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操起傢伙跟我走

奉天城下十萬對十萬,兩國精銳盡數在此,論兵員素質、訓練裝備、後勤保障,唐軍都佔優勢,但老將溫彥召卻絲毫高興不起來。

一個月前,京中的老朋友告訴他,皇帝李瀍即將下詔大赦天下,此前與仇士良有沾連的人一概赦免不再繼續追究,溫彥召一直期盼着這一天早點到來。他是個純粹的軍人,一輩子沒離開過神策軍,是仇士良舉薦的人,跟仇士良的關係也還過的去,這些背景讓他很容易被人打上“仇黨”的標籤,而隨時遭到清算,他之所以能在險惡的環境裡安然無恙,還不是因爲大敵當前,朝廷急需用人?

若吐蕃戰敗退回隴西——這一點老將從未懷疑過——朝廷就用不着他了,他還能有今天的幸運嗎?一個手握重兵的“仇黨”任誰都是無法容忍的。

他因此想到了退,以自己年事已高爲由,戰後立即辭去一切職務,告老還鄉,在家抱抱孫子,侍弄侍弄花草蟲魚,頤養天年,或者也是一條生路。

但這裡必須有個前提,當今皇帝是個明君,至少不那麼多疑殘暴。

傳說中“很快”就要公佈天下的大赦詔書遲遲沒有落地,溫彥召絲毫不懷疑京中那位朋友的消息渠道和正直用心——他們相交多年,可以以性命相托,絕不會欺騙他的。那麼剩下的原因只有一個——皇帝對他仍懷有戒心。“仇黨”就是懸在他頭頂上的一把劍,隨時可以落下來要了他的命。

皇帝正是要把這柄劍攥在手裡,在他的身後陰冷地盯着他,讓他芒針在背,寢食難安。

帶着“仇黨”的標籤,溫彥召跟各方諸侯打交道時,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底氣終究是不足。當然即使沒有“仇黨”的標籤壓着,跟關東諸侯打交道也不會輕鬆,經過多年的發展,關東諸侯們羽翼已豐,獨立性越來越強,雖然還趕不上李茂“名爲唐臣,實爲異國王”的獨立,但也絕非一般藩鎮節度使可比。

戎馬大半生,溫彥召明白大敵當前指揮不暢意味着什麼。那就是一身清譽付之東流,喪師辱國,禍及子孫。他想到了退,卻發現無路可退,從皇帝遲遲不肯下詔大赦天下看,他對自己是放心不下的,自己此刻要退,只能引起他更大的猜疑,退無可退。

硬着頭皮跟吐蕃人大幹一場,千難險阻中求一線生機?看來很美妙,很悲壯,但老將明白這美妙只是空中樓閣,這腔悲憤只能是垂死前的悲鳴。

阿杜牙和裴家三兄弟的實力老將已經摸到了,初都的實力他還不甚清楚。龍驤營雖然派了一員正將常駐行營,但能提供的情報少的可憐。溫彥召聽說李茂每次出征,麾下的斥候都會提前把對手摸的一清二楚,精確到對手一天吃幾頓飯,喝幾兩酒,晚上是睡五姑娘還是拿俊俏小廝出火都能搞的明明白白,更不用說他的性情、履歷、戰績之類,雖然不免有些虛妄,但李茂的情報工作做的好卻是舉世公認的,或者這也正是他能橫掃天下,從未經歷大敗的原因。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

龍驤營脫胎於龍驤軍,源頭是李茂一手創辦的龍首山,林英也是創始元老之一,爲何換了個人差別就這麼大呢。

當然抱怨是沒有用的,老將決定遣一員大將出去探探對方的底。他先找宣武節度使韓弘商量,不出所料,老滑頭顧左右而言他,比泥鰍還滑溜,扭腰擺臀就是不讓你抓住。

溫彥召毫不氣餒,抓不住老滑頭本在他意料之中,容易抓住的就不是泥鰍了,那可能是條蛇。別過韓弘,他又去找劉悟商量,劉悟一臉的忠厚,他爽快地答應了老將,答應遣獨子劉從諫出戰。劉從諫擅長步戰和水戰,獨獨不擅用騎兵,與以騎兵爲主的吐蕃人交戰氣勢上會落下風,會吃虧。溫彥召思來想去覺得還是不能用劉從諫去冒險,免得別人說他不懂兵法亂用兵,本來各鎮就不怎麼服他,若再墮了威風還怎麼號令三軍?此外他更怕萬一劉從諫爲國捐軀了,劉悟找他拼命。劉悟的一臉忠厚顯然是裝出來的,這世道一個忠厚老實的人怎麼能做節度使,早被人滅七八百回了。

