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被太子妃恨上了怎麼辦?

看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是三國裡的良臣謀士,還有嘯傲沙場的無雙猛將,比如趙子龍長阪坡七進七去,甘寧百騎踹曹營,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赤壁之戰,火燒聯營。

看隋唐英雄的時候,我們同樣關注的都是隋唐十八條好漢,什麼四猛、四絕、十三傑,還有十三棍僧救秦王,還有李世民千騎破十萬,大殺四方,隋末唐初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塵煙,連年相互混戰,殺得人頭滾滾,唯獨沒有人記得,這殺得是人,而不是豬。

在隋朝大業五年(公元609年),隋朝人口統計出當時全國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四十六戶,共計四千六百零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人。然而李唐建立,直到貞觀十三年時候,完全統一的情況下,共三百零四萬一千一千八百七十一戶,共計一千兩百三十五萬一千六百八十一人。但是武德初年的時候,唐朝僅僅不到二百萬戶,八百四十一萬人。

從大業五年到武德七年,短短十五年時間四千六百萬人,只剩下了八百四十一萬人。其中六分之五的人已經消失了。

當然,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但是這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

言歸正傳,老農哽咽着,向陳應娓娓道來。

原來,王世充早在李唐消滅河東劉武周的勢力時,王世充就意識到了李唐下一定目標必定是自己。所以早在去年入秋以來,王世充就開始整軍備戰,想整軍自然就需要大量的糧食和壯丁。

所以,最終這些賦稅與壯丁,都落在中原百姓的頭上。王世充就下令各州郡清點檢查現有的兵丁,檢查覈實戶口,一律各家各戶僅留一成年人,其他全部徵發入伍,想使步卒達到五十萬人。

鄭國大司徒、任開府儀同三司、納言,陳國公段達向王世充諫言,陳說百姓生活睏乏,召兵不合乎法律,恐怕百姓不堪承受,會有如土崩塌的大禍,並且陳述當時不適合時勢的政治事務十三件。

王世充也是關心則亂,冷靜下來之後,就詳細認真的讀完諫書,並且同意了段達的意見,交付公卿廣泛商議。

段達所言之事多數採用,於是改爲五丁抽三制,命令各郡縣將丁壯,送到洛陽城進行集訓。雖然說段達的意見大大減輕了百姓的沉重負擔,可是這個負擔依舊非常沉重。幾乎所有百姓都不能倖免,王世充讓官員收三成稅,他們就敢收五成,甚至六成。別說壯丁,就連壯女也不放過。

正所謂上有對策,下有政策。中央政策到了地方,地方會變成加利,百姓爲了逃避這個沒有希望的兵役,就賄賂地方官員,普遍的就是將大量財物,換取免兵役的待遇。可是隨着大量百姓普通行賄,地方官員的胃口也越來越大。

普通三五百錢能辦到的事情,他們敢收三五千錢,甚至上萬錢。百姓們沒有錢,又不想讓兒子或兒女被徵走,只要賣房賣地,這位老農有三個兒子,按照王世充的徵兵政策,三個兒子都必須要徵兵,老大老二還好說,早已成家立業,可是小兒子剛剛成婚,妻子又要臨產。

爲此老農只要向地方官員行賄,爲了讓小兒子免除兵役,老農讓家裡僅有的五十四畝地全部賣掉,共得三百二十貫錢,全部送給了地方官員。

陳應聽到這裡,肺都氣炸了。二世爲人的陳應非常痛恨貪污,在後世他就是一個窮屌絲,儘管看不慣,也只能涼拌。可是現在卻不一樣了,他現在是河南安撫使,而且還是掛着治書侍御史(御史中丞)的安撫使,別的地方他管不着,至少在河南郡這十八縣之中,他就是一把手,郡縣官員可以就地免職,至於七品以下官員,可以直接報請長安,就地處決。四品以下官員可以報請長安,就地免職。哪怕一二品大員,他也可以上奏彈劾。

事實上,陳應的這個官職,就是傳說中戲文裡的八府巡按,不過陳應只是一府而已。但是,陳應和八府巡按又有一點不同,因爲他是行臺尚書右僕射,還兼任行軍兵馬副都元帥,他掌握着兵權,帶着槍的,和不帶槍的肯定不一樣。

不帶槍的安撫使,只能耍耍嘴皮子,了不起告到御前,如果雙方都有後臺,這將會是一筆理不清,理還亂的爛賬。

可是陳應是帶兵的,跟他對抗,就是給他口實。可以直接帶兵清剿,至少在河南十八縣中,各大世族和地主,還沒有可以與陳應掰手腕的人。

陳應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隨着陳應一聲令下,從陝縣、到桃林,再到新安等縣,無論是縣令還是郡守、郡尉、以及什麼長史、六曹事、縣尉,立即丟下手頭的工作,趕往新安縣城,接受陳應的召見。

