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縱有百萬何懼之有

貨幣與經濟兩者是正相關關係。當貨幣供給增加,貨幣使用的價格(利率)就會降低,貨幣供給增加會引起物價上漲,促進消費。投資與消費的增長加速經濟增長。

現在大唐大規模開採銅礦,就是在增加貨幣流通量。

陳應就算再不是金融專家,也知道一旦貨幣投放量增加,物價必然升高,這也是市場規律,沒有辦法逆轉。

大唐如今的錢幣處於嚴重不足狀態,以大唐的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約合三百四十八億(美元,屬於論壇數據,並不一定準確)佔世界的百分之五十八,然而大唐每年鑄造的銅錢,約合三十八萬貫,市場貨幣總量,大約在四百一十八萬貫左右(約一百八十億人民幣左右)。

貨幣不足,致命物價極賤,錢價極高。而且銅製品又明顯高出銅錢本身,這讓銅錢會被私人融化,鑄造成銅器售賣。

而且能存錢的人,基本上除了貴族,就是世族門閥,這些世族門閥喜歡把錢存起來,放在地下。雖然中國早在夏朝已經出現青銅器,而且在商朝已經把銅當作貨幣,自從兩千多年以來,歷朝歷代,都對銅礦進行不遺餘力的開採,然而,銅卻依舊不夠用。

這跟中國人有危機意識有關,他們總是防備災難來臨,自己可以承受災難。結果造成的問題是非常尷尬,開採銅礦的速度,始終跟不上消耗的速度。而且古代中國又是世界性的大國,中國的銅錢,不僅僅在國內廣泛使用,而且周邊的藩屬國都使用銅錢,特別是越南和朝鮮,歷代的銅錢都可以不時的出土,而且數量不小。

大唐現在不僅國內缺錢,劍南道、安南包括新羅、百濟甚至倭國都在使用大唐的開元通寶,更是加俱了大唐銅錢缺口。

正所謂穀賤傷農,大唐的農民實在是太苦了,一年辛辛苦苦勞作,收益只有五貫左右,當然,他們可不像後世的農民,人均才一畝多地,而是一百畝。除了吃喝拉撒,根本就剩不下什麼。

隨着多寶山銅礦的開發,大唐缺錢的問題會得到很好的解決。錢越來越多,自然會造成通貨膨脹。隨着大量銅錢投放市場上,物價開始出現明顯的提高。

糧食最直觀的表現方式,從每鬥五文錢,慢慢增加到了每鬥三十文,足足升到了六倍。糧食是一切的基礎,糧價的暴漲,讓各行各業的價格都出現飛漲,比如,從前養殖一頭豬,需要付出一百二十文左右的錢,可是現在卻需要付出足足三百八十文,同樣,豬肉的價格也開始上漲。

不知不覺中,大唐百姓們驚訝的發現,錢還是一貫,買到的東西卻不足原來的一半。像原來六貫可以買一頭小牛,八貫錢買一頭壯牛,現在需要十五貫。

物價的升高,原本官員的優越感漸漸的沒有了,特別是九品小官,他們的俸祿只有三十二貫,現在連跑運輸的車伕,一年也可以輕輕鬆鬆賺上二三十貫。

這個現象,從長安開始,蔓延到了全國。在龜茲的李秀寧上一次街市上回來,就憂心忡忡的對陳應道:“陳郎,現在好像有一隻無形的大手,操控着大唐的物價,市易司那些官員,全部瀆職,全部該殺!”

陳應聽到這話,哈哈大笑道:“這是好事啊!”

李秀寧非常不解。

貨幣的購買力下降,對國家,對社稷而言是有好處。平時哪裡攢的下錢,除了地主,就是世族門閥,這手裡有錢的人,都是財主,他們手裡攢的錢越來越多。大唐錢貴,他們的錢越來升值。

此時,世族門閥就像大唐這顆大樹上的吸血藤,不停的吸食着大唐的鮮血。一旦農民不堪重負,天下階級矛盾不可調和,另外一個亂世就會出現。

陳應笑道:“物越來越貴,錢越來越賤,這對社稷有益?”

聽着陳應如此荒謬的言辭,李秀寧當即反駁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陳應一本正經道:“這你可別不信。”

李秀寧道:“這怎麼可能?”

陳應笑道:“你想想看,他們世族存錢,存的越多,就會虧的就越多,倘若繼續將錢藏着,只會變成一堆沒有用處的廢銅爛鐵,因而,不得不將錢拿出來,或是買田地,或是買宅邸,又或者拿出來做開設工坊,或者做賣。”

陳應深知這些世族門閥無時無刻不在想着把大唐通利錢莊搞跨,可是陳應絕對不會讓他們得逞的。

在相對一段時間內,大唐的威脅,只來自內部,絕非外部因素。

無論是苟延殘喘的西突厥,還是高句麗,他們都無法威脅大唐。

雖然李建成非常擔心李世民的威脅,陳應卻知道,李世民雖然擁有了扶桑大陸的根基,可是要想威脅,這需要十數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李世民必須先解決戰艦的龍骨問題。沒有龍骨,大艦製造的難度非常高。

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人口素質問題,對於李世民的百萬大軍,陳應一直認爲這是一個笑話。

野人會打仗嗎?

他們充其量只會兩個村子爲爭奪水源的問題,打羣架。

縱然有百萬之衆,何以畏懼?

