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創立集體農莊

陳應聽到這話,彷彿聽到了一個非常搞笑的笑話,哈哈大笑了起來。良久,陳應止住了笑,道:“你真以爲,太子妃會這麼不堪嗎?”

至少從陳應得知鄭觀音,是一個識大體,顧大局的女人。更何況陳應也知道,一個龐大的家族,其實也不是鐵板一塊,至少鄭觀音以及鄭父鄭繼伯一系與鄭仁泰都已經出了五服。從血緣上,其實並沒有什麼親戚關係。

當然,最重要的是,陳應根本就沒有與滎陽鄭氏撕破臉的準備。做生意,講究漫天講價,落地還錢,事實上這個道理不僅適合商場上,同時也適合在官場。直接擺出一副貪污皆可殺,誰的情面也不講,這些下屬官員的小命攥在陳應手中,他們只能乖乖地照辦。

許敬宗許侍中,畢竟還不是武周時期的許敬宗,無論見識還是閱歷,都相差太多,陳應只是擺出一個很嚇人的樣子,別人沒有被嚇住,許敬宗倒是先被嚇住了。

陳應在安撫河南這個事情上,並沒有獨斷專行,而是非常認真的去請教李建成的意見,將王世充因爲徵兵,弄得民不聊生,整個河南郡十八縣城,百姓都貧窮不堪,家家戶戶沒有春耕的實力。

由於新安到長安的距離並不像靈州那麼遠,最多兩天時間,陳應的信就擺在了李建成的案頭,李建成看着陳應密密麻麻寫了足足上百頁紙的詳細奏表,李建成對陳應的印象又顛覆了。

剛剛開始李建成認爲陳應是一員良將,讓他戍衛邊關,或者統一軍獨擋一面,陳應可以非常好的完成任務。然而陳應卻在暗中不吭不聲,建立了一座座煤礦、建造了一座座高爐和鐵礦工坊,復原了秦時的馳道,就在李建成認爲陳應只是在將作和器術方面有研究的時候,陳應這一次上了一道洋洋灑灑萬言書。

“自古以來,大朝丁口統算,部分州縣,官員爲冒政績,或故意充增戶口,部分州縣,官員爲隱賦稅,則故意減削戶口。如此層層上報,最後戶部再行彙總,朝中大臣會就帝皇當時之好惡、時局之需要,再行修飾增刪。最後所得數字載於史冊者,即當日呈稟人君者。此數字只能作人君參監,而不可以爲即是本來數字也。”

“大體而言,政治寬仁則戶口漸顯,政治苛猛則戶口漸隱。爲何?政治寬仁,編入戶籍者光明正大,可受律法保障,經商有憑,讀書有份。好處較多。故戶口漸顯;政治苛猛,則法不護民。讀書入仕之途不暢。編入戶籍者受盡盤錄,壞處較多,故戶口彈隱。

亂世隱戶,主要有三種途徑,既隱各大門閥之下爲佃農,二隱入商家大戶爲家奴,三隱入佛門寺院爲寺奴。此三者爲大而可知者。至於不可知者。則如散入山間者,避於偏遠者。則爲不可知之數。即未逃竄者,每村隱三數十戶,在編之戶每戶隱一二丁,其數究竟多少,就只能臆測,無法確知了。

當王珪看到這裡的時候,感嘆道:“臣收回當初斷言陳大將軍可爲定國良將的定語,現在看來陳大將軍出可爲將,入可爲相,乃出將入相國之幹才。”

王珪望着這份沉甸甸的奏摺,心中更加沉甸甸。作爲七宗五望太原王氏出身的他,非常瞭解世族門閥的行爲方式和習慣。王珪拿着陳應的奏表,心中左右爲難。

按說,像陳應這般捅破這個窗戶紙,將各門閥和世族控制的隱匿人口獻出來。可是這麼做,卻會捅了大簍子。

魏徵也不知道如何決斷了。

李建成想了想,道:“本宮進宮,找陛下商議一下!”

事實上,贊不贊同陳應的提議,關鍵在於李淵如何考慮,如果他是想着大唐的萬世江山,那就應該同意陳應的意見,可是李淵也會頭疼,畢竟他要奪取天下,還仰仗着各大門閥和世族的支持。

陳應卻沒有管李淵與李建成如何頭疼,而是在河南十八縣內展開了改革。等各郡縣縣令和縣丞抵達新安之後,陳應立即召開衆人開會,當時說開會其實不恰當,因爲各郡縣令、丞根本就沒有讓他們開口,直接下達了命令。

其一頒佈李唐朝廷下令的一年免稅特赦法令。根據李淵特赦免法令,河南郡十八縣所有賦稅全免。

各郡縣一定要將這個政策全面通過各縣百姓,只要一個縣有一戶百姓,對於李唐朝朝廷免稅赦令不知情,對不起,縣令、縣丞就地免職。

正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陳應根本就沒有與衆官員虛僞與蛇,他直接告訴衆官員,如果不像丟烏紗帽,必須將這個政策傳達到每一個百姓。

雖然說李唐朝廷但是徭役卻不免,各郡縣自既日起,立即回去,將所有百姓組織起來,趁着春耕還有一些時日,開始疏通溝渠。

陳應手中軍糧不缺乏,李世民讓人運來了三萬石糧食,陳應還真沒有看上區區三千貫的糧食,他更沒有將糧食賣掉的心思。他將這三萬石糧食拿出來,以修繕溝渠的名義,組織三萬餘民夫休整河道,溝渠,不過不像以往百姓服徭役的時候,不僅要出人,而且還要自備乾糧。