爲了避免這些官員官官相護,欺上瞞下,陳應又派出郭洛、周青他們帶着猛虎義從,迅速分散到各郡縣、進行摸查情況。另外陳應還在各縣設立舉報信箱和採訪使,不會寫狀紙也沒有問題,陳應的採訪使全權受理冤、假、錯案,給百姓一個伸張正義,鳴怨叫屈的機會。

新安縣城最豪華的房子,其實並不是縣衙,而是滎陽鄭氏的一個別院。當陳應占領新安的同時,右武衛大將軍鄭仁泰早已命人將新安鄭氏別院打掃乾淨,並且派出心腹管事鄭安春前來請陳應入內,鄭氏的這座別院雖不能與長安、洛陽的大宅府邸相比,然而在新安也算是富麗堂皇了。

陳應望着這座鄭宅,不時的打量着點着頭。鄭安春心中暗喜,作爲天下七宗五望之一的鄭氏,事實上不僅僅是滎陽,幾乎整個中原,都是鄭氏的勢力範圍,河南郡十八縣,其中十三縣的縣令或縣丞,不是滎陽鄭氏子弟,就是鄭氏的門生故吏,足可見滎陽鄭氏的勢力之龐大。

這一次,陳應安撫河南,成了河南郡的頭號軍事長官,滎陽鄭氏自然是能拉攏就拉攏,看着杜善果不時的朝着陳應使着眼色,陳應會意,衝鄭安春道:“河南百姓還如此困苦,我代表朝廷,代表皇帝陛下前來安撫河南,也不能獨個兒享福。這座宅府我就不住了。我是軍人出身,習慣了居住軍營,城中雖然繁華,我還真不住習慣。你城中交通便利的地方,找座結實的房子給我就是了。今晚隨便睡一覺就成,明天還要出城,既來到了這裡,就要想辦法讓河南的父老兄弟脫貧,看着他們現在的樣子我可真是不好受。”

鄭安春一聽這話,心中非常驚訝。

陳應是侯莫陳氏出身,雖然侯莫陳早已沒落,可是不可否認,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新安鄭氏別院雖然不錯,可是鄭安春仍舊擔心陳應會看不上這座宅子,畢竟陳應生在長安,長在長安,又是大門閥家族出身,肯定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可是,沒有到想陳應居然拒絕入住鄭氏別院。鄭安春也是擅長察言觀色、八面玲瓏的人物,略一想就明白了陳應的用意。他假裝着一副爲難的樣子道:“陳安撫來到河南,鄭氏作爲河南的地主,若不盡地主之宜,豈是待客之道?”

陳應微微一笑道:“鄭總管錯矣。”

鄭安春一愣。

陳應接着道:“這裡河南不是鄭氏的,河南是大唐天子的,正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率土之臣莫非王臣,鄭氏難道還想裂土稱王不成?鄭管事這飯不可以亂吃,話也不可以亂說,說多了,說錯了,都是你們鄭氏本家招災惹禍。”

陳應的話,軟中帶硬,威脅的意味非常明顯。

鄭安春如果在聽不出陳應的潛意思,那他這些年就算白活了。鄭安春躬身道:“安春謹受教!”

陳應此時對鄭氏的做法,其實非常不滿的。因爲滎陽鄭氏太貪得無厭了,經過初步的摸查,僅僅在河南郡十八縣中,滎陽鄭氏就控制了超過一萬四傾的良田,幾乎整個河南郡三分之一稍的良田,都是鄭氏的私產。

這其實並不算什麼,畢竟擁有十萬、十數萬傾或數十萬傾良田的地主也不是沒有,只是滎陽鄭氏的吃相太難看了。去年王世充徵兵,超着這個機會,滎陽鄭氏與地方官員相互勾結,壓榨百姓,壓低地價,或是放高利貸,或是以強取,或以豪奪,短短半年時期,將八千餘傾良田,吃到嘴裡。

爲些家破人亡的百姓不知凡幾。

陳應在新安縣城轉了一圈,發現整個縣城,除了鄭宅之外,連一幢像樣的房子都沒有,只有率領親衛部隊,與陌刀軍將士一道,在新安縣城城外,背靠澗河紮下大營,陳應就將大唐河南安撫使的行轅安置在大營中。

當了晚上,許敬宗急匆匆的前來,看到陳應,一臉擔憂的問道:“大將軍準備對滎陽鄭氏動手?”

