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延陵荒地

自從萬嶸歸附陳族,龍遊邑脫離雍揚府的治轄,使得雍揚局勢變得相當被動。

雖說名義上實行府縣制,卻只是在要害處增設三個小縣,對舊有的世家格局及勢力沒有太大的觸動,故而阻力不是很大。

由於萬嶸的叛離,雍揚無人再敢在此敏感時刻對軍制改編予以阻撓。

萬嶸叛離選擇雍揚城千鈞一髮之機,魏禺率領的水營艦隊剛抵雍揚城,東林會的艦隊逼近宿邑,雍揚城中的戰力需要監控雍揚各世傢俬兵的異動。在這樣的情形下,徐汝愚無法迅速集結大量戰力直斥龍遊,只得孤身前去阻截萬嶸一行。被陳預領隊所阻,只得無功而返。

針對萬嶸的叛離,徐汝愚、江凌天等人對軍制改編的態度相當強硬。

靜海水營的成立,使得徐汝愚的直系戰力及其滲透力在雍揚處於絕對的優勢,此時在軍制上猶豫,若被徐汝愚視爲生叛之心,誰也不敢妄下定論:徐汝愚不會發動凌厲攻勢。

徐汝愚做出雍揚之政務悉決於政事堂的決議,特別是雍揚今後的政制也由政事堂裁決,讓雍揚各世家理解爲他在行政上的極大讓步。

雍揚政局歷來都是統合益於分割,在這樣的情形下,各家都依決議撤消演武堂,將私兵遣至新設的三縣接受改編。鍾籍、龔豪、沈德潛三家直屬近萬兵力也參與這次改編,原梅族、宿幫、後備營、羽咋三千營軍也打散原有建制,進行深度改編。

改編後,雍揚軍形爲三個集羣,以原梅族、宿幫、後備營將士爲主,組建武衛軍,張仲道統領,加策將軍銜。武衛軍編制一萬五千衆,是雍揚府的精銳戰力,也是徐汝愚在雍揚直屬的核心戰力。武衛軍的防區包括宿邑至雍揚東城的廣闊地域,防禦對象爲白石的許伯當部。

以原沈族、羽咋三千營軍、青埔衛軍將士爲主,組建中壘軍,江凌天統領,加策將軍銜。中壘軍編制一萬,是雍揚除武衛軍之外的重要戰力,防區包括廣陵至雍揚北城的廣闊地域,防禦對象則是新近叛離的龍遊邑萬嶸部。

塢主世家宗族的私兵、許族南城衛營、延陵衛營組建五校軍,徐汝愚自領。五校營編制三萬(其中屯丁一萬),是這次改編的重點,防區爲靜海戰區所轄的四個縣(延陵、青埔、海陵、靜海),防禦對象則是出沒於東大洋上的普濟海匪。下設五校統領各軍,分別爲梅立亭、刑坤民、沈冰壺、沈翼、甯越山,梅立亭節制其餘四人,加衛將軍銜。其餘四人加統制銜。

以清江水營第一營、第二營爲骨幹,抽調各部嫺熟水性的將士組建靜海水營,編制萬員,魏禺統領,加衛將軍銜,季子衡輔之,加統制銜。主要駐守防區爲靜海水域,新兵訓練之所,則在雍揚的縱深水域。

