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劉辯在臨走前,在跟個豫州中,他提高了商賈的地位,在這個時代商人是讓人看不起的。但是他深知商人的重要性。

在現代,商人的地位不斷的被提高。主要是商人不但能夠拉動經濟的增長,促進地區的繁華,而且更能增加政府的稅收。

所以,當時劉辯走時便跟三位大人提前商量這些事情。

三位大人也比較開明,經過劉辯的遊說,便同意了劉辯的意見。

士農工商,在劉辯頒佈這項措施以前,商賈的地位是排在所有是封建社會做成人員裡最低的一位。

但是,劉辯已經將商人和農民以及懂得技巧的工人的地位提到了同等的位置。

在這個時代,有些人依靠技巧吃飯也會被人看不起。

劉辯此舉一頒佈,短時間內,便吸引了很多商人遷居到豫州。在短短的幾個月內,便讓整個豫州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其中變化最爲顯著的便是這豫州的洛陽。

劉辯在行進間,見到來往的百姓都能穿上衣服,而且一個個臉色還不錯。再加上從三位大人那裡報來的稅收大幅度增長的消息,讓他更加振奮。

“只要稅收一足,餉銀足夠,朕便可以給士兵發上成倍的餉銀。讓征戰的士兵能夠養活自己的家人。”劉辯來回心知,豫州的青壯男人願意跟自己征討叛逆。

於他和三位大人商量的幾條措施是分不開的。

普通農戶一家有一人去當兵,這家農戶的稅賦便減免三年。

士兵戰死沙場,凡是登機在冊的,都有傷亡撫卹金。

所以,他纔在一聲號令之下便召集到了十萬大軍。

在行進的路上,劉辯吩咐將三萬大軍駐紮在洛陽城外。

過了片刻,衆人便有說有笑的來到了皇宮門口。

隨着一聲聲激揚的鼓聲以及鞭炮的炸響聲的響起,整個皇宮內外帶着一股的喜慶氣氛。

突然,緊閉的數十道宮門隨即便一道道打開。

身穿暗紅色精緻鎧甲的羽林軍將士神情肅穆的站在一個個階梯上,迎接他們的帝王的迴歸。

“回來了!朕終於又踏上了這條通往皇宮的路啊。”劉辯感嘆一聲,他目光緊緊地看着遠方的皇宮建築物,心中不斷的起伏。

在這個皇宮裡,他經歷起起伏伏很多事情,從一個現在的穿越者漸漸地變得成熟,漸漸地學會怎麼去治理朝政。

他深深的知道,他現在肩負着振興大漢的沉重責任。雖然他不想承擔,但是他見到了平民生活的現狀,他見到了文武大臣對他的期盼,他於心不忍。

所以,他必須崛起!必須將這大漢統一。

三位大人見劉辯神情激動,他們又何嘗不是呢?

帶着文武百官,穿過一道道宮門,最後直達乾陵宮。

劉辯在換了一身掌印太監服裝的張幺兒的攙扶下,一步步走上龍椅。

衆位大臣則在兩邊做好,隨着掌印太監張幺兒的一聲升朝。

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同時跪下,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位愛卿平身吧。”劉辯穿上皇袍,帶上皇冠,神色清冷的看着下方衆百官。

劉辯緩緩從龍椅上站起,沉聲道:“此番朕御駕親征,雖然沒有平定叛逆袁紹,但是朕還算是上天保佑吧,取得了袞州。”

“吾皇聖名!”文武百官再次高呼道。

劉辯微皺眉頭,有些不悅的說道:“雖然朕九死一生的回來了,雖然朕取得了袞州,但是此番朕仔細想了想,朕魯莽之下,帶着十萬大軍攻打袁紹的行爲是錯誤的。臣對不起那些死去的將士,所以朕宣佈從今天起,一年內皇宮內全部吃素,朕的御膳減免十之八九,而且皇宮內不準大興土木。”

“陛下英明!”衆大臣再拜道。

劉辯隨即眉頭舒展,他嘴角帶着笑容的說道:“朕要謝謝諸位大臣,朕走之後,爾等將這豫州打理的井井有條。沒有因爲朕的離去而荒廢了政績。朕甚是欣喜啊。”

衆大臣再拜道:“此乃我等的職責所在!”

