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叔侄奪嫡

天色方曉,金英來到午門內,向準備早朝的文武百官傳皇太后懿旨。

“奉皇太后聖旨,今立皇帝庶長子見深爲皇太子,各衙門便整理合行事宜,擇日具儀以聞。”

皇太后命各衙署籌備皇太子冊立儀典,百官對此反應冷淡。

泱泱大國,竟淪落到了亡國的邊緣,衆人心中自有滿腹的怨憤!

想想那個還不滿兩週歲的皇長子朱見深,還有他那個做了瓦剌人俘虜的父皇,百官的心頓時涼了一大截:父皇被擄,幼子監國,這可是無比滑稽的皇權架構呀!

接旨後,郕王一言不發地進了偏殿,龐哲立馬迎了上來。

“殿下只管做自己該做的事,守住京城、擊敗虜寇方爲頭等大事,至於朝廷大局嘛,百官胸中都裝着怒火,不妨讓他們將怨氣發泄出來,屆時一切自有定論。”

操縱輿論以從中取利,這是爲政者必備的政治手腕之一。此刻,郕王的心思不在於此,而是落在了另一種變數上。

“讓年幼的皇長子繼位或以皇太子身份監國,想必都不會被文武百官所接受。不過,皇太后還有別的選擇,那便是讓襄王繼位,日後再傳位於皇太子。”

“這不可能!”龐哲目中有分決然,“襄王與那些禍國的權貴勾結頗深,若讓襄王登臨大位,一切都會是老樣子,大明難有中興之日。撇開私怨,單從社稷生死續絕這一角度而言,越王也絕不會聽任襄王繼位!”

“越王?”郕王凝思片刻,“越王慮事深遠,而今要守住京師,須調周邊駐軍入京,動用秦妃掌管的庫銀,這全賴越王當初的一人之力。越王比本王更有資格問鼎大位!”

“可惜越王既非皇上的親叔,又非皇上的親弟,繼位權再怎麼排也輪不到他。”龐哲連連搖頭,“何況越王受太皇太后影響太深,並無君臨天下的心思,若非如此,在下當年指不定會追隨於他。”

郕王沉吟良久,勉強點了頭。

在接下來的一些日子裡,郕王放開手腳,利用監國之便,陸續啓用新

人。先後升于謙爲兵部尚書、喻士悅爲都察院右都御史、陳循爲戶部尚書、高谷爲工部尚書,甚至重新啓用遭貶謫的石亨爲後軍右都督,赴京聽命。

而朝中的輿論也在持續發酵,終於有一天,當郕王來到午門左門早朝時,百官胸中的怒火如岩漿般噴發而出。

都察院右都御史陳鎰等百官交相廷啓,聲言即便以“十惡”也論不盡王振的大罪,一幫青壯官員怒不可遏,情緒完全失控,當場逮住負責維持現場秩序、王振的心腹馬順,牙咬手撕,拳腳相加,一幫手無縛雞之力的士子竟生生把身強力壯的馬順給整死了。衆人仍不解恨,一個個呲牙咧嘴,儒士瞬間變成了猛獸,郕王見狀頓時慌了手腳。

可憐毛貴、王青二人平時阿媚王振,得以如願升官,此時被急於“維穩”的金英出賣了。金英大呼“毛貴、王青是王振的黨徒”,於是,衆人從門縫內揪出毛貴、王青,一頓老拳相加,二人被當場捶死。

衆人還不解恨,有人跑去把王振的侄子王山抓來,這時青壯士子總算恢復了理智,相約走律法的途徑,一番審判後,將王山綁至都市凌遲處死。

朝中秩序蕩然無存,對此,郕王聽從於謙的勸告,發出令諭,免予追究衆人毆死人命之罪。

“國家多難,皆因奸邪專權所致,今以悉準所言,置諸極刑,籍沒其家,以謝天人之怒,以慰社稷之靈。爾文武羣臣務須各盡乃職,以輔國家,以濟時艱。”

從此,午門左門一帶成了一個讓人提心吊膽的地方,因爲這裡開了一個可怕的先例:在此打死人是可以免罪的!

這場風波看似在追究宦官亂國的禍根,往深了想,其意義遠非如此簡單。被俘的正統皇帝也被架在火上烤:寵信奸佞,不是昏君又是什麼!

這還沒完。青壯士子並非僅僅痛恨王振專權,時隔不久,他們又把槍口對準了勳戚與朝中重臣。

廷臣交章彈劾隨駕北征的公、侯、駙馬都尉、伯等勳戚無謀無勇、不義不忠,“磔其屍不足以舒列聖在天之憤,食其肉不足

以慰四海切齒之心”,請求將一幫勳戚明正典刑,籍沒家產。

廷臣進而呼籲追究太師英國公張輔等輔臣,以及王佐等隨駕尚書、侍郎、都御使、學士衆官的罪責,說這些人“無協濟之功,未審存亡,難逃悖棄之罪,應嚴厲追究以警其餘。”

郕王好話說盡,總算勸住了廷臣,免於將打擊面擴大化。但一番清算下來,胡濙、王直等倖存的舊有九卿徹底失去了話語權,而套在正統皇帝身上的天子光環也被層層剝落。

時局演變到這個地步,前朝與後宮中人誰都清楚,無論當今天子是生是死,是北狩還是返國,屬於正統皇帝的時代都一去不復返了,那個時代幾乎成了“昏庸腐朽”的代名詞!

