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逮到耗子就是好貓

“天下大,還是朝廷大?”這個問題在李建成的腦袋裡轉了一圈,李建成反而繞暈了:“朝廷和天下不都是一樣嗎?天下是朝廷的天下,朝廷是天下的朝廷!”

這句話說出來彷彿像繞口令一樣,事實上這幾乎是這個時代人,普通的認知。朝廷既是天下,天下既是朝廷。

陳應聽到這話,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卻沒有說話。

李建成疑惑的問道:“難道不對?那你說說,是天下大,還是朝廷大?”

陳應豪不猶豫的道:“自然是天下大!”

李建成點點頭,不明決心的道:“天下大?願聞其詳!”

陳應伸出手指,蘸了一些茶水,在桌案上劃了一個大致的輿圖輪廓,陳應一邊畫,一邊向李建成解釋道:“太子殿下,河東作爲大唐龍興之地,卻在短短兩年之內,兩易其手,這難道不夠說明問題嗎?如今,用句毫不客氣的話說,大唐朝廷,威懾力僅僅侷限於關中,河東是河東人的河東,河西是河西人的河西,河南也是河南人的河南,河北同樣是河北人的河北。打天下不易,守江山更難,治理江山難上加難!”

李建成點點頭道:“不錯,陳卿言之有理。”

“如今、河南、河北、以及山東地區,名義上都歸附了大唐了,可是真正的歸附了嗎?”陳應嘆了口氣道:“地方與中央,能不能步調一致??”

李建成沉默了,隱隱約約他明白了陳應提議設立文勳十二轉的目的。不過,還有一部分原因他沒有想明白。

“河北水土肥沃,適合耕種,素以殷實著稱。河北本屬燕趙之地,民風原本激烈好鬥,稍有不從,則會拔刀相向!”陳應頓了一頓又道:“而江南則不以爲然,自五胡亂華,衣冠南遷,江南便大興儒學,更是領天下風氣之先,名儒輩出,以冶學傳家者數不勝數,漸漸成爲士林重鎮。與他處不同,江南本是楚地,習染儒學後不改慷慨,好議論,清談爲容,而河西卻久居塞外,與諸胡雜居,其既我華夏同族,身上也沾染了些許胡人習氣,各地民風不同,習俗不同,要想治理好,頗爲不易,大唐以武立國,馬上可得天下,但是馬上卻無法治理天下。若大唐只有關中一隅之地,自然不必考慮太多,然而天下卻不單單指關中、西河、河東、河北、河南,還有江南、巴蜀、嶺南、遼東,天下之大,自然不能統一而論,這就需要因地適宜,從俗而治。可是文官爲官一任,三年而卸,他們會在當地如何作爲?這直接關係着朝廷,能不能對當地有沒有有效的控制。”

道理好講,事實上事情卻非常難辦。別說現在,就算是後世,地方上的村霸,鎮霸,同樣無法無天。天下有門閥,有世族,州縣有豪強,地方鄉野又有宗賊。這其實就是地方宗族勢力的一種表現形式,與特殊的地理形勢結合,就成了一個頑疾。一般的宗族最多把持當地政權,間接影響太守、縣令長,真遇到狠的也不行,畢竟民不與官鬥,官府手裡有郡兵做爲武力後盾,實在不行朝廷還能徵發更多的人馬,再大的莊園也給你踏平了。可是宗賊不同,他們往山裡一躲,據險而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朝廷再多的兵也不好使。

別看中原世家威風,居廟堂之高,呼風喚雨,聲名顯赫,一旦失勢,隨時可能被連根拔起,論生命持久力遠不如這些依山傍水的宗賊。只不過他們處江湖之遠,名聲不顯,不夠資格在正史上留下姓名,最後化爲一個個抽象的標籤。

中央所委派的流官,根本撼不動地方上的宗賊,可是,一旦讓地方大權旁落,朝廷政策影響不到,卻非常容易痛失人心。中原州縣還好一點,最怕的就是偏遠州縣,那裡的宗族和部族勢力,更加頑固。

要想刺激文官,跟地方豪強或宗賊對抗,唯有提高文官考覈,把文官的政績,與他們的仕途直接掛鉤。要知道,現在還沒有官員離任審查制度,在這個時候的官員,一旦賬目上出現虧空,都是由後任官員填補上任官員的虧空,可想而知,中國數千年曆史,出現了兩個清官,貪官數不勝數,主要是制度上的缺失,缺乏一個官員考覈體系。

在後世,陳應沒有任何權力,根本就沒有資格對於國家政策制度指手劃腳,可是在這個時空,陰差陽錯,陳應感覺如果完成後世的遺憾,他就枉穿越一場。

陳應與李建成敞開心扉,從現實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國家的剛性需求,方方面面,都與李建成闡述一遍。

最終,陳應向李建成闡述道:“太子殿下,這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若是太子殿下,完成文員審覈制度的建立,將來肯定可以青史留名,最主要的是,只要可以做到上傳下達,朝廷政令通行無阻,那麼大唐將會千秋萬統,威振四海八荒!”

