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褒忠祠

蔣充坐在十幾戶街坊中央,淡淡地喝了一口茶。蔣充如今是虎賁師的骨幹了,已經是陷陣團連長。他至道三年應募加入選鋒團,從小兵做起,依靠戰功於鹹平元年升爲破虜團班長。後來陷陣團成立,他又調到陷陣團做排長。鹹平三年年初他率兵隨將軍大人在滄州殺契丹,依此戰功,升爲陷陣團連長。

如今蔣充手下有一百二十四士兵,一個月月錢九兩,已經是天京新城的中層軍官。這次蔣充回到天京新城“老城”,是來爲十幾戶街坊做保。所謂天京新城老城,其實就是楊鵬來天京新城剛開始的地方,那個時候的楊鵬他們才一百多人。這一片區域已經於至道三年修城牆和別墅的時候被推平,楊鵬給天京新城老居民每戶人補償了一幢小別墅。這些天京新城土著住在城東北,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大多數人都在天京新城從事商販買賣,生活小康。

但是和天京新城的士兵,楊鵬工廠的職工比起來,天京新城的這些土著生活水平就相對落後了。年輕人做商販一個月也就二兩多的收入,和楊鵬每月花費三兩半支持的工人,四兩半支持的大兵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這些土著中,最出息的就是在虎賁師當軍官的蔣充、華彰二人。如今兩人都是連長,都娶了如花似玉的媳婦,住富麗堂皇的豪華別墅。兩人年紀輕輕就都已經有了孩子,過着人人豔羨的生活。

蔣充和華彰的境遇讓天京新城的土著明白了,要想過上好日子,就要緊緊跟隨着城主大人的腳步。在天京新城內跟着還不夠,還要到工廠、軍隊裡追隨,纔會有似錦前程。這一次虎賁師再次招募新兵,天京新城的土著們不願意再落後了,他們找到蔣充,要蔣充爲範家莊的土著們做保。

看着兒時老街坊們殷切的目光,蔣充咳嗽了一聲,轉身和身邊的老邢頭問道:“邢老爹,你先說幾句?”老邢頭六十歲了,是天京新城土著中年紀最大的人,原先在天京新城中頗有威望。但等楊鵬來了,把天京新城變了樣,老邢頭就漸漸有些落伍了。他唯一一個兒子在城北市場賣魚,收入和蔣充、華彰比起來差得太多了。

比起來,老邢頭一家和蔣充一家翻了個個。蔣充原先家裡是天京新城最窮的幾戶人之一,至道元年蔣充差一點就逃離天京新城了。但在蔣充逃亡前夜,城主大人來了,蔣充應募成爲了將軍大人的士兵,從此步步高昇。

如今在這羣土著眼裡,蔣充一句話頂得上老邢頭十句話。聽蔣充讓自己說話,老邢頭有些不好意思,叼着菸斗說道:“我不說,你直接說!你現在是連長,大家都指望着你,等着你說話呢!”

蔣充聽到這話,便站了起來,說道:“街坊們,這一次將軍大人要招募八千人,這是個機會!”“爲什麼說是個機會呢?因爲這次招募新兵,需要老兵做保,一個老兵只能保五個人。也就是說,這八千個缺最多隻有六萬多一些人來競爭!”

“和以前動輒十幾人爭一個位置的情況比起來,這次的競爭就沒有那麼激烈了。”“跟着城主大人幹,就是平步青雲。我和華彰的境遇大家都看到了。如今我家媳婦不但不需要紡紗織布,家裡還買了一個丫鬟做雜事,媳婦只管帶孩子。只要跟上城主大人腳步,好日子就在眼前。”

蔣充掃視了十幾戶眼巴巴看着自己的街坊們,知道這些街坊都在等自己說能不能爲他們做保。蔣充點了點頭,說道:“不錯,這次作爲連長,我可以保十五人”聽到蔣充說可以保十五人的話,下面的土著們一片興奮,歡喜地議論起來。這裡有十二戶人十四個壯丁想入伍,蔣充可以都保下。

但蔣充又說道:“不過我要說清楚,做保我是要負責任的。出了奸細,做保的人要掉腦袋。這三年一直在天京新城做事沒有出城的十三人我可以保。陳二蛋前年到徽州投靠舅舅,在天京新城外面待了兩年,我不能保!”

