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 盛世大唐,上元佳節(二)

宋璟呵呵一笑,毫不相讓地說:“某並不認同張國公的說法,萬年縣的能工巧匠也不少,今年萬年縣花燈奪魁的機率很高。”

“似乎過於自信的是宋相吧。”張說針尖對麥芒地說。

“不是張國公言之鑿鑿地奪魁者出自長安縣嗎?”

看到兩個重臣爭執起來,李隆基馬上出面安撫:“勝敗是兵家常事,兩位愛卿都是朝中重臣、國之棟樑,因這等小事爭吵,傳出去豈不是貽笑大方?”

“臣知罪。”

“老臣知罪。”李隆基一發話,張說和宋璟連忙認罪。

李隆基一手一個,把二人扶起:“只是隨口議議,兩位愛卿何罪之有,爾等各支持一方,就以此賭一場,贏的一方,朕有重賞,至於輸的一方嘛...”

“皇上”一旁的李隆業開口提議道:“張國公是文壇宗師,宋相也是文壇公認的大才子,輸的就令他賦詩一首,算是爲上元佳節助興,說不定能添一段佳話呢。”

“皇弟提議得好,就這麼辦。”李隆基一錘定音。

李隆基都發了話,宋璟和張說也不敢逆他的意,連忙應下。

一場爭執消散於無形,但在場的人都知道,這場鬥爭纔剛剛開始。

姚崇和張說,在李隆基登基時都立了大功,李隆基打算任命姚崇爲相,張說便指使御史大夫趙彥昭彈劾姚崇,沒有成功,又讓殿中監姜皎提議,任命姚崇爲河東總管,以阻止姚崇入朝拜相。

無力阻止姚崇出任相位後,張說又走了一招昏棋,私自到岐王李範府中申述誠意,結果被姚崇告發,貶爲相州刺史,不久,張說又被他事牽連,再貶爲嶽州刺史。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姚崇和宋璟在朝中影響力漸大,還一直試圖勸說李隆基改立太子,要知慶王李琮纔是長子,太子李瑛是李隆基次子,其母趙氏原本是潞州的倡伎,能歌善舞,李隆基對她很是寵幸,於是力排衆議把李瑛立爲太子。

要是李瑛順利登基,一個倡伎成爲母儀天下的皇太后,絕對是一個笑話,姚崇和宋璟一直試圖勸阻皇帝,李瑛和生母趙氏知道這事,只是一直隱也不發,直至姚崇的兒子惹下大禍,於是聯合支持的勢力,一舉把姚崇扳倒。

李隆基擅長平衡朝中各方勢力,看到姚崇一系坐大,有意把張說召回長安,制衡姚崇。

張說和宋璟,一個支持長安縣,一個支持萬年縣,原因很簡單,長安縣令黃平是張說的學生,而萬年縣令唐海出自宋璟門下,所以二人針鋒相對。

有機會就玩針對,除了二人素有間隙,還有一個原因,做皇帝的李隆基喜歡掌控全局,醉心玩相互制衡的權力遊戲,作爲臣子,也樂於“配合”。

一個簡簡單單的花燈之爭,背後牽涉朝中兩股勢力互搏,朱雀門城樓皇帝、大臣、皇子公主、皇親國戚還有來朝賀的使者,在城牆上足足擺了三十多桌,除了岐王李隆業,誰也不好開口。

至於那些使團,讓他們上城牆邊吃宴邊賞燈就不錯了,哪個敢多言。

最怕就是神仙鬥法,小鬼遭殃。

沒了爭拗,現場氣氛也緩和起來,君臣頻頻舉杯,酒是催動氣氛的最佳媒介,沒一會,就是爭得面紅耳赤的張說和宋璟,偶爾也說說笑話。

李隆基喝了幾分酒意,離開座位,走到城樓的護欄上,舉眼眺望着腳下的長安城,忍不住喃喃地說:“朕的長安,朕的江山,多麼壯麗繁華,這才叫江山如畫。”

從朱雀門高高的城樓往下看,好像整個長安城都踩在腳下,長安城被整齊分爲一百零八個坊,從高處看去,一條條街道有如縱橫交錯的棋盤,一棟棟建築物就像棋盤上的棋子,工整得有一種無言的美感,此時是上元節,家家戶戶都掛上花燈,每條街道、每個角落也沒例外,京兆府統一規劃,由縣衙層層落實,最後由各武候鋪懸掛,顯得格外協調。

從城樓高處眺望長安城,一個個坊間,整然有序;一盞盞花燈,漂亮璀璨;一張張面孔,笑逐顏開,坊、人、花燈恰到好處地結合一起,遠遠看去,好像一幅絕美的畫卷在李隆基面前緩緩展開,就是君臨天下的李隆基,也發出江山如畫的感覺。

那一盞盞精心製作的花燈,點綴了長安漆黑的夜空,點燃了長安臣民賞燈過節的熱情,更點起李隆基心中的豪邁。

李隆基憑欄眺望時,張說和姚崇很有默契一左一右跟隨在後面,聽到皇帝的感嘆,兩人相互望了一眼,姚崇開口附和:“大唐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都是陛下英明,這是大唐之幸,百姓之福。”

Www▪ тtkan▪ C〇 “姚愛卿,這如畫的江山也有愛卿的功勞,沒有愛卿昔日之十策,也沒今日之昌盛繁華。”

“謝陛下誇獎,老臣愧不敢當。”姚崇心中一喜,可面上還是畢恭畢敬地說。

只要皇帝記住自己的好,無論處在什麼位置都沒關係,原因很簡單,皇帝的一個指令就恢復昔日的榮光。

李隆基心中的豪邁,讓他忍不住開口問道:“張愛卿,你看今夜的長安城,如何?”