唯有世族門閥這個隱患,一旦處理不好,將會讓大唐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李建成在人才培養方面,開始卯足了馬力,加大寒門人才的培養,其實這並不是一道良方,世族門閥雖然擁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不過他們作爲貴族,身上還有責任感。

可是寒門子弟,一旦掌握着權力,就會釋放他們心中的魔鬼。

造成的後果,也很難預料。

陳應慷慨的向李秀寧傳授了金融管理知識,這纔打消了李秀寧的顧慮。

不過,在猛虎義從的消息裡,陳應還發現一樁意外。

就在李建成軟禁程知節在長安的九個多月之後,一直沒有異常的程知節非常配合,也非常老實,這讓看管着程知節的元隨禁軍將士,漸漸放鬆了警惕。

終於在開元五年上巳(農曆三月初三),李建成賜宴曲江,文武百官與程知節被邀請參加宴會,席間程知節藉口不勝酒力,走出芙蓉園,從此之後於也沒有出現過。

李安儼氣憤的大索長安城,依舊沒有找到程知節的蹤影。

與此同時,另外一股扶桑唐軍突襲長安城外的清林裡,劫走了李承乾、李恪、李泰等子女,唯有長孫無垢卻留了下來。

對於長孫無垢對外的說辭是,她因爲在錢庫對賬,歹人沒有與她碰面。

李秀寧望着這個消息,非常幽怨的道:“陳郎,長孫無垢是怎麼回事?”

陳應一臉無奈的道:“這事我哪知道?”

PS:這兩天有點困難,更新稍累。明天繼續

第八十六章不留下遺憾第四十七章政治風暴(三更求訂閱)第五十四章人啊總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二七七章大哥再讓弟弟最後一次第一二六章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三更)第二十三章誤中副車第二七一章洺水河畔不死不休(二更)第二一四章鄭氏踢到鐵板了第七十七章恐怖的女人第一零八章犯我大唐雖遠必誅第八十七章彷彿被抽空(一更)第八十四章廢太子改立秦王第四十八章被遺忘的偏關第五十二章劉仁軌是何方神聖第三十四章遊說李淵第一五三章真相真的很重要嗎?第一二五章趁他病要他命第一四二章小官鉅貪防範未然第五十八章會不會反(爲書友37036439漂紅加更)第十八章朕考慮考慮再作決定(一更)第四十章李建成的誤會第二八零章我若死你一定會斷子絕孫(爲掌門無想無情加更)第八十八章鼠雀谷伏擊第二十四章此情無計可消除(一更)第二十六章不堪入目第二四八章劫天牢救出大將軍第八十五章白城怎麼辦?第二十三章不教胡馬度陰山第一七一章莫離支不要再做夢了第七十三章兵部尚書參預朝政第三十四章匹夫無罪懷壁其罪第二十四章平唐可汗第三十三章這是一個陰謀(一更)第十八章據爲已有第二六零章別無選擇劍出偏鋒(二更)第九十章左武衛將軍(一更)第一三一章縱有百萬何懼之有第二六九章不問蒼生問鬼神(二更)第二八一章如瘋如狂屍山海血(二更)第五十七章驅羊衝陣第一一四章陌刀軍揚威(下)第九十六章加封太子少保第三十一章命不該絕(一更求訂閱)第一四八章半個時辰攻破函谷關(求月票,求訂閱)第六十六章外強中乾的空城計第一八四章替大唐守住中原限免感言第五十七章安西大護府郭孝恪(二更)第一二九章真不是一般的失望(二更)第一八七章大唐進入工業時代?第一零五章黃沙百戰穿金甲(三更)第二章 突厥增兵第一零六章給陳應一點顏色看看第九十六章另類定情信物第六十章李建成你真是上天的寵兒第四十八章雪夜奔襲靈州第六章陳應心中的魔鬼(爲書友37036439飄紅加更)第六十六章燒出來的凝聚力第二八九章帶你的娘子軍前來救駕第五十一章投石機不是這樣做滴第一八四章替大唐守住中原第三十章作繭自縛第三十七章侯陳氏的遺產第一七七章立馬虎牢氣雄萬夫第一六零章發動雪塬冬季攻勢(二更)第三十二章何爲王道何爲霸道?第一一二章準備豪賭一把的程知節第一八一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二二五章國家大事豈能當兒戲第六十三章以言入罪此乃亡國之音也第六十二章陌刀軍(上)第七十三章重臣待遇第一六二章被小看的平陽公主第十三章佛門信物第四十四章誰能力挽狂瀾?(一更)第九十一章折服許敬宗(二更)第六十九章未必會輸第二九零章成立大唐皇家商業聯盟第一九八章以戰養戰就食於敵第三章急智生擒賊首第一零五章意馬心猿到卿卿第一百章九寺五監第二十七章栽贓嫁禍第五十二章薑是老的辣(二更求訂閱)第七十三章兵部尚書參預朝政第一五九章尷尬的長孫無忌(一更)第四十二章勝卻人間無數第六十二章這麼審問是不對的第八十五章人間“兇”器第一百零一章禍從天降第一九一章等待摘桃子的人(二更)第七十二章你是在防誰?第九十三章李世民的疑惑第一二二章生而知之不學而爲能第六十二章寧死不降第三十章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二更)第四十七章大唐皇家軍事學院第三十二章透支天下第九十章原來都是宇文化及搞鬼第二六二章天策府生死一念而決(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