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

元濤心情鬱悶地提着紙燈走在最前面,身後跟着十四名兄弟,其中一人趕着一輛馬車,朝着城東的棚子區走去。

此時天色還黑暗,天邊只有一顆太白星點綴了深藍,四周是屋脊的輪廓,撥換城正處在宵禁之中。也只有他們這些唐軍士兵,才能夠堂而皇之地在街道上行走。

進入棚子區之後,一人留在馬車處等待,其餘人和元濤圍在一起低聲商量。

“我們這些人四個月的餉錢,剛好夠安置一家,還是老辦法,抽籤決定。”

元濤從腰間取下籤桶,鄭重地雙手握在手中前後搖晃,直至一支竹籤從筒中掉出。

一名什長彎下腰從土裡撿起來,遞給元濤。元濤湊到臉前仔細辨認,什長忙用火鐮敲打火石,藉着閃爍一瞬的微光,他依稀分辯出“盧三井之妻許六娘”八個小字。

“好,該到三井兄弟的妻女了,我們趁着天黑喚她們起來,收拾東西趁早出城。須得仔細些,別驚醒了別的娘子讓她們瞧見了心酸。”

衆人叉手應喏,輕手輕腳地彎腰向前摸索,穿過五六個棚子之後,眼前卻是一片倒塌狼藉的空地。

元濤吃驚地眨着眼:“這是這麼回事兒,我們沒有走錯地方?”

“沒有,”一名什長在他身後肯定地說:“這片棚子巷我們來了不下幾十遭,怎麼可能走錯。”

另一人說:“該不會是遇上鬼打牆了吧?”

元濤回頭瞪了說話這人一眼,決定繼續向前探索一下,剛走沒幾步,隱約看見前方有娘子裹着頭巾,彎着腰往籮筐裡拾掇東西。她身後牽着一頭矮馬,腳下筐中裝着羊氈水罐等破爛物事。另一個筐裡裝着兩個年幼孩子。

“六娘子?”

許六娘直起腰來,摘下頭巾屈身行禮,臉上露出感激興奮的神情:“元旅帥,你終於來了,他們說你公務在身……總之,奴家要替死去的盧郎和兄弟們謝你們的大恩。”

她說完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又轉身把坐在筐中的兩個幼童抱出來,把他們強按在地上:“快給叔伯們磕頭,快,感謝元旅帥和軍爺們,給了我們這些守寡女子一條生路。”

“這可使不得!”元濤連忙上前將她扶起,興奮而激動地問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還有,其他娘子們都到哪裡去了?”

許六娘表情訝異地問:“你不知道?昨日不是你派人前來,給我們分發了錢財和行路的乾糧,每家還給了一頭牲口。”

元濤和兄弟們怔立在原地,好半天沒有反應過來。

他們連忙上前去,一邊幫忙將籮筐掛在矮馬背上,元濤一邊問道:“給你們送錢的人長什麼樣子?其他娘子什麼時候走的,她們上路可有人看顧?”

許六娘手捋着髮絲說道:“他們都說是你第八團的袍澤,我們雖然一個也不認識,但畢竟是來送錢,我們也沒生疑。其中有個校尉身材壯實,做事卻尤其心細,他怕我們帶這麼多錢上路不好看顧,把其中一部分換成了金棵子,還說黃金在安西比較便宜,等到了瓜州敦煌一帶,可折換成更多的銅錢。”

“校尉專門給她們找了一支商隊搭伴兒上路,而且還有瓜州索家的護鏢隊,說是儘管放心,這是校尉的熟人,必然能平安護送她們到隴右。”

元濤恍惚地點了點頭,確實周到細緻,就算是他元濤來安排,也不可能做到如此程度。

一名什長問道:“許六娘,你昨天爲什麼沒有跟他們一同離去?”

許六孃的神色略有些傷感,低頭說道:“昨天她們走得急,都沒顧得上到墳崗上給郎們燒柱香。可是我有些不捨,當初是盧郎帶着我來到安西撥換城,如今我們要歸鄉,卻把他一個人孤零零地留在這裡……”

她擡起手擦了一把眼淚道:“昨天我留下來,替她們到墳崗上燒了香,供了祭品,還刨了一罐土,準備帶回鄉去,這土裡應當有盧郎的魂魄。”

元濤和衆兄弟不禁傷感起來,萬里青山埋忠魂,這也許就是他們將來的歸宿。

“不說這些了。”元濤親自牽着矮馬在前面說:“我給你準備了馬車,安排兩個兄弟親自送你回鄉。”

許六娘連連擺手:“我如何能再麻煩你們?從安西到中原一來一回就得兩個多月,你們軍務在身,豈能因爲我耽擱。”

“不妨事,我已經代他們向校尉告了假,你獨自上路我們不放心。”

他們一行人簇擁着許六娘來到街道上,其中兩人一人在前面駕車,另一人牽着矮馬,許六娘跟孩子被送進車廂裡。

這時天色已經大亮,有霞光在城頭女牆上鍍上金色,城樓鐘磬已經敲響了六聲。駐留在城內的商隊已經開始整頓貨物、餵食駱駝,叮噹清脆的駝鈴聲在四下裡響起。

載着許六孃的馬車夾雜在商隊的中間,等着城門在吱呀聲中緩緩開啓。她從軒窗中探出頭,朝落在後面的元濤一行人招手。

“回去吧!”

“等你們將來回中原,六娘用雞黍招待你們!”

馬車轍壓着蓬勃的青草轔轔行駛,戴着冰雪帽尖的青山蔓延在許六孃的歸途上。

元濤落落寡合地轉過身去,提着紙燈準備返回團營,其餘人不緊不慢跟在他身後,他低着頭慢慢品味沉思,突然回頭問:“那一天我跟着他們劫大食商隊的時候,大食商人說遺下的財貨價值幾何來着?”

兄弟們摸不着頭腦,不明白他爲什麼如此發問。

“我記得,好像是兩百萬錢。”

“兩百萬錢……”元濤細細琢磨道:“這兩百萬錢,除了發放全團的餉錢,安置了十二名娘子外,還能剩下麼?能剩下多少?”

“剩不下多少了罷,第八團四個月的軍餉加起來近百萬錢了,安置娘子們也需要九十多萬錢,也許剛剛夠。”

如此一來,李嗣業帶着親兵去搶劫大食商隊的動機就找到了,他無法衡量李嗣業所作爲爲,也可能是他的學識不夠,在那泛黃的經卷古書上找不到有關答案。

元濤停住了腳步,轉過身來神情嚴峻地說道:“你們給我記住!你們可以看不慣他搶劫財貨之行徑,但絕對不可以忘記他對我們第六團死去兄弟的恩義,就算他有功利之心,也不可辜負!”

說完這番話,他大踏步地往遠處走去,留下兄弟們在原地面面相覷。

其中一名什長不忿地嘟囔道:“誰看不慣了?我早就想這麼幹了!若不是元旅帥你自命清高,我……”

其他兄弟連忙拉住他道:“別讓他聽見了,你自認倒黴!”

“其實這話他不是對我們說的。”

“這兒就我們這幾個,他能對誰說?”

“你猜?”

……

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家有閨中損友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