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真不是一般的失望(二更)

張志龍的冷汗瞬間就流了下來,他也算是正兒八經的讀書,翻遍史書,從來沒有人如此解釋王道與霸道。

孟子說:“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簡單的說,王道就是以德服,而霸道則是以力服人。其實,陳應的解釋,更爲直觀。

王道與霸道,兩者有着相同的共性。

但是在春秋時代,即使霸道也須假仁義而行,五霸在以力服人的同時,尚能以尊王攘夷相號召;至戰國法家的霸術,則武力之外,已經不再需要任何理由;

但行王道者有理也必須有力,不然天理或正義仍難得以伸張。霸道崇尚權術和武力,推行快速地“強國之術”(《史記·商君列傳》),其所標榜的原則宗旨(如尊王攘夷、富國強兵)並非不美,但往往只是對內盤剝對外掠奪的旗號,惑人耳目的幌子而已,目的全不在此。

在張志龍看來,何爲王道?簡單的解釋,這就是秩序。王道,是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必須尊奉的世間規律,王道是仁,王道是義,王道是禮,王道是智,王道是信,王道是陰陽,王道是乾坤、王道是秩序,王道是禮教,王道是士人的根本!

“強而止於強,霸而止於霸,是特安於小耳”,應該擴大胸襟,提高政治境界,“進霸而至於王,極天下之所期”,以滿足天下人的願望爲期許,纔是應該追求的最終目標。

縱覽後世歷史,在中國曆次統一過程中,凡能“弔民伐罪”的王者之師,往往都是由圖強而稱霸一方並進而成就其王道偉業的。

雖然王道政治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天真正實現過,所謂的“太平盛世”多屬“霸王道雜之”或“陽儒陰法”、“儒表法裡”而已,但人們一直沒有放棄對這一政治理想的追求。

所謂的王道,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儒教所有信徒的終極目標,就像我黨的終極目標,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

其實,這也可以解釋爲現代版本的王道。

陳應看着張志龍一臉震駭,而李承道與李嗣業等則一臉迷茫。心中暗歎,事實上,到了魏徵和房玄齡,這個高度,他們都非常清楚。我打不過你的時候,我可以採取王道,我打得過你,就採取霸道。

陳應指着張志龍道:“張志龍,如果你家裡只剩一斗糧,只夠你的家人食用,而門外有一個快要餓死的人,你會怎麼做?前提條件是,如果把糧給這個快要餓死的人食用,而你家人也會有人餓死,不是你,就是你的父母……”

不等陳應說完,張志龍道:“我情願自己餓死!”

“來人,把這混賬東西拖出去,重打三十軍棍!”陳應黑着臉道:“本大將軍生平最討厭的就是你這種虛僞之徒!”

張志龍嚇壞了,急忙求饒道:“師尊饒命!”

“愣着做什麼?”陳應用毋庸置疑的語氣道:“拖出去,打!”

隨着話音剛剛落,兩名親衛架起張志龍,朝着門外走去。

李承道有些疑惑的問道:“少傅,他並沒有犯錯,孟子曰捨身取義……爲何要罰?”

陳應轉身轉過身來,目光如電,落在李承道身上。陳應身上的殺氣極重,別說李承道這個孩子,恐怕成年人也堅持不住。

不過,李承道似乎不爲所動,神色肅然。只是他袖子裡的手,以及顫抖的腿,出賣了他的內心。

陳應刻意的陰沉着臉,沉聲喝道:“太子!”

李承道神色淡然,卻帶着顫音道:“在……在!”

陳應道:“何爲不忠?”

李承道的臉跨了下來,帶着苦腔道:“對社稷盡責爲忠,反之爲不忠!”

陳應又問道:“何爲不仁?”

李承道怯怯道:“愛人既爲仁,反之爲不仁!”

陳應再道:“何爲仁義?”

李承道道:“財自道生,利自緣取爲義,反之爲不義!”

陳應道:“何爲不孝?”

李承道強自鎮定的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

陳應的聲音陡然擡高八度,厲聲喝道:“張志龍自甘心受死,使之高堂悲傷,可謂不孝,沽名釣譽,不愛自己何以愛人,如何得仁?爲區區薄名,毀身自傷,何以爲義?不惜有用之身,上不能報效君王,下爲能盡臣之本份,何以爲忠?如何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豈能任之?”