“如陛下所言,美如畫,微臣心中天上仙境,也不過如是。”

“哦,那與貞觀比較呢?”李隆基饒有興趣地問道。

每一個皇帝,都希望自己能成爲流芳百世、受後人景仰的一代名君,李隆基也不例外,唐朝歷代君王中,以太宗李世民的名氣最大,貞觀之治就是在李世民統治下取得的成果,看到長安如此繁華,作爲皇帝的李隆基也跟李世民作比較。

看看誰做皇帝做得更出色。

張說只是思索一下,很快恭恭敬敬地說:“回陛下的話,只是從主觀看來,難分高下,真要分個高下,最直接就是參照各項數據,如果微臣沒有記錯,無論是人口、疆域、存糧、國庫盈餘還有兵力對比,陛下全面優勝。”

這一點張說並沒有誇張,開元盛世的確是有唐一代國力最巔峰的時候。

“哈哈哈....”李隆基忍不住仰天長笑。

要是張說開口就說是自己勝出,李隆基會生疑,但張說先說主觀來說難分高下,但各項數項都比太宗時要好,這樣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陛下”這時高力士走過來稟報道:“花燈的初選已完成,只要陛下一聲令下,就可以巡遊。”

民間所制的花燈,先由有關官員挑選,這叫初選,順利通過初選的花燈,可以參加花燈巡遊,遊行的路線經過朱雀門,由李隆基欽點最好的作爲“燈魁”,也就是優勝者。

李隆基揮揮手說:“開始吧。”

今天不舒服,更新晚了,在這裡感謝一直支持炮兵的書友,感謝你們的票票、打賞和訂閱,讓大夥破費了,真的,能訂閱都萬分感謝,你們的每一個票、每個留言都很重要,這幾天有些着魔了,一天不知刷新多少次,看有沒有投票,有沒有人留言什麼的,炮兵寫得少,不是懶,而是對書友負責,其實你們從語句和閱讀的流暢性就可以看出來。不管怎樣,謝謝所有人的支持。

295 阿史那獻的精明425 灑脫的郭子儀066 幸好不是敵人(求收藏)306 重型投石機182 蘇祿可汗252 宴無好宴115 日行一善(求收藏)583 男兒本色446 上元節,情人節517 惡有惡報809 姝兒不善妒873 初嘗甜頭234 腳踏車上市480 堵心的老小子344 耐心與霸道814 皇恩浩蕩017 口舌生花589 馬上橄欖球206 賺了一個美女689 還不是時機289 天下苦唐久矣147 太黑了吧(第四章)318 傲慢與偏見119 會玩的週會首726 赦免令465 責任與聖人595 碾壓730 兵臨邏些城511 有其子,必有其父788 你以爲你是誰648 紅雀的決心541 嶽不醉倒下了564 正式就任673 惡客還是貴客?779 危機來襲166 告狀036 腰纏千貫855 郭可棠的直覺425 灑脫的郭子儀338 討價還價201 不如趁早歸去344 耐心與霸道302 血戰風城820 測試705 請教754 微妙的局勢239 早有結論的爭辯869 財帛動人心742 邏些城,城破874 遲到的燒尾宴388 郭子儀的勸告284 阿史那獻587 鉅額賭注749 示威609 名將光環520 被進獻了780 山上雪山下雨216 長安人氣王868 特殊的宴請591 西域之亂724 可悲的棋子317 老謀深算的張孝嵩227 滎陽鄭氏的邀請662 得隴望蜀275 血染壺口谷265 挑戰與改編032 刮目相看(求收藏)336 皇帝也有難處315 火燒連城508 地主家也沒餘糧702 歲月不饒人444 這妞變精明瞭230 皇帝也不能免俗274 壺口谷308 慈不掌兵874 遲到的燒尾宴593 追平192 激將法552 無聲的戰場343 初次鬥法693 我真不是聖人325 漏網之魚201 不如趁早歸去457 特別的禮物376 上任三把火393 新宅峻工987 封妻廕子166 告狀201 不如趁早歸去067 辭舊迎新800 蓬萊殿設宴485 籌備婚禮442 備受打擊的小白(求訂閱,求收藏)190 先讓一下你們869 財帛動人心044 這人買對了320 奉旨回京767 最大的弱點194 勝負已分271 被看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