劉從諫既然不能出戰,那就找李全忠想想辦法。李全忠在夏綏呆了二十多年,深知騎兵的重要,出任義成節度使後很重視騎兵建設,麾下有一支重甲騎兵,號稱“鐵麒麟”,戰鬥力非同小可。

由“鐵麒麟”出戰,既可旗開得勝,滅對方威風,長自家士氣,又能探出對手的虛實,還能全身而退,很合適,十分合適。

但溫彥召聽說李全忠這個人私心很重,鐵麒麟是他的寶貝疙瘩,豈可隨意使用?老將想了一條計謀,他在營中設宴,專門宴請李全忠一人,希望能用真情感化他。

李全忠如約而來,禮數甚爲恭敬,言必稱晚輩、後生,敬溫彥召爲師長。但酒喝了,肉吃了,歌舞也看了,甚至連老將贈送的佩刀都接了,臨到老將開口借兵時,卻陡然變了臉,一言不發地站起來,面若寒霜地朝老將一揖,轉身揚長而去。

老將驚愕莫名,半晌緩不過勁來。

“鐵麒麟”借不成了,天平、魏博、武寧三鎮兵員本來就少,又都是兵馬使一級將領,不能做主,溫彥召索性也就不去自討沒趣。

好言相請,關東諸侯尚且不給面子,強令出擊,必定敷衍,達不成目的,還把關係徹底搞僵,老將一個頭兩個大。

奉天兵馬使劉鳳山見狀主動請纓。他雖是李先奕麾下大將,卻有一顆公忠體國之心,對溫彥召十分尊重,幾乎是言聽計從,但也正因爲如此,麾下損兵折將,傷亡很大。部下向李先奕訴苦,李先奕也派人讓劉鳳山量力而行,報國是好事,可別玩過火把自己給報銷了。

衆人聞聽劉鳳山主動請纓挑戰初都,紛紛勸道:“十萬大軍雲集奉天,老將指揮不動,只讓我一家出力,若我一家能破吐蕃,要他這十萬人作甚?力由我一家出,功勞卻要大家均分,憑什麼?”

劉鳳山道:“大敵當前,國破家亡,爾輩少發牢騷,多想想怎麼殺敵制勝。”

劉鳳山壓服衆將,改日率兩千軍馬突襲吐蕃軍糧城,攻其必救。軍糧城位於吐蕃大營側後方,由初都親軍駐守,此一戰若能成功,便燒了他的糧草,若不能成功也能試出他的虛實。十萬唐軍大部分來自關東,虛實不明,但劉鳳山卻常駐京西,又跟阿杜牙和裴家三兄弟交過手,底細是清楚的。初都聽阿杜牙和裴家三兄弟說劉鳳山如何了得,便暗下決心要全殲劉鳳山部,給關東諸侯一個下馬威。

他調兵遣將,陰狠地將精銳一股腦地壓了上去。

駐守軍糧城外圍的是裴仁渠部,早前與劉鳳山交過手,吃了敗仗,心裡有陰影,兩軍交戰不過一炷香的功夫,裴仁渠便潰退下去。劉鳳山也知道窮寇莫追的道理,但此番出戰不是爲了打退裴仁渠而是試探初都的實力。

不得已他只能硬着頭皮繼續追擊,裴仁渠且戰且走,徐徐退入山谷。這山谷在軍糧城的西南方向,若不能全殲裴仁渠,直擊軍糧城的話,很能可能會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

試探初都虛實是溫彥召下達給劉鳳山的絕密軍令,麾下將領並不知情,見此情形一個個都警覺起來,勸主帥立即下令撤退。

劉鳳山不聽,強令繼續前進。軍令如山,衆人不敢戰場抗命,只得硬着頭皮向前。吐蕃軍糧城背山而立,左右各有一座小山包,山頂都扎有營寨。

劉鳳山觀察了地形,下令奪取左側山包,兵馬剛動,忽然聽得四周響起了淒厲悠長的號角聲,自軍糧城後的小山上、兩座山包後涌出黑壓壓的兩萬名吐蕃精銳步騎!

正前方的軍糧城頭豎起了吐蕃主帥初都的大纛!初都親自督陣,兩萬吐蕃精銳排山倒海般地衝殺過來。

劉鳳山臨危不亂,急令攻佔左側山包,他的麾下都是百戰餘生的老軍,身陷危局,卻絲毫不亂,豎起木盾向山頂發起衝鋒,一連衝殺九次,硬是在屍山血海中攻佔了山頂軍寨。

溫彥召一直冷眼旁觀戰場動靜,見狀,急令宣武、昭義兩軍突擊初都本部,令神策軍一部牽制裴家兄弟,令天平、武寧兩軍夾擊阿杜牙。

關東諸將本瞧不上吐蕃人,只是各鎮節度使私心太重,爲了保存實力,消極避戰不肯用力,衆人心裡雖窩着火也只能乾着急。眼見劉鳳山身陷重圍,岌岌可危,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溫彥召一聲令下,衆將便如猛虎出籠,蜂擁而上,大刀闊斧地砍將過去。

