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李安的做法帶有一點點的欺騙性質,但自古以來又有哪個大人物不會去欺騙百姓呢?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欺騙吧!完全不欺騙百姓的領袖是沒有的,又或者說,只有傻子纔會完全相信,承諾永遠都會比真實更加的美好,畫大餅是所有領導的拿手好戲。

曾經,有那麼多開國皇帝,承諾給部下足夠的爵位和封地,可一旦等到王朝穩定,便會尋找莫須有的罪名,將這些曾經的得力部下給處死,進而維護自己的江山,又或者會盡可能的削弱對這些人的獎賞,把當初的承諾完全拋諸腦後。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要不然也不會有過河拆橋這一說法了,若是要舉例子的話,一口氣就能夠舉出很多。

比如,宋朝的開國皇帝,一頓飯就搞出了杯酒釋兵權,把部下們的權利全都給收了回來,讓這些部下無可奈何,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

宋朝的太祖至少還能保住部下們的性命,而大明朝的老朱就更狠了,這貨極爲心狠手辣,直接把跟隨自己多年的老部下給殺了大半,手段不是一般的狠辣,簡直就是喪心病狂,能跟隨這樣的人打天下,也算是倒了八輩子的黴了。

後來的清朝也是同樣的情況,在剛剛建立的時候,因爲用得着吳三桂這些降將爲他們打江山,所以,給他們封王,給了他們很大的權利,很大的財富,可到了大清朝穩定下來之後,吳三桂這些投降的將領就沒啥用處了,而且,不但毫無用處,他們的存在還是大清朝廷的巨大隱患,於是,削藩便被提上了日常。

所謂的削藩,看似削弱的權利不是很多,也就是削弱藩王的部分土地而已,但只要這個藩王認可了,那麼,接下來就會繼續削藩,一步步的蠶食,最終把土地全部收歸國有,進而完全消滅藩王的權利,甚至,爲了節省朝廷的開支,直接找個謀反的理由,把已經毫無反抗能力的藩王給處死。

所以,自古以來,藩王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削藩,只要遇到削藩這種情況,藩王基本上都會選擇起兵造反,比如,漢朝的削藩引起了七王之亂,最終雖然被平定了,但整個帝國的損失也是不小的。

之後,唐朝的節度使權力太大,動輒擁兵幾萬,甚至十幾萬的,管轄着少則幾個州,多則十幾個州的地盤,雖然他們的官位比不上封王,但實際的權利和地位與封王沒有太大的區別,也差不多是半獨立的王國。

很顯然,這些半獨立的藩王嚴重影響到了大唐帝國的穩定,於是唐德宗與之後的幾位帝王,一直都在着手削藩,但削藩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動輒便會有藩王宣佈獨立,與大唐朝廷作對,讓朝廷極爲頭疼。

接下來便是大明王朝的建文帝削藩了,這位皇帝是直接從心狠手辣的皇爺爺手裡繼承的皇位,上位之後便開始解決藩王的問題,也許是太過於急功近利了,削藩不但沒有成功,還導致了讓自己無法控制的內亂,最終,這位年輕的皇帝不知所蹤,成爲一樁歷史懸案。

最後一次,說的就是康熙的削藩,引起了吳三桂的造反,但最終通過八年的戰爭,獲得了勝利。

總之,四次削藩,每一次都出現了很嚴重的反叛,其中,漢朝和清朝的削藩叛亂被平定了,而大唐和大明的削藩卻失敗了,但不論怎麼說,每一次的削藩都引起了反叛。

而既然藩王對於帝國有巨大的危害,那麼,當初爲何要冊封這些藩王呢?爲何非要埋下這個隱患,這不是多此一舉麼。

這自然是因爲在帝國初創的時候,開國皇帝需要很多人幫助自己打江山,而既然需要很多人幫助自己打江山,那麼,自然也是要給予這些人足夠好處和承諾的,否則,別人又爲何要爲你拼命打江山呢?