“衆大臣的辛苦朕清楚,這樣吧,衆大臣今年的俸祿統統加倍。”劉辯慎重的說道。

剛剛從荀彧那裡得知,今年的稅收充足,除去軍隊的開支和官員的開支以外還剩下不少。所以,劉辯才會下次決定。

誰知,賈詡此時站了出來。他目光灼灼的看着劉辯,大聲的說道:“陛下都要爲衆多死去的將士勤儉節約,我等也不能如此加俸祿啊!請陛下將這些加俸祿所有的銀兩撥給那些戰死的士兵的家屬吧。”

賈詡如此一說,有些大臣雖然心中不忿。但是,攝於賈詡的威勢,也無人敢站出來。

“請陛下三思!”荀彧也站出來,對着劉辯雙手一恭,沉聲說道。

而衆大臣知道,三公中的二公都出來表態了,他們自然也要附和啊。

“請陛下收回成命!”衆大臣連聲說道。

劉辯聽到賈詡如此建議,心中也是極爲讚歎的。

他擡頭,掃了衆大臣一眼,才徐徐收回目光,隨後欣慰道:“見到衆位大臣如此,朕深感欣慰。既然如此,朕下令,隨朕戰死在沙場的士兵,每一戶發放的撫卹金加倍。”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三位大臣再拜。

劉辯的臉上露出一絲疲倦的神色。他揮手道:“今日朕剛剛回來,有些倦了,衆大臣先行退朝吧。”

張幺兒從一旁站出,高呼一聲:“退朝!”

隨即,劉辯便轉身進入內殿。衆大臣也徐徐退去。

在出皇宮的路上,荀彧、荀攸、賈詡三人一路。

荀攸看了看前方,小聲說道:“此番陛下定是去拜見皇太后了。”

“是啊!陛下最爲孝順,此番陛下征戰,數次差點死於非命。此時剛剛回來,自然要見皇太后。這也是人之長情啊。”荀彧沉聲道。

賈詡閃動着手中的羽扇,聽到二人說完話後,他便接着說道:“陛下思母心切啊!”

其他大臣雖然對劉辯將餉銀很給陣亡的士兵雖然稍有不滿,但是,想想那些士兵戰死沙場,家中的頂樑柱便崩塌了,以後那些士兵的家人改如何生存?

他們很快也釋然了,一個仁慈的陛下總的來說還是讓他們比較安心。更何況還是一個勵精圖治,征戰四方的皇帝。對於這樣一位積極進取的皇帝,他們不能再要求什麼了。

————————————

劉辯邁着極快的步伐,快步的養心殿走去。他真的真的想見到何氏。在被袁紹追趕到泰山時,他那時已經有些絕望了。他唯一想要見到的就是這一世對他付出了母愛的何氏。

這番他九死一生回來了,心中急切的想要見到的便是何氏。

養心殿內,何氏坐在臥榻邊,帶着些許皺紋的臉上充滿了焦急的神色。她自言自語道:“文和不是說辯兒今日回來嗎?怎麼晌午以後了還沒有回來?”