雍揚府設立的靜海戰區在泰如府的正面,徐汝愚在那裡屯集水陸近四萬戰力,雖說爲了防備普濟海匪,對陳族也造成相當的壓力。

東海戰局之後,泰如一直不是陳族的防禦重點,只駐有一萬衛軍與六哨平城水營戰艦(五千水軍)。

陳族全力謀劃圖略白石、將兵力重點部署在毗陵之際,讓徐汝愚雍揚軍制改編所擾,頓感棘手。

陳預再次致函邀請徐汝愚夫婦前去宛陵觀禮,以此緩解兩家因萬嶸叛離之事而驟然升級的矛盾。

九月上旬,雲清虛、江幼黎、梅映雪一行人,途經青埔縣,進入泰如府內,前去宛陵觀禮。

雍揚改編之後,徐汝愚的實力真正的浮出水面,出現在世人的眼中。

世人駭然發覺,徐汝愚已成爲東南僅次於陳族的第二大勢力。

隸屬於徐汝愚的清江府與雍揚府兩府的戰力將近十萬衆,其中還不包括武陵山上的百夷軍隊。此時離徐汝愚出現在世人面前纔過去三年多的時間。

一直到九月下旬,普濟海匪並沒有如衆所料的出現雍揚附近的海域。

世間傳言紛紛。

七月普濟海匪即將入侵的恐怖氣氛不過是徐汝愚爲更便利迅捷的控制雍揚府而刻意營造。此一說也。

徐汝愚善於在會戰中整合各部的戰力,此時公良友琴寇襲雍揚,無疑是相助徐汝愚對靜海戰區的三萬戰力進行軍制改編,公良友琴還沒笨到助宿敵的地步,所以此時不會來侵雍揚。只是此時不侵,日後更無相侵的可能。此一說也。

公良友琴被徐汝愚兩次挫敗,信心全無,徐汝愚坐鎮靜海戰區,他自然無膽來侵。此一說也。

無論外界如何傳言,清江、雍揚兩府的民衆只相信第三種論調,也令敵視徐汝愚的勢力頗爲無奈。

延陵新近設邑,遷民只有十萬出頭,對延陵西面即延陵與雍揚之間的土地進行開墾,東面及北面大片肥沃的土地尚且是荒地。

政事堂除去雍揚日常事務以及明年將施行的政制之外,對延陵東面、北面,以及青埔南面,新設海陵縣除沙洲之外的大片荒地處置爭議最大。

延陵、青埔、海陵三縣,土地最是肥沃,除去湖泊、溝渠、鄰海的灘塗,幾乎沒有不可耕種的土地。只是數十年來,那一片是雍揚防禦普濟海匪的外圍,即使再肥沃,卻無經營的價值。

撤邑設縣,又在延陵外圍設立靜海縣,使得延陵成雍揚的縱深之所,特別徐汝愚在外圍陳以重兵,延陵的安危得到更多的保障,公良友琴若無大舉進逼的勇氣,延陵算得上相當安全的。

雍揚軍制改編的直接後果就是在延陵、青埔、海陵周圍獲得超過千萬畝可開墾爲良田的荒地。若是靖平普濟海匪,東布、壺豆兩洲又能獲得無數良田。

雖然說這幾處荒地要得到完全開墾可能需要數十年兩三代人的努力,但是政事堂上諸公卻是人心振奮,似乎完全從被剝奪私兵的沮喪中恢復過來,無不極力想從其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徐汝愚當年重振後備營之際,許諾分給將士土地,在東海戰後,共配置雍揚衛軍土地近三十萬畝,其中撫卹傷亡將士居多,現役將士人均僅三畝,而且除了徐汝愚直轄的軍隊,土地配置得到落實之外,而沈族、許族等所屬的北城、南城等衛軍所分得的土地盡數收歸宗族所有。

要消除世家對私兵的影響,必須減消除世家宗族對其家眷的人身控制。

重新履行給雍揚衛軍配置土地的諾言,也就十分重要。

沈族、許族等家在東海戰後侵佔所屬衛軍將士配給田地之事也因此浮出水面。沈德潛、許道覆等人誠惶誠恐的上書謝罪,徐汝愚交於政事堂議決。

不出衆人意料的,政事堂諸公大多在此事有過,哪會深究下去,最後議決重新原屬的衛軍在延陵配製土地,原先被世家侵沒的田地,由世家出資購回,並處於兩倍罰金。梅鐵蕊帶着這份裁決書送至在延陵主持改編的徐汝愚,說道:“這兩倍罰金的處置還是衆人怕拂了你的面子。在這事上,政事堂衆人大多心中有鬼,能有這樣的結果也算不錯了。”

徐汝愚點點頭,說道:“衆人的注意都在延陵這片土地的配置上,想來也不願在那事上糾纏不休。既然如此,售價卻低不得。售價返還將士,罰金充入府庫。”

梅鐵蕊看着徐汝愚在裁決書上籤押,沒有像自己擔憂的那般駁回此議,心裡一寬,說道:“延陵田畝數之多,令人乍舌。若是處置得當,府縣制、軍制改編乃至兩年前實施新政所產生的矛盾都得到有效的緩解。”