如此一來,封王封藩也就順理成章了,這是帝國初創所必須經歷的階段,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而一旦到了後面的幾代皇帝,就會發現這些藩王的威脅太大了,是必須要儘快剪除的,否則對於整個帝國都會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於是,也就出現了一個很有規律的現象,那就是開國皇帝被迫大封爵位,而後面的皇帝就不得不收拾這些有爵位的人,把他們全部幹掉,然後,自己才能坐穩皇位。

也就是說,皇帝的承諾千萬不要當真,那不過是一個大餅而已,不要以爲皇帝給你封王,你的子孫就可以世世代代的享受藩王的待遇了,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那隻不過是皇帝打天下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所以,纔給你畫了個大餅,是一個有時限的大餅,得到天下之後,爲了穩定人心,也會暫時兌現當初的承諾,以顯示皇帝沒有欺騙屬下,確實給屬下封王了。

但這些只不過是開國皇帝的權宜之計罷了,他能給你封王,同樣的,也能把你的王位拿下來,有的皇帝比較心急,在自己還活着的時候,就先封后剪,一步步把自己封的王都給滅了,也有的開國皇帝發現暫時時機還不成熟,江山還不夠穩定,還需要這些藩王,於是就暫時先養着,將其留給自己的後代收拾,總之,絕對不會允許帝國之內存在藩王的。

古代是這種情況,到了後世的時候,同樣也存在這樣的情況,許多創業的人,剛開始的時候沒有資金,於是就召集了一大羣人入股,鼓勵這些股東與自己一起奮鬥,這樣效果的確不錯。

可一旦事業獲得成功了之後,由於這些早期入股的人,每年獲得的分紅實在是太多了,這讓創業者頗爲肉痛,於是就開始耍陰招,進行所謂的股份制改革,通過各種明着暗着的手段,將早期股東的股權全部收回來,從而斷了這些早起股東的利益。

這種事情在各個地方都在不斷的發生,出現的極爲頻繁,而很多股東雖然會通過各種手段鬧騰,但胳膊是拗不過大腿的,絕對多數情況下都是不了了之的,股權最終還是被強行收回了。

就好比朝廷要削藩的時候,藩王也會爭辯,說這裡的土地是先皇冊封給我的,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的,你現在的皇帝,憑什麼一句話就把這些土地收回,這是什麼道理,於是,自然是會反叛的。

用一句非常通俗的話講,那就是說話不算數,是非常容易引起別人憤怒的,不論這個人是什麼人,是一個普通人,還是帝國的皇帝,都是一樣的。

而李安所提出的設想,有些太理想了,所以,也存在一點小小的欺騙,就算普及教育,也是不能完全杜絕各種違法犯罪,但總體來說,通過教育之後,老百姓的素質會提高不少,各種違法違規現象是肯定會大大減少的,這是肯定的。

當然,光靠教育是肯定不夠的,除了教育之外,還需要朝廷有足夠的監督和威懾力量,這樣才能讓普通的老百姓安心的創業,而不會選擇去從事危險的犯罪活動。

“諸位,本官再強調一遍,所謂的推行全國普及學堂,並不是要把天下人都培養成考功名的讀書人,而是爲了教育百姓,提高他們的素質,讓他們懂得基本的理法,認識最基本的文字,不至於成爲一名不可理喻的刁民,至於其中有極個別有才之人,也能及時的發現,不至於讓朝廷有滄海遺珠之憾,最近這些年,不但朝廷的國庫日漸充盈,民間的商人也是越來越富庶了,讀書學文的人是越來越多,私塾早已遍地開花,在京城至少有三成的孩童,都已經有學堂可上了,如此,又有什麼理由不去推行普及學堂呢?諸位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李安看向衆人,開口說道。

國子祭酒,眉頭緊緊的皺在一起,顯然是陷入了沉思,而不少博士都覺得李安說的似乎是有那麼幾分道理的,就連學堂裡的學生也覺得李安說的似乎有那麼一點道理。

此時此刻,隨着大唐帝國的經濟越來越繁榮,有錢人變得越來越多了,首先就具備了培養孩童的先天條件,只有手裡有錢,還怕請不到窮酸書生教自己的孩子嗎?這導致了大唐的讀書人羣體開始激增,甚至,不少普通百姓也會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入學讀書,學習一些最基本的文化知識。

但總有一些特別窮苦的人,根本就供不上孩子上學的學費,也有一些家中孩童多的,只供養其中的一名孩童,讓其餘幾名孩童幹家務,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但總體上看,學童的數量是越來越多了,到處都能聽到孩童的讀書聲。

甚至,有些商人之家,會邀請先生教自己家的女兒讀書學文,這非常的難能可貴,如此,這些女子學有所成之後,便會成爲有才華的人。

就從京城長安的情況看,能夠讀書的孩童,確實已經佔到三成了,這是一個很高的比例了,大唐的其餘地區,肯定達不到如此高的比例,但就算有三成的高比例,那也只佔少數而已,絕大多數的孩童,還是沒有獲得教育的機會,這是李安提出教育普及的主要原因。

而對於這些勳貴來說,已經有這麼多人蔘與競爭了,就不用再在乎更多一些人加入了,而且,能夠獲得較好的發展機會,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能夠學有所成,還要看一個人的身家如何,若是家族沒有依仗,那麼,就算學富五車,也是很難向上發展的,所以,這些勳貴完全不必太過於擔心。

“老朽覺得,李侍郎說的有些道理,普及學堂,不但能夠教育百姓,而且,也能解決很多沒能考取功名的讀書人的生計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啊!”