李承道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陳應憤然轉身,其實陳應對這些安西軍二代們,也是寄於後望。可惜,張士貴的兒子太過婦人之仁了。

陳應就是用這個辦法,防範未然。

作爲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親人都顧不上,何談國家社稷?黎民百姓?

自私是人的本能,而非刻意可以避免的。陳應不希望安西乃至整個大唐軍方二代們變成一羣迂腐之人。

當然,陳應也有些借題發揮。

他這是殺雞儆猴。責打張志龍的方式,給李承道提一個人醒。

人絕對不能忘本,屁股絕對不對坐歪嘍。

可惜後世某些大佬已經坐歪了,閹割華族四十年,結紮下環,趴屋牽牛,無所不用其極,終於把人口控制下來了,把華國的地省下來了,結果,人口勞動力短缺,就叫嚷着吸引外國移民。

這就是典型的寧爲友邦,不與家奴。

可是,這些屁股坐歪的大佬們忘記了,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是誰在前面抵抗,是中華兒女,不是黑鬼,不是白佬,而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民。

現在大唐雖然一時鎮住了周邊異族,然而,站在歷史巨人肩膀上的陳應看得非常清楚,大唐自開唐之初就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安史之亂,有人把罪責按在楊國忠身上,認爲是楊國忠阻止了安祿山的晉升之路,將相不和。

其實,抱着這種觀點的人,腦子裡都是大便。安祿山要德無德,要才無才,當上宰相纔是真正的禍國殃民。不是民族歧視,中國周圍的胡人,哪個擅長治理?他們都是一羣野蠻人,身體強健,而頭腦簡單,只會用拳頭解決問題。

大唐天寶之亂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亂爆發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隋唐以來,河北北部幽州一帶雜居着許多契丹人、奚人,唐太宗打敗突厥人以後,又遷徙許多突厥人在這一帶居住。他們的習尚與漢人不同,互相歧視,胡人安祿山正是利用這點拉攏當時的少數民族上層,作爲反唐的親信。史稱安祿山於天寶十三載(754年)亂前,一次提升奚族和契丹族二千五百人任將軍和中郎將。在他的收買下,當地少數民族竟把安祿山和史思明視爲“二聖”。

儘管阿史那思摩在陳應麾下忠心耿耿,可是陳應從來只是讓阿史那思摩當他的親軍統領,給他爵位,給他財富,唯獨不給他真正的權力。

事實上,陳應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對鬱射設難道不好嗎?將他從一個落魄的部落首領提拔到了靈州無冕之王,部落從區區數千之衆,成長爲十數萬之衆,他們獲得了與唐人一般無二的地位,而且獲得的財富比唐人更多。

可是結果呢?李道貞還沒有生下李嗣業的時候,他居然想着當陳應兒子的便宜爹,接受陳應在靈州的所有財產。

這是什麼?

這是典型的白眼狼。

陳應返回龜茲安西大都護府臨時行轅的時候,張士貴聞訊而來,揹着荊條,在外面跪着負荊請罪。

陳應走到張士貴面前,朝着張士貴重重的踢了一腳。

以張士貴的身手,陳應的這一腳雖然重,可惜,仍舊傷不了什麼。然而,張士貴卻假裝撲倒在地上,疼得打滾。

“行了!別他孃的演戲了!”陳應擺擺手道:“太假!”

張士貴被陳應看穿了,也不尷尬,起身恭維道:“大都護功力深厚,末將已經受了內傷!”

陳應與張士貴聯袂走進行轅,陳應指着張士貴道:“把你那東西扔了!”

張士貴老臉一紅。

陳應這才道:“我知道你心裡不舒服,不過,你那個兒子確實欠揍!”

張士貴道:“大都護,沒說的,回去之後,末將繼續揍,吊起來揍!”

“士貴!”陳應語重心長的道:“你能走到今天,不容易,慈母多敗兒,你這個兒子可廢了啊!”

張士貴自從投入大唐,基本上夫妻聚少離多,對於兒子也沒有怎麼管教過。迂腐,不是張士貴的錯,可是張士貴知道,如果不扭轉陳應對張志龍的看法,張志龍這輩子可真完了!

