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君子好逑(十八)靠山

劉叔說完這句話後便立刻意識到自己失言, 畢竟他雖然瞧不起得勢的吳隱之,但卻也不願輕易得罪他,所以慌亂地四下看了看,見左右無人才放下心來, 對蘇薔訕訕道:“我方纔只是隨口一說,蘇姑娘不必當真,不必當真……”

“劉叔且放心, 我與那位吳公公非親非故, 但若他當真做了什麼傷害泉姨的事,無論他是何人, 自會罪有應得。”蘇薔勸慰了他幾句之後,又思量着道, “不過, 劉叔方纔的推測雖然又有些道理, 但他在京城也已經得勢了那麼多年, 若當真因爲十幾年前的事他想要殺人滅口的話, 應該不至於會等到這個時候。”

“這倒也是……”雖然並不敢再提及吳隱之身上是否有殺人嫌疑, 但劉叔還是忍不住道, “他那樣的品行, 的確不會忍這麼久。”

蘇薔贊同地點了點頭, 又態度恭順地問道:“劉叔是琉璃的老人了, 可知道泉姨和李嬤嬤之前曾一同做過什麼差事嗎?”

之前她一直將年妃在這兩樁案子裡作爲重點去查探,但如今看來,無論是年妃還是與其相關的那些人, 可能與泉姨和李嬤嬤的死並沒有關係,真兇將現場刻意佈置,也許正是要誤導他們。

甚至還有可能是睿王府一手策劃的。

“雖然我比她們早進宮了一些時日,不過這麼多年也沒什麼交往,畢竟她們是宮女而我是護衛,總是要避嫌纔是……”說着,他應該又想起了蘇薔也知道他和邢姑姑暗通款曲的事,臉上露出幾分尷尬之意,乾咳了一聲後見她並沒有什麼異常,才又接着道,“我與李嬤嬤倒是更爲熟悉些,她是膳堂的掌事,也負責我們的伙食,多少都會有所接觸,這些姑娘應該也都很清楚。”

他說的確是實話,蘇薔明瞭地點了點頭:“那劉叔可曾聽說過李嬤嬤在以往曾經得罪過什麼人,或是與什麼人發生過沖突?即便是很久以前的也無所謂,若是您知道有什麼人對泉姨和李嬤嬤都曾經心存不滿就更好了。”

劉叔仔細回想道:“哎呀,這可不好說,人活在這個世道,哪有不得罪其他人的,況且李嬤嬤那個人姑娘也不是不知道,人饞嘴刁,從剛入宮到臨死都沒個不貪吃的時候,估摸着整個琉璃別宮沒有人被曾她明裡暗裡地剋扣過膳食,但也不至於有人便因爲這種小事就去要了她的性命。至於泉嬤嬤,她和李嬤嬤私交如何我並不清楚,不過她們兩人似乎並未在同一處當差過,一起得罪過什麼人我還真不知道,就算是有,那也是小人物,沒本事也沒膽子殺人的……”

蘇薔料想也是這個結果,在沉吟片刻後又問他道:“那李嬤嬤可曾得罪過吳公公?”

見她又提起了吳公公,思及之前自己的一時失言,劉叔雖然有些不情願,但還是想了想後道:“他已經離開琉璃別宮這麼久了,以往的事我也不是全都記得,不過我記得他那會兒剛被罰到清掃處的時候,被餓得皮包骨頭的,應該是被人刻意刁難,膳堂也未曾給他留飯,不過我也不敢確定,更不知道他捱餓是否與李嬤嬤有關,畢竟我也並非親眼所見。”

聽起來並未得到什麼能用的線索,也應該再也問不出什麼來,蘇薔難免有些失望,在即將告辭前不忘對他囑咐道:“劉叔,吳公公不是你我能得罪得起的,若是有人向您打聽我今日與您說了些什麼……”

“蘇姑娘不過是來打聽一下泉嬤嬤和李嬤嬤以往的舊事,我也沒有提及其他人,”劉叔心領神會地接着她的話道,“怎麼說我在別宮也當差十多年了,有些話就不必說了。”

蘇薔知道他也不願得罪吳隱之,有些麻煩自然能免就免,便也不再多說,道了謝後離開了。

待到了戊子院後,晚她一步回來的李大衡趁着左右無人的時候湊到她的耳邊道:“小福子果然一直跟在你的後面。”

