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失於迷途

肖烏野與他只匆匆相遇過兩次,相距上次相遇已有二年半的時間,東海戰局之後,肖烏野幾乎被閒置在宛陵,而徐汝愚卻成爲東南一霸。肖烏野哪裡肯坦然受下此禮,急忙還以長揖,說道:“烏野惶恐了。”

張仲道笑道:“幼黎與雲伯的車隊就是在城門口,你問都不問,卻在此互倒酸氣,我受不住,先進府尋酒去了。”大步邁入府內,過了片刻“呀呀”叫道:“我今日還是住到驛館去。”

肖烏野微有驚訝,隨徐汝愚走進府門,才知道張仲道爲何怪叫,說道:“青鳳將軍真是讓人欽佩。”

徐汝愚望着徒有四壁的臨時府宅,笑道:“此屋高大闊敞,當屬華堂,我居在這裡,比城內的百民不知好上多少,哪有值得欽佩的地方?”稍稍一頓,神色肅穆的說道,“烏野兄,還記得當年雍揚城外你我的一席話?”說罷,從懷中掏出一冊書簡,這就是當年肖烏野交給徐汝愚有關丹息修習心得的冊子,徐汝愚雙手捧上,說道:“汝愚一日未敢或忘烏野的大義,這才讓仲道將烏野兄請到雍揚來,一齊還雍揚百姓的大恩義。”

肖烏野收回冊子,端詳些許,神色一振,說道:“敢不從命?”

徐汝愚相視一笑,說道:“我想請烏野兄出任五校軍總校教習,加衛將軍銜,烏野兄可願意?”

世家軍制不設將軍,通常統制銜以上的將職都是一方軍政之首,出任都府或是都尉。

雍揚改制實行軍政分離,在統制銜以上加設衛將軍、策將軍兩級銜,而統制職銜分離,校尉爲職,統制爲銜,校尉以下不再設銜。

軍職分爲校尉、營尉、左尉、哨尉、伍員、小令,校尉至左尉加設副職,爲校尉參軍、營尉參軍、左尉參軍,軍職系統分爲九級,校尉之上暫不設常職,以衛將軍或者策將軍銜者統領之。

肖烏野知道衛將軍銜是軍中第二級銜,地位僅次於張仲道、江凌天的策將軍銜,說道:“烏野始附大人麾下,未有寸土之功,這衛將軍銜辭不敢受。”

張仲道心想:肖烏野卻是不笨,一來就居雍揚軍中第四高位,那羣兔崽子還不一肚子的意見,整日尋你的毛病?

五校中甯越山資歷最淺,其他數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在他們眼中怕是隻有徐汝愚、江凌天等幾個人能鎮得住他們。

徐汝愚見肖烏野辭謝之意十分堅決,也不勉強。

肖烏野最終出任五校軍校尉教習,統制銜,軍中地位排在甯越山之後,梅立亭提爲總校教習,節制五校。

總校教習以及校尉教習,加上“教習”的後綴,乃是暫時署理其職的意思,具體將職尚需到五校軍真正改編成之後,纔會真式任命。

五校軍原先分散在各世家時,規模都較少,無需任命中高級將職。此時統合到靜海戰區,達有三萬人的規模,雍揚衛營規模在短短時間內擴充到一倍有餘達到六萬七千餘衆,加上許道覆、鍾籍、龔豪、張式等人交出兵權,辭去統制銜,中高級將職出現極大的空缺。

梅立亭、沈冰壺、沈翼、甯越山、刑坤民原都在武衛軍系中出任中高級將職,一齊被抽調到五校軍。武衛軍中,張仲道以策將軍銜高高在上,衛將軍、統制銜兩級出現三至四名的空缺,若非考慮肖烏野對組建五校軍作用更大,真想拉他去武衛軍。中壘軍中,江凌天以下也沒有衛將軍、統制級別的將職,只有十名營尉。但是江凌天專長與張仲道略有不同,兩年來出任雍揚都尉職,軍務處理起來嫺熟得很,也不覺得沒有副手有什麼不便。