張士貴道:“末將的這個兒子,明日就讓他跟着老張(張懷威發配的)康居。”

陳應道:“兒子是你的,怎麼教訓兒子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我希望,虎父莫要有犬子!”

張士貴沉默了,看來陳應對張志龍還真不是一般的失望啊!!

PS:時隔多日,終於兩更了。非常抱歉,最近非常不順,影視行業受政策限制,異常蕭條。老程的工作也不順利,本書更新非常慢。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作爲中年老男人,只能咬牙堅持。求個訂閱,求個打賞!

第一九六章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一百零四章真是笨得可以第一五零章根底正纔是最緊要的第九十章李世民的拉攏第一二七章牛嚼牡丹暴斂天物第九十二章百姓思安天下思安第二七三章私通後宮且有苟且(二更)第四十九章一羣養不熟的白眼狼第一二七章牛嚼牡丹暴斂天物第二十七章栽贓嫁禍第七十二章安西王世子親上加親第二十三章苟富貴不相忘第二七三章槍鋒所向一地死屍(二更)第二二六章被教壞了的李建成第一八五章送錢的人來了第六章繼續和稀泥第三十二章初會李建成(上)第二十一章夏蟲不可語冰(二更)第四章關中大旱雪上加霜第七十八章柴紹的憤怒第二零八章耶耶蘇烈字定方(一更)第一六三章千萬別得罪女人第十七章自毀長城第六十二章後果自負(一更)第二零二章爲了殺孤可真是煞費苦心第七章人才啊人才第三十四章會不會是苦肉計?(二更)第一六六章哪裡出現了問題第二五零章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五十章得道者多助第五十八章失敗的暗殺第七十六章裂土封侯爭奪人心第六十七章準備下一場國戰吧第三十章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二更)第一七一章奉旨抄家請配合一下第一四八章半個時辰攻破函谷關(求月票,求訂閱)第五十二章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一九二章許敗不許勝誘敵深入第二六八章賭場無父子何況夫妻第二五二章送個倭女暖牀第三十六章我是缺錢的人嗎?(二更)第六十三章以言入罪此乃亡國之音也第一一九章李世民纔是腹心之患第八章四水到渠成洞房花燭(二更)第一八四章替大唐守住中原第一六零章安西率先進入工業革命第六章紅山堡第八十一章三眼神將第二六四章是非黑白局勢逆轉(二更)第一五六章生殺大權一念而決(一更)第五十五章未卜先知(一更)第二零七章人生何處不驚喜(二更)第三章急智生擒賊首第四十一章尉遲恭第二四八章靈州抓緊時間備戰第七十章最後的瘋狂(上)(一更)第八十三章物竟天擇強者爲尊第一三零章紙糊的洛陽城(三更)第四十六章活埋(二更求訂閱)第一四九章你這是坐牢還是度假第四章鹽湖怪事第八十章招攬羅士信(上)第二四零章殺了他一了百了(三更)第一七六章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月票加更)第一三零章紙糊的洛陽城(三更)第二章高句麗楊萬春死得真冤第五十七章請陛下主持公道(三更求訂閱)第九十三章可惜缺了一副好牙口第三十一章這就叫不到大河心不死第四十二章平陽公主的心事第三十七章戮胡成我名(二更求訂閱)第二四一章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二更求訂閱)第八十五章李世民出鎮太原第一二零章單雄信必死的理由第五十九章裴寂的算計(下)第一六零章陰謀與刺殺第三十章新官上任立威第一七四章天大地大吃飯最大第七章這個世界是公平的第一四二章小官鉅貪防範未然第十九章探探李淵的態度第一六八章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更)第二十九章火牆與火坑(四更)第一章溫泉池第九十六章善惡一念之間第五十四章救兵來了第七十五章天子欲賜婚第二十五章非我族類非降既殺第七十九章長孫的疑惑(一更)第二二八章真怕關鍵時候掉鏈子第二六二章天策府生死一念而決(二更)第三十二章初會李建成(上)第二十二章初戰失利第一一一章李世民深陷定襄第七十二章自污其名第二五零章吞了一顆蒼蠅第五十七章噁心到了第十五章唐軍會法術第十五章夏國凌敬第七十五章給臣三萬兵東進扶桑破龍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