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除夕夜宴(下)

武青玦的心突地一跳,驀地想到馬車上那一幕,趕緊收回目光,擡眼看向皇帝。..見皇帝的目光居然也落在自己身上,更是心中一驚。皇帝看着她的目光幽暗,竟像比紀詢的還要複雜,聽得羣臣議論紛紛,皇帝脣角微揚:“果是開了慧智了。”

皇帝一開口,朝堂頓時安靜下來。武青玦聽皇帝這樣一說,心中反而有些不安,就怕皇帝覺得她突然變聰明瞭,心血來潮地再驗證一番就慘了。沒想到怕什麼真的來什麼,只聽皇帝接着道:“如子慧所說,你能作出剛剛那首詩,也算不易。只是這描的元旦民俗,卻是人盡皆知之事,與臆想並無多大關聯。”

武青玦一聽,心中頓時氣悶,不禁有些恨得牙癢癢,這樣都能給她挑出刺兒來,這皇帝陛下偏心眼兒也偏得過頭了。但皇帝說的話沒人敢反駁,武青珞一聽,立即得意起來:“皇祖母聖明,玦姐姐還是拿出臆想的實力來,再賦首契題的吧。”

我就不信邪了。武青玦瞥了武青珞一眼,再看皇帝雖然沒有應聲,卻是一臉看她如何作答的表情,咬牙道:“皇祖母說得是,那青玦便再作一首。”說完,裝出思考的樣子,在腦子裡開始搜索,她記得守歲詩並不太多,此刻不由再次慶幸之前專門溫習過,之前選擇王安石的《元日》,除了這是首宋詩之外,還因爲這首詩情理比較簡單,比較符合她這個年紀“作出”。這會兒既要避免剽到唐代以前的,還要剔除那些帶着批判味道和自哀自憐自傷的,想了片刻,終於選到一首較爲合適的,略一思索,掐頭去尾地念出來:

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明代陳獻章這首《元旦試筆》,較之王安石的《元日》,不只有寫實,還有寫意,整首詩在意境上更爲出彩一些。雖然經她掐頭去尾之後在文理上略有欠缺,但配和她這個年紀,反倒顯得合情合理。果然,這首詩一念出來,叫好之聲較第一首多出許多,不少人複誦着後兩句,大讚“妙啊,妙啊”,看向武青玦的目光與之前已是截然不同了。

武青玦對羣臣的反應並不.在意,更不敢去看紀詢的表情,只看向皇帝,盼着能過了這關就好。皇帝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心中也被這句“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觸動了一下,又見羣臣興奮議論稱讚,到底想起武青玦是她的孫女,她的表現也算是給她面上添了光,看她的模樣也順眼了許多,點頭道:“晉有曹子建七步成詩,朕的皇孫卻也不輸於他。青玦,你父母皆綿繡滿腹,你雖是開智較晚,總算沒辜負你母親對你的期望。”

皇帝這話一出,武青珞臉都黑了,.皇帝當着滿朝文武的面說武青玦不輸曹子建,等於默認了她“小詩仙”之名,其資質愚鈍的傳言不告而破,從今以後,還有誰敢再拿此生事?

武青玦既已決定不再向以前.那樣唯唯諾諾地過活,見皇帝爲她正了名,自是要說上幾句中聽的以示自己不是不堪調教:“青玦定當努力,不負皇祖母和母親厚望。”

皇帝點點頭,揮了揮手,讓她的心腹女官謝尚宮端.了碗東西下來:“你今日表現甚佳,這碗芙蓉羹就賞給你了。”

武青玦趕緊跪地謝恩,心中腹誹,武青珞、武青瑁得.賞都是金錁子,輪到她卻只得了一碗芙蓉羹,這女帝好像不怎麼喜歡吃芙蓉羹,但每年除夕打賞給她的東西都是這東西,也沒見她自己吃,真奇怪,她不喜歡吃幹嘛還做啊?

接了賞食過來,武青玦首先將它呈給武明玥:“母.親,芙蓉羹美顏,您近日氣色欠佳,這碗羹給您吃。”

武明玥聽她說.得這樣貼心,笑逐顏開,正要回話,一旁候立不去的謝尚宮卻急忙阻止:“貴女,這碗芙蓉羹是陛下賞給您的……”

武青玦一怔,沒料到謝尚宮會突然不合時宜地cha話,這位女官跟隨陛下多年,行事妥貼,何曾這樣沒規矩過?謝尚宮見到武青玦詫異的目光,似是查覺失言,婉轉地道:“貴女純孝,老奴本不該多嘴,只是這芙蓉羹性涼,帝姬有了身孕,卻是不宜飲用。”

“原來如此,多謝尚宮提點。”武明玥聞言,笑着撫了撫武青玦的頭,“爲娘謝過乖女兒了,這碗羹是陛下賞你的,你自己吃吧。”

武青玦聽了這個原委,只好不再謙讓。這芙蓉羹味道太甜,她向來不喜甜食,但皇帝賞的御食,再難吃也得吃得乾乾淨淨,以示隆恩浩蕩,好在宮裡的東西做得精緻,全是小碟小碗裝盛,一碗芙蓉羹也只得三四口,忍忍就過去了。

謝尚宮見她老實吃完那碗芙蓉羹,舒了口氣,欠身端了空碗回去。這一幕母慈子孝的場面頗爲煽情,當即就有朝臣恭維武青玦孝順懂事,坐在女帝身旁一直沒怎麼開口說話的相王見了,微微點了點頭,突然出聲道:“青玦小小年紀,純孝聰慧、謙遜有禮,明玥慈愛、教女有方。陛下,該晉一晉了。”

