裡做做針線,過些天,我親自教你女四書,省得你跟她們混久了,移了性情!”

文怡乖巧應了,又陪她說些家務,小心地打聽着家中的境況,又在盤算,是不是讓張叔到平陽城裡尋個醫術好些的大夫,打聽打聽秋冬咳嗽的病症,平日該如何調養,又或是尋個時機,勸祖母趁着如今天氣還暖和,每日在院中走幾圈,也好強健身體……

萱院正堂中,於老夫人沉着臉,兩眼直盯着跪在堂下的文慧。段氏坐在左邊下手第一張椅子上,面帶憂心地看着大房的侄女兒。吉祥、如意、五福、雙喜四個大丫頭侍立在旁,文安、文嫺、文娟幾人小心翼翼地站在一邊,惴惴不安。

於老夫人見文慧仍是一臉不服氣的模樣,心知她並不覺得自己錯了,不由得心下氣惱:“你還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麼?!”

| |

第154章 茶會之後(中)第198章 北疆告急第337章 心結得解第206章 花朝邀約第1章 橫死重生第313章 東宮召令第205章 細細思量第278章 文嫺出嫁第386章 喜訊連連第52章 一波未平第41章 神秘來客第14章 舅甥相見第227章 夫妻夜談第248章 拜會親長第290章 議定計劃第394章 天降救兵第325章 夫妻反目第169章 那個男人第353章 一對芝麻包第278章 文嫺出嫁第168章 任性少年第379章 死於非命第352章 最後警告第190章 最後通牒第40章 雲妮送禮第264章 二房賀禮第110章 是否巧合第366章 雲妮的委屈第422章 開誠佈公第228章 祖母駕到第109章 有人遇險第18章 初提置產第348章 陳年舊事第13章 救命恩人第267章 固執己見第366章 雲妮的委屈第352章 最後警告第281章 變化之初第233章 劍拔弩張第287章 東行家書第156章 爲上位者第198章 北疆告急第375章 誰幹的第88章 宗族大會第197章 嚎啕大哭第195章 新的變化第388章 公心私心第66章 家族名聲第228章 祖母駕到第409章 庶子相爭第143章 聯姻初定第303章 今非昔比第315章 太子的要求第151章 謎樣少年第26章 謀劃之始第183章 敗下陣來第185章 臘八粥第300章 重陽前夕第407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62章 駱安異狀第68章 有備者成第295章 久別重逢第27章 得失之間第75章 兩對兒第411章 祖孫情深第73章 半夜火來第222章 背後是誰第247章 新人新宅第18章 初提置產第418章 康國公第377章 青州事變第248章 拜會親長第171章 一張紙條第110章 是否巧合第205章 細細思量第277章 重回正軌第19章 顧莊往事第194章 好兄弟第14章 舅甥相見第410章 事過境遷第382章 憂患重重第76章 無奈涉險第27章 得失之間第77章 親戚情份第134章 前世今生第13章 救命恩人第167章 意外來客第297章 學士府中第278章 文嫺出嫁第313章 東宮召令第268章 打錯主意第87章 一個耳光第9章 人心難測第391章 誤打誤撞第322章 太子苦心第301章 冤家路窄第51章 螳螂捕蟬第244章 顧文怡出閨成大禮(下)第193章 黃雀在後第366章 雲妮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