一名博士開口說道。

現如今,沒能考取功名的讀書人是有很多的,這些人也沒有力氣,想要謀生是難於登天,除了繼續考功名之外,他們剩下的路很窄很窄,而做教書的先生,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要大唐全面普及教育,那麼,很多讀書人就都會擁有謀生的工作了,這對於穩定社會,提高讀書人的謀生能力,那是大有好處的,也算是穩定社會的一個重要舉措了,如此,這些傢伙有什麼理由不支持呢?

“考不取功名,就去做教書先生,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以後真正的讀書人,就再也不用擔心養不活自己了。”

一名助教摸了摸鬍鬚,非常欣慰的說道。

按照李安的計劃,在全國推行普及教育,這對於教書先生必然會有極大的需求,會滿足很多人的謀生需求,之前很多讀書人,之所以一直不放棄考功名,就是因爲讀書讀的太多,除了考功名之外實在找不到別的謀生之路,若是有教書育人的工作養活自己,很多讀書人都會選擇這份工作的,畢竟,這份工作還算體面,也不是很累,是一份很高尚的工作,套用後世的一句話,那是陽光下最光輝的事業,是一份最讓人羨慕的偉大職業。

總之,推行全國普及教育,對於眼前的大唐帝國來說,是非常迫切,也是很有必要的,這不但能夠解決孩童的教育問題,而且,還能夠解決很多讀書人的生計問題。

至於讀書人更多了之後,會造成更多的失業,這就不是此時應該考慮的事情了,而且,李安之前也說的很清楚了,推行全國普及教育的前提,就是要打破以往的教育理念,讓學子以學習知識和道理爲重,而不是爲了考取功名,除非特別優秀的學子,纔可以有這樣的想法。

這個工作交給各地的教書先生負責了,他們會根據學童的能力,決定是否鼓勵其考科舉,遇到資質特別好的孩童,自然要大加培養了,而遇到資質愚鈍之輩,自然不能鼓勵他們考科舉,這相當於是害了他們。

第五百一十七章 趕海第四百一十九章 回到長安第三百九十四章 安祿山進京第五十一章 誰給你們的狗膽第九百九十章 出發第九百七十六章 隱疾第七百四十四章 起兵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佛跳牆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第三百七十章 和親兩蕃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第三百一十六章 夢醒了會失落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隆基的本命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三百萬貫第七百零九章 鬥獸表演第一千三百零二章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扇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隆基的本命第五百三十七章 龍吸水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氣會早死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耕地機研發成功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第五十一章 誰給你們的狗膽第六百二十七章 港口建設第七百三十二章 盾構機第一千四百零二章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第一千零二十章 快掛了第一百零八章 陳倉道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第八百三十九章 屈服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第六百五十四章 學業才重要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久等第一千三百章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羨慕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第三百五十一章 火炮橫空出世第四百三十四章 去美洲建立橡膠工坊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利益無處不在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第八百八十八章 碰破頭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一尾大魚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第七百二十七章 粉塵很多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美味烤肉第一百六十六章 皮邏閣有些害怕第二百一十一章 牀弩第十七章 殺人滅口第一千六百七十章第八百九十六章 查理大帝第七百零一章 書法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第七百九十一章 紅海第六百四十九章 毽子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婚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第一千零二十章 快掛了第八十一章 顏如玉第九百九十三章 鴿子湯第五百六十三章 圍獵第七百二十二章 再比一場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第二百六十七章 奸臣的無奈第三百一十章 藥玉易碎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第四百零二章 燈光太美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造橋衙門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第三百六十章 橋部第七百三十二章 盾構機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第二百八十六章 造鐵軌不難第一千一百二十章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李禕相助第一百二十章 送贊普一份大禮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郭老頭第五百一十六章 前鋒營第二百八十七章 黑火藥的威力第八百五十九章 水的比熱第五百七十五章 割讓島嶼第五百零八章 刺客來了第一千六百零四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豆芽第七十一章 協助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