張仲道一心想從在梅立亭等人中拉一人去武衛軍中助他署理軍務,無奈徐汝愚不許。只得將目光放到清江軍系裡面。

徐汝愚在清江剿匪將近兩年,明昔、魏禺、樑寶、張續等人都能獨當一面,只是他們在清江各有要職在身,即使徐汝愚同意放人,邵海棠也會阻止的。連徐汝愚也能算計的人,張仲道總是避而遠之,尉潦比自己還沒有耐心放在繁瑣的軍務,馮遠程剛剛出任新組建驍衛營統制,雖說他在清江所受阻力重重,但是以他的性格未必同意避到雍揚來。

想來想去,只得抱怨雍揚演武堂的設立過於緩慢了,只要雍揚各部軍中的將職都系出嫡系,徐汝愚也不會這麼嚴格控制中高級將領的數量。

直到十月底,徐汝愚才能從雍揚事務中脫身,與再次趕至雍揚的君逝水、歐陽雷前往南閩,而此時,許伯英與子陽秋被困在泉州已達三個月。

君嘯雲見徐汝愚對雍揚控制之嚴密,不是長河幫這樣的外系勢力能夠滲透的,轉而尋求與徐汝愚合作的可能。

靜海水營的前身乃是清江水營的第一營、第二營,並無海戰、海航的經驗。徐汝愚組建靜海水營絕不會僅限於內線防禦。

長河幫經營渤海航道數十載,是一個比東林會更好的合作者。

雍揚在建造海船、海航以及海戰的訓練上都脫不開長河幫的幫助。

即使如此,長河幫想要溫和的轉移到雍揚也是不可能的,雍揚海航沒有恢復之前,漕運之利還不足本地船幫分的,又豈容外地的船幫插手。

君嘯雲卻看到:只要徐汝愚在與公良公琴的相爭中再一次取得撫州會戰那樣的戰績,不僅能夠完全恢復雍揚海航,而且還能東南獲得一至兩處濱海的城池,那時徐汝愚的勢力範圍內就擁有足以容納長河幫的空間。

在這樣的情形下,長河幫開始在靜海北部進行小規模的海途航運,不去侵犯雍揚內河漕運的利益。長河幫的船隊能過平城水營所轄海域,卻是徐汝愚與陳預達成諒解的結果。

三人過越郡海域時,遇到隨波逐來陷入昏迷的孫來,從他口中得知即墨瑞平已經見到武陵山遣去的族人。歐陽雷在安溪上岸前去樂清報信,讓百夷停止壯烈而悲慘的飄海報信行動,徐汝愚與君逝水帶着昏迷中的孫來向外海航行,尋找普濟島民遣來的其他信使,直到遇見邵小琪。

孫來、邵小琪修煉的古練息拳與樑寶的槃木拳術同出一轍,只是未經徐汝愚用丹息術完善之前的槃木拳比孫來、邵小琪所習的古練息拳變形得更加歷害。

古練息拳只傳招形而無招意,更無丹息行經路線傳承下來,作爲百夷外支的樑寶能記得那麼多已是不易。

六百年前昭武年間始,中原武學便對昭武九姓之異族關閉交流大門,雖說各族異人也是層出不窮,但是在天師褚師端之前,沒有誰能達到武學的巔峰。徐汝愚若非習過止水心經,便是以他一品級的修爲也未必能發覺古練息拳的妙處來。

古練息拳在百夷秘藝中有所記載,卻一直無人識得其真正的面目,殊爲可惜,百夷數百年來也就無人籍之成爲絕世高手。

徐汝愚讓君逝水帶着邵小琪、孫來由安溪上岸。

尉潦領着清江騎營的將士一直在安溪一帶活動,給予侵入境內的普濟海匪以殘酷打擊,安溪成爲荒城已有十多年,並無可劫掠的東西,普濟海匪甚少在安溪附近活動。

徐汝愚藉着邵小琪用灌木枝條編成的筏子向南閩方向飄去,卻不料第二日就遇到陰霾天氣,在茫茫海濤裡喪失方向,孑立孤筏之上,望着洪波涌現,浩浩湯湯,只得讓筏在那一片海域隨波逐流,不敢偏離。