深感無助的皇后錢氏“括盡六宮之財”,派人送給也先,期盼也先能讓正統皇帝返國,這番努力自然是白費功夫。也先從中嚐到了甜頭,秉持財可收、人不放的原則,挾持正統皇帝來到大同,索取城中儲銀兩萬四千兩。

正統皇帝仍心存幻想,口諭出城迎見的鎮守大同廣寧伯劉安道:“也先欲將其妹與我結姻,送我回京,仍正大位。爾稟報皇太后,朕雖居虜中,身體無恙,若再遣使臣多攜貨物前來給賞,可得早回,如來遲,恐深入虜地。”

消息傳回京城,舉朝譁然。這幾番變故讓百官意識到了早立新君的緊迫性,否則,若拖延下去,也先只須挾持正統皇帝,即可括盡大明的財物,還能隨時敲開沿邊諸多城堡的城門,貽患不淺!

郕王傳令沿邊諸將:“得報虜寇圍擁一人,稱是至尊,爾等俱出朝見,及與銀兩叚匹賞衆,此蓋虜寇設計詐誘爾等,爾等無知無謀至此,朝廷用爾鎮守何爲!中國惟知社稷爲重,今後但有此等不分真僞之事,爾等決不可聽信以誤國家!”

事已至此,擁立新君勢在必爲,而社稷面臨生死續絕之際,讓年幼的朱見深繼位,這根本就不可能!

於是,皇太后退而求其次,力勸襄王有所擔當,這樣一來,一場叔侄之間暗中較量、爭奪大位的好戲悄然開場。

(本章完)

第五十章 禍根第四百二十二章 付之一炬第三百二十三章 假戲真做第一百九十四章 功莫大焉第一百六十章 鳥盡弓藏第五章 疑惑與焦慮第二百零一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無盡的變數第二百二十一章 沖天一嘯第一百二十章 認領第六十章 謎中謎第三百一十四章 裂隙第一百零一章 高看第二十九章 一步驚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馬失前蹄第二百四十七章 裂隙暗生第三百二十一章 鐘聲示警第三百二十四章 情歸何處第一百三十章 信使第一百六十三章 卿本無辜第八十一章 苦海無邊第二百一十九章 外患內憂第二百二十四章 陳怨泛起第二百八十八章 糧草不濟第一百六十二章 暗箭明槍第二百九十一章 自探虛實第七十五章 再起波瀾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枕幽夢第二十四章 餘波激盪(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三百四十七章 天賜良機第三百四十一章 血色女真第一百五十一章 宮廷密謀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三百零三章 兩處閒愁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佛慈悲第十九章 元夕風波(三)第三十一章 身陷險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十八章 元夕風波(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暗中施壓第一百七十六章 北境不寧第三十七章 任人欺凌第三百八十六章 聚散匆匆第四百零一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二十四章 關西七衛第三十七章 任人欺凌第九十七章 聖意第一百八十七章 雪花撲面第一百七十四章 平地驚雷第三百七十四章 政治擔當第三百八十九章 百事艱難第三百二十三章 假戲真做第三百四十二章 芳心知爲誰苦第二百四十八章 借重外勢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步踏錯第三百八十九章 百事艱難第三百一十四章 裂隙第二百五十五章 捉賊捉贓第一百二十章 認領第一百二十四章 關西七衛第二十三章 餘波激盪(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生死時速第一百三十六章 過門不入第二百零一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世相如幻第二十六章 餘波激盪(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草閒花第一百七十一章 隱形枷鎖第三百六十章 浴火重生第三百二十六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四十四章 躁動的遼東第三十三章 初現端倪第七十九章 怒其不爭第一百四十章 歧路第二百四十一章 可信威脅第一百零八章 先爲不可勝第十六章 燈市奇遇第八十一章 苦海無邊第一百二十章 認領第五十五章 變故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境警訊第一百九十四章 功莫大焉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勝嬌羞第三百四十三章 人棄我予第一百一十三章 少年權謀第三百四十八章 移禍江東第一百零七章 逆襲第九十五章 距離第六十一章 三方互動第二百零三章 遲來的信使第一百二十七章 遴選駙馬第三百三十四章 漫卷風雲第一百六十八章 事在人爲第二百三十四章 破繭成蝶第一百二十六章 國運第十八章 元夕風波(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平地驚雷第十二章 朝三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