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言者有心聞有意

對一個家庭突生變故的老人來說,失散的家人來見,實在是一件令人歡喜的事情。這甚至可以讓他忘記此前的一些不快,忘記自己曾經的偏心。

信成公主駙馬獨孤明、建平公主駙馬楊說,當年在香雪海得罪了楊氏,後來屢遭楊家姐妹讒言,甚至險些被將女兒遠嫁轉眼就叛亂了的契丹與奚和親。可以說,李隆基一直是不待見這二位駙馬的,但是現在則不然,兩位駙馬來見,讓李隆基異常歡喜。

隨兩位駙馬同來的,還有不少親貴,只不過都是以往受到冷落的那羣,手中並無實權,又不得李隆基歡喜,故此大夥就抱成團兒。當初葉暢經營安東商會,投資最爲積極的就是他們,而現在各地開辦的各種工場作坊礦山大種植園,他們也十分熱衷於此。

這十年來,他們悶聲發大財,而且與別的權貴置宅京中不同,他們雖然在京中也置產業,但主要產業還是在外地。所以此次長安之亂,京中權貴損失慘重,他們相對來說反倒是受損少的。

人沒事,錢沒少,在這個混亂的時期就是天大好事。

“你們是說……”

“正是,我們願獻一百萬貫與朝廷。”獨孤明身爲這些宗親貴戚的領袖,在見過李隆基,敘了一會兒別後之意,便奉上一個摺子,高力士轉呈李隆基,李隆基看過之後吃了一驚。

思念朝廷艱難,身爲臣、婿,獻納百萬貫錢以充行在之用……

夾在摺子裡的,還有一張百萬貫的飛錢,這加蓋了大小十餘個印章的飛錢票據,只要提前一個月通知,便可以在一個月後取出其中一半也就是五十貫,再一個月後又能再取出另一半。若無足夠銅錢通寶,則以金銀折抵。

即使長安淪陷的情形下,以李隆基所得到的情報,安東銀行的飛錢除了在最初三天發生擠兌,接下來就穩定,甚至比起平時更加穩定。畢竟戰亂之中,帶一張紙走和帶一堆銅或帛走,哪個更爲方便更易隱藏是誰都能想得到的事情。

這一百萬貫的飛錢,對倉皇出逃的李隆基來說,實在是雪中送炭。

“這如何使得,你們也受損不小……”

“我等能夠賺取這些錢,最大的倚靠便是朝廷的支持,若無聖人讓我等放手施爲,哪來這些錢?如今國家動盪,處處要錢,犒賞士卒、獎勵忠貞,這些錢總不能讓葉公來出,朝廷與陛下不出,誰出?”獨孤明說到這裡,誠懇地道:“臣愚駑,原先並未想到這麼多,葉公提點之後,臣才明白。”

又是葉暢……

李隆基聽得這裡,很有些無語。

這次葉暢一路掩護他,但在金錢上對他的支持並不多,李隆基初時只道是戰爭中需要花錢,而且商路斷絕,葉暢的收入也極大減少,故此並沒有細想。現在看來,葉暢不是不給錢,而是要藉着獨孤明等人之手給錢。

葉暢的目的,仍然是謹慎自持,不令他生出以財收買人心之念。想到葉暢苦心積慮不過就是維護君臣關係,李隆基心中的感動,幾乎要爲之落淚。

他可不是從小就無憂無慮的太平天子,只是這些年養尊處優,讓他漸漸荒怠政事,卻並不意味着他看不懂人心人性。葉暢能做到這一步,再與太子、永王等一對比,高下立判。

“只恨葉暢非吾兒也,若葉暢乃吾子,此時吾立刻禪位於他,則再無憂矣。”他感慨地說道。

獨孤明等詫異地對望了一下,沒有想到李隆基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高力士低着頭,暗暗嘆了口氣,方纔他就勸諫過,這種話是不能說的,說出之後,就是葉暢沒有什麼心,別人也難免記下,等到有用的那一天,這句話要麼就是葉暢纂位的依據,要麼就是新君治葉暢罪的根源。