聽到蔣充的話,陳二蛋急急說道:“蔣大哥,我在徽州學了兩年賬房,什麼壞事都沒有做,如今已經不做了回來了!你怎麼就不保我?”蔣充搖頭說道:“我不知道你在徽州見了什麼人經歷了什麼事,我不敢拿自己的腦袋開玩笑。”

陳二蛋十分失望,一氣之下蹲在了地上,再不願意站起來。看着陳二蛋的遭遇,其他街坊都吸了一口氣,暗道幸好自己這些年都守在天京新城。天京新城是亂世中的樂土,只要跟緊城主大人,就有好日子過。這兵荒馬亂的年頭出去投奔親友,都是不着調的事情,回來還要被懷疑有異心。

謝晉的妹妹看着空手回來的謝晉,忍不住流了一滴眼淚出來。家裡三口人已經餓了一天了,謝晉出去借糧,卻借不到一粒米。謝晉一家是河間府吳橋縣的佃農,一家三口人佃種十九畝旱田,本來剛好餬口。但去年年底契丹入關劫掠,經過吳橋時候大肆劫掠。謝晉一家三口人躲進縣城去,沒有被契丹兵殺死。但田裡的莊稼,卻因此荒廢了。

在縣城裡躲了一段時間,等謝晉再回到家裡時候,小麥錯過了灌溉期,田裡已經滿是野草。這一年的收成,極差。打下來的糧食吃了五個月就吃完了,如今這青黃不接的時節,不知道怎麼過。

謝晉想去親友家借糧食,但親友同樣遭了災,哪一家都不好過。謝晉頭幾次去祈求,還能借到幾升米。但這一次謝晉再去,親友們也沒有多餘的糧食借給謝晉了,謝晉空手而歸。

謝晉也一天沒吃東西了,餓極了。他有氣無力地坐在椅子上,嘆了口氣。謝晉他娘說道:“我兒,沒有米麪,這接下去的日子怎麼過啊?”謝晉去年死了爹,如今家裡只有一個老孃親,一個妹妹。謝晉想不到自己當家第一年,就遇到這樣的困境。如今借不到糧食,難道一家人就要餓死?

謝晉無奈地說道:“再拿一件冬衣去城裡當吧!”謝晉他娘說道:“馬上就要入冬了,家裡只剩下三件冬衣,再去當冬天就要凍死。”謝晉用手搓了搓臉面,說不出話來。

一家三口人正坐在院子裡餓肚子,卻突然聽到前面一片喧鬧之聲。在幾十個人的簇擁下,一個精壯漢子大步走在鄉間的土路上,正往謝晉家走來。

看見那些吵鬧的人羣,謝晉膽小的妹妹嚇了一跳,便往屋裡躲去。謝晉愣了愣,暗道自己沒犯事啊,這麼多人衝自己家院子來是做什麼?他仔細一看,纔看到那些擁過來的人大多是附近的小商販,中間走着幾個本里甲的名望老人。而被衆商販圍在中間的那個精壯漢子穿着天京新城軍裝,顯然是天京新城的大兵。

謝晉隱隱猜到什麼,趕緊迎到了門口。那一羣人走到謝晉門口,中間那個天京新城大兵喊道:“這是謝晉家麼!”謝晉趕緊答道:“是,我就是謝晉!”

那個天京新城大兵看了看身邊的老人,那幾個老人都點頭說道:“對,這就是謝晉!”那個天京新城大兵笑了笑,把一個腰牌和一封文件交到謝晉手上,說道:“恭喜啊謝晉,你已經被我們天京新城城主大人募上,以後就是天京新城的大兵了。這是你的腰牌和錄取證,你憑這兩樣東西下個月到天京新城去報道!”

聽到那個大兵的話,謝晉激動得滿臉通紅,有一種幸福突然間到來的昏暈感。天京新城的大兵,自己募上了。以後自己就要做三兩月錢,三餐有肉的大兵了?自己的老母和妹妹,再也不愁吃喝了!

謝晉雙手發抖地舉着那個腰牌和錄取證,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旁邊的鄉老一柱柺杖,笑道:“謝晉,這是喜事,你哭什麼?”謝晉顫聲說道:“我家一天沒吃飯了,如今我卻募上天京新城的兵了你讓我你讓我”

不過雖然自己募上了,但報道還有一個月,離發月錢還有兩個月,這兩個月家裡沒有米,家裡人日子怎麼過?謝晉突然又迷茫起來,看着那個來送信的範家莊大兵。

謝晉話音未落,旁邊一個挑着沉重扁擔的小商販就大聲喊道:“謝晉,你家沒糧怎麼不早說,我賒給你!”謝晉愣了愣,便看到那個小販把扁擔挑到了謝晉面前。沉甸甸的扁擔一掀開蓋子,裡面赫然是雪白的米麪。那個小販討好地說道:“謝晉,這一百斤白米麪作價一兩六錢賣給你。你給我立下欠條,等你到了天京新城拿了月錢了,再給錢給我!”