除非徐汝愚五覺歸心的內識提升到與天地氣息相溶的境界,否則徐汝愚在海上也維持不了幾日。但是將心神完納入內識之中,飄到何處就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

徐汝愚苦笑不已,有些後悔沒有隨君逝水的海舟返回安溪,然後從陸路取道前往南閩。原以爲飄海而行可以節約時日,卻料不得給困在茫茫大海上。

漳臺、龍泉兩地接應的人等了三日未見徐汝愚的蹤影,卻是君逝水與明納從武陵山中趕來。

泉州密間將消息傳給困在泉州的許伯英與子陽秋。

許伯英看着稍顯驚惶的子陽秋,說道:“汝愚不識方向,大概在大海上走失了。”

子陽秋詫異說道:“這倒是我首次聽說。”

許伯英笑道:“汝愚在清江去別處何時不拉個人陪着?當然不會發生走失的事情。此次他撇下長河幫的君逝水,獨自一個人飄流,只要星月掩去,他不走失才奇怪呢。泉州這幾日風雨交晦,想來海上也好不到哪裡去,只要海上風息濤靖,汝愚自然會重新找着方向。”

子陽秋說道:“只是要耽擱多少時日還說不定。”

許伯英沉吟片刻,說道:“我們無需等候汝愚前來再做決定,汝愚的作戰意圖應當沒有什麼變化,我倆在此被拘三個月,溧水河谷若沒有什麼動靜,豈不是讓人看得太軟弱可欺了。我建議驍衛營立即出武陵山,進逼武陵邑與漳臺邑之邊境。別外宗政家大軍在漳臺與龍巖一帶活動,封鎖該地區的消息,但是僅觀未曾有效的阻止普濟海匪登陸寇襲,此中必有文章可尋,建議不計一切後果的派人潛入該地區。”

第9章 歷陽戰事完結公告第1章 夜抵宣城第3章 玄冥之境第12章 雁門悲月第5章 血染流桂第1章 宗政凝霜第1章 雁門關內第7章 隔水望喧第2章 溧水夜蹄第13章 兵出白陘第15章 哀兵第10章 序戰第9章 刺客第20章 無心之失第13章 與寇並肩第4章 居延澤第2章 宜家宜室第三章第9章 剛烈第1章 塢堡連營完結公告第7章 閉關脫身第8章 王道制衡第7章 閉關脫身第4章 居延澤第6章 風起雲涌第10章 雪原問政第7章 傳習第12章 劫營初戰第6章 前途渺茫第13章 與寇並肩第4章 內宅梨香第3章 景雲論戰第11章 君愛佳人第12章 竹籃打水第18章 梯山爲田第8章 論衡天下第5章 灞水濤遠第3章 十二寇盟第16章 布疑第9章 公良之死第9章 沈門秘議第4章 龍巖世家第12章 築城藏嬌第2章 新豐野望第10章 與子同袍第6章 開門揖盜第5章 請君完璧第7章 寇襲第8章 奪舟驅寇第11章 千里雄奇第10章 豫章燎城第5章 碧海雷嘯第5章 石峽第6章 青楓道上第13章 初戰清江第3章 意外相逢第2章 大事不妙第1章 渡江問策第11章 云溪映雪第10章 傾蓋如故第11章 青衣命途第9章 迷霧重重第3章 延陵荒地第18章 梯山爲田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10章 虎吞閩中第10章 無名小島第15章 種間第12章 焦土第9章 襄樊會衆第4章 樓挑明月第11章 惡戰將至第16章 布疑第3章 再入雍揚第1章 惠山之戰第11章 惡戰將至第13章 與寇並肩第1章 脣槍舌劍第3章 玄冥之境第8章 布間第9章 歷陽戰事第6章 分割天下第8章 論衡天下第6章 荒城崛起第3章 重塑山河第10章 虎吞閩中第2章 昭武九姓第4章 江津渡第8章 嶺道荊棘第8章 樓名遠菊第7章 建安堡(下)第9章 迷霧重重第4章 普濟報捷第13章 驍衛營第3章 西京鉅變第10章 雪原問政第4章 普濟報捷第9章 家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