“如今朝廷既然有錢,請陛下先將扈從侍衛的賞賜發放了,扈從侍衛拋家棄子,隨天子來此,實是不易。”陳玄禮在旁道。

“那是自然的事情,除了扈從侍衛,前將立功將士也要先發放一些,剩餘部分,待朕回京之後補足。”李隆基摸了摸那飛錢,人老了就貪財,特別是在這種情形下,不過他還是分得清輕重緩急,然後又將那錢交給了獨孤明:“朕欲令卿爲戶部尚書,爲朕理財,這錢如何兌出發放,也由卿一併處置。”

獨孤明愣了一下,這可就是一百萬貫換來了個戶部尚書之職。

換了十餘年前的他,這是求之不得的美事,但放到現在,他卻覺得有些棘手。

他苦笑道:“臣乃聖人之婿,爲君父分憂,乃是臣之本分,若是臣真爲戶部尚書,恐有以錢買官之非議……”

“卿自問能做好這個戶部尚書麼?”李隆基問道。

獨孤明想了想,他爲人原本就不笨,這十年來沒有聖寵,息了爭權奪利的心思,專心用在賺錢上,跟着葉暢倒是學了不少理財的本領。他自問雖然是比不上葉暢,但只要從葉暢那兒借幾個得力的人手,比起楊國忠之流那是要遠遠超出了。因此他道:“臣雖愚鈍,但這些年隨葉公開礦辦場建農莊,亦頗有一些心得,比起楊國忠之輩是要強的。”

“那就成了,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國家有難之時,正需要汝等盡力。不僅是你,楊說吾婿亦當有職司。”李隆基緩緩地道。

他都說到這種程度,獨孤明、楊說等也不好再拒絕,不過這二位駙馬乃是大起大落過的,倒沒有因此而得意忘形,他二人對視了一眼,口頭上應允下來,心裡卻在琢磨,這種事情,必須與葉暢商議,徵求葉暢的意見。

不一會兒,玉真長公主與壽安都來了,衆人彼此都是親戚,再見之後,自然少不得一番唏噓。玉真長公主看到來的貴戚足有二十餘位,都是在楊氏得寵時不得意者。她不免心中暗暗感嘆,這些人因爲不受李隆基寵愛而避開了除夕的政變,當真是因禍得福。

不過她旋即驚覺:這也太巧了吧。

這些倖存下來的貴戚,幾乎全部都與葉暢關係密切,當初葉暢與楊國忠相爭時,他們可是沒少幫葉暢造聲勢!

他們毫無例外,都是在過年前一段時間離開長安,有到南山別業中去“靜心”的,有到外地莊園去“巡察”的,也有乾脆就是“養病”的。當然,不是說落入安祿山手中的貴戚當中,就沒有與葉暢親善的,可細算起來,葉暢在權貴中最親近也最有能力者,竟然都能脫身。

這不可能是巧合。

不過玉真長公主經歷過的風雲太多,因此心裡震驚,面上卻不動聲色。只是決定私下裡有必要提醒一下皇兄。

大夥都有意迴避一些傷心的話題,故此氣氛相當熱烈,漸漸也有幾分長安城中貴戚滿座歡聲笑語的氣象。他們這裡歡喜,自然就有人不快了,安祿山此時已經退至咸陽,這一路上當真是大發雷霆,尋藉口已經連續發作了幾名將領幕僚,其中嚴莊最慘,幾乎每日都要挨他鞭笞,如今已經騎不得馬,只能伏在馬車車廂之中才可以移動了。

田承嗣敗並不讓安祿山意外,他讓田承嗣部爲“先鋒”,其實質是使其殿後,掩護自己大軍撤回長安。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田承嗣部只與葉暢軍相持了一日,到夜晚便全軍潰敗。而卓君輔的追擊又是如此乾脆,讓他接應田承員的部隊也土崩瓦解,根本沒有機會組織好第二層防禦。

這等情形之下,他爲了脫身,只能斷尾自保。他將自長安城中徵發來的十萬青壯盡數留在後方,自己領着忠於自己的部下飛快遁逃,所以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逃回咸陽。

“長安城中有消息麼,我軍兵敗的消息,有沒有傳入長安城?”在咸陽稍作喘息,安祿山便問起留在此地的將領。

“大王,長安城中倒沒有什麼新消息,我軍兵敗的消息也被我阻住,至少一兩天內不可能傳回長安。”那將領倒是極得力,立刻迴應道。

“好,好……你即刻回去,說……就說……”安祿山想了好一會兒,也沒有想到當如何是好,當下煩躁地叫道:“讓嚴莊來,快讓嚴莊過來!”