然而,陳應在這個時候疏通溝渠,其實就是以工代賑,每名民夫日食三升的標準,反正一個月時間,每個民夫吃掉一石左右的糧食,三萬壯勞力離開家,可以爲家裡節省至少上百斤糧食。

陳應最後一個命令就有點讓耐人尋味了。

將各縣流民以及其家眷,全部集中送到新安大營,至於陳應想要做什麼,陳應根本就沒有說。

對於陳應這個莫名奇妙的命令,衆官員對於陳應的命令可不敢違抗,這些官員都已經接到鄭氏家主的指示,陳應這一次來者不善,千萬不要犯他的手裡,他很有可能,準備找鄭氏的麻煩。

所以這些官員比聽朝廷的聖旨還要聽話,對於陳應的命令倒沒有牴觸,從宣傳免稅法令,再到組織百姓疏通溝渠以及將流民百姓送到新安大營。

只要官員將某件事重視起來,這件事的施行效果就非常快捷。

僅僅過了第二天,新安縣令鄭載,就已經將二百三十餘戶,六百五十餘流民送到了新安大營,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流民在新安大營外越聚越多。看着在大營外密密麻麻有六七千百姓的時候,許敬宗終於忍不住的問道:“大將軍你這是何意?”

陳應笑道:“很簡單,讓他們建立集體式農莊啊!”

古代生產力低下,下等田所產經常只夠農戶餬口,中等田才小有盈餘,必須靠着用人力少而所產多的上等田,纔是產生“餘糧”的最重要來源。因此統治者對上等田最爲重視。陳應在靈州是開過荒,種過田的,所以也明白這個道理。

他在河南,因爲門閥和世族的力量很大,所以他準備以流民建立起集體農莊。

集體農莊非常適合大災或大疫的恢復性生產發展。當然,陳應創立集體農莊的消息迅速傳開,終於滎陽鄭氏終於開始着急了。

PS:感冒了,腦袋昏昏沉沉,寫不動了,今天只有這些,非常抱歉。

第四十九章門當戶對第九十九章秦王相求肥差任選第九十六章另類定情信物第九十二章李元吉VS羅士信第五十一章收還是不收第四十七章大唐皇家軍事學院第九十七章唐騎之下何敵不克第二八零章我若死你一定會斷子絕孫(爲掌門無想無情加更)第一章人逢喜事精神爽(三更)第一六零章陰謀與刺殺第九十六章古浪鎮殺意滔天第一七五章我不會認命更不會認輸第一七五章首尾不能相顧第一七八章會叫的孩子有奶吃(爲仁者無敵87加更)第十七章歪打正着第一四七章大唐生化武器進攻(二合一求月票)第四十章鼻子要受罪(一更)第八十四章日進斗金的聚寶盆第四十二章平陽公主的心事第六十一章屍骨如山血流成河(一更)第十二章尚書左僕射應該換人了(爲宗師無情無情加更2)第一四四章此東風非彼東風第二六八章賭場無父子何況夫妻第二章三個女人一臺戲第八章招攬尉遲恭第一三七章進可攻退可守立於不敗之地(二更)第八十章爲什麼會有如此多的錢?第二一六章何月兒的山羊角第二零四章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第六章繼續和稀泥第二二九章西域大唐工業萌芽第一六六章治療暈船最好的辦法第八十八章罪惡的奴隸貿易(上)第二八五章不支持李世民的真正原因第二十八章偷雞不成舍把米第二零五章一刀在手天下我有(月票四百加更)第一百章松贊干布的奇思妙想第二零二章爲了殺孤可真是煞費苦心第一六一章從源頭扼殺第二二零章新概念戰爭(二)第二章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一七三章會師平壤城下第二五八章鑄犁爲劍征戰四方第二一三章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月票一百加更)第二一九章新概念戰爭(爲護法無想無情加更)第一零六章生來就是富貴命第一三零章大唐通利錢莊的房貸業務第九十三章目瞪口呆第一七四章天大地大吃飯最大第二十八章火牆與火炕(上)第二十五章武士彠到訪第五十章蘇定方我看好你(一更)第二五五章那就學着去適應第一三二章繼承人的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三章這還算一座宅子嗎?(一更)第十三章進退兩難第一百零一章禍從天降第四章鹽湖怪事第二八二章陳應還有後招?(一更)第四章得妻如此夫婦何求?(二更)第一四九章妥協會養成習慣第一六二章所向披靡火牛陣第九十八章冷遇第六十一章計中計第五十六章如喪考妣第一五六章生殺大權一念而決(一更)第一四五章李秀寧大鬧秦王府第二三九章命值錢還是人頭值錢(二更)第二六一章李世民被貶爲庶民第二六一章李世民被貶爲庶民第四章鹽湖怪事第一四三章怎麼沒有勝利的喜悅第一五七章侯莫陳氏的真實實力第八十六章把威脅消滅在萌芽之中第二十章長安不是你撒野的地方第一二七章唐朝的職業化建設第一八五章陌刀之下無名將(上)第一五零章根底正纔是最緊要的第二一六章何月兒的山羊角第十三章割腦袋換糧食第三十七章卿本佳人奈何爲賊?第七章斬將奪旗第一百零一章禍從天降第四十四章撞到鐵板了第一零九章彼其娘之天威再現第十八章據爲已有第二一八章缺德冒煙的損餿主意第二五二章過河的卒子頂大車第十七章敲山震虎殺雞儆猴(三更)第七十章最後的瘋狂(上)(一更)第二章十六連殺揚威名第一六七章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第二五八章鑄犁爲劍征戰四方第二十三章苟富貴不相忘第四十四章旁企地叛亂第十九章敵人太狡猾第二六七章十萬貫買下河北貴嗎?第二六二章天策府生死一念而決(二更)第八十五章李世民出鎮太原第三十章新官上任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