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

山河日月(八阿哥重生) / 家 宴/看書閣

作者有話要說:14章被打了負分,我回復之後又回去看了一下,發現那位同學說的老8隨便發問,其實是老9問的,壓根就沒有任何問題,於是囧了,順便無語默默,這世道……

爲了感謝蝸牛,醒醉,間諜貓,非天熊包,今天再更一章^O^

胤禩將胤禟送回翊坤宮,便去找良嬪。

誰知康熙也在那裡,被逮了個正着。

見了胤禩,他一臉藹色。“聽說你今個兒出宮,買了兩個奴婢?”

胤禩肅立一旁。“回皇阿瑪,正是。”

康熙挑眉。“你堂堂一個皇阿哥,宮裡不缺奴僕,怎的還到宮外去買?”

“兒子見那兩人可憐,年長點的臉上有疤,沒人買下,便隨手將他們買下了。”

“唔,你還沒開府,將人安置在佟府,倒也妥當,只是你想過沒有,你能救得下那兩人,卻救不了其餘災民?”

胤禩一愣,不由腹誹,怎麼又考校起我來了,這不是您要操心的事麼?

他垂下頭,一副恭聆聖訓的樣子:“皇阿瑪教訓得是,兒子沒想那麼多,只是想能多救一人便是一人。”

能不出頭,就不出頭,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是胤禩這輩子的座右銘。

康熙見他啞口無言的模樣,沒有生氣,反而多了一絲笑意。

在他看來,這個兒子心地純良,若能好好培養,不失爲棟樑之材,就是太拘謹了一點。

殊不知胤禩這輩子小心翼翼,要的就是一個拘謹。

不過這次應答,倒是多了個好處,那便是康熙也默許了他買下的這兩個奴婢,同意讓他成年開府之後帶過去伺候。

秋去冬來,轉眼又是年底將近。

過了年,三阿哥胤祉就十三歲了,四阿哥胤禛也有十二歲,再過一兩年便到了指婚的年紀,成婚開府,就象徵着阿哥們成年獨立,所以康熙也開始讓他們二人熟悉朝政大事,以便將來可以和衷共濟,爲國效力。

但太子卻因此逐漸感受到壓力。

原本他所要防備的,只有大阿哥一人,現在底下的弟弟們都漸漸長大,並且一個個看起來都非無能之輩,那麼作爲皇太子的他,又要如何自處?

大阿哥卻在一旁冷笑。

這下好了,當弟弟們長大,對那把椅子有了非分之想,你這個太子,還能坐得安穩麼?

除夕這日,上書房放假,衆阿哥們都像出了籠子的鳥兒,興奮壞了。

晚上宮中有家宴,下午無事,各人便都各自回到自己的母妃處。

佟皇后不在,胤禛又不想去德妃那裡,看着額娘與胤禎其樂融融,便怏怏地跟在別人身後,慢慢走着,心中有些悵然,又有些欣羨。

此時他已年紀漸長,不再動輒喜怒形於色,時常板着臉,看起來頗有威嚴,近身伺候的太監奴僕尚且有些畏懼他,更別提那些平日和他沒什麼接觸的弟弟們,惟有胤禩從小與他玩到大,依舊待他如昔。

胤禩從後面追上來,察言觀色,已知胤禛心頭所想,便笑道:“四哥,時辰還早,不如同去我額娘那裡坐坐?”

胤禛一看是他,緩了神色,點點頭:“也好,那就叨擾良嬪娘娘了。”

胤禩笑道:“四哥,你我一起長大,何必如此客氣?”

重生之後的怨恨與芥蒂,慢慢地轉化爲現實。

胤禩很明白,自己不能將前世的雍正,與今生的胤禛重疊在一起,如果他想好好過日子,還是得拉攏這個四哥,只是人心始終是肉長的,這幾年相處下來,連他也弄不清楚,這其中究竟有幾分刻意,幾分真心。

胤禛看他眨眼的模樣,不由笑了起來,心中悵然也消散不少。

“就你這樣子,跟人家說同我一起長大,我還怕丟份了。”