旁邊的玉兒輕笑道:“太后,您多慮了!剛剛奴才還聽到宮外很熱鬧呢?肯定是陛下回來了。”

何氏聽到玉兒的話,反而更加坐不住了。這幾個月,她每天都爲辯兒祈禱,希望辯兒能夠平安回來。前幾日聽到辯兒奪得袞州什麼的,反正她一個婦道人家對於軍事方面是完全不懂。但是有一點她清楚,那就是她的辯兒打了勝仗。而且是大勝仗。

她現實爲自己的兒子爭氣而高興,隨即便有些期盼兒子能夠早點回來。

畢竟,兒子已經出去有幾個月了,在宮中的時候,兒子沒有受到多少苦。此次他可是帶着十萬大軍出去打仗,而且更是聽文和、文若以及公達說,辯兒幾次都險象環,差點就丟了性命。

她當時一聽,當天夜裡都沒有睡好覺。

就在何太后思緒萬千的時候,大殿之外,劉辯邁着疾步走了進來。

他作出手勢不讓那些宮女太監們發出聲音,他穿過養心殿中間的簾子,走進內殿。

劉辯一見到何氏,頓時眼睛裡便打起了淚花。

他見何氏在注視着什麼,根本沒有看到他。他悄悄走到何氏的面前,噗通一聲狠狠地跪在地面上。

“不孝子,辯兒拜見母后!”劉辯聲音中有些顫抖,他終於見到了母親。見到了這個跟他相依爲命十多年的母后。

何氏突然被一個聲音將她從回憶中打斷,她正好看看是誰這麼大膽。

就在她向前一看後,頓時,所有的埋怨惱怒都瞬間化爲雲煙。

她猛然起來,俯身伸出雙手摸着辯兒的臉。

劉辯見到母親如此,他也隨着何氏的手的擡起,緩緩站起來。

“母后!是兒臣不孝,沒有陪伴在母后的身邊,讓母親大人擔驚受怕了這麼多天。”劉辯虎目含淚的說道。

“兒啊!你能安全的回來,我已經很高興了。”

何氏的手摸着劉辯的臉上的鬍渣,她從兒子的臉上明顯的感覺到了兒子的變化。兒子已經變得越來越像一個男子漢了。

“娘很欣慰,兒子能夠在短短的幾個月,變得娘差點都認不出來了。真是長大了啊!”何氏將劉辯抱在懷中。

淚水不斷的從眼睛中流出,她已經不能失去兒子了,如今兒子是她唯一的寄託,倘若兒子要有什麼不測,她估計也承受不了了。

劉辯陪着何氏在養心殿絮叨着家常一直深夜。

————————————————————

火熱的晨陽穿透無邊的黑暗,帶着照耀大地的光明重現人間。

劉辯騎着駿馬在周圍密密麻麻的太監的附送下從乾清宮緩緩的向太和殿走去。

他不習慣坐龍攆,在來到這個世界習慣了騎馬以後,便騎馬上早朝。

這等奇觀估計也是歷史上皇帝中唯一的一個了。他卻是用這來提醒自己,不能輕易下馬。叛逆未平,天下未定,他不能下馬。他同樣也是用這來告訴朝臣,他在有生之年,天下諾不能太平,他便一日不能安心。

晨陽的餘輝照在臉上,劉辯伸手遮住眼睛,光芒有些刺眼。他回頭看着身後穿着官袍的文武百官一個個向太和殿走去,他嘴角閃現過一抹微笑。

“這纔是一個朝廷該有的氣象啊。”劉辯輕輕嘆了一聲,然後猛地催動胯下駿馬,隨着馬兒的一聲高昂的嘶鳴,馬兒帶着他迅速的向前方跑去。

昨日陪着母親何氏聊天到深夜,何氏問了很多關於他帶兵打仗的事情,他都一一跟何氏說了清楚。說道自己的幾次險情時,何氏都下的臉色發白。後來,他見母親如此擔心,也就不說那些危險的事情了。尤其是被張繡的女兒張泉刺殺一事,他是一點也沒有提。

劉辯知道,張泉此番回去,只要將他的話轉告給張繡,如果張繡還有些頭腦的話,定然會投到自己的麾下,也定然會將女兒送給自己。

說來說去,張泉在其中只不過是一個政治籌碼罷了,算是兩個勢力結好的犧牲品。

對於張泉這個比自己武功好上好幾倍,擁有男兒性情的美貌女子,劉辯心中有一絲好感。而且前世看的yy小說那麼多,他也在心中幻想着娶了這個有些暴力的妞,將來定然會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吧。