“難,難,難!”李建成嘆了口氣道:“世族門閥把持地方,由來以久,他們侵佔土地、偷稅避賦是必然的事,若是採取文勳官制度,針對地方豪強、世族門閥,恐怕大唐根基也會動搖,畢竟士紳乃天下之基。”

“誠如太子殿下所言,世族門閥和豪強的勢力強大,然而,若是不加以整治,他們定會變本加利,長此以往國將不國!”陳應苦笑道:“當然,有針對性措施,總比沒有好。只要做了,失敗也就失敗了,太子殿下又不是太平太子,誰敢反,把他們打服就是?”

李建成苦笑道:“說得輕巧,哪裡那麼容易,這可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本宮也不能不慎重考慮,以策周全。”

“考慮周全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陳應道:“若是太子殿下看不透這件事是大增益,還是損失,不如找幾個州縣,數名縣令縣長,數州刺史,作爲試驗,成固然好,就算失敗了,對於大唐的影響也可以忽略不計。”

李建成聞言眼睛一亮,興奮道:“陳卿此計甚妙!”

突厥在大唐北方虎視眈眈,陳兵三十餘萬控弦之士,如同一柄利劍,懸在大唐的頭頂,天知道這柄利劍什麼時候會落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大唐朝廷一力求穩,現在是穩定性壓倒一切。

李淵不想冒險,李建成何嘗想冒險?

李建成不禁哂然失笑。陳應是一片至誠,可惜他的資歷太低,如果讓陳應成爲相國,或許可以親自出面,主導此事。不過,想想陳應的年齡,李建成除了苦笑,還是苦笑。

陳應實在是太年輕了,根本就沒有辦法當此重任。

陳應顯然知道這一點,大唐有突厥還有生死之戰,正所謂一山難容二虎,華夏這片天空之下,只能有一個王,那就是華夏。

時不我待啊。

突厥,頡利可汗如今初掌握突厥,他的地位還沒有穩固,這一次他藉着機會,將各部落聯合在一起,與李唐爭奪天下誰屬,大戰在即,李唐朝廷此刻根本就不可能有大動作。

陳應知道李建成也在爲難,並沒有勉強,只能心中默默遺憾。

……

夜漆黑如墨,秦王府承乾殿內,卻燈火通明。承乾殿東配殿兩壁都有六盞鶴足銅燈,燈形如仙鶴孤足,股托起環形燈盤,燈盤裡有三支燈柱,同時點燃三支大燭,將承乾殿東配殿照耀得明亮如晝。

燭火搖曳,燈下人影綽綽。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于志寧、蘇世長、薛收、褚亮、陸德明、姚思廉、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曹許敬、薛元敬、蓋文達、蘇勖等人則在大聲的爭論着。

如果仔細聽,定會發現,秦王府衆學士,此時爭論的話題,居然正是陳應在甘泉宮提出的文勳官制度。

雖然配殿下吵得面紅耳赤,不過氣氛卻不錯。

房玄齡道:“秦王殿下,臣以爲陳駙馬提出文勳官制度,目的不在獎,而是在罰。”

李世民道:“哦,這個怎麼說?”

“因爲陳駙馬是武將,用兵尤其擅長虛虛實實!”房玄齡感嘆道:“陳駙馬今日突然提出創立文勳官制,就是因爲他看到大唐官府太過低效,官員不思進取,刻意改三年一考評爲一年一考評,這纔是他的初衷。”

“話雖如此,只怕沒幾個人願意啊。”李世民一聲輕嘆:“陳應思慮深遠,爲國家不惜甘冒天下大不韙,忠心可嘉。若人人皆能如陳應一般,大唐何愁不興。”

“秦王殿下,君子德風,小人德草。移風易俗,導民向善,本來就是朝廷百官職責所在。”房玄齡苦笑道:“只是,咱們朝臣們,只是擔心引起非議太多,連及陛下,所以我等商議行而不言,且先試一試,待初見成效,再由朝廷下詔推行。”