相王韋重鑾,爲女帝夫婿,韋氏乃關中有名的世家大族,只說這韋家出過一個後世赫赫有名的書法大家韋應物,就知道這韋家門庭如何煊赫了,這韋應物正是相王族弟。相王年少時也是一位風流才俊,生得俊美出衆,女帝與他少年夫妻,感情甚篤,可惜近年來相王纏綿病榻,身子時好時壞,常年閉宮靜養,非重大場合絕不lou面。雖然武青玦不知道女帝暗裡和宮廷樂師宮傾城、禮部侍郎上官敏是否真有不正當關係,但起碼從表面上皇帝在任何公開場合還是很敬重自己這位夫君的,只要是他提的要求,基本上是一提一個準兒。果然,皇帝聽了相王的話,靜默片刻,緩緩點頭:“是該晉一晉了。”

朝臣一看皇帝似有大動作,頓時安靜無比。皇帝的目光在武青玦這桌流連半晌,才淡淡地道:“有德者位崇,有功者秩厚。明玥、明瑤姐妹倆爲朝廷辛苦多年,立過不少功勞,按說早該晉封,明珺、明瑚也都通過了宗人府的考覈。朕即位以來,因謹記聖神皇帝祖訓,對宗室子弟晉爵不敢馬虎,倒是委屈了這幾個孩子,等過了節就下旨吧。”

這真是歲末年初的一大喜事,因着相王一句話,皇帝不知道出於什麼考量,竟要同時給她四個子女晉封爵位。皇子皇女晉爵,再不濟也會從正二品的縣主縣公晉起,比起幾人現在的官銜,自是高出一截,且最重要的是,沒有爵位的皇子皇女,始終有點兒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四位帝子帝姬聞言大喜,紛紛俯首跪拜陛下隆恩。而這四位皇子皇女確實早有晉爵的資格,宗人府的考覈官對皇帝突如其來的決定沒有提出任何異議,朝臣自是一片恭賀之聲。

第493章 大勢蕩蕩順者昌第76章 長者糊塗少知禮第229章 一夜冰封山路難第3章 昔日王孫(上)第68章 細軟地契替汝藏第171章 誘汝入彀虞詐間第118章 君今不醉將安歸第399章 暗伏賊膽欲包天第230章 雪火勝負兩重天第360章 司馬遠至意所爲第32章 除夕夜宴(上)第197章 世事如奕人如棋第275章 左右跋扈誰與共第11章 樑上有人(下)第136章 洛陽城中福先寺第86章 噓寒送暖我所願第58章 妙語點香僧四過第138章 奇術自珍曹太樂第171章 誘汝入彀虞詐間第84章 百藥之中酒稱王第306章 長安大道阻且長第249章 爲我漢人謀遠計第281章 素衣血手仁或兇第401章 禍亂妖星聚長安第432章 遼東秋風滌塵土第287章 契丹小娘顏色殊第300章 耐心耗盡動干戈第21章 尚香詩會(中)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一二二今日蠻女效阿瞞第339章 蠻地亦聞漢道昌第98章 自此少府空模樣第505章 自古世間無十全第254章 昔日亢龍今有悔第3章 昔日王孫(上)第314章 忽如傾廈倒金樑第429章 爲爭權勢民何辜第76章 長者糊塗少知禮第497章 錦衣貂帽入長安第95章 貴人當妨坐垂堂第137章 欲破此祟須放曹第82章 爭產開泰數三羊第27章 皇公子瑁(上)第22章 討個彩頭(上)第267章 冷宮寒暑不知秋第129章 千般功業一句讒第441章 捷書飛至動人心第473章 與虎謀皮露猙獰第488章 至此天命似已搖第70章 願伸援手相扶將第341章 時機只與有備者第51章 戎鏑狄矢夜鳴鶻第278章 呼來喝去鉗牟丁第447章 進退維谷失所據第372章 制書一封震宵小第310章 計謀有陰亦有陽第67章 據聞大牢正清涼第351章 短兵長刃夜相交第436章 巧婦難爲無米炊第52章 兄仇弟恨牽撲朔第13章 推測身份(上)第171章 誘汝入彀虞詐間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139章 掌中一字印玄機第25章 合歡玦碑(上)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347章 開中實邊安疆策第167章 天下誰人不怨君第39章 青蚨銅錢穿玄機第490章 榮華權勢皆作土第430章 豈容前緣今日盡第249章 爲我漢人謀遠計第81章 胡狄盡是中山狼第376章 進退兩難怛羅斯第195章 如墜冰窖座針氈第223章 吾項之上首在否第1章 學院風波(下)第300章 耐心耗盡動干戈第217章 強秦昔日謀偏蜀第14章 撲朔迷離(下)第156章 何人安敢捋虎鬚第446章 殘民愛民各屬誰第492章 頻頻獻計何所第481章 軍雖未敗親已離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205章 北海獵狐膽開張第13章 推測身份(上)第99章 何來蠻女淡梳妝第452章 太醫此來傳真意第484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90章 榮華權勢皆作土第487章 困獸窮圖聲名裂第396章 此處惡果孰手栽第12章 盜帥韓香(上)第195章 如墜冰窖座針氈第14章 撲朔迷離(下)第205章 北海獵狐膽開張第184章 忘情樓臺請吃茶第299章 黃海浪底隱旋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