他與嚴莊原本的計劃中,田承嗣至少要擋住葉暢五天,有這五天時間,他完全可以從容撤回長安,並且佈置好長安的防禦,然後再在長安城中行事。

但現在不行,他必須用計。

嚴莊還沒有到,倒是劉駱谷來了,他神情有些古怪,看到安祿山大發雷霆的模樣,便有些遲疑。安祿山隱約瞄着一人在那兒,大怒道:“爲何進進退退,莫非欲反耶?來人,拖下去,給我打!”

他不知是因爲受傷還是別的緣故,視力忽好忽壞,其實並沒有看清楚是誰,等劉駱谷被拖下去打向他連聲求饒時,他才明白,自己叫打的是一直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劉駱谷。只是命令已下,此時他不欲更改,更不欲自己視力不行的事情爲人所知,當下喝道:“劉駱谷,你是我親信,我一直對你信任有加,你卻也同他們一般進退失據,壞我軍令,打是輕的,若有再犯,定不輕饒!”

“大王,實是我有軍情稟報!”劉駱谷叫道:“只是見大王有事,故此不敢驚擾,並非我進退失據啊!”

“軍情,什麼事情?”

劉駱谷一直負責安祿山的情報系統,幫助安祿山結交長安權貴,賄賂拉攏收買,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在安祿山入京發動政變之後,他手中權勢更大,雖然不象嚴莊一樣成爲安祿山的謀主,但軍政人事,各方面的事情安祿山都會諮詢他的意見。此時險些捱了打,不僅僅是嚇得他半死,也讓他顏面無光,但聽到安祿山這般問,他也不敢隱瞞:“葉暢兵力來源已經清楚了,大多是築路工人!”

“築路工人——轍軌?”安祿山頓時明白,然後暴怒:“這如何可能,只是一些挖泥巴擡石頭的,如何就能上陣打仗?”

“葉暢以退伍老兵爲骨幹,打散佈入築路工人之中,平時只說爲了便於管理,以軍紀約束,並且日常以防亂備災爲名,屢屢操演——他早有不臣之心,將這些築路工人安排在長安附近!”

“你是說,我的百戰強兵,竟然……竟然輸給了一羣泥腿子?”安祿山猶自不信。

這可不是熱武器時代,只要短時間訓練就可以練出上陣殺敵的士兵,冷兵器時代職業軍士與普通百姓的戰鬥力相差甚大!安祿山很難想象,那些修築轍軌道路的築路工人,竟然在兵力相當的情形下,能將他的大軍打敗。

“葉暢兵力裝備精良,就是普通的士兵,亦有半身鋼甲、棉甲,機弩數量極多……”

“他是從哪裡得到這些裝備的,別告訴我,那些築路工人平時便有這些裝備!”

“原本是安西、北庭二鎮的裝備,放在大震關武庫之中,兩年之前,葉暢上表請在大震關建武庫,他……他又是早有準備!”

劉駱谷說到這裡,心中當真是覺得恐懼,兩年之前,安祿山雖然跋扈,但絕對沒有發動政變之意,與太子李亨的暗中合作,也只是相互支持。但葉暢的佈局,分明是從那個時候甚至更早就開始了,難道說傳聞中葉暢能預知未來之事是真的?

