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此時抽身爲時不晚

嫡庶有別,這是封建基本的禮法。

從宗法和習慣上說,繼妻在丈夫家族的地位確實比原配低。但繼妻也是明媒正娶,八擡大轎進門的正妻,管家權力與原配無二。原配與繼妻最大的差別在於,兩者所出都是嫡出,但原配所出諸子的(爵位、宗祧)繼承順序在繼妻所出之前。

正因爲如此,繼妻被稱爲填房。一般人家不願女兒做繼妻,即是此理。楊蓉雖然是武士彠的繼妻,也是民間俗稱的填房,她所出的孩子,只是擁有一個名義上的嫡出,事實上,無論武士彠的爵位是沒有資格繼承的。

自漢代開始,庶子與嫡子享財產同權。即剔除爵位官職及附屬的宅邸、官田,家族公共財產之後,所有兒子平分。當然,這是書面的待遇。嫡母作爲管家人,有一萬種辦法來隱匿、轉移、分薄待分配的公共財產,讓庶子只能分得很少的錢。更可以用其他手段壓迫庶子放棄財產分配權。

同時,庶子雖然也有受教育的機會,但師資力量,出仕後能否得到家族資源支持,都是遠不能與嫡子相比的。

庶子與嫡子之間的差距其實非常大。無論是出仕,還是成親,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影響。

一般而言,庶子只能娶庶女。庶子很少能夠當官,大都作爲比奴僕稍高一些的地位,或者混得不如得寵的奴僕。

這個影響是非常致命的,作爲一個母親,楊蓉也不想自己的孩子,未出世就矮別人半頭。

楊蓉有些動容了,她望着武士彠道:“你這是何苦呢!”

“哈哈!”武士彠滿臉苦笑。

“何苦!”身爲一個男人,老婆被綠,只能幫助她瞞着,心裡其實比黃蓮還要苦。不過,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他自知時日不多,偏偏整個武氏除了他,沒有其他可以拿得出手的人。

武士彠出身就低,他是以商賈的身份,位居正三品工部尚書,作爲應國公,工部尚書,按說他應該屬於大唐勳貴一族。事實上,在長安城,武士彠的身份相當尷尬。

世族門閥以及勳貴,誰也不拿武士彠當回事。他對滿朝世族與勳貴,百般巴結,只換來一個愣尚書這麼一個稱號,用後世的話說,就是人傻錢多。

別看陳應原來也出身不過,可是他認祖歸宗之後,提出陳應,至少誰也不敢拿陳應的出身說事。西魏八柱國家族,這可是與李唐皇室同等的超級家族。哪怕再不喜陳應的爲人,明面上也要尊他爲陳令公。

一旦他死了,人死如燈滅,只怕武氏將會退出大唐勳貴之列。

面對楊蓉與陳應這麼一對姦夫**,武士彠彷彿房遺愛一樣,既打不得,罵不得,也惹不得,反而只能幫助楊蓉掩蓋着,從而可以獲得陳應的幫助。

畢竟,楊蓉的身份,無論如何是無法與陳應光明正大的走到一起,將來百年之後,楊蓉還是應國公夫人。

在楊蓉這個主母在,那些滿朝勳貴,無論如何窺視武氏的家財,他們都不敢動手。畢竟,楊蓉身後站着一個相國的族兄,一個身爲封建大吏的兄長,特別是陳應,誰能惹得起?除非陳應願意造反,否則誰也奈何不了他。

有陳應在,至少武元慶和武元爽都可以獲得一個出錯的出身,打狗也要看主人,他們絕對不敢針對武氏做什麼動作。

儘管一個人腦袋上有點綠,可是這點綠算什麼?在家族利益面前,一個女人,只是女人。

更何況,武士彠本身就是商賈,在商賈眼中,只要價錢合適,是沒有什麼不可交易。

“好好的安心養胎!”說完,武士彠離開了楊蓉所在的臥室。

再多待一刻,這裡面的空氣會讓武士彠窒息。

不過,這個未出世的孩子寄託着武士彠的未來。

如果是其他人,武士彠還擔心他會聯合楊蓉謀奪他的家業,但是陳應卻不會。

早在武德三年開始,武士彠與陳應接觸,就慢慢發現,陳應與一般不同,陳應是一個人敬他一尺,他讓人一丈的人。在武士彠看來,陳應就像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範睢,用一句話可以形容陳應的秉性:“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現在武士彠替陳應養一個孩子,將來,陳應會在關鍵時刻拉着武氏一把。