李世民與李淵交了一個交易,以陷害凌敬爲交換,李淵改封李世民爲涼州大總管,代替李道宗負責總管河西十五州。

以李淵謹小慎微的性子,李道宗在河西已經兩年多了,時間太長,恐怕李道宗就會變成涼王,所以李淵準備把李道宗調回來,成爲河北經略安撫副使,與李神通搭檔,宣撫山東。

李世民這也是以進爲退,他知道李淵用他來制衡李建成,可是李建成在河東以及東宮門下陳應在河北,這一場仗打得太出彩了,哪怕李淵再如何不情願,也不能太過偏心。

於是,改封秦王李世民爲涼州大都督,隴右道行臺尚書令,兼任涼州大總管,成爲事實上的封疆大吏。

李世民在得知陳應提及文勳官制,決定先由秦王府制定這麼一套辦法。

李世民行事,頗有後世天朝太宗的風格。

黑貓白貓,逮到耗子就是好貓。

反正,這個時候也沒有專利法。這個制度雖然是陳應率先提出來的,可是李世民卻連招呼也不打,直接拿來使用。

李世民思慮良久道:“這個辦法是陳應提出來的,制定好以後,最好是拿到他那裡看看,聽聽他的意見。”

PS:又是新的一週,弱弱求一下支持。正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何況這並不是什麼美酒,有書單的朋友,幫助加一下書單,幫忙推廣一下,老程拜謝。

第三章急智生擒賊首第二三零章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第十一章熱身賽第五十四章相逢一炮泯恩仇(一更)第一九八章冤大頭不宰天理難容第一二四章試問天下誰能相抗?第一七五章首尾不能相顧第二三九章命值錢還是人頭值錢(二更)第二七三章槍鋒所向一地死屍(二更)第八十章喜歡順杆爬的武士彠第二零七章人生何處不驚喜(二更)第一四二章報應來了這是命數第一二九章真不是一般的失望(二更)第八十三章物竟天擇強者爲尊第十九章樹欲止而風不靜第四十一章李元吉你這個孽子想要害死朕第三十八章刺頭(三更求訂閱)第五十三章封爵延安郡王(三更求訂閱)第九十二章百姓思安天下思安第二十六章羅士信遇刺(二更)第五十一章意外升官(一章)第四十三章律法與手足之情如何抉擇第一一五章就怕流氓有文化第一九五章李世民氣吐血了第二二一章新概念戰爭(三)第五十五章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二更)第十一章最慘的折磨(二更)第三十八章刺頭(三更求訂閱)第六章陳應心中的魔鬼(爲書友37036439飄紅加更)第四十二章撿個大將軍當馬奴第九十三章此地無銀三百兩(一更)第三章戰場上見(一更)第一六零章陰謀與刺殺第九十章李世民的拉攏第六十二章這麼審問是不對的第五十二章摟草打兔子(一更)第十七章敲山震虎殺雞儆猴(三更)第五十三章敵人來了第三十二章經驗也是會害死人(二更)第九十七章原來也不過如此第十七章發財了第九十四章你沒有機會了第十七章相位誰屬第八十七章出鎮西域大都護(二更)第二十章背信棄義第一五二章得罪陳應後果很嚴重(二合一大求票)第三十六章爹爹你趴在娘身上做什麼第二二九章西域大唐工業萌芽第一六零章發動雪塬冬季攻勢(二更)第一三零章紙糊的洛陽城(三更)第九十五章舉薦徐世績(三更)第五十一章意外升官(一章)第五十七章屁股決定腦袋第十章老兵不死第一六零章發動雪塬冬季攻勢(二更)第七十章投降的姿勢不對(二更)分類強推感言第二十六章甘露殿覲見第四十三章始畢可汗震怒第二五八章鑄犁爲劍征戰四方第二十九章等的就是你(一更)第八十章招攬羅士信(上)第三十六章爹爹你趴在娘身上做什麼第六十三章陳應發瘋了第二一一章你會不會保護我一輩子第七十七章驚濤駭浪第五十三章太誇張了第八十章喜歡順杆爬的武士彠第一六八章阿爹帶你看好戲第一百章九寺五監第八十章寧殺錯勿放過(二更)第一七五章我不會認命更不會認輸第一一七章本將軍是打出來的第十五章玄武門前血跡未乾(爲盟主加更一)第二二九章西域大唐工業萌芽第三十一章血腥絞肉機(一更)第十五章神鬼莫測的手段第一五二章得罪陳應後果很嚴重(二合一大求票)第一六一章李世績絕對不會袖手旁觀第十一章欲取之必先予之(一更)第二五六章本大將軍爲國爭光第四十二章你長得美就不要想得那麼美第一七八章被燒壞的玉鉞第六章繼續和稀泥第二十八章有些過錯絕對不可原諒第四十章不服氣死去第七十一章最後的瘋狂(中)(二更)第二五五章那就學着去適應第五章眼睛看到的不一定真實第三十七章侯陳氏的遺產第二一七章蚊子再小也是肉第五十三章敵人來了第一八七章大唐進入工業時代?第一五五章女皇老媽果然霸氣第七章這個世界是公平的第一四八章宇文昭儀東市失蹤第八十四章無事獻殷勤第十四章李二郎你要鬧哪般?(二更)第四章鹽湖怪事第一八四章替大唐守住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