月華初上,康熙在暢春園擺宴,太后,后妃,太子,諸位阿哥都到了,依照各自的位置落座,說笑寒暄,無論真心假意,彼此面上都帶了喜洋洋的笑意,連帶着氣氛也熱鬧起來。

太后最喜歡兒孫滿堂的熱鬧場面,宜妃又慣是會說話的,在一旁逗得她笑得前仰後合,德妃,榮妃等也陪着笑。

年方三歲的十三阿哥胤祥在嬤嬤的幫助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十四阿哥胤禎太小,便沒有出席,所以胤祥倒成了席上最小的阿哥,只見他戴着虎頭帽,吮着小手指,東張西望的模樣,就像年畫裡的娃娃似的,看得胤禩撲哧一笑。

“你笑什麼?”四阿哥轉過頭來。

“十三弟很可愛。”胤禩笑眯眯地望着,也許是這輩子不再抱着無望的野心,連帶着周圍的人事也感覺美好起來,原本沒有注意到的一些細節,現在卻都能收入眼中,放在心裡。

他不知道胤祥和胤禛是何時走近的,縱使上輩子跟胤禛鬥得你死我活,對於這個古道熱腸,直爽仗義的拼命十三郎,他也沒有過什麼反感。

胤禛卻只看了一眼,卻是想起另一樁事情,眉眼俱都柔和下來。

“我記得你三歲的時候,比他要可愛多了,拽着我的袖子喊哥哥,連精奇嬤嬤也拉不開。”

胤禩奇道:“哪有這回事,我怎麼不記得?”

“你當然不記得,三歲的事情怎麼會有記憶?”胤禛忍不住伸出手掐住他的臉頰往外拉了一下。“你小時候也比現在這副老成的樣子可愛多了。”

“哎喲,四哥!”

兩兄弟正玩鬧至興頭上,那邊太子的眼睛掃了過來,卻是帶了些許陰霾。

康熙姍姍來遲,衆人自是起身跪拜相迎。

太后是個好脾氣的,只是薄責了幾句:“怎的來得這麼遲,孩子們都等急了。”

康熙孝順,與這嫡母又素來相處融洽,聞言忙道:“是兒子的錯,正好朝政有些事情,耽擱了。”

一聽是朝政的事,太后便不追究了,只笑道:“好了,既已處理完,今日除夕佳節,咱只論家事,得好好樂樂纔是。”

“兒臣謹遵慈諭。”康熙也笑了,但眉宇間仍有幾分勉強,顯然還在惦記剛纔的政事。

宜妃察言觀色,忙說起討喜的吉利話,直逗得太后笑開了顏。

說話時,只見萬樹焰火騰空而起,如蒼茫夜空綻出璀璨星光,照亮了半片天,彷彿連月光也羞與爭豔,衆人皆擡頭欣賞,口中稱好,年幼的阿哥們更是興奮無比,交頭接耳。

觀賞完焰火,自然就是敬酒。

太子帶領着衆阿哥,先敬太后,後敬康熙,又敬諸位后妃。

接下來是餘興節目,吟詩對對子。這方面三阿哥胤祉自然大出風頭,連太子也不及他,雖然不及出口成章,但起碼有章法有典故,說得上工整明麗,康熙大爲高興,連賞了好幾件東西,胤祉也歡喜得滿面通紅,其他阿哥則眼帶欣羨。

“皇阿瑪,太子身爲兄弟們的表率,理當一馬當先,怎可落在三弟後頭?”大阿哥胤褆出聲,打破了一衆和樂融融的景象。

康熙臉色微沉下來,看着大阿哥不說話。

衆人漸漸安靜,望着這對父子,太子則暗自冷笑。

大阿哥被康熙那一盯,盯得渾身不自在,正想說點什麼來彌補,忽聽康熙的聲音陰惻惻響起:“那你這又是爲人兄長的表率嗎?”

胤褆臉色一白。

惠妃的臉色也跟着一白。

康熙顧忌着皇太后在場,沒有當場發火,轉頭對太后道:“時辰已晚,不如兒子先扶皇額娘回去歇下?”

方纔父子倆的衝突,用的是漢話,太后只識滿蒙文,但看在場情勢,也知不妥,便頷首道:“也好,身子可真有些乏了,皇帝隨我去說會兒話吧。”

皇帝扶着太后走了,后妃們自然跟着撤退,年幼的阿哥也被嬤嬤帶走了,餘下其他幾位阿哥,面面相覷。

大阿哥胤褆臉色灰敗,坐在一邊,太子面色淡淡,矜傲自持,坐在另一邊。

涇渭分明。