那小販掏出一張欠條出來,只要謝晉按了手印,這米麪就是謝家的了。謝晉不敢置信地看着那個小商販,又看了看那白米麪,彷彿喜從天降。

其實謝晉不知道,這些天這些小販已經做慣了謝晉這樣的生意。只要跟着天京新城報信的大兵,把米麪賣給應募上的農民,就能穩穩賺錢。此時賒賣的糧食,自然比平日賣的價錢高一些,而且這些被募上大兵的農民以後都是高收入的,有借條在手,不愁他們不還銀子。

一百斤米麪市面上只能賣一兩四錢,賒給新兵們可以賣到一兩六錢,一下子就賺了兩錢銀子。這是十里八鄉難尋的好生意。謝晉他娘激動地走到那一擔米麪面前,用勺子勺了一杯米麪出來看了又看,破涕爲笑,說道:“我們家有米麪了?”

那個米麪小販見生意做成,心情愉快,拿出背上的嗩吶吹了起來。一時間,謝晉家門口的人羣一個個喜氣洋洋,那情景,當真不像是要去當兵,倒像是謝晉中了秀才。

謝晉妹妹見那一羣人不是來尋仇的,也從屋裡跑了出來,站在那一擔米麪面前,一邊哭一邊擦着眼淚。“大哥,我們有吃的了?”一個布莊夥計走了出來,說道:“謝晉,我看你妹妹身上穿得破破爛爛,要不要到我這裡割幾尺布,給妹妹做幾套新衣服?”

謝晉說道:“我沒錢”那個布莊夥計大聲說道:“謝晉你多買幾尺布,我賒給你,等你在天京新城賺錢了再給錢給我!”謝晉愣了愣,看了看眼巴巴的妹妹,說道:“好!”謝晉的妹妹一年多沒做新衣服了,聽到這話高興得跳了起來,滿臉笑容。

看見謝晉這麼豪爽,那些小販們一個個十分激動,全部衝到謝晉面前,喊道:“謝晉,我賒油給你!”“謝晉,我賒棉被給你!”“謝晉,我賒大米給你!”謝晉一個個答應,那些小販就往他家門口放貨物。那貨物一點點堆積起來,最後竟堆了半人高,什麼東西都有。

一下子,剛纔還要餓肚子的謝家就什麼都不缺了。一個當鋪夥計走了出來,說道:“謝晉,你現在手頭沒錢不方便吧?我借錢給你。我借十兩銀子給你,三分息,不要財貨抵押!等你去天京新城做了大兵,再把錢還到城裡的王家當鋪來。”

謝晉愣了半天,問道:“這可是十兩銀子,你不怕我跑掉麼?”那當鋪夥計哈哈大笑,彷彿聽到一個最好笑的笑話,說道:“你在天京新城做大兵,三個月就能賺十兩銀子,哪裡會爲了這點錢跑了?”

謝晉想了想,說道:“好,我借這錢!”那當鋪夥計眉開眼笑,當場就拿出一張借據給謝晉摁手印,然後就把白花花的十兩銀子交給了謝晉。

楊鵬的新兵兵營建在天京新城城牆南面。這裡的一片區域是天京新城新城的規劃地區,不過目前還沒有建起城牆,要等農民農閒了纔過來修城牆。兵營由泥瓦匠加班加點修建,趕在十一月二十日新兵入營前修好了。

十二月新兵一入營,就開始了艱苦的訓練。這些士兵是楊鵬如今的依靠,訓練上絕對馬虎不得。新兵前兩個月不摸槍,就練體能和隊列。每天天不亮,各級軍官就帶着八千新兵站隊列走隊形,一練就是一個上午。下午則在天京新城的郊野拉練體能,動不動就越野幾十裡。

新兵們伙食上三餐管飽還有肉吃,在蛋白質供應充足的條件下高強度訓練,肌肉迅速長了起來。很快,入營時還瘦弱的年輕人就成爲了一個個精壯的大兵。

這個時代的宋軍訓練強度很低,即便是號稱精銳的西軍、寧軍,往往是三天一練,四天一練。和宋軍比起來,每天早上練到晚上的虎賁師士兵是當之無愧的精兵。也只有虎賁師這麼高的月錢,才能讓士兵們練得這麼辛苦毫無怨言。