她去找劉叔前,曾讓李大衡遠遠地跟着她,並留意是否有人尾隨她,因爲她覺得小福子在撒謊。

其實在去見小福子前,她已經拜託自己在琉璃別宮的故人去打聽那日吳隱之讓人送禮之事。雖然朝陽宮的人口風都不敢不緊,但因爲這件事與皇帝無關,而且吳隱之似乎也沒有刻意吩咐過不得向外人提及,所以與她曾是舊識的內侍經過幾番打探,告訴她受吳隱之吩咐的三個去送禮的內侍中除了小福子之外,其他兩個人都不得不多跑幾趟的原因不是因爲他們被小福子壓了一頭不得不聽其差遣,而是吳隱之特意吩咐的。

他們本來也不知道,但因爲其中一個人恰好偷聽到吳隱之對小福子的吩咐,所以纔在意外之下得了真相。據他們說,吳隱之當時的意思是讓小福子親自去給泉姨送過去,至於其他地方,自己隨意便是。

那兩個內侍本就嫉恨小福子在師父面前得寵,見就連跑腿的事情吳隱之都對他有意偏袒,所以心中甚不情願,曾在私底下對人埋怨,也給了蘇薔打聽到真相的機會。

所以,去給泉姨送點心纔是小福子的真正目的,而他是否去其他地方並不重要。而且,這還是吳隱之的意思。

她一直都十分清楚,即便自己去找小福子詢問有關泉姨的事情,也得不到什麼有用的結果,她的目的不過是要確定他去找泉姨是否是藉着送點心的名義另有所圖,所以她纔在就要離開時突然問他那日他的行程是否是吳隱之的意思。

猝不及防地被問到這個問題,小福子雖然無暇去編排太過圓滿的藉口,但卻下意識地否認了她的猜測,言下之意是自己偷懶與吳隱之全然無關。

可事實並非如此,他不過是聽了吳隱之的吩咐一定要親自將點心送給泉姨,而給劉叔送贈禮一是因爲順路,二來也不想將自己的意圖做得太明顯。

但他應該對她的突然發問起了疑心,若他當真心虛,便會擔心她會去找劉叔求證他所言是真是假,畢竟他對她說過師父在琉璃別宮最關心的人只有泉姨和劉叔,所以蘇薔才讓李大衡留意是否會有人跟蹤自己。

所以,小福子,甚至是吳隱之果然有問題。

他們本也是有機會的,畢竟他們都是朝陽宮的人,離年妃也最近,倘若小福子隨意提起一兩句讓泉姨誤會年妃會在那夜有所行動的話也極有可能。

可是,他們爲何要藉着年妃將泉姨引到萬秀園呢?泉姨還曾救過吳隱之的性命,他會恩將仇報嗎?

倘若泉姨的死真的與吳隱之有關,那恐怕案情會更加複雜了,畢竟以吳隱之的權勢和地位,若無鐵打的真憑實據,只怕不能耐他如何,甚至還有可能反被他害。

固然如此,但案子還是不得不查,更何況也算是有了一些進展。

她思量了片刻,又親自去了一趟膳堂,找到了與李嬤嬤素日裡關係並不算好的一位老嬤嬤,向她打聽李嬤嬤的一些往事。

比如她在年輕時是否得罪過吳隱之。

那位姓付的廚藝精湛的老嬤嬤比李嬤嬤在膳堂做事多了二十多年,也做了近十年的掌事,後來被李嬤嬤換了下來,然後便一直被她打壓,所以對李嬤嬤可謂恨之入骨,雖然上了年歲,有時記性也不太好,但對李嬤嬤做過的事情卻記得格外清楚,聽她問起時還是在想了片刻後便口齒不清卻又斬釘截鐵地道:“那個小吳子可憐的呢,原本就因爲活太多而經常捱餓,結果老李還剋扣他的膳食,他有一次被逼急了,就吼了她一聲。哼,老李可是走後門進來的,人家背後有靠山,可是隨意能被人吼罵的?當場她便推了他一把,嘿,小吳子那個小身板,怎麼受得住她的一推,登時就躺下了,半天都沒爬起來,可是當了咱們琉璃好久的笑柄呢,都說他半個男人都還不如個女子,丟人!”