劉辯在大殿外,翻身下馬。張幺兒則趕緊跑來將劉辯的馬兒牽給那些小太監,他則跟隨着劉辯一起進入太和殿。

在前世看過很多古裝電視劇的劉辯,在剛剛見這太和殿的時候,心中那叫一個震撼啊。

在這個還處在農耕的時代的王朝,這個時代的人竟然能夠建造出如此美輪美奐,豪華奢靡的皇宮,他剛剛穿越來的時候,還以爲是前世用高科技產品建造的呢。

八根高有十幾米的雕龍柱子支撐着整個大殿,古樸典雅的門都雕琢着各種各樣看起來賞心悅目的雕花。尤其是殿中的龍椅,不知道是不是純金的,一條條金色的威武龍不斷的在上盤旋交錯,宛若活的一般。

劉辯神色平靜的坐在龍椅之上,他靜靜的看着前方。

一般來說,上朝的時候,都是文武百官全部到來,站好了隊列以後,皇帝會緩緩的從後面走出,然後坐上龍椅。

如此來突出皇帝地位的尊貴。

但是,劉辯如此做也是爲了鞭策這些大臣。皇帝比他們來的都早,他們難帶讓他在這等很久不成。

果然,這些大臣很快便一一進入殿中。見到這些大臣還有些喘氣,劉辯嘴角微微翹起,心中暗道:“就當朕讓爾等鍛鍊身體了吧。”

隨着三公來到最前列,然後依次拍後的是九卿。當然還有很多叛逆封的官銜也在九卿之列,這些叛逆是不可能來了。

待所有的文武百官跪坐好之後,才由張幺兒宣佈上朝。

這個時代不同於前世劉辯在滿清電視劇裡看的那般,文武大臣上朝都是跪坐在席子上,而劉辯雖然呆了十幾年卻依然不習慣這種跪坐的方式。所以,他自己才坐着。

“各位愛卿,可有事向朕稟告?”劉辯正了正頭上的皇冠,沉聲問道。

他說完後,一個有些發福的官員便從席位上站了起來,隨後走到正中央,對着劉辯彎腰一恭,舉起手中的官牌,面帶喜色的說道:“啓稟陛下,自從新政頒佈以後,我朝所控制的區域都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真是可喜可賀啊。”

劉辯聽到後,面露喜色,他問道:“張大人,可有具體的意見?說這些無關痛癢的話有何用?”

張大人聽到劉辯的話,老臉一紅,他沉思片刻,繼續道:“自從陛下設立召賢館以來,各路豪傑異士都紛紛投入陛下的麾下,此舉讓我朝有大把的人才可用。微臣以爲,以後應該在袞州也實行此項措施。不知陛下以爲如何?”

劉辯當即說道:“這個自然要實行,只是早晚的事情罷了。袞州剛剛平復,現在應該是好好整頓時期,顯然公臺整頓幾個月後,再頒佈這項措施吧。”

自從劉辯回宮以後,那些跟隨劉辯的將士以及三位將軍算是將陳宮的事蹟在整個官場宣揚開來。所有的人都知道,是陳宮幫主劉辯從一隻隨時都要覆滅的殘兵敗將的軍隊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帶到統一袞州的地步。

自此,陳宮,字公臺,原是曹操手下謀士,出身袞州東郡東武陽縣。這種詳細的消息都被這些大臣一一挖掘出來。

所以,劉辯說公臺,下面的大臣便知道他說的是陳宮。

“陛下言之有理,微臣無其他意見,先行退下。”

隨即這位張大人也徐徐退下。

而纔是賈詡站起身來,他徐徐走到大殿前排的中央,隨即微皺眉頭道:“啓稟陛下!此時陛下雖然左右袞州、豫州這二州,但是周圍依然危機四伏。”