前兩個月不摸槍,是因爲楊鵬要對新兵進行政治審查。如今虎賁師每個排上都配有鎮撫官,這些鎮撫官負責處罰違反軍紀的士兵,同時也負責對士兵進行政治審查。鎮撫官們用兩個月的時間觀察新兵,看新兵中有沒有混入奸細,有沒有偷偷和外界細作聯繫。

兩個月後經受了政審檢查,士兵才能真正摸槍。如今虎賁師已經有了四萬多人人,依舊分爲四個師。每個師都有一萬多士兵,每師下轄四個團,每團倆千人。每營下轄五個連,每連二百人。編制增加了,又需要一批新的軍官,不少表現優異的老兵被提拔爲軍官。

虎賁師戰力大爲膨脹。段志賢等幾個師長感覺到自己手上的實力又提高了,一個個十分興奮。他們每天泡在訓練場上,希望早日將這八千新兵練出來。

忙完了招募新兵的事情,楊鵬規劃的褒忠祠也建好了。褒忠祠是供奉各次戰鬥中犧牲士兵和軍官的供舍,建於城南新城中。只有有榮譽感的軍隊,纔有戰鬥力。而只有褒揚歷次戰爭中英勇戰死的士兵,善待烈士家屬,士兵們,纔會有榮譽感。楊鵬如今已經建立了勳章體系,撫卹體系,再建立頌揚烈士的褒忠祠,就能在全軍形成戰死光榮的榮譽感。

褒忠祠是一個建築羣,第一進院子中有前殿,供奉關雲長神像。第二進院子中有中殿,供奉楊業神像。第三進院子中的正殿最大,其**奉列次戰鬥中犧牲士兵的牌位。

正殿規格宏大,採用單檐歇山頂,長十四丈寬八丈。時時有祭祀上香,終年香火縈繞。每年春秋二季,楊鵬率領麾下官員祭掃一次,供上祭品。褒忠祠建成的那一天,楊鵬在新城地方上舉行了盛大的授勳儀式。十一月二十三日這一天,城南的褒忠祠面前人頭聳動。在李植的提前宣傳下,當天起碼有上萬天京新城市民、農民聚到了褒忠祠門口,觀看城主大人的授勳儀式。

這次授勳,主要是針對在鹹平元年滄州之戰中立功人員和傷殘人員。楊鵬的部隊以武器作戰,強調紀律和整體,單個士兵立功的機會不大。所以這次授勳的立功人員主要是一些偵查敵情出色的斥候,授予的都是三等戰士勳章。而陣亡、傷殘人員則比較多了。

這次滄州大戰,虎賁師有二百二十七名士兵戰死或者不治,這些人的家屬都將被授予一等英雄勳章。如今在天京新城,經過楊鵬的宣傳和引導,已經形成了尊重禮讓有勳人員的社會風氣。授勳家屬得到了勳章,可以直接提高他們在天京新城的社會地位。

勳章具體授給烈士的哪一個家屬,是由烈士生前的遺囑決定的。有的戰士把勳章給自己的妻子,有的沒有成親的把勳章給父、母,還有的把勳章給兒女,各不一樣,李植充分尊重烈士的意願。

一個個烈士家屬走上了授勳臺,由楊鵬親手給家屬別上勳章。家屬們想起烈士們犧牲前的音容笑貌,看着自己胸前黃燦燦的青銅勳章,一個個哭得泣不成聲。

一個八歲的男孩走上了臺,代死去的父親接受一等英雄勳章。楊鵬看着這個孩子,問道:“你叫什麼?”“我姓俞,小名叫饅頭!大名還沒取!”楊鵬點了點頭,說道:“饅頭,你知道你爹爹是做什麼的麼?”

男孩舉起了拳頭,說道:“爹爹是在殺契丹的英雄,在戰場上戰死了!”頓了頓,孩子又說道:“爹爹對我最好了,時常買糖給我吃。我最聽爹爹的話了,別的孩子出去玩時候我都在家識字!但爹爹怎麼就這麼死了,再也不管我了!我已經一年沒看到爹爹了,我好想爹爹。”

說完這話,男孩哭了起來,用小手擦着眼淚。楊鵬摸了摸孩子的頭,說道:“饅頭,你不要哭,你爹爹是殺契丹的大英雄,即便死了,大家也永遠記得他!”楊鵬把一等英雄勳章別在男孩的胸前,大聲說道:“以後,你就代你爹,做我天京新城的英雄了。”