蘇薔聽說過,李嬤嬤剛入宮時,是由付嬤嬤一手提拔的,後來也不知怎地,竟然被李嬤嬤奪走了掌事的位置。自那之後,雖然李嬤嬤待她還算恭敬,但付嬤嬤卻不願領她的情,到處散播流言說李嬤嬤之所以能將她從掌事的位子上擠下來不是因爲她的廚藝有多高,而是因爲她背後有靠山。但琉璃人人都知道李嬤嬤的老家就在不遠處的鄉下,連個有錢的親戚都攀附不上,更莫提能將她提拔爲別宮掌事的貴人了,所以誰也都沒將她的話放在心上。不過付嬤嬤倒是執着,十數年來都堅信這一點,即便李嬤嬤去世了也不曾改口。

但付嬤嬤雖然對李嬤嬤有所偏見,素日爲人卻還算公道,再加上李嬤嬤已經無端被害,她應該不會編排她沒有做過的事,如此看來,李嬤嬤倒是曾經真的得罪過吳隱之。

不過,吳隱之若是爲了此事而記仇想要李嬤嬤的性命,那應該也不會忍了這麼多年才記起了這件事,畢竟雖然他人在京城,但若是誠心要給別宮一個小小掌事安一個能問罪致死的罪名也算什麼難事,更何況,就算他是在重回琉璃別宮之後纔想起了之前在這裡曾經受過的奇恥大辱,要殺李嬤嬤也不至於如此大費周章。

但蘇薔突然想到了李嬤嬤死時膳堂裡的一片狼藉,突然似有所悟,猶豫了片刻後才問付嬤嬤道:“敢問嬤嬤,當時李嬤嬤是在哪個膳堂得罪過吳公公?”

“大膳堂,”付嬤嬤想了許久後才道,“那時先皇后還未在這裡出事,別宮還算鼎盛,人手也多,所以用的還是大膳堂。”

李嬤嬤便是死在大膳堂的。

難道吳隱之刻意在大膳堂殺害了李嬤嬤並將那裡弄得一片狼藉,目的就是爲了一雪前恥並出口惡氣嗎?

這樣解釋也並非毫無道理,但若當真如此,那吳隱之的心胸也未免太可怕了些。

蘇薔只覺背後一陣發涼,但付嬤嬤卻以爲她的沉默還是在思考李嬤嬤的死因,也不顧她想不想聽,顧自喋喋不休地道:“上次你們的人過來時我就說過,老李得罪過那麼多人,想殺她的人多了去了,不過她背後有靠山,所以纔沒人敢動她。哼,想當初,我的廚藝可是膳堂一等一的,她不過是我的一個連眼色都沒幾分的手下而已,虧得我見她能吃能熬,就連給先皇后做膳食也要帶着她去見見世面,哪知道人家靠的是國公府的靠山,根本不稀罕!”

正陷入沉思中的蘇薔聽她突然提及了國公府,精神不由一振,驀地抓住了付嬤嬤的手腕,驚訝問道:“嬤嬤方纔說什麼?”

付嬤嬤雖然被她的反應驚了一跳,但在愣了一怔後還是因爲她聽進去了自己的話而頗爲得意:“可算是有個人聽見我說什麼了,這都多少年了,我說她背後有靠山都沒人信過!”

關於李嬤嬤背後靠山這件事,她自然是已經提過無數次的,只是無人信她,後來她自然也就不說了,更何況崔國公府也不是她輕易能得罪得起的。

蘇薔急迫地只想知道答案,甚至沒有放開抓住握着付嬤嬤的手腕:“嬤嬤爲何說李嬤嬤背後的靠山是國公府?”

付嬤嬤一臉不屑地答道,“她升遷的時候親口對我說的呀,勸我不要鬧,說崔國公府不是我能得罪的,只是後來她又矢口否認,而且又沒人信我罷了。”

付嬤嬤說的話她後來大多都證實了,比如她的確曾經在大膳堂羞辱過還是個清掃內侍的吳隱之,不過付嬤嬤有所隱瞞的是,李嬤嬤當初那麼做,其實是爲了迎合付嬤嬤,而且也將剋扣吳隱之的膳食都供奉給了她。另外,付嬤嬤之所以被降職,是因爲她負責先皇后的膳食,但先皇后卻因病去世,她受到了牽連,所以李嬤嬤纔有機會接替了她的位置,而且那時李嬤嬤雖然入宮時間不長,但在膳堂卻也極有威望,她繼任掌事是衆望所歸併無人有異議的。

的確沒有人聽說過李嬤嬤與皇后或是崔國公府有任何瓜葛,除了付嬤嬤的話外,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李嬤嬤便是崔國公府的人。

可是,也許只是李嬤嬤隱藏太深而已,畢竟她都已經過世了,付嬤嬤沒有理由撒謊。

但即便李嬤嬤是崔國公府的人又如何呢,又能說明什麼。

如此奔波了一日,看似收穫滿滿碩果累累,卻還是沒有查到可用的線索,她不願回寢居,獨自留在戊子院斟酌案情,正一籌莫展時,突然有人推門而入,帶進來的風吹晃了桌案上的燭光。

蘇薔擡頭,見了來人,驀地一驚:“你怎麼來了?”