陳應微微一愣:“你怎麼會這樣想?”

許敬宗認真的道:“大將軍先別管敬宗如何想,關鍵是大將軍是不是真對滎陽鄭氏下手?”

陳應搖搖頭道:“有問題嗎?”

看着陳應如此態度,許敬宗就知道了陳應的態度。

許敬宗的望聲音陡然提高了八度,豁然站起來,激動得滿臉通紅,說道:“萬萬不可啊,您千萬莫忘記了,太子妃也是滎陽鄭氏之女,若是公然對付鄭氏,太子妃會怎麼想?”

許敬宗也如給冷水潑了一頭,沒想到陳應會斷然拒絕他的好意。

許敬宗如今與陳應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擔憂的道:“太子妃恨上了大將軍那該怎麼辦?”

PS:年輕大了,就是悲劇,身體毛病不斷,今天更新稍晚,等會還有。

第一四一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八十六章尷尬第四十章宿命對決玄武門血變重演第三十六章初見侯莫陳虔會第三十四章下馬乞降饒爾不殺(四更)第十三章割腦袋換糧食第七十八章楊恭仁的打算(上)第一一七章蒸汽機火車跑起來了第一七八章被燒壞的玉鉞第三十九章皇室最大丑聞第二二八章天下無人不識陳大將軍第一五零章封陳謙爲安西國王食邑萬戶第一八六章長孫無忌的絕望(一更)第八十一章滾刀肉第二四一章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二更求訂閱)第十二章從長計議第一四一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四十一章生米煮成熟飯第一六二章長孫無忌的困局第一八六章陌刀之下無名將(下)第十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爲宗師無法無情加更1)第一一六章冠軍大將軍單雄信第六十八章急轉而下(四更)第三十八章縣令算個屁第二五三章扶持和背叛皆在一念之間第一九三章孤注一擲勝利或者死亡第三十四章匹夫無罪懷壁其罪第三十章陛下您真要殺微臣第八十八章支援靈州第二零五章最典型的明升暗降(爲掌門陳應萬賞加更)第二十八章偷雞不成舍把米第一二六章薛仁貴攜美闖安西第五十九章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第十三章佛門信物第一七五章首尾不能相顧第九十五章舉薦徐世績(三更)第九十七章唐騎之下何敵不克第四十二章撿個大將軍當馬奴第一七三章想跑門都沒有第八十二章天降橫財第二五八章不愛紅裝愛武裝(二更)第六十一章李靖李大將軍陳某隻好對不起了第四十三章靈州烽煙再起第九十五章舉薦徐世績(三更)第九章關中饑饉遍地這盛世如爾所願第一零四章李世民會獵定襄(二更)第一一一章唯有鐵和血才能讓吐蕃粘合起來第五十七章噁心到了第三章怎樣的悲傷成河第五十九章與衆不同的女子第一六四章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第三十七章戮胡成我名(二更求訂閱)第二十五章艱難的選擇(二更)第二三一章等着看好戲吧第四十七章此情可待成追憶第一三六章可憐的吾國吾民(三更)第五十五章未卜先知(一更)第一三二章繼承人的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七十章羽絨被和羽絨服第一二四章試問天下誰能相抗?第五十五章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八二章做得鬼中鬼方爲人上人第一七五章代表正議審判你第二二九章出奇不意冒雨進擊(月票二百加更)第一三五章居然嚇哭了第一三二章好兵都是打出來的第二十一章夏蟲不可語冰(二更)第四十五章轉變(一更求訂閱)第五十三章敵人來了第一一七章本將軍是打出來的第三十一章命不該絕(一更求訂閱)第二三二章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第四十九章下輩子做個好人第二三七章陳應所圖不小第二三七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一七八章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第一七五章首尾不能相顧第二十五章艱難的選擇(二更)第六十四章陌刀軍(下)第六十五章鋼鐵洪流席捲而下第一零八章某些人就不是長記性第二十四章恭迎太上皇重整河山第八十二章只能金戈鐵馬絕對不能用道義第九十章族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二十九章一戰而成全功第三章金秋十月會獵龍城第一一五章就怕流氓有文化第十八章太子的招攬第二零六章官升司徒拜上公第二六四章以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三更)第二百七十八章事出反常必有妖孽第一四二章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第十章只要陳應首級(一更)第一二五章區區西域突厥何足掛齒(二更)第一七二章人老心不老第一一五章不被看好的李世民第二章高句麗楊萬春死得真冤第五十一章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第十二章人才難得第一一九章李世民纔是腹心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