男孩擦着眼淚,說道:“大將軍,以後我長大了,也要參軍當兵,爲我爹報仇!”楊鵬摸了摸孩子的臉蛋,說道:“會有那一天的。”發完了一等英雄勳章,楊鵬給一百零六名負傷殘疾的士兵發放二等勇士勳章。傷員們如今有撫卹金衣食無憂,再加上楊鵬頒發的勳章,從此將受人尊敬,當真是覺得自己傷得值了。他們感激大將軍的恩德,也一個個哭得涕泗交流。

一些在斥候戰中立了戰功的斥候,以及英勇戰鬥受了輕傷的士兵則被頒發戰士勳章。天京新城士兵戰死的和傷殘的每個月有二兩銀子撫卹金,輕度傷殘還可以工作的由天京新城官廳安排合適的工作,月錢二兩三餐有肉。士兵們在這樣撫卹制度下已經後顧無憂。如今再給予傷亡人員和家屬勳章,建褒忠祠祭拜犧牲戰士,就更讓士兵們不害怕傷亡。

只有不害怕傷亡的士兵,才能在戰鬥中站穩陣腳守住紀律,守護左右前後的戰友。儀式最後,烈士牌位在鼓樂聲中進入褒忠祠,接受供奉。如今的天京新城百姓生活富裕,生活水平遠超大明其他地方的百姓。市民和農民們都知道自己的好日子是戰士們用生命維護的。儀式結束後,百姓們排起長隊,一個個都要進入褒忠祠給烈士們上一柱香。

看到傷亡士兵的榮譽,褒忠祠外維護秩序的其他士兵站得筆直。他們被榮譽感鼓舞得已經再不害怕傷亡,恨不得明日就上戰場立功。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百零五章 命運捉弄人第七百八十章 小丑跳起來第一百九十七章 密衛出擊第九百九十三章 改變策略第四百二十三章 是敵非友第六百九十六章 倉皇撤退第四百三十二章 戰場柔情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第五百二十章 全軍覆沒第三十章 楊家將往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震碎三觀第九百六十一章 出乎預料第一千零三章 魯莽之禍第七百七十六章 悍將之名第五百八十九章 重創宋軍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七十二章 清霞妙計第三百五十一章 想當黃雀第二百八十章 血戰到底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蹦地裂第一百七十二章 衆人計長第九百五十五章 疲敵之策第七十四章 鬥士紳第八百七十四章 迎頭而來第三百零五章 惶恐不安第六百三十二章 凱歌連連第五百八十五章 寇準下獄第三百零八章 幷州民政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義凜然第六百七十五章 恍然大悟第三百七十九章 形勢大好第三百三十章 野觀音第二百八十章 血戰到底第二百二十五章 情爲何物第八百二十五章 事有變化第八百三十六章 大明大軍第一百五十章 絕代佳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半夜風光第四百七十五章 火炮天威第三十章 楊家將往事第六百四十九章 有妻如此第七百七十七章 艦隊鏖戰第四百五十章 爭奇鬥豔第九百六十八章 形勢危急第八百九十七章 九州戰況第五百一十六章 鏖戰倭寇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軍奪城第八百零一章 改變計劃第五百一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四百四十二章 燕王賑災第六百五十二章 若蘭情愫第三百七十一章 海上策略第九百五十二章 圍城打援第三百二十六章 調虎離山第七百六十七章 無上光榮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鼓而下第九百四十二章 兩虎分食第八百四十九章 陷入重圍第四百五十八章 又發財了第三百零八章 幷州民政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明傳說第六百五十三章 秋遊春光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明勇士第四百六十八章 功虧一簣第八百四十五章 峰迴路轉第九十二章 進京朝見第二百九十四章 勇者無懼第六百六十四章 告一段落第九百二十一章 決戰部署第五百九十九章 如此忠臣第八百一十九章 應對之策第三百七十八章 一舉而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豔福不淺第一百三十四章 雷厲風行第六百四十三章 消息泄露第五百零三章 聲東擊西第五百三十章 倭寇決心第六百七十七章 樂極生悲第四十章 望遠鏡第七百六十五章 決鬥場第一百五十四章 首相視察第一百一十一章 戰火中的親情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人意料第八百二十七章 假意卑恭第五百零六章 出人意料第四百六十五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三百六十三章 格外開恩第八百九十八章 悍將無敵第九百八十三章 出其不意第六百九十八章 收穫不小第十三章 跨河突襲第八百八十四章 蘇序一家第六百九十四章 血戰堅持第三百四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八百一十六章 小別勝新婚第八百二十九章 弄巧成拙第八百二十章 朝會新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危機隱現第六百二十一章 勢均力敵第四百二十六章 妖魔戰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