已經多日不曾露面的肖玉卿看起來比上次見面時更清瘦了些,神色一如曾經那般寡淡,徑自走到她面前坐了下來,聲音波瀾不驚又清涼若雪:“再過兩日,我便要離開了,與你來道個別。”

第40章 明鏡高懸(十二)差事第231章 君子好逑(二十六)秘密第213章 君子好逑(八)受罰第29章 明鏡高懸(一)曼舞第149章 美人傾城(十五)刑部第185章 竹馬何在(十三)作證第237章 天道輪迴(四)兄弟第206章 君子好逑(一)琉璃第140章 美人傾城(六)幸矣第31章 明鏡高懸(三)盆栽第177章 竹馬何在(五)夢魘第233章 君子好逑(二十八)生分第173章 竹馬何在(一)舊事第25章 浣衣鬼事(十六)真相第38章 明鏡高懸(十)膳堂第176章 竹馬何在(四)第39章 明鏡高懸(十一)算計第130章 萍水相逢(十四)懷疑第76章 花開彼岸(一)尋貓第179章 竹馬何在(七)毀容第31章 明鏡高懸(三)盆栽第23章 浣衣鬼事(十四)針鋒第78章 花開彼岸(三)送賞第224章 君子好逑(十九)密函第62章 鵲橋歸路(十七)真相第65章 鵲橋歸路(二十)鵲橋第138章 美人傾城(四)牽扯第127章 萍水相逢(十一)兇案第153章 美人傾城(十九)相見第243章 天道輪迴(十)失子第129章 萍水相逢(十三)報答第123章 萍水相逢(七)往事第233章 君子好逑(二十八)生分第90章 花開彼岸(十五)真相第178章 竹馬何在(六)留下第196章 竹馬何在(二十三)梳子第97章 破鏡重圓(一)印章第128章 萍水相逢(十二)祭天第46章 鵲橋歸路(一)命案第240章 天道輪迴(七)福星第138章 美人傾城(四)牽扯第124章 萍水相逢(八)真相第197章 竹馬何在(二十四)偶遇第40章 明鏡高懸(十二)差事第125章 萍水相逢(九)父子第103章 破鏡重圓(七)意外第116章 破鏡重圓(十八)告白第125章 萍水相逢(九)父子第107章 破鏡重圓(十一)同門第165章 煙花遲暮(六)安排第201章 竹馬何在(二十八)安魂第75章 暗潮涌動(十)往事第4章 絕處逢生(四)斷藥第215章 君子好逑(十)坦然第141章 美人傾城(七)疑點第120章 萍水相逢(四)師父第211章 君子好逑(六)問責第242章 天道輪迴(九)屠殺第198章 竹馬何在(二十五)妥協第76章 花開彼岸(一)尋貓第123章 萍水相逢(七)往事第115章 破鏡重圓(十七)舊案第34章 明鏡高懸(六)分歧第72章 暗潮涌動(七)相見第84章 花開彼岸(九)繡帕第72章 暗潮涌動(七)相見第140章 美人傾城(六)幸矣第188章 竹馬何在(十六)調包第58章 鵲橋歸路(十三)終審第136章 美人傾城(二)回宮第80章 花開彼岸(五)逃匿第85章 花開彼岸(十)避嫌第185章 竹馬何在(十三)作證第239章 天道輪迴(六)軟肋第184章 竹馬何在(十二)變故第49章 鵲橋歸路(四)茶樓第172章 煙花遲暮(十三)後續第84章 花開彼岸(九)繡帕第220章 君子好逑(十五)緝兇第45章 明鏡高懸(十七)相約第183章 竹馬何在(十一)相遇第171章 煙花遲暮(十二)母親第58章 鵲橋歸路(十三)終審第37章 明鏡高懸(九)相談第8章 絕處逢生(八)相處第99章 破鏡重圓(三)活着第50章 鵲橋歸路(五)東街第97章 破鏡重圓(一)印章第228章 君子好逑(二十三)嫁禍第212章 君子好逑(七)舊事第89章 花開彼岸(十四)威脅第76章 花開彼岸(一)尋貓第175章 竹馬何在(三)真心第120章 萍水相逢(四)師父第110章 破鏡重圓(十四)訪客第201章 竹馬何在(二十八)安魂第115章 破鏡重圓(十七)舊案第98章 破鏡重圓(二)變故第88章 花開彼岸(十三)病榻第91章 花開彼岸(十六)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