他頓了頓繼續道:“下有陶謙徐州作祟,上有袁紹逆賊坐擁三州之地,俯視天下。旁有宛城窺伺一旁,我等應該制定一個有效的策略來面對此種情形啊。”

賈詡說道此處,荀攸也迅速站起,他快步走到賈詡身旁,猛然說道:“微臣認爲賈大人說的很有道理,同時微臣認爲,陛下應該纔去如此策略來緩和周邊的形式。”

“哦?不知道公達有何妙策?”劉辯隨即好奇的問道。

荀攸將頷首微擡,激揚道:“對勢力強大的逆賊,我等應該以安撫爲主,讓這些強大的叛逆認爲我等失去了對抗的信心,麻痹大意他們,同時也可以爲我朝的發展贏得喘息的時間。此爲一!”

“公達妙策,請公達繼續說!”劉辯急切道。

“其二,便以投石問路爲主。向勢力小的叛逆以招安爲主,倘若聽從陛下的號令投入陛下麾下,則好。倘若不願意被招安,則陛下便有了攻打其的藉口。也就是對於勢力小的叛逆以收服爲主。”

荀攸見到劉辯期待的目光,他便在道:“其三,便是積蓄實力,先將袞州豫州穩定後,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再征討其他逆賊......”

“嗯!”劉辯點了點頭道:“公達說的很有道理。文和、文若的意見呢?”

賈詡看了劉辯一眼,點頭道:“荀大人的計策很好,微臣贊同。”

此時,荀彧聽到劉辯要詢問他的意見,他也連忙起身,慎重的點了點頭,道:“老臣也同意荀大人的策略。”

“那就好,公達下朝後擬好摺子,寫好詳細的策略再呈遞給朕。”劉辯一錘定音道。

隨後,賈詡、荀彧、荀攸再次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其他大人還有什麼事嗎?”劉辯再次沉聲問道。

見到剩下的文武大臣都悶不做聲,劉辯自己說道:“隨朕一起討袁紹的四位將軍,其中趙將軍在攻打鄴城的過程中陣亡,還有其他三位將軍以及軍隊中的個個統領,驃騎等等武官朕還沒有封賞,不知道諸位愛卿有何意?”

聽到此處,荀彧連忙站起,他向劉辯拜道:“陛下,此事應該隆重封賞,藉此事來揚我大漢國威啊!”

賈詡隨即放下手中的羽扇,連忙起身道:“是啊!陛下!微臣建議設立封將臺,在封將臺上冊封諸位將軍。一定要隆重的冊封,最好讓天下都知道陛下的這次冊封。現在我大漢處於危難之時,叛逆無數。此時應當重武,只有武力強盛才能所向無敵,纔有平復天下的希望。”

劉辯點點頭道:“朕也是如此想法。吩咐下去,在一個月內建起封將臺,然後昭告天下,朕要隆重的做這件事情。”

就在衆人商商討國事的時候,大殿外,一個羽林軍的御前侍衛連忙跑了進來。

在以前,羽林軍是不能進入朝堂之上的。但是,劉辯認爲一旦有什麼緊急的事情發生,便會因此以至於重要緊急的消息無法準時的傳到自己的耳朵中。

所以,在他掌權以後,他便吩咐要是有緊急的消息,羽林軍可以破例進入朝堂,將奏摺遞上。

“快將奏摺遞給朕!”劉辯知道這必然是緊急的奏摺。他連忙對着身旁的掌印太監張幺兒說道。

張幺兒聽到劉辯的吩咐,連忙起身走向羽林侍衛,從侍衛的手中接到奏摺後,快步走到劉辯身邊,將奏摺小心放在劉辯的面前。

劉辯迅速打開奏摺,眼睛迅速的自上而下的看了一邊後,面帶喜色,高興的說道:“快!將這奏摺傳給諸位大人看。”

張幺兒又連忙起身,接過劉辯手上的奏摺遞給諸位大臣。

劉辯憤然起身,他大笑道:“真是個好消息啊!也不枉朕煞費苦心,終於有回報了!”