走出後院,武士彠的眼睛已經紅了,他如同野獸一般發出嘶吼聲。

……

長安城平康坊,這是大唐長安的的紅燈區。

長孫安業自洛陽歸來,就拉着一幫狐朋狗友,在平康坊裡的紅袖招廝混。

衆關中世族子弟席地而,喝着溫熱的黃酒,聽着舞臺上歌姬的唱曲。

長孫安業嗜酒如命,偏偏酒品極差,只要一到量,嘴上就沒有一個把門的。

就在長孫安業喝得醉醺醺的時候,他朝着衆世族子弟道:“諸位兄臺,我要有一樁大富貴,你們要不要……”

聽到這話,封道言的眉毛挑了挑道:“大富貴?有多大?”

長孫安業感慨道:“說起來這也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封道言詫異地望着長孫安業輕咳了一聲。

事實上,長孫安業的話還沒有出口,他已經隱隱猜測到了什麼。想要提醒長孫安業,長安城可是有着左監門衛,要說左監門衛無孔不入,那絕對是誇張。

可是,鄭仁泰大張旗鼓召集天下世族共同慶生,這事又不小,恐怕左監衛已經接到了風聲。偏偏長孫安業又是一個參與洛陽之會的主事人之一,萬一……

封道言好心提醒長孫安業。

可是架不住看熱鬧的不嫌事大。

駙馬都尉竇誕之子,如今大唐左衛將軍竇奉慈看向長孫安業道:“長孫兄弟,下一步如何打算?”

封道言扯了扯長孫安業的袖子。

可是長孫安業根本沒有在意。

他的腦袋此時完全迷惑了,誰不知道竇誕之前是秦王黨,後來在玄武門之變後,馬上倒戈,成了李建成改革中的急先鋒。

什麼事情,一旦竇奉慈知道了,竇誕肯定知道,竇誕知道了,李建成必然知道。

長孫安業大着舌頭道:“我回洛陽要辦的事情,都已經辦完了。本來現在就可以逍遙快活,只是有一條線,或許對咱們兄弟有益,但是要握在手裡,卻有些難處,不試一試,總不甘心。”

封道言搖搖頭,聳聳肩,表示自己無能爲力。

而竇奉慈依舊套着長孫安業的話:“什麼線?”

長孫安業正要答話,一輛馬車停在紅袖招前。

一名莫約十五六歲的女子,敏捷的從馬車上跳下來,徑直衝來指着長孫安業道:“長孫安業,我家娘子找你”

竇奉慈與封道言面面相覷。

看着長孫安業裝着死狗,小姑娘皺起眉頭,拎着長孫安業的衣領,像拖着死狗一般拖着長孫安業,朝着門外的馬車過去。

封道言皺起眉頭問道:“這是誰?真夠霸道的!”

竇奉慈的臉色有些難看:“這是長孫無垢身邊的侍女蘇音!”

……

寬大的四輪馬車內,長孫無垢的臉上神色淡淡的,看不出喜怒。

此時長孫安業已經醉意全無,坐在她身邊,詫異地望着她道:“觀音婢……”

長孫無垢臉色一沉道:“與你那些狐朋狗友斷絕往來,馬上去安安西,還有,安世跟着你,你知道嗎?”

長孫安業點了點頭道:“安世身上有武藝,身子壯實,出去歷練一番,也未必是壞事。”

長孫無垢道:“小時候你背不出書,他替你捱過朱夫子的板子。你要提攜他,我不攔着。”

長孫無垢的臉色陰沉了一番,又緩緩開口道:“走吧!”