鍾籍說道:“延陵周圍的土地雖說是荒地,但是開墾並不需大費周章,重兵屯結於外,加上大人的威名,延陵荒地是世家宗族爭購的對象,只是雍揚歷來重商,雍揚府賦稅中,鹽稅、商稅約佔半數。若是任由世家囤積土地,各世家的注意力便會有所分散。進行一定的限制還是必要的。”鍾籍隨徐汝愚返回延陵,將兵權交付之後,協助徐汝愚主持靜海四縣的政務,在這樣的事上,即使得罪政事堂也不能迴避不言。

徐汝愚向梅鐵蕊問道:“沈德潛是何意見?”許家與梅家是雍揚最大的世家,延陵荒地的處置對他們兩家的利益觸動最大。

梅鐵蕊說道:“沈德潛在侵沒將士配製田地一事,十分被動,所以十分低調,不願此時表態。”

徐汝愚說道:“延陵荒地的開墾終非一日可以竟功的,不用這麼快就做出決議。”

梅鐵蕊心想:這大概是邵海棠的主意。延陵荒地懸置起來不議比分配到衆人手中更有利。延陵荒地利益之巨足使雍揚世家不會在其他事務與徐汝愚糾纏,對徐汝愚儘快整合雍揚的勢力極爲有利。

懸置不決對梅族利益觸動也大,但是梅鐵蕊知道徐汝愚勢力的壯大才是梅族真正的後盾,所以沒有異議,說道:“我會與沈德潛解釋的。”

徐汝愚說道:“給軍戶在延陵配製田畝乃是當務之急,具體畝數由政事堂決之,梅公當爲軍戶爭利。”

第13章 蘭陵援軍第10章 暗渡江水第7章 商南馬市第1章 長河幫第2章 新豐野望第6章 荒原悟道第7章 雨夜飭軍第12章 樂清軍議第5章 星空飄香第8章 玄機瞳第13章 意外之喜第13章 普濟出兵楔子宛陵冬第2章 湖心小島第10章 暗渡江水第12章 求戰第4章 臾城嶺道第11章 西出江寧第0章 青鳳紀事第8章 荊南特使第13章 燒石毀堤第9章 麗陽門外第13章 與寇並肩第8章 喋血城頭第10章 洞察先機第10章 虎吞閩中第4章 佐領之制(上)第12章 劫營初戰第6章 大道澤生第0章 青鳳紀事第5章 絕色佐酒第2章 大事不妙第1章 齊川夜月第7章 閉關脫身第5章 烏倫夜戰第9章 沈門秘議第7章 傳習第11章 擄婦爲妓第14章 入主漳臺第6章 淮水暗涌第2章 大事不妙第2章 舟行江上第6章 風起雲涌第3章 意外相逢第2章 大事不妙第8章 玄機瞳第3章 玄冥之境第7章 相疑之勢第13章 軍政會議(下)第6章 天下勢第10章 青焰軍議第2章 宜家宜室第2章 落霞望江第12章 施粥梳民第4章 龍巖世家第9章 紙上談兵第三章第7章 將侵江寧第6章 青楓道上第6章 晉陽山道第6章 世家存續第11章 絕壁行遲第5章 丹青仕女第2章 城下相知第7章 將侵江寧第12章 空船之計第6章 廣陵對峙第4章 鳳陵酒話第4章 內宅梨香第11章 玉壺春雪更多內容盡在中州亂世錄第2章 始亂之責第2章 故計重施第三章第9章 樊族易幟第7章 爲子擇名第9章 沒有盡頭的引子第1章 塢堡連營第8章 東牆之女第19章 養狼驅虎第7章 御精奇術第10章 傾蓋如故第8章 義安戰事第4章 鳳陵酒話第12章 圍岸攔潮第7章 釜底抽薪第13章 體悟之術第7章 雨夜飭軍第2章 大事不妙第8章 奪舟驅寇第6章 朧月弓第2章 良驥相附第1章 河西奴兵第12章 重臨東門第7章 傳習第11章 襄州往事第3章 台山四寨第7章 御精奇術第11章 及笄之禮第13章 軍政會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