三位大人率先看過奏摺,他們頓時也激動無比。

“宛城張繡來投,哈哈......不用朕費一兵一卒,便將宛城納入手中,真是快哉!”劉辯大笑一聲,大聲笑道。

荀彧卻面色平靜的走上前,沉聲道:“陛下,會不會是張繡怕陛下攻打他,使出的權宜之計?”

“放心吧!只要張繡將女兒下嫁於朕,這張繡便安心了。到時候將張繡的家族遷到洛陽,朕再娶了他的女兒,他便安心投靠朕了。”劉辯侃侃而言道。

當初他放走張泉,其實只是試探一下張繡。沒想到張繡竟然真的投向了他。

“公達,寫信給公臺,告訴公臺宛城張繡已經投在了朕的麾下,讓他不用在集結大軍攻打宛城了!”劉辯霸氣四射的說道。

“諾!微臣這便去操辦!”荀攸連忙起身,準備去離去。

劉辯慌忙叫到:“等等,朕還有吩咐。三位大人商討一下該如何接納張繡一事。”

荀彧沉聲道:“陛下!微臣以爲,陛下剛剛弱冠,還未婚配此番若是將張繡的女兒娶了,那張繡的女兒以後不就是皇后了嗎?微臣斗膽認爲,陛下應該慎重啊!”

他頓了頓,接着說道:“皇后便代表着後宮之主,選皇后定要選一個能夠母儀天下的秀外慧中的女子,不能輕易啊!”

聽到荀彧的話,劉辯微微皺起眉頭,他慎重的說道:“文若啊,朕認爲,此時朕雖然僥倖得到袞州,但是朕的勢力依然太弱小。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宛城是對朕這袞州、豫州來說。算是一個好消息啊。至於張繡的女兒一事,若是朕不娶張繡的女兒,那張繡怎麼會輕易的投在朕的麾下,他張繡怎麼能夠信任朕?”

聽到劉辯的話,荀彧啞口無言。

“而且宛城上通關內,下接荊州,左鄰益州,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啊。此地的戰略地位很重要。朕以爲,若是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宛城,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朕都能接受。”劉辯義正言辭的說道。

其他二人大人聽到劉辯的話也紛紛點頭,賈詡心中暗道,此時命都不能自保,娶個女子便能拿下那麼一大片地域,爲什麼不幹。

荀攸也贊同劉辯的意見,兵不血刃的拿下宛城後不但沒有消耗袞州和豫州的軍事力量以及糧草輜重,更能平白的得到宛城的兵馬糧草輜重,這等事情一定要幹。

荀彧雖然有些守舊,心中也不遠劉辯如此輕率。但是,當他見到衆大人都同意陛下的言論後,他便也不在掙扎着要力勸。

他知道他適合給陛下推薦人才,在看人的眼光上他很一套,但是在治理國家以及計謀上他弱於賈詡、以及他的侄子荀攸。

“既然諸位大臣都同意。就由文和來起草此事的相關事宜,無比儘快完成此事,順利的將宛城拿入手中。”劉辯對着賈詡說道。

“諾!陛下!微臣定當全力做好此事!”賈詡連忙跪下,激揚的說道。

“既然已經沒有其他事宜,那邊退朝吧!”劉辯隨即說道。

“等等,陛下!”

隨着話音的響起,一個身形消瘦的官員站起身子,連忙對着劉辯說道:“稟告陛下,微臣封將臺一事和宛城之事要一一分開來做。而且都不能耽擱。封將臺一事要先行做完,然後再將宛城張繡來投一事公佈天下。這樣才能將這兩件事聯合起來施行,才能在民間引起最大的反響!”