安祿山同樣意識到這一點,喃喃罵了一聲,就算是劉駱谷離得近,也不知道他罵的是什麼。

此刻安祿山心裡充滿了悔意,但他也知道,後悔是沒有用的,自從他的部下追殺葉暢起,兩人的關係就休想和睦,而當葉暢到了遼東之後,雙方就遲早要有攤牌的一日。故此,他並不後悔與葉暢敵對,真正讓他後悔的是,從一開始,他就輕視葉暢,自以爲得到楊國忠、李亨的支持,便不將已經失了兵權的葉暢放在眼中。

誰能想到,失了兵權的葉暢,其實暗中卻有一二十萬大軍呢!

“大王,嚴莊來了。”安祿山心中後悔之時,卻聽得通稟之聲。

他精神一振,如今再也回不得頭,既是如此,那就……一條路走到黑吧!

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15章 是非又來(下)第2章 古怪女童(上)第195章 如墜冰窖座針氈第196章 長安城中急風雨第136章 洛陽城中福先寺第370章 西陲烽火翻陣雲第141章 金樽清酒鬥十千第106章 白雲一片黃河遠第53章 腰纏萬貫入長安第472章 言之不預禁菸火第95章 貴人當妨坐垂堂第382章 宣王棄壘譽奇才第325章 相公正合背黑鍋第423章 蛇鼠狐兔思出巢第509章 天視原爲我民視第342章 窮則仁禮達則濟第19章 暗夜來人(下)第40章 右軍扇搖風潮起第504章 三人殊途卻同心第67章 據聞大牢正清涼第378章 豪雨滂沱各療傷第154章 我是男兒爲國羞第495章 孤注一擲任成敗第103章 路轉峰迴洗疑嫌第105 南山別業無知音第250章 水晶廊內紅顏喜第170章 人心反覆豈可測第281章 素衣血手仁或兇第53章 腰纏萬貫入長安第372章 制書一封震宵小第37章 班門孰敢弄大斧第16章 末流之器(下)第11章 樑上有人(上)第357章 勇士無用求巫蠱第334章 無意狼煙照邊關第232章 明朝猛虎驚狐猿第281章 素衣血手仁或兇第19章 暗夜來人(下)第427章 開門揖盜狼入室第408章 風雲際會暗潮隱第112章 雷霆未起怒已消第431章 涇渭濁水浸河洛第345章 靜如處子動脫兔第438章 須藏見血封喉匕第402章 禍國狐鼠齊相歡第75章 願以重禮爲謝儀第476章 天下敵手誰英雄第372章 制書一封震宵小第392章 年末復返長安城第310章 計謀有陰亦有陽第392章 年末復返長安城第509章 天視原爲我民視第145章 冊薄飛兮白刃現第461章 樓外評話樓內客第287章 契丹小娘顏色殊第3章 昔日王孫(上)第305章 郎君不愧見聞廣第2章 古怪女童(上)第113章 一計不成一計生第418章 何意葉暢竟殺我第29章 初雪受罰(上)第162章 暗備金鉤誘海鰲第460章 各聚風雲會中州第282章 重山千萬馬蹄輕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第438章 不信將軍可挽天第266章 面似寒梅腰似柳第180章 今日盡忠明輔國第314章 忽如傾廈倒金樑第58章 妙語點香僧四過第68章 細軟地契替汝藏第507章 厲王之禍在咫尺第418章 何意葉暢竟殺我第319章 自古權姦通情理第160章 衣被天下路多艱第407章 負義忘恩真先生第24章 隱霧迷蹤(下)第484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329章 你棋落罷我棋起第15章 是非又來(上)第275章 牧奴可曾識阿翁第14章 撲朔迷離(上)第127章 鄉有賢者佑四鄰第22章 討個彩頭(上)第277章 衆汪說龜麗弓輔第212章 不見天家官已久第40章 右軍扇搖風潮起一二二今日蠻女效阿瞞第468章 摘得熾陽作干戈第458章 叛父叛子叛將軍第452章 太醫此來傳真意第334章 無意狼煙照邊關第447章 進退維谷失所據第471章 玄機暗藏不可入第421章 國事家事亂如麻第262章 不意千帆爭渡歌第86章 噓寒送暖我所願第315章 不知何處卜吉兇第280章 焰起煙騰散猢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