溫彥召一看有喜有憂,喜的是軍心可用,節度使混賬,軍士卻很有種。憂的是各鎮根本沒把他這個統帥放在眼裡,出寨便打,亂糟糟的沒個章法。

他緊急召集各鎮節度使、兵馬使們,要求約束所部,按照他的統一規劃使用兵力。衆人對溫彥召沒跟他們商量就強令出擊已是不滿,又見各自屬下打的這麼歡,完全不能領會“保存實力爲上”六字真言的妙諦,早氣的七竅生煙,哪還有心思聽溫彥召在那囉嗦。

衆人紛紛表示,軍隊已經失控,他們也沒有辦法,眼下只能打到哪算哪了。

溫彥召咬斷黃牙,恨不得喝令把衆將都推出去軍法從事了,但理智告訴他衝動不得,衝動是要壞大事的。他把怒氣嚥下去,軟硬兼施,軟磨硬泡,終於從衆人的牙縫裡摳出了他想要的話。經過整頓,各部唐軍結束混亂,聽從溫彥召的統一指揮。以劉鳳山所在的鮮花嶺爲核心,在方圓二十里的範圍內與吐蕃聯軍展開了決戰。

苦戰一日,吐蕃聯軍陣線挫動,形勢岌岌可危。恰當此時,天降大雨,瞬間積水盈尺。地面泥濘難堪,交戰雙方筋疲力盡無力再戰。

任溫彥召再三催促,各部還是陸續罷戰回營。

老將一看,拔刀在手,招呼左右道:“火候到了九成九,卻把柴撤了,這怎麼得了。有父母要贍養的留下,有妻小要照料的留下,其餘願意陪我去送死的,操起傢伙跟我走。”

一時有三百人追隨,踩着爛泥,迎着潰退下來的亂兵逆向而行,吶喊向前。

第471章 野豬皮死磕契丹狼第11章 人家的事你不要亂打聽第333章 誤判第660章 興廢之源第672章 京西之危第254章 有權要用第526章 你的繡花鞋留在了外面!第412章 焦雀,焦雀第334章 夜襲第133章 旗開得勝第251章 構陷第642章 化國爲郡第618章 每臨末世必有妖異第500章 打他個天翻地覆3第339章 我很自豪第181章 倒枯的大樹第78章 誘第657章 鋌而走險第88章 這算什麼第190章 久別勝新婚第217章 好事自上門(續)第417章 兄弟齊心第686章 建國,號秦第239章 謎一樣的死第16章 我又立功了第65章 沒有真相第109章 假的真不了第578章 真打、假打,然後跑第88章 這算什麼第339章 我很自豪第66章 功德圓滿第205章 也太腐敗了第597章 我什麼都沒聽見第740章 我不能歸隱第679章 操起傢伙跟我走第24章 破局的是條鯉魚第89章 救人乃快樂之本第374章 愛護你纔要排擠你第23章 破局的是條鯉魚第79章 誓不低頭第498章 打他個天翻地覆第514章 這卻是個謎第155章 誰家刺客第627章 不動聲色第54章 硬着頭皮也要上第332章 後路第96章 帶着你的嫁妝嫁過來第411章 大功臣第201章 講武堂趣事第441章 興亡第420章 兩顆糖,一巴掌第317章 先把稅繳了第622章 心情不好你別看第564章 有親朋自遠方來第273章 褐金吾第424章 歷史的天平第140章 屠斬第336章 從容是種氣度第682章 別怨我胡言亂語第646章 持續惡化中第347章 唐冢第323章 你謝幕我登臺第561章 不帶這麼欺負人的第183章 詐第67章 他想明白了第405章 誰說我不貪第244章 奏對少陽院第266章 闖宮(續)第610章 誰泄露了我的行蹤第110章 找不到就是找不到第400章 老狐狸,還是你狠第414章 進退之道第636章 東征提上日程第520章 煮酒亂侃第282章 盛情難卻第29章 怨恨第564章 有親朋自遠方來第733章 我們還是兄弟第396章 你的腦袋是我的第451章 跑路第408章 挖坑第95章 美人計是好計第358章 鬼城女小隊長第603章 太平記第356章 我們去哪第619章 天塌不下來第157章 懷疑你的原因第103章 虎離山第542章 何泓之死第695章 洛陽亂第337章 豹子不如貓第299章 何去何從第735章 殺秦第437章 人小鬼大第235章 上都進奏院第630章 伐新羅第447章 風聲不對第191章 鴛鴦山下驚鴛鴦第561章 不帶這麼欺負人的第144章 真能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