“嗯!愛卿說的有理。詳細的事情還請三位大人跟諸多官員討論,然後擬定好詳細的策略寫在奏摺上遞給朕,朕好好斟酌一番。”

劉辯感到肚子已經有些咕咕叫了。他繼續說道:“既然諸位大臣已經無事稟告,那就退朝吧。”

“退朝!”張幺兒拖拉着長長的聲音,大聲的吼道。

隨即劉辯便起身轉入內殿,諸位大臣也徐徐離去。

劉辯穿着皇袍,翻身上馬,隨即便催動着快下駿馬迅速趕往政和殿。這政和殿便是劉辯平時批改奏摺、睡覺以及吃飯的地方。

他感到政和殿後,便洗漱一番。隨後,御膳房準備的膳食便被一個個太監送了進來。

看着滿桌子的美食,劉辯便拿起筷子大口的吃了起來。這個時代的食物都是純天然食品,吃起來就是好吃。

五顏六色的八寶粥喝入嘴中,一股濃香頓時留過味蕾,隨後劃過喉嚨進入胃中,頓時一股熱力從胃中散開,傳至全身。

“不愧是純天然食物啊,吃起來就是下肚!”劉辯感嘆一聲,便再次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這些青菜味道真是好啊。還有這些豬肉,味道不像前世的豬肉帶着腥味,很香啊!”

前世的那些被飼料喂出的豬,被打過農藥,用過化肥的青菜,以及主食實在是太令他記憶猶新了。如今這種純天然的食物他足足吃了十幾年,他沒事的時候總是和前世對比,別說是當皇帝了,就是當一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平民,天天有蔬菜吃,也幸福啊。

吃完早飯後,劉辯在宮中逛了一圈,消消食之後。此時天才剛剛大亮,他便將所學的劍法操練一邊。

隨後,便覺得自己的劍法不知爲何,竟然再進一步。腳步以及出招的角度速度都更加的刁鑽,更加的迅捷。

“難道是因爲自己穿越的緣故?”劉辯心中不解,每次操練過劍法後,他便感覺到他對這劍法的感悟便更進一步。

雖然學劍法才短短的幾年,但是以他現在的實力已經可以對抗一般的將軍了,要知道,那些將軍都是自幼操練苦練武藝纔有瞭如今成就。

而劉辯僅僅學了幾年,而且每日僅僅操練一會,這等成就是何等的逆天啊。

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二百五十七章 例子第四十三章 潁川第五十九章 說服第一百二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三百零八章 保護啊第七十九章 潰敗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嗯啊,稍微有些猥瑣第一百零五章 疑慮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二百六十一章 強盜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歉,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三百零三章 羣毆啊第八十七章 再佈置第一百零七章 陰冷第三十五章 縱論劉備(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更安康第三十三章 城門小衛第一百八十章第二十四章 針對第三十八章 西園新軍第五十五章 達人第一百八十七章第十七章 擺架回宮第三百一十七章 雲哥第四十五章 消息第三十八章 西園新軍第六十章 染指軍權第一百三十二章 也是糊塗人第二百一十九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趙雲是也第三百零五章 助第二百三十四章第二十五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何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勸進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戰事第一百三十章 差遣第九十八章 皇位第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第二百六十九章 老臣子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三十三章 城門小衛第七十三章 尋找精兵第二百二十七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見血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殺第一百五十三章第十九章 傲然領罰第一百七十八章第二百零三章第二百一十七章第二百七十七章 諸葛啊 諸葛第二百三十五章第二百四十六章 尊敬第二十二章 第一個手下第九十章 面見第七十章 計劃第九十二章 堅持第一百六十五章第六十一章 訓斥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戶第一百一十六章 傳喚第一百三十一章 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第二百五十七章 例子第九十六章 寬慰第一百一十八章 作亂第二百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傷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盧將軍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晃動第五十六章 論黃巾第二百四十九章 陳宮第二百九十章 一劍之威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一百零二章 謀第七十八章 戰第一百八十五章第二十四章 太后駕到第八十二章 微微苦惱第七十三章 尋找精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入宮第二十九章 密謀第二十八章 賞罰之權第二百六十二章 選擇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章 皇子第七十七章 驍將紀靈第二百一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