長孫安業不敢怠慢。

長孫無垢望着長孫安業的背景,心中一痛。

整個長孫氏,除了長孫無忌,其他人都是廢物。那種事情可是滅門之禍害,能好參與?

好在長孫安業聽了長孫無垢的話,這個時候抽身離開,爲時不晚。

第一八五章送錢的人來了第一四八章就算把天捅個窟窿那也無妨第八十章寧殺錯勿放過(二更)第四十五章雄吞西域萬里河山(二更)第七十七章斷尾求生故佈疑陣(三更)第一五五章女皇老媽果然霸氣第七十一章無心插柳第六十七章連環火馬一地血泥第八十八章支援靈州第二二九章出奇不意冒雨進擊(月票二百加更)第六章紅山堡第一九零章誰是河北幕後黑手(一更)第三十三章一勞永逸(三更求訂閱)第一六一章自己約的炮含淚也要打完第一一九章李世民纔是腹心之患第八十六章把威脅消滅在萌芽之中第一四九章你這是坐牢還是度假第四十七章若不取之天必棄之(二更)第九十六章另類定情信物第十章大凶之地第二零一章程知節血染風采第一五八章終於想通了第五十四章真正的考驗第一四九章你這是坐牢還是度假第四十二章你長得美就不要想得那麼美第七十九章絕不便宜秦王第八十章招攬羅士信(上)第二十五章非我族類非降既殺第一百零三章白旌黃鉞節度安西第七十九章絕不便宜秦王第六十四章三代以降惟今上纔是大國雄主第二五三章農夫山泉有點田第三章急智生擒賊首第七十九章一千三百年前的軍備競賽第一二七章牛嚼牡丹暴斂天物第二十一章綁票第十章大凶之地第四十二章撿個大將軍當馬奴第三章怎樣的悲傷成河第二三七章陳應所圖不小第八十一章滾刀肉第一五六章生殺大權一念而決(一更)第四十三章如何才能兩全其美(二更)第八十三再見楊蓉第六十七章準備下一場國戰吧第一百零九章李秀寧是福爾摩斯?第七十六章那一槊的風情第三十六章畫地爲牢(一更求訂閱)第十四章文明星火燎原(一)(二更)第六十一章屍骨如山血流成河(一更)第四十九章一羣養不熟的白眼狼第一七二章窮圖水盡陌刀急援第一八五章陌刀之下無名將(上)第二四九章打架和殺人是兩種概念第一百零二章臣不敢奉詔第八十二章天降橫財第十七章歪打正着第二六九章不問蒼生問鬼神(二更)第六十三章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二更)第六十一章憤怒(三更)第一一八章陳應的威懾力第六十八章消除心魔第一六四章誰能橫刀立馬唯我陳大將軍第一三四章要想西域發展好只有種草(三更)第二一五章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第一二零章單雄信必死的理由第九十四章把他從烏龜殼裡鉤出來第四十八章被遺忘的偏關第一六六章陳應是不會虧待表姐的(一更)第一一六章冠軍大將軍單雄信第三十三章一勞永逸(三更求訂閱)第二零一章程知節血染風采第八十二章宋金剛想跑了第一二一章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第二六五章擇天下精銳共禦外侮(一更)第三十七章任人宰割(月票過百加更)第一六二章所向披靡火牛陣第五十二章膽大妄爲第三十六章爹爹你趴在娘身上做什麼第九十七章宿命裡的相逢第二八三章一朝天子一朝臣要用就用自己人第一四八章宇文昭儀東市失蹤第二五七章解決土地兼併的辦法第二二九章西域大唐工業萌芽第六十二章後果自負(一更)第一六七章我非常討厭有人拿手指着我第一五四章命運的女王第二三九章輔公佑造反了(二更)第二三七章陳應所圖不小第一三七章三天三千里陳應會飛嗎?第一四九章你這是坐牢還是度假第七十二章柳成蔭第一五零章封陳謙爲安西國王食邑萬戶第二一二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第八章少生兩條腿第七十六章欠揍第五十八章不見棺材不落淚(三更)第十七章相位誰屬第九十二章李元吉VS羅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